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小进士 >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位老太太

明末小进士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位老太太

作者:楚人十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9:48 来源:笔趣阁

第二天赵率教率领他的五营人马出城练兵,袁方观看了一万五千人的练兵阵,秦羽明跟在袁方的身边,一边观看兵士操练,一边向袁方讲解阵型。

整个练兵过程进行了一个时辰,操练结束后,袁方便带领秦羽明等几个人继续上路,向这次行程的终极目标宁远而去。

因为观看练兵耽误了一些时间,袁方他们直到午时才离开前屯卫,一路的策马飞奔,终于在太阳下山前赶到了中右所,中右所也有部队守卫,这里的将领是何可纲。

中右所的情形与前屯卫大致相同,兵士们在何可纲的带领下,一边练兵一边开荒,也立下了不菲的功勋,袁方充分地赞扬和鼓励了何可纲,并在中右所住了一晚。

天亮之后袁方一行继续向宁远出发,经过半天的行程达到了宁远城。

宁远是明宣德三年由当时总兵巫凯奏请修建的一座卫城,它西距山海关二百七十里,是辽西走廊的咽喉要地。在它的西北方向是松岭黑山余脉。

这里有首山、九龙山、五顶山等著名山岭,东南为浩瀚的渤海。

而北山与南海之间是一线窄窄的平川,宁远城就如同一座山关座落在平川之上,成为了山海关的前沿屏障。

宁远与山海关就是辽西走廊山海之间的东西两座大门,也是东北与华北之间的交通枢纽,出关和入关都要途径这两座城关。

宁远城的南面便是觉华岛,觉华岛冬季冰合能渡,夏日一苇可航,觉华岛的存在,在军事上与宁远城形成了掎角之势,这样就更凸显了宁远城的战略地位。

宁远城初建之时,城高三丈,还有一条七里长的护城河。经多年经营,这里成为一座十分繁荣的军事重镇。

去年的广宁之败,明军弃城内逃,一溃千里,把宁远城拱手让给了鞑子,鞑子兵烧杀掠抢,整座城池被拆掠殆尽。

几个月前袁方曾来过这里,当时的景象是一片荒凉萧瑟。现在这里驻扎了一支部队,这支部队的将领就是祖大寿。

出城迎接袁方的正是祖大寿。

祖大寿是从觉华岛过来的,他带了三四百人的队伍来这里,这里与前屯卫就是天壤之别,整个城池跟袁方之前所看到的没有多大的差别,这是因为祖大寿他们从觉华岛过来还不到半个月的原因。

祖大寿见了袁方说了大多数将领所说的同样的话,其内容都是盼星星盼月亮地欢迎袁方回来。

袁方知道祖大寿能打战,所以没有对他过多的责备,只是轻描淡写地问道:

“你们为何如此晚才过来宁远?”

祖大寿答道:“回禀袁大人,末将受孙督师之令,前往十三山营救辽民,故而晚来宁远。”

袁方又问:“我听说是你们孤军前往十三山,你们解救了多少辽民百姓?”

祖大寿答:“原本蒙古插部答应与我一同前去,谁料他们出尔反尔众按兵不动,使得我孤军奔袭二百余里,解救回了六千余人。”

袁方摇头道:“可惜可惜,十万人才解救回六千。”

祖大寿纠正袁方的说法:“袁大人,在十三山并非十万人,而是四万人。”

“四万人?”

“对,四万人。”祖大寿肯定地说道,“在十三山只有四万辽民,如果加上十三山附近的也许就有十万。”

“十三山附近?”

“是的,袁大人。在十三山附近,比如塔山、连山、杏山、大凌河、右屯,甚至锦州,都有不少的辽民需要我们去解救。”

袁方这才听明白,原来解救十万十三山辽民指的并非十三山一地,而是十三山整个区域。他认为派一支千余人的队伍远奔二百余里去解救十万辽民是个不明智的举措,更何况中途还要横渡大小凌河,祖大寿他们能够解救回六千人已经是个不小的胜利了。

袁方问祖大寿:“解救回来的辽民都安置好了吗?”

祖大寿回答:“因为时间匆忙,现在辽民暂时安置在了觉华岛,我们先过来宁远这边,等这边的局势稳定下来再把六千辽民接过来。”

祖大寿说完,恭请袁方一行进城。

袁方看到城门破烂不堪,建议祖大寿先把城门修复,这样可以让百姓们更有安全感。

走进宁远城,这里已经没有一个城市的样子了,到处都是断壁颓垣,很多房舍连屋顶都没有了,一片凄凉景象。

走了几百步,好不容易看到有一户人家,袁方主动上前去探访。

这户人家的屋顶是用茅草新盖上去的,门口虽然有一扇木门,但是门没有关,从门口能够看到屋里有一老一少。

袁方很有礼貌地在门外问:“屋里有人吗?”

从屋里走出一位老太太,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四五岁大小的男孩。

“你们是什么人呀?”老太太颤颤巍巍地问道。

秦羽明上前答道:“我们是官府的人,这位是袁大人,袁大人来看看你们家。”

老太太道:“我们家有什么好看的,都被鞑子抢光了,你们都看到了,房屋也被他们烧了,这屋顶还是新盖的,你们再看这门,这门都关不严实了,家里空无一物。”

袁方问:“就你们祖孙俩吗?其他人呢?”

老太太道:“我儿子和儿媳下地干活去了,这不,刚分了一块地,官府说了,我们能开多少地就有多少地,所以能干活的都下地里去了,就剩我们祖孙二人在家。不怕官老爷您见笑,等一下我们祖孙二人还要去地里送饭。”

袁方来了兴致,他接着问:“你们吃的是什么呀?”

老太太叹口气道:“这年月还能有什么好吃的呀,鞑子一来把东西都抢光了,现在只能吃野菜小米粥,这小米还是昨天去府衙领回来的。”

袁方又问:“你们领了多少小米呀?”

老太太警惕地看着袁方,然后答道:“不多不多,够我们一家吃两个月的。”

袁方又问:“街上怎么不见其他人?”

老太太道:“都下地赶活去了,现在街上你是见不到几个人的,除了老人孩子。这位官老爷进来喝口茶吧!”

“多谢老人家!茶我们就不喝了,赶紧去地里给你儿子媳妇送饭吧,别耽误了他们干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