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 第二九三章 清廷退出关内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第二九三章 清廷退出关内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3 07:04:02 来源:笔趣阁

多尔衮没有想到张献忠和孙可望就这般被刺杀了,让他的计划一下子泡汤了。

他还不死心,又派人与主事的李定国联系,但李定国对他们的态度就冷淡多了。

李定国从一开始就是反对与清廷有任何瓜葛的,现在,张献忠和孙可望又因此事而死,对清廷自然就更加讨厌了。

如果不是手下有不少人叫嚣着要为八大王报仇,李定国恨不得直接率军北上,一直打到京师去,完成八大王未完成的事业。

至于有些人感情用事的嚷嚷着要报仇,他自然也是不会同意,这个时候与新军全面开战,自己岂不又成了另一个李自成?

虽然两人都姓李,但他李定国可不想自己成为李自成第二。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他哪里也不去,一方面安抚人心,一方面加强练兵,并促进四川的发展,任由外面风风雨雨。

而在这个时候,唐宁亲自给多尔衮写了一封书信,大意是说,事情已至此,关外他手中的满人俘虏,对他来说,已经没什么用了。

关外地广人稀,也不是他唐宁久呆之地,所以……

书信中的威胁意思很明显了,唐宁的忍耐已经快到极限,随时会将关外满州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变成一块白地。

他多尔衮可以报复呀,你现在不是和弘光帝穿一条裤子吗?自认将江北归还给弘光朝廷,已经与弘光朝廷结成盟友。

既然是盟友,唐宁在关外下黑手,你总不至于拿江北的无辜百姓出气吧,有种杀到江南去啊。

多尔衮顿时感觉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不过,多尔衮也知道,唐宁既然给他写了这封书信,说明还有得谈,不然就直接行动了。

知道自己理亏,所以多尔衮主动放低姿态,与新军寻求联系。

唐宁自然也知道杀人解决不了问题,虽然说是说多尔衮因为公开与弘光帝的联系,道义上不好再向江北的百姓下手。

但是,一旦让他们走投无路,谁还管得了那么多?

稍微聪明点的人都知道,弘光帝只不过是清廷扶植起来的傀儡,既是傀儡,自然是随时可以丢弃和出卖的。

不过,他多尔衮既然耍的小聪明失败了,自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唐宁要求他公开处决弘光帝以及在京师的各朱姓亲王。

唐宁的这个要求,可谓是让他多尔衮自扇耳光了。

刚将弘光帝扶起来没几天,样子做足了,结果直接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给处死,这不是让全天下的人看清他多尔衮的嘴脸,让人看笑话吗?

但是,失败了就是失败了,失败了就要付出代价,而且唐宁提出的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于是,六月初一,多尔衮以弘光帝、潞王朱常淓、荆王朱慈煃、衡王朱由棷等二十余人,以谋反为由,全部斩首于菜市口。

至此,刚复辟还不足一月的弘光傀儡政权,就这样覆灭了,没有任何再重生的机会。

消息传开,举世哗然,弘光朝的文武百官,震惊不已,人人自危,整个京城一时间处于恐怖萧瑟的气氛中,比之新军行动队的刺杀还要来得凶猛。

他们不知道清廷会不会突然也将他们这些人全部抓起来,然后屠戮一空。

他们这些人的性命可都是捏在鞑子手中,鞑子要杀他们,可比新军要容易多了。

弘光政权的彻底覆灭,也解除了应天府政权的后顾之忧,北方的百姓也对南方的政权更加归心,彻底的看清了清廷的嘴脸。

唐宁想要的目的已经达到,双方继续接触。

应天府的要求是,清军无条件退到关外,不准抢掠关内百姓的财物,不能掳走一人,也不能将入关以后投诚的汉八旗带走。

作为回报,新军会归还占领的盛京,退到山海关,并释放所有满八旗俘虏。

这样的交换条件,可谓非常的公道,清廷也找不出多少理由来拒绝这样的条件。

所以双方在一些细节在上争论一番之后,就基本达成了一致,只不过在交接上,皆是互不信任。

但最终唐宁主动做出了一些让步,表示己方可以先行全部退入山海关,关宁锦一带做为双方的缓冲区,都不得驻军,关外的俘虏也先一步释放。

不过为了防止清军违约,盛京城内的所有武器和战马之类的,新军会全部带走。

这样的话,如果清廷违约,新军还有实力和时间将盛京再拿下来。

最终,清廷也同意了这个条件,因为已经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

清廷派人监视了新军从关外的退出,确认唐宁所部兵力全部撤到山海关之后。

清廷组织的人员,开始陆续从关内撤出,准备途径察哈尔部规划的一条线路进入辽东。

首先退却的是多铎、满达海和济尔哈朗所部清军,因为他们距离最远。

他们先退回京师,然后联合京师聚集起的所有满八旗,以及依然效忠他们的蒙八旗,还有在入关之前效忠他们并愿意跟随一起离开的汉八旗人员。

他们除了正规士兵,还有一些家属,一起共计十六万左右,充满悲凉的出了京师,再经规划好的路线,向着辽东的方向而去。

相比于入关时的近二十万精兵,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满清精锐损失近半,而且绝大部分是损失在新军手中。

不过现在说再多也没用了,此番退出好不容易进入的关内,以后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进来了。

但不退也没办法,坚持下去的结果就是整个满州族灭亡,代价太大了。

经过十多天的行军,一路风餐露宿的清廷人员终于见到了他们的都城盛京,不过此时的盛京已经千疮百孔,到处是大战之后留下的痕迹。

亲眼看到盛京城如此,不少人心中充满悲愤,一阵无言的痛心无处述说。

但是,多尔衮等首脑没时间想这些,虽然双方按照条件基本完成了各自的承诺,但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所以,他们有很多事情要做,尽快安抚人心,重建盛京城,加强防御……

而关内,在得知祸害中原的鞑子终于撤走了之后,全国为之振奋,也预示着大明的正式光复。

身在应天府的唐监国、以及崇祯一朝、弘光一朝的大明遗老,皆是激动不已,满怀喜悦。

大明江山,终于在他们手上收复了,他们也算是对得起先帝崇祯了。

唐监国立即筹办、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祭奠仪式,以告慰先帝,告慰先祖,告慰无数死难的人们……

接下来,就是迁都京师的事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