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尘埃如山 > 第三十四章 新医(1)

尘埃如山 第三十四章 新医(1)

作者:锦衣夜行风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7 18:48:46 来源:笔趣阁

一场大雪趁着浓重的夜色,悄悄的落在大地上,远处的村庄和近处的田野就像被老天爷随意的用一盆浆糊,将它们连成了白茫茫的一片,分不出来了彼此。

如果没有火烧眉毛的事情,这样的天气是没有人愿意出门的。老百姓像冬眠的龟蛇,个个关门闭户偎在床铺里,把对暖饱的欲求降到最低,以尽可能的去熬过这漫漫寒冬。那些不缺吃穿的东家,才会围在红彤彤的火盆边,把一个个玉米粒抛在火堆里,等着那声清脆或沉闷的“砰”响后,从容的扒拉出炸开的爆米花,吹干打净后咯嘣咯嘣的嚼着。

郭修安一大早也坐在火盆边,他没闲工夫爆米花,而是一心一意的编筐。入冬以来守寨护营占去了大部分时间,他到现在连一个荆条筐还没编好。年前要是不见缝扎针的编几个扎实好用的箩筐,等到开春农忙的时候缺少趁手的家什儿,那就要抓瞎了。

一个荆条还没编完,洋教士披特廉就带着一阵寒风来到郭修安面前。

郭修安赶紧把一碗姜汤递到披特廉的手里,然后又拿火钳拢了拢火盆里的炭火,一边编筐一边问皮特廉,大冷的天他怎么有空过来。哆哆嗦嗦的披特廉没顾上回应郭修安,而是捧着茶碗一边暖手,一边诅咒这冻死狗的鬼天气。

自从周世平过世后,郭修安觉得披特廉肯定不会再“麻缠”他了,因为东岗教堂再不需要通过他,来拉近和镇台衙门的关系。失了势的郭家就像塌了架的瓜棚,会渐渐被他们无视和遗忘,再次回归平静而又简朴的生活。

有一年夏天,郭修安腰里长了巴掌大的一片“蛇胆疮”,每天疼的他坐也不是躺也不行。白郎中连开了几副药让他内服加外用,忙活了半个月还是不见好转。白之铭恰好回营探亲,来给他检查一番后说他医道不够深,知道怎么治但拿捏不好药量,要请他的老师披特廉来拿捏药量。披特廉知道后,二话不说就来给郭修安医治。

披特廉之前救了郭家两条命,如今又治好了郭修安的腰疮,也彻底除了郭修安心病的根。他开始对这个整天穿着中国长袍,把旱烟锅抽的火星直冒的洋郎中,当作“自己人”对待。

披特廉出生在意大利国的一个小岛上,父母都是橄榄园的雇工,放在中国也就是个佃户。跟中国的老百姓一样,洋郎中家里兄妹众多,披特廉很小就被送到了教会医院里学新医,后来被教会派到了中国。

当两人搁置各自的宗教信仰,成为真正的朋友后,郭修安自嘲的对披特廉说:“老披,你这个洋郎中不是趋炎附势的人,或者说你还没有学会做个趋炎附势的人!”

披特廉也坦诚他一开始接近郭修安,就是为了和周世平攀上关系。但后来他发现郭修安有意的避讳这一点后,反而倔强的想好好了解了解他。当披特廉看到他送给郭修安的《圣经》,被用来夹鞋样儿时,他有一种被羞辱的直觉。他庆幸没有立马表现出自己的不满,因为他想了很久才明白郭修安的解释:“你们西洋的圣人废话太多了,俺们中国的四书五经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厚!”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不是一般的大!在中国一亩三分地上,老百姓得不到实实在在的惠益,凭什么相信他这个“洋和尚”崇拜的上帝和圣母,一定比中国的神仙强?

郭修安问彼特廉来有什么事。彼特廉说东岗教堂想在三家营开个新医诊所,问他行不行。郭修安说:“三家营有白家的中医堂,白郎中也是祖传的好郎中,不需要在多一个新医诊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