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小进士 > 第二百六十六章 宁远兵变

明末小进士 第二百六十六章 宁远兵变

作者:楚人十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3 03:42:28 来源:笔趣阁

袁方新招的五百家兵还未赶到遵化,朱由俭的裁军圣旨就到了袁方的案台上。

主要是裁撤蓟、密、永三协的兵,由蓟辽总督刘策和顺天巡抚袁方来负责这项工作。

蓟门、密云、永平的兵力加起来共有十一万之多,朱由检要求裁撤三万三千人,袁方手上的三万兵必须裁掉九千人。

袁方想不执行都不行,因为圣旨写得很清楚,蓟密永三协的总兵额高达十一万,本折岁耗达九十一万,朱由检要求岁耗减少到六十万,你不裁撤也得裁。

袁方让茅元仪先拿出个裁撤的方案来,茅元仪也不含糊,两天后就把裁撤方案放在了袁方案台上。

茅元仪的方案:遵化裁撤二千,三屯营裁撤二千,其余各处裁撤五千。

袁方认为边关要塞不能裁撤太多,应该保持一定的战斗力,所以他把遵化和三屯营改为三千,边关要塞只裁撤三千。

这样,遵化的兵力只有五千,三屯营只有四千,边塞的兵力保存了一万二千人。

茅元仪担心道:“袁公子,遵化城只有五千兵士,这点人马守城是远远不够的。”

袁方道:“止生,裁撤下来的三千人不遣散,我们把他们留下来组建预备队,这样我们实则还是八千人在守城。”

茅元仪问:“这裁撤下来的三千的饷银又如何解决?”

袁方道:“我可以想办法,你就放心地去安排做就是了。”

袁方都这样说了,茅元仪便不再有异议,他拿起袁方修改过的方案去准备了。

过了两天,蓟辽督师王之臣又把袁方请去了山海关,这一次是出了大事,宁远发生了兵变。

这真是一件大事,袁方马不停蹄地赶到山海关,王之臣也是心急,不等袁方在山海关歇脚,拉着他上了自己的马车就往宁远飞奔。

在马车上,王之臣告诉袁方,由于欠饷,宁远有上万名兵士,在有心人的撺掇和煽动下,纷纷冲出营门,抢掠街市,最后发展到冲击宁远总兵府衙门,把辽东巡抚毕自肃和总兵朱梅抓了起来逼饷。

袁方联想到历史上的宁远兵变,是由从四川、湖广调来的部队发起,主要将领是杨正朝和张思顺。他们先秘密串联,再集中到广武营,会盟歃血,率先兵变。紧接着,其余十三营起而响应。哗变的官兵冲进巡抚衙门,将辽东巡抚毕自肃、总兵官朱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涵淳从衙门里拉出来,捆与鼓楼之上,对他们逼迫发饷。

毕自肃银库里的确没有银子,一时难以给官兵发饷。

哗变官兵情绪激烈,局面已经失控,他们对毕自肃手捶棍打,毕自肃被打得满脸流血,伤势严重。

好在兵备副使郭广赶来。他一边用身体保护毕自肃,一边同哗变官兵谈判。

谈判的结果是尽快向官兵发放拖欠的兵饷。

郭广想尽了办法筹集到二万两银子发给官兵,哗变官兵嫌少不答应,事件还是不能平息。

他又向商民借贷三万两银子分发给哗变的官兵。

哗变官兵情绪这才稍稍缓和,并且把毕自肃等人放了,混乱局面得以平息。

而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之后,毕自肃觉得自己堂堂三榜进士出身、官居辽东巡抚职位,却被一群乱兵捆绑殴打数日,受此奇耻大辱,无颜面对朝廷,无颜面对同僚,于是在自己的官衙内上吊自杀了。

想到这里,袁方不禁担心起现在的毕自肃来,他催促马夫行快一点,早一点赶到宁远,毕自肃的生命就有获救的希望。

然而,当他们赶到中左所的时候,就得到了毕自肃上吊自杀的消息,袁方他们还是晚了一步。

他们快马加鞭地赶到了宁远,王之臣和袁方连总督府衙门都没进,直接就奔着军营去了。

此时的军营,已彻底失去控制,当官的都不敢进来了,袁方走在最前面目视两旁的兵士,他们被袁方的气势所镇住,纷纷向后退让,分开了一条路让袁方一行人进入。

袁方领着王之臣走上将台,王之臣连忙向兵士们宣读了皇帝的谕令,宣读完毕就叫兵士们各自回营。

“下一步我们怎么办?”

人群散去之后,王之臣问袁方。

袁方道:“先把带头的抓起来,然后再宣布只惩治首恶,余者不纠。此后便可相安无事。”

此后王之臣照做,先是让人把杨正朝、张思顺二人抓了起来。

王之臣又是诱惑又是逼供,很快就从这二人这里把其他人都供了出来,他们是田汝栋、舒朝兰、徐子明、罗胜、贾朝吹、刘朝、奇大邹、滕朝化、王显用、彭世隆、宋守志、王明、宋仲义、李友仁和张文元,总共十五名军官。

王之臣当众宣布这十五人的死刑,并立即斩首。

杨正朝、张思顺举报有功得以宽大。

王之臣没有食言,当众宣布其他参与此事的兵士无罪。

这次兵变不是所有部队都参与进来了,被马世龙、何可纲所掌控的中军不但没有参与,而且还一直处于警戒的状态,以防鞑子的突袭。

王之臣把在这次事件中严重失职的中军部将吴国琦杀掉了,以警示后人。

事件处理的结果与历史上基本吻合,兵变平息,袁方也没有必要再留在宁远,等王之臣留下来处理后面的事情,他先行返回了遵化。

这次兵变看似轻轻松松就这样解决了,其效应却是深远的。

这次兵变平息得很快,快刀斩乱麻地杀了十几个人,其余的人都不再追究。这种处理模式,导致以后大明军队中闹饷兵变事件层出不穷。

而第一个效果显著,指的是兵乱平息的很快,这个结果很显著,袁崇焕一到宁远,只是杀了十几个小兵,兵乱马上就平息了。

第二个效果显著则是,从今往后大明官军之中闹饷哗变的事情,从此层出不穷。更为难料的结果是,到了崇祯末年,听调不听宣的骄兵悍将到处都是,就连袁方也独树一帜,闹起来独立。

这一结果袁方现在是想不到了,没想到他出的主意为自己以后的起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