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 第四百五十四章 风俗

刘备便将两人从院子中请到屋内分别坐下。

谈了一通,才刚刚开始通报姓名。

两人本是一母同胞而生的亲兄弟,一个叫王吉,一个叫王成。

众人分别落座,下边便有人开始准备酒菜摆上。

这酒菜本来是等献过俘虏之后开庆功宴的,没想到献来的是王吉、王成两兄弟,庆功宴变成了接风待客宴。

两兄弟倒也客气,还不等刘备先提杯敬酒,两人便先站起身来,躬身行礼,恭恭敬敬的向刘备敬了几杯酒。

待刘备饮罢,又对着屋内众人共同敬了三杯。

这个时候,两个人可不敢真把自己什么国王的身份当回事儿。

且不说勉强统治的地方只是一个蛮夷部落小国中的小国,虽然在逐渐的开疆拓土,但论起控制地盘,尚不如大汉一个郡大。

眼前的玄德公可是整整掌握了两个州的庞大地盘。

且不说他们先统一他们那个小岛上的所有国家,便是继续向北边的大岛进发,全部都占领下来,也不如玄德公的地盘大。

再说,如今他们还是阶下囚,虽然刘备待他们很客气,但他们可不能真把自己当宾客,位置还是放低一点的好。

位置放的低一些,刘备若愿意以礼相待,他们自然也高兴,若不愿意,心里也没落差。

而他们所说的战争的事情,确实也是实情,几百人与关平大战,对关平的军队连半点损伤都做不到,他们也确实是服气。

面对刘备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到底会如何处置他们,心里还没有底。

“两位壮士既然得了那国王之位,何不改个国号?为何还叫什么狗奴国?这名字听着多难听啊。”

刘备有的时候就挺肤浅的,喜欢好听的,好看的,穿衣服要穿漂亮的。

不过,即便他不是什么肤浅的人,让他来评价狗奴国三个字也实在太难听了。

王吉、王成两兄弟一见刘备问话,赶紧放下酒杯,又恭恭敬敬的回答。

“只因我兄弟二人得到国主之位时日尚短,尚不能十分服众。贸然夺了国王之位,已经惹了部分蛮夷不快,虽恩威并施之下,使其可以归心任我等趋势,但毕竟不好过火,只可徐徐图之。”

刘备点点头,哦了一声,似乎明白了,但似乎又有一些不明白。

“那倭国之中莫非也有许多能人?依照两位壮士刚开始所说,这倭国之中,应该没什么能人可以抵御两位壮士才对。”

王吉、王城两兄弟能轻而易举的夺了这狗奴国国王的位置,又吞并了旁边两个小部落,同时和北边两个国家开战,其中一个还是当年得到光武帝金印的伊都国。

明面上的敌人基本上都摆在眼前了,怎么看也不像还有什么更多的危险,还能让这两人束手束脚。

“使君有所不知。那倭国之中,尽是一些化外蛮夷,不通教化,崇尚鬼神,国主手下尽是奴隶。”

“而我等所抢占国主之位,也是从一女国主手中抢来的。风俗与其当地大不相符,以男子之身,得国主之位,已经给他们的观念造成了冲击,若短时间内再做更多,确实容易生乱。”

“女国主?”

刘备又大吃一惊。

“女子也能秉政吗?这岂不是牝鸡司晨,岂不是要国家大乱??”

对于旁人来说,也许有些冲击,但绝没有刘备这样担心。

刘备不管说和刘家皇室的血脉有多远多近,但毕竟是有个汉室宗亲的名头,在这里格外的关注汉室江山。

当年的吕雉对于刘备来说可是一个极大的冲击,最近几代的皇帝也都是因为过于孱弱,不得已让外戚专权,才使得如今国家大乱。

董良也有一些惊讶,但是董良还能接受,因为刚才听诸葛亮所说,就已经提到了一个伊都女王了。

而董良毕竟是后世而来。知道一些原始社会存在着一些母性崇拜。

而科学家们也曾经提出过一些原始社会中母系社会的观点。

如今的倭国尚界如此落后,仍然还处于奴隶制的国家,那么有个女王在位,似乎也就并不难以理解了。

“使君有所不知,虽是女子当权,但当地百姓大多蒙昧无知,浑浑噩噩,任宰任割并不反抗,故而也没有太大的乱子。”

刘备又举杯和众人共饮了一杯。

“不知两位壮士在倭国统治了多少土地?”

王吉、王成两兄弟摇了摇头,苦笑一声。

“倭国毕竟只是一小国,我兄弟二人披风斩浪,几乎葬身大海,到了倭国,除了狗奴国国主之位,又吞并了周边两国,所占土地也不过区区一县之大小,即便是击败伊都国所得土地也难以吴郡所媲美。”

刘备又饮了杯酒,心中暗道,果然只是小国。

“听闻倭国多金多银,不知两位可曾找到金矿?”

“我二人也是才到倭国不久,还没来得及派人搜寻。不过,在狗奴国国主宝库之中,确实寻到了几件金器。”

“仔细想来,此国之人也,冶铁冶铜十分粗糙,许多人尚且使用石器。恐怕倭国之人尚未曾掌握开矿淘金之技术,既然没有技术,却仍然能找到几件金器,想来此地确实多金。”

在场的除了刘备,就属糜竺最开心了。

糜竺是管钱的。掌握着刘备的钱袋子,董良提出了一系列的商业设想,也都是糜竺在进行实施。

如今既然证实了倭国岛上多金矿,那么将来此地自然可以成为刘备源源不断的财源。

至于说倭国本地的势力吗,哈哈,这些恐怕都只是潜在的劳动力了。

区区两个王吉和王成,漂洋过海便夺取了狗奴国国主的位置,甚至在周边掀起了国与国之间的大战。

那么刘备只需派遣偏师一支,例如关平。

在倭国,难道还能遇到什么敌手吗?

刘备对于倭国的好奇已经基本上结束了。

带着大家推杯换盏。

王吉、王成虽然竭力的保持冷静,谨小慎微,待二人千辛万苦到了倭国,每日除了啃生鱼片,还是啃生鱼片,连调料都很难找到。

莫说是在刘备这里吃着董良专门安排出来的厨子已经研究了两年的菜式。

即便是一碗普通的大米饭,也能让他们当成山珍海味了。

倭国虽然也能种植水稻,但一来当地人的种植手段尚且十分的粗劣,二来土地本就狭小,可耕种土地不足。三来又处于冬春交际之时,即便他们身为国主,也没有存粮可吃。

被关平抓到了船上,吃着正常的军粮,已经感到非常的幸福了。

关平的船上虽然也有不错的厨子,但毕竟是船只,海上航行一来一回,食材消耗的已经差不多了。

他们也只能吃到一些最简单的东西。

如今在这宴席上吃着这山珍海味,那真是给个国主都不想换呀。

没过多时,他们面前已经是杯盘狼藉,看的刘备直笑,连忙命令厨子赶紧加上供应。

王吉和王成两兄弟胡吃海塞一番,终于慢慢的鼓起了肚子,咀嚼的也慢起来,腮帮子有些发软。

食物已经顶到了喉咙,要吃不下去了。

弟弟王成还伸着手想去拿,哥哥到底凭借着自己的意志力停住了。

饭后休息一会儿,消消食。

诸葛亮又突然拉着他们闲聊。

“不知如今倭国都有哪些势力?两位可能为我解惑?”

虽然问话的不是刘备,但是两兄弟也不敢怠慢。

“除我二人刚才所说那些势力之外,更远的地方我们也不太清楚,只知道正北方还另有一个更大的岛屿。岛上有一个邪马台国,这个小国在那里算是大国了。”

“正如先生刚才所说,当年的伊都女王曾经得到过咱们皇帝赏赐金印,那个伊都国,当年听说就是当地最大的国家,被周边二十多个小国供奉。”

“而如今的邪马台国则取代了伊都国的位置,甚至比它们更加的庞大。即便是我们取得目前面临的战争胜利,统一了我们所在的那个岛屿,也远不如邪马台国庞大。听说邪马台国的国主也是一个女子,叫做卑弥呼,这个人应该是比较有能力的。”

“毕竟我们这些小地方倭人浑浑噩噩,比较好掌控。卑弥呼掌握了那么大的一个国怎么着也应该有咱们一个郡的大小,想要稳固的统治,肯定还是需要一些能力的。”

这二人倒也开明,并不因为卑弥呼是个女子便小瞧她,反而大大方方的承认,认为卑弥呼很有能力。

听了他们两个的介绍,诸葛亮扇着鹅毛扇,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董良挪了挪屁股,不和诸葛亮坐在一起,如今虽然已经开春,但显然还不是扇扇子的时候。

有句话叫做春寒料峭,董良可不像诸葛亮这样一年四季只要风度。

从诸葛亮的问话,董良也基本上明白了,统治倭国,估计最大的阻碍就是这个卑弥呼了。

倭国虽然还真是一个奴隶制的时代,铁器、铜器和石器杂着用。

对于刘备来说,算不上是什么大阻力,但毕竟它们是地头蛇,还是尽量的想个万全之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卑弥呼击败,夺取整个倭国。

“两位壮士不知日后有何打算?”

刘备突然提起了正事,这算是最后的交流了。

王吉和王成两兄弟一听,连忙滚离席位,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

“我兄弟二人并无什么打算,一应安排只凭使君做主。”

刘备和他们客气,他们不能真的当回事儿呀,再想去当什么国主怎么可能呢?

刘备能给他们分个县令之类的,就已经让他们满意了。

虽然说两兄弟是冒着生命危险渡海,看起来孤注一掷,付出了一切,最终只得到了一个县令,好像不太值。

但想一想当年的刘备,在黄巾之乱时也立下了不少的功劳,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战场上杀出来的。但最终朝廷也只是送了一个安喜尉而已。

又因为财政吃紧,想要清除一部分官员,派下督邮四处赶人。

刘备连见督邮一面,想求个情都没机会,只能气愤的将督邮鞭打一顿。

可想而知,从白身到官员这一步确实不好走。

这兄弟两人虽然也是豁出了性命,但是换一个县令来绝对不亏了。

甚至说这个县令都是白捡的。

毕竟他们对于刘备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利用价值,他们如今也已经成了阶下囚。

“两位壮士既然愿意听我的安排。便请加入水军之中,为平定倭国出一份力。待到将倭国拿下分设郡县,在为两位封赏。”

“全凭使君做主。”

两个人也是心中欢喜。

能做大汉朝廷的官,当然比在那样的穷乡僻壤做一个部落酋长美得多。

自己兄弟二人在统一倭国期间多多出力,依照刘备的好名声,将来的好处自然不会少。

安排好了正事,解决了这一场俘虏的闹剧,众人得以散场。

关平跑到父亲面前见礼,接受教诲。

董良则和诸葛亮、庞统凑到一起,嘀嘀咕咕的瞎聊一通,也不知道在算计谁。

周瑜在和刘备一起跑去视察海军,首次真正的出海作战,大胜而归,确实值得犒劳犒劳,慰问慰问。

关平这第一次作战,势必要在海军发展史上记下一笔了,周瑜有些替吕蒙感到可惜。

吕蒙与关平是同一时间出海的,只不过目的地不同,他却没有在关平之前赶回来,将来即便得胜而归,也只能屈居第二了。

可天底下,第一个是最容易被记住的,第二个就难得多了。

董良和诸葛亮等人闲聊了好一会儿,才见到关平重新的回来。他接受完了父亲的教诲。

董良便和关平起身回去。

当初董良答应关平帮他搞到几只熊猫,如今也被法正送到了,就养在董良院子的后面。

董良的府邸,后院连着后山,既有着潺潺的流水,也有着大片的竹林。

熊猫们在此生活嬉戏的很快意。

当初董良送给自己妻子的那只短胖炸毛的熊猫和花也重新回到了董良的家中。

只是甘夫人和糜夫人还有些不乐意,董良也只得从益州多运回来一些,讨好自己丈母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