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小进士 > 第三百三十六章 首辅憋了一肚子气

明末小进士 第三百三十六章 首辅憋了一肚子气

作者:楚人十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3 03:42:28 来源:笔趣阁

朱由检听完周延儒的话,并不赞同他的观点,他自负道:“丁启睿和杨文岳是朕钦定之人,就算他两人在军事上不是很圆满,可朕还未听说过他们与武将有什么很深的隔阂。对于他们二人朕是放心的,所以,朱仙镇这场战一定能够胜利!”

周延儒道:“就算丁启睿和杨文岳可以胜任,但是,左良玉可不是个好使唤的人,左良玉的确是一员难得的虎将,这个人拥兵自重,不听调遣也是出了名的。依微臣看,左良玉未必还听从丁启睿和杨文岳的将令,不听从将令,行动就得不到统一,没有统一的行动,战就很难取胜。”

朱由检不高兴地说道:“朱仙镇又不止左良玉一支军队,还有杨德政、方国安的人马。”

周延儒不失时机的借机指责袁方:“杨德政、方国安两总兵的手上只有五六万人,关键还是左良玉。自从皇上封左良玉为平贼将军,他手下人马是越来越多,我还听说,袁方还给了他不少的人,现在左良玉的兵力至少在二十万以上。”

朱由检不想与之争辩,所以没再说什么,对于左良玉的骄横跋扈、不听调遣,他自然十分明白,但这话他不愿说出来。他只希望有一个好的结果,所以他更期待的是朱仙镇的捷报。

周延儒见朱由检对朱仙镇这话题不感兴趣,就想对鞑子议和的问题与朱由检理论理论。

他已经知道,陈新甲秘密地奉皇上圣旨,派马绍愉于五月间暗中出关与黄台吉见面,他听闻议和之事已快达成。

可是他身为首辅,议和这样重大的国事朱由检都没告诉他,他心中酸溜溜地感到不舒服,而且他也知道,朝中百官,对陈新甲不满的大有人在,一个举人出身的人,竟然可以做到兵部尚书的高位,对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怨言,而最为不满的还是他周延儒。

最近几天,关于陈新甲的流言蜚语比以前更多起来,特别是关内关外的一系列的军事失利,都在指责陈新甲。他今天进宫,虽然只是向朱由检闲聊,但也是有意来找机会打探关外议和消息的。

他见朱由检沉默下来,便用试探的口吻打破寂静:“皇上,如今松锦已失,关外的形势突显严峻,边关之事比之中原,更为可虑呀!”

朱由检略略地抬了抬眼皮:“无论关外还是关内,朕都在忧虑中。”

周延儒没有探出什么味道,于是又道:“皇上,倘若鞑子乘锦州、松山沦陷,祖大寿、洪承畴相继投降,他们再派兵入关,深人畿辅,进逼京师,那么局势就十分危险了。所以,微臣认为,中原固然吃紧,关外也不可大意。”

朱由检冷冷道:“就目前而言,周爱卿还是替朕多思虑中原的贼寇吧,关外的鞑子就劳烦周爱卿了!”

周延儒见朱由检避重就轻,只谈关内的问题,聪明的他马上就猜测到了与鞑子议和的事已成定局,而且是被着他周延儒进行的,朱由检为何这样做?周延儒百思不得其解。

他知道,现在再怎么问也不会在朱由检这里得到答案,于是他不再停留,向朱由检叩头辞出。

周延儒回到文渊阁,一想到与鞑子议和这么大的事朱由检也满着自己,心里面老大的不高兴,同时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想法,这个想法一开始只是一闪而过,随着他心中的郁闷,这个想法是越来越浓烈,他身为首辅岂能对这等大事毫无知情!

他心想,既然皇上不告诉我,我难道就不会自己去打听。

他想到这里,他决定找人商量对策,于是走出内阁,快步来到朝房,与一个亲信幕僚密斟起来……

没过几天,朱仙镇溃败的消息就传到了朱由检这里。

朱由检龙颜大怒,立即把丁启睿打进牢房,杨文岳降职使用,对于左良玉,朱由检却不敢动他,知道左良玉手上有十几二十万的兵力,如果把左良玉逼反了,那他就更加没有安生的日子好过了。

开封之围没有解,派去解围的军队缺被人家打垮了,朱由检现在束手无策,只得召集阁臣们到文华殿议事。

阁臣们对这样的败仗好像早已料到,一个个都成了事后诸葛亮,而朱由检所要的对策却没有人提及,只有陈新甲给朱由检提出了建设性的补救措施。

陈新甲建议:命山东总兵刘泽清援救开封,在黄河南岸扎营,控制接济开封的粮道。因开封离黄河南岸只有八里路,粮食可以用船运到南岸接济城内,开封就可长期坚守。他又恐怕刘泽清兵力不够,建议命太监刘元斌率领防守凤阳的京营人马速赴商丘以西,为刘泽清声援,再命山西总兵许定国火速东出太行,由孟津过河,直趋郑州,以拊李自成之背。

朱由检的这几位阁臣,提建议的人没有,提反对意见的人却是一个比一个犀利。

首先提出反对意见的就是周延儒。

“自今年以来,边关连连吃紧,先是洪承畴被俘,邱民仰、曹变蛟被杀,后有祖大寿投敌,如果我们再把山东总兵刘泽清调离,边关一旦有事,谁来御敌?因此,我反对调刘泽清援救开封!要说援救,我们不能舍近求远,应该调河南总兵赵率教去黄河南岸扎营。“

朱由检点头表示同意周延儒的提议。

礼部尚书张至发道:“山西的许定国也不能动,可以调浙江总兵满桂去郑州。”

朱由检也同意了张至发的提议。

贺逢圣也提议:“太监刘元斌就不要出京了,皇上才颁布了内官不外派的文告,现在派太监出去监军没有道理。我建议派凤阳总督张国维领凤阳总兵朱梅前往商丘以西,声援赵率教。”

朱由检也同意了贺逢圣的提议。

这些阁老们,为了反对陈新甲,无意间把整个中原的防务都交给了袁方的嫡系。

朱由检很认同陈新甲的提议,他认为按照陈新甲的布局,开封仍可坚守。

阁臣们退出以后,陈新甲独被留下。

周延儒因为没有被留下,他已料到是朱由检与陈新甲在商讨与鞑子议和。他一边往文渊阁走,一边暗自冷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