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小进士 > 第三百三十五章 挑事〈感谢巴顿将军〉

京城,文华殿。

朱由检独自坐在文华殿的龙椅上发愣,崇祯十五年的他好像日子越来越难过。

从年头开始,在边关,明军在与鞑子的交战中连连败北。在内地,李自成、张献忠让他寝食不安,虽然开封之围已解,但接下来他所接到的都是吃了败仗后的塘报。

原本他还原指望左良玉能与李自成在开封城下决战,使李自成腹背受敌,没想到狡猾的李自成却溜掉了。左良玉退到郾城,反而被李自成包围。

他催促汪乔年去解郾城之围,汪乔年虽然没有让他失望,与左良玉一同成功地夹击了李自成,却因为克扣贺人龙等人的军饷,被贺人龙、牛成虎等武将弹劾,他不得不免了汪乔年的职。

也就是差不多的时间,松山失守了,洪承畴被俘,邱民仰和曹变故等文武大臣被杀,锦州的祖大寿和许多将领都向黄台吉投降了。

洪承畴的被俘给他的打击太大了,还没等他缓过神来,他又接到奏报,张献忠在江北连破数座城池,剑锋直指南京。

夏季所遭受的打击更是让他措手不及。

他曾希望洪承畴能够为国尽节,为文武百官作出表率,鼓励大家忠于国事,没想到洪承畴竟然在沈阳投降了黄台吉,成为了一个可耻的叛徒。

边关的战事把他拖得筋疲力尽,他真希望能够与黄台吉进行议和,并希望议和能够成功,使他可以腾出手来专门对付内地日益猖獗的贼寇。

七月上旬的一天,愁云满脸的朱由检终于有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他之所以高兴,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兵部尚书陈新甲来向他密奏,陈新甲所派出的谈判代表郎中马绍愉和参将李御兰二人,在沈阳与黄台吉议和的事已经成功,不用多久他们就可以把议定的条款密奏到京城。

朱由检心里很清楚,这一次的谈判,大明是以损失部分土地为代价的,但是他却很渴望能够达成协议,以求得关外的安宁,只要关外不再用兵,他就可以把防守关外的兵力调到关内使用。想到从此可以一心一意进行剿寇,他不禁在心里称赞马绍愉和李御兰来,他们回到京城,一定要好好地给予嘉奖。

还有一件让他舒心的事就是来自于开封,开封的危机很快就会被解决,因为援军已经到了朱仙镇。开封一次次地告急,这次已经是第三次了,看来李自成是不拿下开封不死心,这是要跟朱由检杆到底了。这一次朱由检很有信心可以赢,因为有左良玉的人马在,左良玉在几次剿寇的行动中都没有让朱由检失望。

就在昨天他接到了开封巡抚高名衡的一封飞奏,说接到了杨文岳的塘报,丁启睿、杨文岳和左良玉的部队共十八万人马已经到了朱仙镇,把贼贼包围起来,不日便可歼灭。

他相信有左良玉在,开封定可转危为安。近日来他总是吃不下睡不安,今天的这两个好消息总算让他心情轻松了许多。

此时,太监进来禀报,周延儒来了。

朱由检对周延儒是很器重的,因为周延儒在二十岁就中了状元,有明一朝是很少有的。崇祯五年入阁成为了首辅,是他的左膀右臂,虽然后来被罢免了,但是去年又被他朱由检召进京来,再任首辅。

此人为人机灵且名望很高,朱由检在第二次请周延儒的时候曾说过“朕以国事付先生,一切都唯先生是赖。”

周延儒见皇上对自己这么倚重,心里确实感动,但这个朝代已经是千疮百孔,要想起死回生实在是步履艰难。

当下官员的贪腐之风愈来愈盛,而周延儒和别的官员不同,他也贪,但是他的贪很有特色。别人送他财物,不论多少他都要;即使本来答应给的数字很大,而最后给得不多,欠下不少,他也不再去要。他对东林党的人特别照顾,所以东林人对他也很客气,在舆论上支持他在朝廷的首辅地位。

周延儒进了文华殿,向朱由检行过礼,朱由检请他坐下说话。

周延儒坐下后取出一份奏疏:“南京兵部尚书袁方有奏,欲增加留都军费一百二十万两用于练兵。”

朱由检问:“此事周爱卿是如何看?”

周延儒道:“依臣之见,练兵可以,增加军费不行。“

朱由检笑道:“周爱卿甚懂朕意,就这么答复袁方。”

周延儒道:“皇上,虽然罢免了陈演、傅冠、兵瑜等有文党背景官员的官职,而南京那边却还有袁方、张国维、方岳贡、万国相等人把持着,是否……“

朱由检原本笑着的脸一下阴沉下来:“周爱卿你的老毛病又犯了!在朝廷上挑拨离间打压异己,是朕最不愿看到的行为。袁方、张国维他们,还有你周爱卿都是国之栋梁,缺了谁都不行!周爱卿你记住,朕不想再听你此番言论。”

“不敢,不敢。”

朱由检对袁方是很了解的,在他还是信王的时候就与袁方有所接触,只是可惜袁方不像周延儒入了进士三甲,否则,入阁的就不一定是你周延儒了。

他虽然对周延儒很器重,但是,他更加相信袁方,因为袁方所办的几件事情都让专业称心。

现在朱由检所关心的不是别的,他最为关心的是朱仙镇之战,可是到今天还见到捷奏到京,心中不免有些惆怅。

于是问周延儒:“不知朱仙镇现在的战况如何,卿以为朱仙镇之役能否一举将闯贼歼灭?”

周延儒不懂兵法,更加没有朱仙镇方面的消息,只是因为左良玉与文党物素有关系,便阴阳怪气道:“以微臣之见,此次十八万援兵齐集朱仙镇,应该能获大胜。只怕是……“

朱由检道:“还请周爱卿直言。”

周延儒接着说道:“只怕是文武不和而影响战局。”

”文武不和?“朱由检一惊,”此话从何而来?“

周延儒挑事道:“微臣也只是一种担心。因为我朝向来重文轻武,文武之间多有隔阂,所以常常在督师、总督与总兵官、将领之间不能同仇敌忾。这是常事,并非单指朱仙镇而言。如果左良玉能够与督师齐心,共同对敌,朱仙镇的胜利将唾手可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