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第324章 南方理工大学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第324章 南方理工大学

作者:星月长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15:11 来源:笔趣阁

朱高燨揉了揉眉心,深吸一口气,“让他进来吧!”

他很有些不情不愿,和大臣们交谈,虽然这些人对他毕恭毕敬,可什么事都要他拿主意,时间长了,他也会很疲倦。

赵羾进来后,先是恭敬地行礼,朱高燨赐座后,他也搬出了蹇义那一套,请罪,痛哭流涕的忏悔,自责,令朱高燨怀疑,他是不是去向蹇义请教过了。

想到,大明的臣子们表面上一个个都很要脸,他们只不过是在不要脸的时候,脸皮比城墙还厚,朱高燨也就不确定赵羾是不是在效彷蹇义。

“你是来问本王,在礼部增加教育司,负责教育司的郎中打算任命谁?”

赵羾的确是为此而来,他身为礼部堂官,已经为皇上所不满。四殿下将主管礼部事务,若是他半点力都不出,皇上的脑子里肯定要寻思,他的下一任是谁了。

如此一来,赵家就一定会被眼下的潮流洪水给淹没,或许多少代人都翻不了身。

多少豪绅们守不住自己的土地了,好在朝廷给这些人指点了一条明路,给了他们更大的好处。

赵家没有了他,更加守不住土地,到时候若没有更大的好处,踏步上这条明路,他将来如何去地下见列祖列宗?

于公于私,赵羾不得不在得知蹇义前来求见四殿下后,也前来求见,得到四殿下的指点。

在朱高燨看来,赵羾是一个极为迂腐,而没有远见的人。

他生着一张端正的国字脸,不年轻的脸上皱纹密布,给朱高燨极为冲击力的是两道法令纹,如刀刻一般,让他显得很严肃,古板和倔强。

赵羾听到朱高燨这么问,心里咯噔一下,勐地往下一沉,他没想到朱高燨如此直接,这表明,朱高燨没有任何心情与他寒暄。

“臣愚昧,想来想去,不知道教育司安排谁来负责更为合适。只好前来请教殿下,还望殿下不吝教诲!”

郎中乃是五品官,赵羾身为六部堂官,官居二品,完全可以任命一个五品官,至不济,向皇帝推荐几个人选,将最中意的人选放在第一位,皇上不可能为了这点小事,而夺了他的面子。

赵羾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前来找朱高燨,询问他的意见。

还算有救!

沉默的时候,总是让人非常难受。

赵羾不停地猜测朱高燨的想法,又觉得这样的举动或许会惹怒他,低着头,等待这看似很短暂,对赵羾来说格外漫长的时间过去。

“方孝孺吧!”这是朱高燨早就想好的人选。

赵羾震惊不已,但一想,却又觉得,这是这似乎是最好的选择,他忙道,“殿下英明!”

若方孝孺去了礼部,负责教育司,大明帝国学院就没专人负责了,朱高燨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道,“他负责教育司的同时,兼任大明帝国学院的院长。”

赵羾越发震惊,他没想到,殿下对方孝孺是如此重视,怔愣了一会儿,赵羾很快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忙道,“是,臣遵命!”

并不是朱高燨对方孝孺有多重视,而是方孝孺这个人虽然当顾问极不合格,他将建文帝辅左到丢了皇位,便是典型的例子,但每个人都有适合他的位置,方孝孺便极适合做教育。

说到这里,朱高燨想起了《永乐大典》,朝外走去,“走,去文渊阁看看!”

天气渐渐地热起来了,狗儿依然拿了一件薄薄的披风跟在朱高燨的身后,两人出了西宫,过月华门,从乾清门经过,一路朝南,从左顺门出来,到了文渊阁。

文渊阁里,非常热闹,但也井井有条,人员分成了好几拨,除了分别负责经史子集的博士,还有负责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的博士,偏殿里传来的哒哒哒的打字的声音,高大的宫殿里,装着瓦数极大的灯泡,驱散了略有些昏暗的光线,明亮得如有阳光照耀。

“殿下来了?”

正在检查工作的胡广首先看到朱高燨,惊喜不已,忙上前行礼,巴结道,“臣听说殿下回来了,想去给殿下请安,又怕殿下不得空。”

朱高燨道了“免礼”之后,胡广以及跟着胡广下跪的众人都起来了。

“本王本不想来叨扰各位……”他说到这里,一眼看到听到动静,从偏殿出来的道衍和尚,穿着一身很不符合身份的官服,显得不伦不类。

“老师!”朱高燨忙上前行礼,他虽然从未跟着这位老师学过学问,但既然是师生,在人前最起码的尊重是一定要维持,这不是在为老和尚脸上增光,是为他自己的羽毛刷彩。

道衍愣了一下,他知道朱高燨回来了,是没想到,朱高燨会到这里来,一副亲自来向他问好的样子。

“四殿下安然归来,乃是大明福气!”道衍习惯性地道了一声佛号,一面邀请朱高燨往里走,一面问道,“殿下前来,不知有何吩咐?”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虽然朱高燨对自己非常尊敬,走路都不敢走到前头去,道衍却是习惯恪守规矩的人,否则历史上,他不可能善终。

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明,朱棣这个人其实包容性很强。

“老师太客气了!”朱高燨客套了一句,没有搭理其他人,而是随着道衍去了他所在的屋子,“学生离开一年多,回来之后,自然是要来看看老师,老师气色尚好,学生也就放心了!”

这些鬼话,道衍是一个字都不信的,他一面感谢朱高燨,进去之后,吩咐人去沏茶来,归座之后,手里捏着佛祖,笑看着朱高燨。

对于眼下的大明,道衍非常满意。

他游说朱棣造反近二十年,靖难之役三年战争,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多少无辜百姓丧命,大明千疮百孔,若是不能有一场大变革来掩盖这一切,将大明从腐朽中拉出来,道衍的余生便需要在忏悔中度过了。

他和朱棣两个人哪怕成功了,也要背负沉重的道德谴责,日复一日地接受内心的煎熬,一不小心就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无法解脱。

永乐朝的大明,从建文朝结束的那一瞬间开始,便走上了一条完全不一样的路,国富民强的意义都显得不一样了。

“老师,父皇将教育领域交给了学生,学生打算在教育领域做一些改革,传授的知识,主要分传统文化和科技文化两部分,对于传统文化,如果依然和从前一样,考八股文的话,和科技文化比起来,那就难太多了,学生担心将来,会和国子监一样,恐怕没有人愿意尝试这个领域。”

道衍听着慢慢地点头,道,“那殿下的意思呢?”

朱高燨不由得想到了后世的考试,“学生有两个想法,一是从童生试开始,就增加两门考试,一门是四书五经,另外一门是算学,和大明附小一样,从入学就开始学算学。”

道衍听着很有道理,“殿下的想法很好。”

“院试之后,增加化学、物理和地理三门学科,唯有全部通过考试,方可毕业参加乡试,乡试通过,可以进入大学学习,此时可以进一步分科,选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专门学习和钻研,历史、法律、化学、物理、数学……若是学好了,可以选择就业岗位,若不想就业,成绩优良者,可以进入科学院继续钻研。”

科学院里面的人才,便是大明的储备人才了,朱高燨打算砸大量的钱、人力和物力,为大明的科学家,以及将来吸引前来的科学家,营造一个公平、安静、清洁的环境,着力培养人才,为大明储备各方面的力量。

这是道衍从未想过的方向,他听得眼睛发光,道,“殿下需要老衲做什么?”

朱高燨拿起了已经编制好的一本经书,里面是打字机打出来的非常工整的字迹,“老师在编制《永乐大典》的时候,可否每一本书多备三套,一套储存在皇家,另外一套,储存在大明帝国学院,还有一套储存在南方理工大学?”

至于最后一套,自然是要存在科学院。

“南方理工大学”乃是朱高燨为南方即将建造的一所大学取的名字,暂时,他打算自己先任南方理工大学的校长。

“南方理工大学?“道衍略一沉思便明白了朝廷的意图,他问道,“殿下可有需要老衲要做的事?”

“如果老师这边能够帮忙举荐一个人,像方孝孺那样的,学生就感激不尽了。”

朱高燨会任校长,但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特别是在已经有了大明帝国学院这样成功的先例之后,他完全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筹谋过多。

这可是有些为难道衍了,但也没有为难他多久,他略一思忖,笑道,“殿下,当初您为何要成立军机处?”

他其实想问的是,当初成立军机处,选人的关键是什么?

朱高燨的脑子里慢慢地浮现出了一个人影,他的脸上也跟着露出了笑容,起身朝道衍拱手行礼,“多谢老师指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