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尘埃如山 > 第十九章 茶贸(1)

尘埃如山 第十九章 茶贸(1)

作者:锦衣夜行风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7 18:48:46 来源:笔趣阁

祁宗轩中午在山西会馆设宴,招待郭修安和余久堂。祁宗轩拿出一坛山西的汾酒,动情的说:“这是用汾水河水酿的酒,敬一敬流着汾水河血脉的二位贤弟!”郭修安心头一热说:“那我就拿山西老家的酒,回敬咱镇上老家人对郭家的顾念!”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三人自然就说到镇上的生意。祁宗轩说:“郭掌柜,十家镇的商号和会社,起起落落一百多年,现在还算说的过去。我在茶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苦辣酸甜都尝了遍!现在做为山西会馆的守门人,有些话可能不该说,但今天对老弟你,我就不藏着掖着了!”

祁宗轩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然排在最后,但也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种茶、制茶、喝茶最早也是咱们老祖宗最先干的,茶行的祖师是陆羽,他写的《茶经》举世有名。

先说喝茶,讲究的人有茶道,普通百姓是牛饮。在咱们中原,只要是能泡水的,桑叶、柳叶、竹叶,菊花、槐花、金银花,葛根、苇根、茅草根,哪怕抓把麦秸秆,都可以当茶叶来泡水喝。但咱们茶行贩运的茶叶,是专指江南茶园里摘的叶芽,摘下后经过杀青、烘焙、炒制而成的干茶货。

茶叶这东西,新疆、外蒙和俄国人是一天也离不了的,特别是天天吃肉喝奶的老毛子,他们喝茶是去消腥膻化油腻的,要是一天不喝茶,那就浑身的带劲儿。但北方天寒地冻不产茶叶,不得不从江南贩运,于是就有了这茶货贸易。

茶叶这东西种和炒制都容易,最难的是存放和贩运。从江南到外蒙和俄国,茶叶输运主要靠马驮车运。传统的陆运线路有五条,其中的四条都绕不开十家镇。武夷山的帽盒茶在铅口镇装船入长江到汉口,湖南的黑茶由安化运到汉口,湖北羊洞楼的蒲茶经水路也到汉口,然后都从汉口沿汉水而来,经襄州转伏桐河北上到十家镇。

茶叶到十家镇后从水路转陆路继续北上,又分成四条路贩运。第一条道从十家镇奔东北走周家口到开封,沿运河再运到津门入朝鲜国;第二条道从十家镇北上走周家口到德彰北上河北到京城,再北上齐齐哈尔入外蒙;第三条路从十家镇西上伏阳城,出西峡口沿武关到西安,再经甘肃入新疆驼运到波斯;最后一条从十家镇北上到洛阳,过黄河入山西到杀虎口,经归绥(呼和浩特)到库伦和恰克图转卖给老毛子。

现在卖给俄国和外蒙的茶货最为大宗,都是走最后这条行程万里的茶路。十家镇是水路转陆路的起点,也是万里茶道的七寸之处,地位之重要,是显而易见的。

祁宗轩接着说:“做茶货生意的商号,大部分是我们祁县这几家商号。商号在福建、湖南和湖北的茶山上置地种茶,炒成干茶后再制成茶砖,走水路运过来,到十家镇转商号自己的驼队运到库伦。其他商号的茶叶还是江南人运到十家镇,运到十家镇易货过载,再由茶行运到库伦。

官府在镇上设了个厘金局,衙门不大但老爷却是三品,知府老爷见了厘金局老爷都要下跪磕头,就是因为厘金局是个肥的冒油的金衙门。镇里现在大大小小会馆十几个,建这些会馆的钱都是商号抽厘后攒下的。重修咱们这个会馆,茶行的厘金就占了一大半!所以吖,茶行的赚头大得很!”

余久堂不失时机的说:“郭掌柜这次来,就是准备盘下福建商会的一个茶行。今天来会馆,就是想让您给指指路!”

祁宗轩说:“郭掌柜,我劝你现在就不要再入茶行了!”

余久堂闹了个大红脸,祁宗轩也觉得伤了余会长的面子。赶紧敬了余久堂一杯酒,然后说:“我今天不是故意驳了余会长的面子,咱们身后供奉的就是义薄云天的关老爷,不能掂量不出‘诚’和‘义’的分量。我今天劝郭掌柜现在不要再入茶行,原因我会讲清楚的。”余久堂说他也只是牵线搭桥,这茶行里的道道,还是祁事首心里最有谱儿。

祁宗轩说:“两位掌柜,十家镇眼下各行各业的生意,都已经大不如前了。所谓唇齿相依,不光是茶行,所有的行当都一样,这一点余掌柜的酒行和郭掌柜车马店,应该都有同感的吧?”

余久堂说:“现在酒行也就赔本赚吆喝——落个买卖人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