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尘埃如山 > 第十八章 会馆(1)

尘埃如山 第十八章 会馆(1)

作者:锦衣夜行风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23:03 来源:笔趣阁

第二天一早,郭修安便亲自备了厚礼,跟余久堂一起去山西会馆拜会。

人们常说,有山西商人汇聚集的地方,便有山西会馆。全国各地的山西会馆,都是山西商贾同乡“叙寄乡谊、互通商情、协调商务、扶危济困”的商馆。

山西会馆无论大小,馆内正殿供奉的都是关公,所以当地人也把山西会馆俗称作关帝庙。关公即关羽,以忠义行天下的山西人,历朝历代对他都是推崇备至。关羽在宋代已经被封王,明代封为关帝,到了清代无以加封,朝廷便在封谥上做文章。于是最后关帝便有了长达二十六字的封谥: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关羽与孔子并称文武王,与比干并称文武财神,所以关公自然也就成了山西商人的供奉的不二人选。

十家镇的山西会馆始建于乾隆年间,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而成。会馆坐落在镇上最繁华的北瓷器街,坐北朝南遥望伏水河码头。

山西会馆最先建成的是最北边的迎天楼。迎天楼由四十八根擎天柱拔地撑起,高达十二丈,歇山重檐三滴水,檐廊梁坊雀斗拱。迎天楼设计清奇,上层楼阁的立柱和回廊设计精巧,浑然天成般的竖立在下层的莲花柱上,远远看去像悬在空中浮于尘世一般,是难得一见的杰作。迎天楼建成后曾刻有碑文记载:

“迥出霄汉,金碧辉煌,光映日月。置身其上,凭眺宇内,皆在远瞻旷览中。翘首南向,俯视千帆,巍然如登临岳峻,岂不知身在碧云间!”

可惜的是这么一座巧夺天工的伟楼,却早已不复存在。咸丰年间,捻军攻陷十家镇,镇上的商贾逃进山西会馆避难,最后不得不据迎天楼相抗。捻军为了泄愤和震慑民心,在强行攻入山西会馆后,一把火了烧迎天楼,连带整个山西会馆,最后只剩一片瓦砾。

同治年间山西茶贾重新打通了万里茶路,遭受重创的十家镇商贸才逐渐得到恢复。镇外的码头恢复了舟楫如梭、千船桅帆的局面,镇里的街巷重回车水马龙的盛况。在远胜于前的大宗茶货贸易的带动下,曾经萧条的十大行和十小行再次繁盛,豫南商贸巨镇再现辉煌。山西商会为了重拾信心,再展雄风,再次组织同乡商人和各地商号捐资抽厘,重修山西会馆!

这次会馆重新始于同治年间,历时二十六年,耗资近十万两白银而成。但遗憾的是,曾经的迎天楼,却无力同时重建,只留址基待机而论。

重修后的山西会馆前窄后宽,分为前、中、后三进院,从前到后依次是琉璃影壁、戏楼、石牌坊、大殿,两侧有左右铁旗杆、东西辕门、东西马厩、钟楼、鼓楼、东西廊坊、左右配殿等。

虽有应天楼的遗憾,但重建后的山西会馆仍然是十家镇最雄伟壮观的馆宇楼群。同时山西会馆也是山西商贾,彰显商贸实力的一面镜子。南来北往的商人只要在会馆里外走上一遭,就会毫不犹豫的把生意交给山西商号来做。

眼红不已福建、江西、湖北、广东等地的商人也纷纷效仿,在十家镇上建了福建会馆、江西会馆、湖北会馆、广东会馆等数十家会馆来揽客,但规模却始终无法比肩山西会馆。

郭修安和余久堂来到会馆前的门房,递上拜帖等候消息。郭修安看到会馆斜对面,新开张了一家“茶馆”,虽然只有两间门面,但门前川流不息,生意看来很是不错。郭修安问余久堂这家茶楼经营什么茶。

余久堂哈哈大笑:“这不是茶馆也不是茶行,是个大烟馆!你老弟不是正在找赚钱的生意吗?现在大烟馆在十家镇是最赚钱的生意,开个烟馆我包你稳赚不赔!”

郭修安尴尬的说:“这种羞燥先人的钱,还是不赚的好!”

余久堂不好接郭修安的话茬,便赶紧转移话题。他引着郭修安来到山西会馆最前端,一座巨大的琉璃影壁前观瞻浏览。

照壁又叫影壁墙或萧墙。在华北大地上,不论是乡野农家还是市镇馆衙,只要盖的起正屋围的上庭院,院里必修一面影壁墙。大户人家的影壁墙用青砖琉璃砌就,须弥歇山、雕心画角;贫寒庭院的影壁墙便用土胚瓦楞堆成,也是有棱有角,自成一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