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 第三零三章 清廷覆灭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第三零三章 清廷覆灭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3 07:04:02 来源:笔趣阁

代善带回的消息让清廷喜忧参半,喜的是,唐宁并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

忧的是,大清要完了,再无翻身之日,至于唐宁答应的条件能不能完全兑现,也无法定数。

毕竟,真的投降之后,唐宁就是刀俎,自己就是鱼肉了,即便唐宁当场反悔也没办法了。

但事情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他们也只能往好的方面想。

当一个人承认自己失败,决定要投降后,心态上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会越来越妥协。

最终,清廷以少数赞同多数,选择了投降。

孝庄皇太后携着年幼的顺治,率领群臣多尔衮、济尔哈朗、代善等浩浩荡荡百余人前来唐宁阵前请降。

唐宁率队出阵迎接,神色很平静,倒是他身边的诸将和参谋,大多难掩脸上的喜色和傲气。

孝庄头戴华丽的凤冠,一袭九凤穿牡丹的凤袍,神态雍容。

她带着年幼的儿子福临向唐宁施了一礼,其身后的众臣也都躬身行礼。

孝庄牵着福临的手,对着唐宁不卑不亢的道“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率众罪臣特来拜会光明王殿下。”

孝庄没有再提大清,更没有以皇太后自居,首先在称呼上做出了改变,一些细节上就看出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

即便已经承认失败,就没必要去刻意的保持某些高傲。

在这个时代,唐宁最佩服的有两个女人,一个是石柱的秦老前辈秦良玉,另一个,就是清廷的孝庄文皇后,就是眼前这位。

可以说,孝庄是整个华夏历史上非常了不起的女性政治家,其一生对大清有着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

在几次直接可以决定大清命运的事件中,她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清初入关之时的帝位之争,也是她联络各方势力,最终扶持自己的儿子福临上位,避免了清廷的内斗。

顺治十八年的1661年,宠爱的董鄂妃突然离世,福临深受打击,最终不顾母亲的劝阻,毅然出家为僧,但不久即染天花病逝。

痛失爱子的孝庄虽然非常悲痛,但不得不重新振作起来收拾偌大的一个烂摊子,因为顺治的突然病逝,大清没了君王,必须要尽快拥立新帝。

孝庄一心扶持八岁的玄烨,也就是康熙帝上位,尽心培养、协助。

康熙能够成为千古一帝,与孝庄的从小培养是分不开的,所以他才能以少年之躯擒鳌拜。

撤三藩导致全国大乱时,又是孝庄力挺康熙,终于将三藩平息,再次保全了大清的命运。

所以,康熙的背后,一直有孝庄的身影,康熙能够成为千古一帝,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他的祖母。

唐宁除了佩服这个女人的能力之外,更佩服她的心性,孝庄是完全有能力和机会独揽大权,垂帘听政,权倾朝野的。

但是,她从来没有生起这样的心思,一生之中,尽心尽力扶持自己的儿子、孙子两代皇帝,光是这一点,就比大清的另一个女人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而且孝庄的能力也比那个女人不知道强了多少倍,如果孝庄垂帘听政或者称帝,恐怕又是另一段佳话。

唐宁在心中唏嘘不已,自己的出现,直接让清廷灭亡,以后恐怕没有这个女人发挥重大作用的舞台了。

本来首先代表清廷说话的应该是顺治帝福临,但其年幼,从未经历过此等事情,由其母代劳也无可厚非。

唐宁扫视了一眼众人,然后才神情谦和的道“诸位不必多礼。”

“今日我们化干戈为玉帛,明日,汉满皆是一家,共襄大明之盛举。”

孝庄又行了一礼,振声道“谢光明王殿下宽宏大量。”

客套一番之后,唐宁便遣人去接收清廷投降的十多万人,然后一起浩浩荡荡的再返回盛京城。

但是,唐宁只是在盛京城短暂停留,然后又率领主力回撤关内,其中包括八旗军所有兵力还有清廷的上下官员,至于百姓,则大多又被重新安置在了盛京城。

当然,现在盛京城的防守由新军担任,唐宁在辽东留下了三十万军队,为了恢复并加强三大都司的职权,特别是努尔干都司。

因为努尔干都司不但覆盖大片满州族的生活区域,更与北方的罗刹国接壤。

作为后世人,唐宁自然比任何人都清楚东北的重要性,不会像清廷一样,进了关内就疏忽关外的防御,甚至还拒绝关内的汉族百姓进入关外。

恰恰相反,在接下来,他唐宁将会关内和关外连通,大开方便之门,并鼓励关内百姓进入关外,甚至更北方。

因为不管是农耕的封建社会,还是走商品经济的资本主义,有人才能有发展。

唐宁会再扩建盛京城,再在北方建立几座核心城池,修建官道将城池连接起来以加强控制。

经济好了,就不需要鼓励或者给予好处才会让百姓迁移了,他们就会主动过去,有了足够的人力和资源,国家也就能够加强控制。

当然,这些都是未来构想,要一步步来,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

唐宁还未回到京师,清军投降,清廷正式灭亡的消息便迅速的传到了京师。

一时间,全城沸腾,这种气氛迅速向全国蔓延,举国欢腾。

大明最大的敌人,终于灭亡了。

听闻唐宁大军距离京师已经不足三十里,唐监国朱聿键立即率领内阁主要成员,以及参议院和众议院部分议员前去迎接,规模非常浩大。

但是,这不是唐宁要求的,他也从未让任何人出城迎接。

可话又说回来,唐宁完全担得起这样的规格,也没人觉得不妥。

可以说,大明在应天府的弘光政权灭亡,弘光帝被清廷抓走之后,就几乎没有翻身的余地了,大部分人已经对大明失去了所有信心,觉得清廷占领全国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唐宁率领新军力挽狂澜,先是在应天府的溧水城击败阿济格部,迫使吴三桂临阵投降。

然后,唐宁迅速改变策略,联合关宁军,趁应天府的清军还不知晓关宁军投降之时,出其不意,里应外合,直接将应天府拿下。

阿济格后路被断,被新军几路大军围追堵截,最终将其亲率的江南所部全部灭掉,并将其活捉。

这是大明与满清交战以来,第一次非常重大的胜利。

很多人都认为,这一战是大明与满清战争的转折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