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小进士 > 第三百四十二章 暹罗国的使者(二)

袁方告诉他们,每年大明都会给暹罗国白银四十万两作为回赠,握坤喇一听就高兴了,但是袁方有一个条件,就是暹罗国每年必须提供二十万石暹罗米给大米,而礼单上那些没用的东西以后就不要再送了,大明收到米之后,会当面付款给来使。

握坤喇是真的高兴了,他拿出了暹罗国国王写给大明皇帝的信,这就等于是国书,握坤喇非常郑重地将信递交给了袁方。

袁方接过了书信,让通事李荣春读出来,李荣春不敢怠慢,展开书信读了起来:

暹罗国臣森烈怕腊照果仑怕腊陆悃西哑卒替鸦菩埃谨具表启奏大明皇帝陛下:伏以圣天子尊居九重,统驭万邦,中国乐雍熙之盛,外夷戴抚绥之仁,一君致洽,**皆春。俾国夙受褒封,世荷帡幪之德,微臣新嗣禄立,宜修贡献之诚,谨颛正贡使臣握坤喇奈迈低釐等二十五人乘正贡船一艘,护送船一艘,代赍金叶表文译书唐字一幅,装载后项土仪,照依旧制,由广东布政使给文起送,诣阙贡献,用伸拜舞之诚,恪尽臣子之职。臣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具表以闻。

李荣春读毕,袁方让王铎给暹罗国王森烈怕腊照果仑怕腊陆悃西哑卒替鸦菩埃也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并希望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加快相互之间的大米、丝绸、瓷器等的贸易往来。信写完袁方看过后就交给了暹罗国王子握坤喇,袁方留握坤喇在南京多玩些日子,结果他们在南京一直逗留到五月才离开南京。

这两天,袁方在忙于接待暹罗国来使的事,原本接待工作不需要袁方来过问的,这件事归王铎的礼部下面的主客清吏司管,因为这些客人来自暹罗国,袁方知道暹罗国盛产大米,所以他主动承担了这次的接待任务。按理,对于外来朝贡的客人,南京这边只是负责接送迎往,没有权利与客人进行礼品送往事务,除非是皇上特别授予了权利。

但是,袁方才不管这些,他认为有必要的他就去做,在南京他倒想看看有谁敢跟自己过不去,如果有什么言官或者东林党这类的人从中作梗,暗地里向朱由检通风报信,袁方首先就会把这个人给弄死,他手上有军队他怕谁?

这件事情忙完之后,他让王铎给朱由检写了个折子,告诉朱由检有这么档子事,至于朱由检会有什么反应他才不想知道。

袁方知道现在的朱由检根本就不会关心有什么人来朝贡的事,因为李自成和张献忠就够他头痛一阵子了。

过完年,在太湖的张献忠又开始不消停起来,他先是占了黄州,后又攻陷麻城,准备过江北去。李自成把襄阳改称为襄京,建立大顺政权,自己当上了皇帝。

袁方自己手上有军队,在这乱世当中他要自立为王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他想要的是整个的大明王朝,而不是割据一方当军阀,他所要的不是充满战乱的国家,而是一个完整的。强大的国家。

二月的一天,袁方坐在书房看书,张从进来禀报,漕运总督朱大典求见。

袁方与这位漕运总督没有多少来往,他今天来找袁方是何目的?

袁方心中有疑惑,便对张从道:“你先把朱大典引去偏厅等候,待我更衣便到。”

“尊令!”

“还有,”袁方招手让张从靠近一点,“你多与客人说说话,打听一下他为何而来。”

袁方交代完毕并没有马上更衣,而是继续看书,大约看了一刻钟,他才叫芸香出来为自己更衣。

更衣之后张从还未过来,袁方也不急于过去,他来到天井。天井的露天处摆放了几盆新近从海外引进的紫罗兰,这几天没有下雨,叶子都发干了,袁方去膳房取来一个水勺,在天井边的一个木桶里面舀了一勺水,淋在紫罗兰上面。

一盘花都还没有淋透,袁方就来了。

“他如何说?”袁方急切地问。

“他是为他儿子的事情而来的。”

“他儿子的事情?他儿子有何事情?”袁方问。

“这个我倒没问。”

袁方把水勺交给了张从,“你把这几盆花都淋上水,等一会我要会来检查。”。

张从接过水勺就去舀水了。

袁方迈着方步来到偏厅,朱大典见袁方来了,连忙起身行礼:“袁大人救我一命!”

袁方回了礼,问:“漕台大人,此话怎讲?”

朱大典哭丧着脸道:“有人要害我。”

“不急,不急。坐下慢慢说。”

朱大典告诉袁方,去年夏天,东阳县有人聚众叛乱,朱大典子派他的儿子朱万化去平叛,朱万化招募了几百乡勇,把贼寇打败。东阳知县徐调元是东林党人,他与朱大典有很深的矛盾,借着这次平叛的由头,他在南京左军都督府忻城伯赵之龙那里告了朱大典一状,说朱大典“纵子交贼“。

“纵子交贼?”袁方疑惑地问,“你们不是去平叛吗,如何就交贼了?”

“诬陷,这纯属诬陷。”朱大典心急道,“徐调元有心诬陷。他不顾我儿平叛的事实,以“通贼“和“贼去而兵不散“之罪,把我儿抓进了大牢。“

“徐调元有何凭证呀,把你儿子抓进了大牢?”

朱大典哭诉道:“徐调元伙同东林党人左世从一起,先把犬子投进大牢,再来进行调查取证。”

袁方问:“是那个巡按左世从?”

“正是此人。”

东阳县有贼人聚众叛乱这件事袁方是知道的,因为叛乱之人的人数很少,袁方就没把这件事看的有多重,就把平叛的事交给地方上去处理了,没多久他就得到地方上的报告,叛乱已平,他就没再把这件事记在心上。

袁方也要经过一番了解才能知道这件事的真相,所以他对朱大典道:“漕台大人,你也不用着急,这件事本官知道了就会过问,你先回去等候本官的调查结果。”

朱大典起身行礼:“还请袁大人主持公道,下官告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