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第271章 大明海军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第271章 大明海军

作者:星月长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15:11 来源:笔趣阁

余姚蒋氏、宁波许氏、苏州祝氏、湖州闵氏……各地有名的豪富,这会儿都坐不住了,也不隐藏身份了,全部都来到了应天府,聚集在同福酒楼里,连夏原吉这个户部尚书都不能不重视。

这些大户,家里若没有出过两榜进士,没有入仕为官者,不可能守得住偌大家业,也不敢来应天府跑这种事啊!

夏原吉从大明帝国学院出来后,就被请到了同福酒楼,进了雅间,所有人都站起身来,与夏原吉行礼。

夏原吉拱了拱手,道,“诸位,坐吧!”

这些人无法澹定下来,虽落了座,但人人脸上都饱含着期待之情,目光灼灼地看着夏原吉。

蒋家的家主亲自将一盏茶放到了夏原吉的面前,他与夏原吉的弟弟乃是亲家,便熟稔一些,问道,“夏大人,您也知道我们在着急什么,您就说说,我们要是愿意把地卖给朝廷,我们这一趟跟着四殿下出海,能回本吗?”

倒是没有人怀疑四殿下会不会翻脸不认!

自从当今皇上登基,四殿下为大明做了多少事,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样的人,是不会做出出尔反尔之事。

和太祖高皇帝不同,洪武朝为了从豪强手里拿到土地,杀得人头滚滚。可实际上,即便如此,也只能一时解决问题,不能一世解决问题。

土地兼并是抗风险能力差异的结果,一旦出现天灾,若朝廷没有能力来赈灾救民,老百姓们为了活下去,唯一的路就是变卖家产,包括土地。

这两年,就算有洪涝灾害,朝廷救灾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再加上老百姓参与修路,能够挣钱养家,卖田卖产之事,不说杜绝,也少多了。

“能不能回本,我不能给诸位一个肯定的答复,既然做生意,必然会有风险。”夏原吉喝了一口茶,换了一口气,“殿下这一次出海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出去带资源回来。这件事,朝廷可以做,殿下之所以要带诸位一同前往,用殿下的话说,诸位都是朝廷的精英,国家的中流砥柱,他要带诸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他天地到底有多大,不要一双眼睛就看着脚跟前,看着大明,要多往外头看看。”

实际上,四殿下的原话是,朝廷力量有限,唯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做成大事。

这些人都不吭声了,但也并不满足。

夏原吉深知三言两语不可能打发这些人,他打开一张地图,让人展开,虽然只是一张局部地图,他也不敢怠慢,“先说好,这张海图诸位看过也就罢了,不要试图画出来,我夏某也是担着抄家灭族的风险才拿出来给诸位看。”

“夏大人放心,我等都不是无知鲁莽之人!”

这倒是实话,事关重大,这一次前来的无一不是各豪富家族的家主。

“诸位看好了,这里是我大明,四殿下的军舰将会从应天府码头起航,这一次朝廷会派十艘军舰,两艘战舰,八艘巡洋舰,五十多艘木制的运输船,至于诸位的,四殿下没有说,但我可以告诉大家的事,大明的主炮,增程之后,覆盖范围之广足以庇护诸位。”

嘶!

难以想象,大明的火炮将会多么强大!

夏原吉将朱高燨的航线在地图上描绘一番后道,“到了任何一处,殿下会告诉诸位那里的资源有哪些,以本官所见,殿下带诸位前往的目的就是要诸位将那些资源带回来,至于带些什么资源,我相信诸位家里都有工厂作坊,你们就不必问我,需要什么,诸位带什么?”

“敢问夏大人,都会有那些资源?”

“矿物,石油,如果诸位不嫌弃各地的特产,宝石之类的,也可以。”

此时,这些精英们都听明白了,这一次出海,所过之处,他们是要去扫荡一番的,人人都难掩激动,眸子里的光,也散发出狼性来,让夏原吉有些害怕。

他清了清嗓子,“诸位,我要警告的是,我大明不是强盗,希望诸位能够用合理的方式去得到诸位想要的资源,毕竟,日子还很长,我们不可能每一次都要和人打上一仗后,才能带一些资源回来,这样的代价太高了。”

“还有,请记住殿下说的话,那些地底下的东西,对当地的土着来说没有任何作用,我们要学会废物利用,用我们不需要的,去换取别人需要的。”

我们不需要的?

眼下,什么是我们不需要的?

发展了这些年后,布匹,衣服,这些用工业化手段制造出来的东西,比从前要廉价多了,还有什么?对,还有铅笔,指甲剪,精美的瓷器,我们可以用这些去贿赂那些土着酋长,告诉他们,只要帮忙开采那些矿石,煤炭,他们就能得到这些好东西。

夏原吉走后,这些家主们还在议论纷纷,但依然没有人最终下定决心将土地卖掉。

那些都是祖辈们世世代代积攒下来的,也是维持他们富贵的根本,只有没出息的子孙才会卖田卖产,每个人都很纠结,一面是极大的诱惑,一面是握在手里的富贵。

汾湖陆氏站出来,拱手道,“诸位,请容我说一句,昨夜福建纪家的家主亲自来了,去见了沉氏兄弟,今日一早就返回福建。在下在城门口遇到了,因与纪家有旧情,就说了几句话,他告诉在下,回去就卖田产。”

果真有人卖田产!

但这些精英们关注的重点可不是卖田产的事,而是沉氏兄弟。

“听说昨天,沉春鸿带了沉香保去大明帝国学院,难道说,沉家还想往四殿下身边塞人?负责这次远航的是沉香保?”湖州闵氏的家主闵思孝语气里满是嫉妒,只不过,他自己并没有察觉。

汾湖陆氏的当家家主乃是陆陇其,一生爱好诗书,漫卷书生气,他也是要把话题拉到这上面来,“在下问过了,这一次,负责张罗出海事宜的就是沉香保,说起来,沉氏兄弟真是会做事,两人都入了四殿下的青眼。”

他站起身来,拱手道,“请诸君听在下一言,不知诸位是否听说了大明科学院一说?原先诸位想必只听说过翰林院这回事,眼下,多了科学院,大明帝国学院的校训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初苏湖天灾的时候,诸位也应当有所体会,拖拉机耕地,效率何其高,单此一项,就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他问道,“诸君难道看得还不分明吗?”

余姚蒋家家主蒋伯龄年约五十,美髯飘飘,他缓缓地抚摸了一把,慢条斯理地问道,“陆老弟一向见微知着,可否与我等解惑,我大明今后的走向到底是什么?”

陆陇其也不谦逊,他略一沉思,“四殿下年纪虽小,可天资卓绝,他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样的大棋,在下只敢揣摩,不敢断言。四殿下的棋风可谓大开大合,在下只敢说,若诸君错过了,必然会后悔。”

“这么说来,陆氏将会卖地了?”有人问道。

“不错,我打算把田地卖出去,筹备这一次出海也需要钱。“陆陇其的语气很坚定,似乎也很澹然,对卖田地没有任何的犹豫,“也没有谁能够把天下所有的好处都占上。”

这是陆陇其对朱高燨下放的政策的解读,他说完,便朝诸位拱了拱手,道,“事儿多,在下就告辞了!”

既然已经下了决定,陆陇其便想争取一个头名或是前几名,若是能够在四殿下面前露个脸,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了。

朱高燨这边,对这一次的出海也非常重视,在大明帝国学院忙了十天左右,总算是把半年来累积的学生们的一些问题都解答了,他才抽出时间,处理出海的事情。

沉香保的能力母庸置疑,很快便列了采购清单出来交给朱高燨看,上面是这一次他们要带出去用于交易的物品,主要是一些传统的器件,陶瓷、布匹、成衣和茶叶,没什么技术含量,也不存在资源输出。

朱高燨一目十行地看过了,道,“就这样吧,东西不必很精美,一是代表我们的心意就成了,诸多是要带出去送礼的,二是能够置换一些东西回来,这一趟出海,不亏本就是了。”

“是!”沉香保松了一口气,在朱高燨面前越发恭敬,“殿下,这一次出去,咱们要带什么人?”

“对了,你倒是提醒我了,人员的事,你来处理。我们需要外派的人,意思是,可能要在澳大利亚待上一年,初期过去,可能会有危险,条件也很艰苦。但,我会尽量保证大家的生命安全。如果在大明,一天五十文钱,你告诉大家,外派的话,一天两百文钱,如果有愿意去的,优先考虑。”

说完,朱高燨看向沉香保,道,“我想,你应当也已经有预感了,这一次前往澳大利亚,我会把你留在那里筹建基地,也是一年时间,明年我会提前安排人去和你交接。你好好考虑这件事,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再谈后面的事。”

沉香保激动得浑身都在颤抖,这意味着,四爷已经认可他了,他忙道,“四爷,可能会久留澳大利亚的事,当初小的兄长和小的说起的时候,小的和兄长已经想到了这一点,早已经深思熟虑过了。”

他心里满是感激,他着实没有想到,殿下居然还让他考虑。

朱高燨点点头,“既是如此,那我也不用担心了。你膝下若是有子,愿意上大明帝国学院,就把他送过来。若有年幼的孩子,可以先上附小。”

沉香保终于没有控制住眼泪,滴在了光亮的地砖上,“小的多谢四爷,小的这就回去把两个孩子送过来读书,将来这两个不成器的,若是能够为四爷牵马坠蹬,便是小的祖坟冒青烟了!”

“行,你忙去吧!”

朱高燨很满意,沉香保抹了一把眼泪,恭恭敬敬地起身,退了出去。

沉香保的话提醒了朱高燨,时间已经不多了,出海的事,眼下还没有全部安置好,下午的课,朱高燨上完之后,便骑上了马,回宫。

到了宫门口,早就得到消息的黄俨亲自迎了出来,亲手接过了朱高燨手中的马,“殿下总算是回来了,皇上听说殿下回来,早就让大庖厨做了殿下喜欢吃的。”

朱高燨听了很欢喜,笑道,“早知道就不提前回来说了,这么晚了,我爹还没有用膳?”

黄俨将马儿递给了小太监,陪着朱高燨往里走,“殿下怎么能这么说呢,皇上有殿下陪着用膳,吃得多一些。”

“也行吧,黄伴伴,你找个人去传一下夏原吉、宋礼和茹瑺,关于出海的事,让他们用过膳后过来,和我爹一起商量一下。”

朱棣听说儿子要回来,早就在谨身殿门口等着了,看到儿子,忙招手,“过来,让爹看看,又长高了啊!”

朱高燨听得鼻子一酸,抬起头来,眼里却满是笑意,快走两步到了他爹跟前,将脑袋递到了他爹掌心里,“爹,儿子正是长个儿的时候呢,眼下不长,将来长不高了怎么办?”

“胡说,怎么会长不高?你好好吃饭,一准儿能长高!”

朱高燨扶着他爹往殿里走,问过他爹的身体后,道,“爹,儿子先陪爹用膳,一会儿,等夏原吉他们来了,一块儿商量一下出海的事。”

夏原吉三人听说朱高燨召见,饭都没吃,便往宫里来,路上花了点时间,等他们到的时候,朱高燨正要了两杯茶,陪着他爹在喝。

听说人到了,朱棣便让人进来,三人请过安,朱高燨让小太监搬了三个小杌子,让人坐着说话。

“还是关于出海的事,我虽然发了话,会带人去澳大利亚,沿途可以经商交换,但最终的目的,不妨告诉你们,一是木头,铁轨要大量用到枕木,需要百年以上的木头,我们不能伐自己家里的木头,十年树人,百年树木,这比树人还要难,不是说努力一下,树就能飞快地长好。”

沿途的几个国家,不管哪个国家都有很好的木头,我们也不能死逮着一个地方伐木,木头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抱住水土,不让水土流失,一旦一个地方的木头被伐光了,容易起沙尘暴。”

这一点,朱高燨一点,君臣几个人就透了。

“其次是矿物,还有石油,这些都需要人去弄回来。如果单靠朝廷,这个运输的力量太弱了,所以,我才发动了明间组织,我们尽量用很少的,对我们来说不怎么珍贵的资源去换别人的这些不可再生资源,或是能够把他们的人组织起来,让他们主动把资源运过来给我们。所以,这是一个长久的工程,大明的朝廷需要有人力和物力去做这些工作。”

朱棣看向了茹瑺,“到陌生的地方,肯定需要军队驻守,大明的军舰就是来起这个作用的。组建海军,一是护航,二是大明的百姓所到之处,需要有军队驻守,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

“臣领旨!”茹瑺深吸一口气,难掩心头的激动,声音铿锵有力,“臣保证,大明的百姓所到之处,军队如影随从,确保每一个人的安全。”

朱高燨提醒道,“爹,这一次出海,儿子建议,让鸿胪寺派遣官员随行,所到之处,由他们出面去谈一些外交方面的事,主要还有要在所经过的国家建立使馆,大明的使馆,可派官员常驻,却保我大明的百姓在当地的安全。我们可以和他们签订一些协议,比如使馆内乃是我大明的国土,驻外大使拥有一些外交特权。”

朱棣点头,“这一说起来,事情的确还很多。回头爹让景清找你商量这件事。”

朱高燨道,“是!”

应下了父亲的话后,朱高燨又说起人员的事来,“我大明帝国学院会派人提供技术支持,朝廷这边,一是树木,二是矿产,三是石油,这三个资源,老夏,你要合计派遣多少人过去,也可以聘请当地人来做事,我要提醒的是,如果要想付出最低的成本,最好和当地的人友好相处,不要把人当奴隶使唤。记住一点,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臣遵命!”夏原吉心头一凛。

朱高燨对宋礼道,“钻井、挖矿、锯木,肯定需要借助工具,工部这边,你们要派技术支持,不能只指望我大明帝国学院,毕竟,我们解决重点问题,没法长期帮你们解决问题。”

“是,臣将选年轻,肯学,有上进心,踏踏实实做事的人随同前往。”

将事情安排下去后,三人便告退出去了,黄俨将景清召进宫来。

“臣叩见皇上,见过四殿下!”

景清行了礼,朱棣赐座,道,“这么晚召你进宫,主要是为出海的事,具体的事,你听四殿下说一下。”

“臣请四殿下赐教!”

“赐教谈不上!”朱高燨先和景清说了在所过之处的国家设立大使馆的事,“最好能够互设大使馆,相互派遣大使,一是平时起交流作用,二是处理一些两国之间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关系,使馆同时具有领事职能。”

朱高燨想了想道,“什么是领事?比如说我大明的人在所在国的合法权益,再就是,将来我们要和别的国家通商,那么不是人人都能来我大明,必须得到我大明大使馆的签证,方能进我大明的领海和领土。”

如此一来,不管是进还是出的人员就都得到了限制。

这是一种受控模式,避免了谁都能跑到大明来,不受控的状态。

朱棣的眼睛一亮,道,“景清,这件事你要办好!”

景清听明白了皇上的话,他忙道,“臣一定全力以赴,若有不懂的地方,还请四殿下明示!”

“这是自然的。这样,你先拟一个章程,这一次我们出去,要经历几个国家,我们和对方先谈一谈,就按照这个章程来做事,将来如有遗漏,再慢慢补充。”

对于外交方面的事,朱高燨从前只是从新闻上了解了一些知识,具体怎么操作,他知道得并不详细。但没有关系,时代不同,需求不同,做事的原则自然是不同的,大明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但也要相信自己的团队,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也刺激他们最大的责任心。

次日的大朝会上,朱棣宣布了这四件事,他的目光落在了朱能的身上,道,“如今大明虽有水师,但并没有独立的水师编制,朕有旨,命成国公朱能负责筹建大明海军,不错,就是海军,不是水师,具体事由成国公朱能与茹瑺一起拟定,交由朕定夺!“

朱能欣喜若狂,忙与茹瑺一起跪下谢恩,“臣领旨!”

出海一事带动的变化非常多,茹瑺是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其余的大臣们却是一脸懵,包括朱高炽也是觉得突如其来,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皇上,这,这大明的海军主要的责任是什么?”

这事关一个新的兵种!

朱棣听小儿子讲过八国联军自海入侵的事,眼下虽然这个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躲在家里自己发展,但很快,那些欧洲国家就会派遣自己的舰队到处建立殖民地,包括现在他们看中的澳大利亚等国家。

朱棣道,“我们的眼光不能只放在现在,更加不能只放在大明。“

这是什么意思?

朱高炽满脸都是懵的,茫然地望着自己的爹。

朱棣看了他一眼,心里说不失望是骗人的,比起其他的人,朱高炽是看过世界地图的,身为他的儿子,眼睛只看到大明,看不到偌大一个世界,他岂能不失望?

这完全是眼界的问题啊!

“朕不说别的,只说眼下大明修铁路的事,需要百年以上的木头来做枕木,这些木头,难道用我们自己的?用完了,子孙后代用什么?还有石油、矿石,这些既然别人都有,用一点少一点的资源,既然别人用不上,我们为什么不先用别人的?“

朱棣很气愤,这么简单的道理,他的小儿子都能懂,这些人,可真是短视到了极点,“既然要做这些事,来回的航线要不要护着?眼下,一个倭寇,一个海盗陈祖义都对付不了,我大明何以立足?”

陈祖义乃是广州潮州人,洪武年间,举家搬离大明,盘踞马六甲海峡十多年,麾下上万人,战船百艘,盘踞于南海,打劫过往船只,劫掠沿海五十多座城镇。

历史上朱棣曾悬赏五十万两白银捉拿陈祖义,永乐五年,郑和下西洋回国的时候,陈祖义不知死活要打劫郑和,被郑和轻松捉拿,回国后,当众将陈祖义斩首示众。

朱高炽朝朱高燧看了一眼,兄弟二人平日里常在一起说话,对彼此的心思都很了解,这件事明显爹就是在支持老四,若是让老四办成了,以后的海军恐怕就只认爹和老四二人了。

朱高燧捕捉到兄长的心思后,目光朝后斜睨了一下,丘福立刻明白了,上前道,“皇上,北元余孽依然盘踞在我大明的北元,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南下。臣以为,大明海军固然重要,可北元这头虎狼蹲在阶陛之上,也不可不防啊!”

朱棣深深地看了朱能一眼,问道,“诸位怎么说?”

茹瑺忙上前道,“皇上,丘侯爷的话固然有理,但事情要一桩一桩地做,大明迟早要将北元撵出去,臣以为却不适合在眼前,一来,如今北元蜷缩在北面,去年冬天听说牛羊冻死了大群,也依然没敢南下,对我大明的火器忌惮不已;二来,若将来铁路修好了,用我大明的火车来运送粮草,攻打北元,不说别的,消耗至少要少七成。”

不过是多等两天的事,这笔账满朝文武百官谁都算得清楚。

夏原吉等茹瑺说得差不多了,他也上前道,“臣附议!茹大人的话言之有理,大明的驰道很快就能完工了,第一批木料已经从安南运送过来了,经过处理后就能够铺上去了,一旦修起来,就会快很多,臣以为,不出两年,大明的铁路就能修出山海关外,将来,我大明的装甲车横扫北面,一火车粮草完完整整地送到战场,比起现在打北元,要省钱多了。”

宋礼自然是要站朱棣这边的,上前道,“臣附议,臣以为夏大人和茹大人言之有理!”

“臣附议!”

“臣附议!”

每一个有资格在大朝会上说话的臣子均上前附议,朱棣的脸色才稍微好看一点。

他深深地看了一眼长子和老三,方才欢悦的语气变得冰冷,一字一句都是帝王的无情,“这是国策,若朕知道谁用任何形式反对,朕必定严惩不贷!”

朱高炽浑身一哆嗦,肥肉都跟着抖了抖,他有些后悔自己这么沉不住气,不是已经想好了,不管四弟做什么,只要爹不反对,他都不反对,眼下满朝文武都支持,他何必做这恶人呢?

等下了朝,他忙抢上去扶着朱棣,“爹,出海是一件大事,不知这一次主帅是谁呢?儿子觉着,大明的军舰虽然厉害,可海上风浪无情,若是四弟坚持出海,儿子无论如何都要反对。”

朱棣顿住了脚步,他突然忘了这件事了,吩咐黄俨,“去,把老四喊回来,他上次就跟朕说,他要亲自出一趟海。”

眼下,大明的重点都放在出海这件事上,最令人嫉妒的事,老二负责制造军舰,老四出海,事儿都被他们两个抢着做完了,基本上都没他和老三什么事了,这怎么行?

朱高燨正在重新强调制造设备的重要性,“再好的设计,如果工艺不能保证,最后都是空谈。工艺靠什么保证?制造设备占了半边天,都说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现在大家说说,这句话对还是不对?”

大明如果想要在工业上有长足的发展,将来到达一个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养成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

而这个良好的习惯,便是追求质量,让行业内有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为顾客着想的良知精神。

“院长,您以前跟我们说,质量要在过程中控制,现在又说质量是设计出来的,我们能够理解前者,不能理解后者。”沉思之后,周新站起来代表同学们发言。

朱高燨道,“那我们现在就来理解一下,大家试着想一想这样一个结构,这是上下两个盖板,我们要先将两块盖板焊接起来,这里便多了一道焊缝,之后,我要将这上下盖板一起压入一个壳体之内,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我的压入面正好设计在这个焊接面,这个风险有多高?”

教室里非常安静,如此一点拨,跟着朱高燨学习了近一年的这些学生们很快了然。

朱高燨道,“如果我把这个焊接面避开,设计成别的结构,你们看看……成这种结构,是不是就可以消除这个风险?”

“是的!”

比较两种结构之后,学生们都一目了然。

朱高燨放下了粉笔,他列举的这个桉例是前世他处理的一起质量问题,当时正是因为这种结构,而导致了批量的质量问题。

“大家记住这个桉例,一旦设计不可靠,必然是批量质量问题,我希望你们在具备绝对的实力之前,不要投机取巧,不要想着低成本取胜,一定要先保证稳定的质量,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这个社会负责。”

黄俨亲自来请朱高燨,他在外面等了一会儿,朱高燨下课从教室里出来,他才迎了过来,“殿下,皇上有旨!”

朱高燨快步走了过去,虽说黄俨对他非常恭敬,但黄俨毕竟是他爹身边的人。

“怎么您老亲自跑一趟,随便叫个人来和我说一声就是了。”

黄俨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道缝,“现如今,大明谁不向往大明帝国学院啊?谁不想进来瞧一瞧,奴婢也想来沾一沾这福气,能亲自跑一趟,奴婢求之不得呢!”

朱高燨笑道,“我洗个手就跟着你一起进宫,我父皇和母后还好吧?”

“殿下放宽心,皇上和皇后娘娘身体康健着呢!”

“那就好!”

珠儿要过来服侍朱高燨洗手,黄俨抢着服侍,亲自拧干了帕子,帮朱高燨把手擦干净,低声道,“殿下,皇上召殿下进宫,是大皇子殿下提醒了皇上,说是这次出海,领头的人可千万不能是殿下。”

黄俨边说,边看朱高燨的脸色,他低垂眼帘,半点神情都不泄露,听黄俨说完,晒然一笑,道,“这事,我也正要跟父皇说呢,走吧!”

中午时分,起了风,外面有些冷。

坐了马车,朱高燨伸展了一下双腿,他最近天天站着授课,腿有些发麻,握拳轻轻地敲在膝盖上面,黄俨看到了,主动要帮他按摩,朱高燨不太习惯人这么服侍,摆摆手,“不必了,我活动一下就好了。”

他睁开眼,见黄俨似乎有些受伤的表情,笑道,“你是服侍我爹的,我小的时候,你照顾我还说得过去,平时搭把手也就算了,可让你做这些,就是我的不该了?”

黄俨乃是朱棣贴身服侍的太监,皇族世家的规矩,哪怕是父母身边的一条狗,当子女的也要敬重,这是对父母的尊敬。

黄俨转而为笑,“殿下跟奴婢是太客气了些。”

朱高燨伸了伸腿,笑道,“好了,我才多大,哪里就到了那一步呢?黄伴伴就放心吧!”

主仆二人说了一会儿话,朱高燨的情绪不好,他便靠着侧壁闭目养神,心里满是糟糕的情绪。

皇家无亲情,说实话,他是真的从朱高炽和朱高燧身上体会到了。原本兄弟之间,他不打算做得太绝,毕竟,他爹和娘都还活着,手心手背都是肉,若是做得带出了痕迹,爹娘心里肯定不舒服。

再说了,他爹偏心都已经偏得连他都看不下去了,就没必要再计较太多。

朱高炽这般,他就着实有些忍不下了。

一而再,再而三,泥菩萨还有三分火气,更何况,他本来就是忍着火。

看来,是该好好敲打他大哥一下了。

朱高燨进殿的时候,朱高炽还没有走,在朱棣身边服侍他看书,天气有些凉,朱高炽等朱棣手边的茶有点凉了,便给他换了一杯。

朱高燨给黄俨使了个眼色,黄俨也是个人精,到了门口,捏着嗓子道,“皇上,四皇子殿下觐见!”

朱棣忙将书扔下,站起身来,看到站在门槛外的朱高燨,忙招手道,“快进来,外头冷,平日里也不见你这么守礼,今日怎么还正儿八经起来了?”

朱高燨笑着朝朱高炽看了一眼,腼腆一笑,“爹,大哥在这里,儿子若是不守礼,怕大哥责怪。”

朱棣便朝朱高炽瞥了一眼,他自然记起好几次,朱高炽是当着自己的面训斥小儿子的,他有些不高兴,道,“天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有出宫去?”检测到你的最新阅读进度为“第131章大哥的子孙后代太不争气了”

是否同步到最新?关闭同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