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尘埃如山 > 第十五章 移民(1)

尘埃如山 第十五章 移民(1)

作者:锦衣夜行风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7 18:48:46 来源:笔趣阁

第二天一早,郭修安带着郭家人和韩家人,汇同十里八村的守望社长和村民,抬着“舍命为民”的金匾,带着干粮、扛着农具,浩浩荡荡的涌往伏阳县城。郭治远嚷嚷着也要去,郭修安说:“你留下看家,有事找你皮匠大叔帮忙……”

被鼓动起来的村民大多是第一次进城,根本就不认识县衙,于是它们看见衙门就围,连府衙和镇衙也被围了起来。

望着衙门外乌压压的人群,伏阳知县于守林吓的赶紧收拾细软,换了便装准备翻墙而走。于知县一条腿刚跨过高高的围墙,就发现围墙外的村民正怒目而视,于守林便赶紧缩了回去。

躲在了柴房里的于守林哆嗦了半天,发现村民们并没有冲进县衙,便又自己走了出来。喝了口师爷递上来的压惊茶,于守林扫了一眼村民们隔着门缝塞进来的请愿书,镇定自若说:

“就跟这群刁民耗着!晾他们三天,看他们还闹不闹!”

村民们轮番叫门,于守林就是不应,悠闲的在内衙,跟师爷喝茶逗闷子。

城里的百姓和商号望着满街扛着锄头的乡民,都以为“民乱”来了,一早上就赶紧闭门歇业。一上午过去了,“乱民”并没有打砸商号,抢劫商铺,而是全部围在了衙门口,商号下午又慢慢的开张揽客了。城里的百姓看到围衙的村民,只是在门口客气的讨水喝,也就小心客气的送上了水。

到了晚上,守望社首们再次对乡民约法三章:围衙动口不动手、不准骚扰百姓,不准为非作歹,违者族法惩治!

社首们给村民打气鼓劲说:“咱们种地的啥苦没吃过?农忙的时候,哪天不是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凉水,困了睡地头!今黑儿(今晚)就当我们在田里的守庄稼吧!”围衙的村民把带的干粮拿出来分吃,然后在衙门外的街上席地而卧,继续围衙抗捐。

第二天县衙门被乡民们拍的震天响,叫门的人嗓子都喊哑了,衙门里还是没一个人开门回应。挨到了傍晚,饥渴难耐的村民开始打退堂鼓,郭修安社长们说:

“咱们这些主事的说啥都不能退!各村各寨连夜派人回去,换一些人明早继续来围衙,撑不下去的乡亲等新来的到了,可以回去歇歇!——我们撑不住,县衙的官老爷们更撑不住了……”

时节已经过了白露,白天燥热晚上阴冷。又饥又冷的村民们睡不着,聚在一起吹牛皮侃大山。牛家庄的社长牛恒山说:“修安哥,你给老少爷们说段戏解解闷儿吧。”

郭修安是个戏迷。其实农村人都爱看戏听戏,不管是字正腔圆的梆子(豫剧)、曲剧,还是越调、二簧、大调曲这些地方戏,不管请来的是浓妆重袍的正经戏班,还是三五个人的草台班子,十里八村的村民们都会三五成群、骑驴赶车的去看戏。

平常年景,三家营每隔二三年都会请大戏班子来唱戏,营里人便高高兴兴的赶车请出嫁的老姑娘、新结的儿女亲家来营里看戏,热热闹闹不亚于过年。

唱戏这几天,台上哭台下泪,台上闹台下笑。一场戏唱完,村民们常常扎在一起说戏评戏,哪段戏唱的好哪折戏唱的孬,哪个角儿唱出彩了,哪一句唱差板(错了)了,都是村民们津津乐道的事情。

郭修安读过私塾,识文断字,看得懂戏文,大伙都喜欢跟他一起评戏说戏。三家营的村民聚在一起闲聚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听郭修安说戏。

郭修安也想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衙门口,给大家说说戏,调剂一下气氛,拢拢人心。但在此时此地说戏,似乎有些不搭调(不合适)。

婚丧嫁娶、劝善讲孝的戏不合适,杀敌报国、除恶扬善的戏更不合适。郭修安想了想说:“今黑儿我不说戏了,讲讲咱们老祖宗从山西移民的古经儿(陈年旧事),中不中?”

伏阳很多百姓,祖上都是从山西洪洞移民搬迁过来的。关于祖上移民的故事有很多,老百姓都对这段“古经儿”可谓是百听不厌,个个打起精神、竖着耳朵听他讲古经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