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尘埃如山 > 第二十章 新学(1)

尘埃如山 第二十章 新学(1)

作者:锦衣夜行风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7 18:48:46 来源:笔趣阁

一大早,于花子就在营里唱起了新编的数来宝:

打竹板,迈步走,跟我送客到村头!

大清国,开新政,废了科举新学兴;

郭府宅,了不得,饱读诗书出人才;

郭青天,百姓爱,热血洒在汾安台;

郭相公,也不孬,进城读书开新潮。

今日走,他日归,锣鼓相送学武备!

于花子用数来宝告诉村民们:郭家的小秀才郭治远,要到省城的新学堂读书了!

在村头的大槐树下,挤满了三家营前来送行的乡亲。韩六特意换了身干净衣裳,一早就套好了车,将郭白氏拾掇好的行李铺盖搬到车上,只等着郭修安一声令下,便赶着大车把郭治远送进伏阳城。

郭治远穿着郭白氏亲手赶制的新衣新帽,跟送行的族亲尊长一一施礼道别。郭修安不满的“呵斥”着泪眼婆娑的郭白氏:“咱娃儿去省城读书,是该高兴的事情,你哭个啥嘛!”郭治远拉着郭白氏的手说:“妈,放了假我就回来,你甭惦记我!”郭修安走到郭治远身边说:“娃儿啊,该说的爹都给你说过了!好男儿志在四方,好好读你的书,别的事你都甭惦记!”然后手一扬说:“上车!”

一年前那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三家营里外都飘荡着浓郁的槐花香。郭白氏正在院子里拾掇着晒好的槐花,却看到郭治远带着铺盖卷从县学回来了。郭治远对一脸疑惑的郭修安说:“爹,我不读书了,回来跟着你学种庄稼吧!”郭修安问好好的为啥不读书了,郭治远说县学停办了,生员们早就不再读书了!

郭治远说,就在郭修安进城抗捐的前几天,朝廷颁布上谕停了伏阳等十几个县府,五年的文武科举,以示惩戒这些府县,之前“残害凌虐”洋人传教士的行为。伏阳县学得到消息后一片哗然,几个上了年纪的老童生和老秀才在学馆里垂足顿胸、痛哭流涕。

百姓围衙抗捐的时候,几个老秀才却不再哭闹,既不聒噪也不出门,静静的躲在县学里看热闹。抗捐结束后掌管县学的教谕说,朝廷只是暂停了伏阳的科举而不是府县学堂,生员继续开课且待遇照旧供给,再说伏阳府好多年都没有出过进士,停停也好。五年内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生员在县学便再也无心读书。教谕望着空荡荡的学堂,对郭治远说:“县学就剩你一个生员了,要不你也回乡自读吧,每年年底来县学点个卯就行……”郭治远只好收拾了铺盖卷,回了三家营。

郭修安说:“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你咋着!你既然回来了,那就先跟着你六哥下下力,敦实敦实身板再说……”

中元节一过,郭修安便拾掇了一车刚刚收获的新谷子和高粱米,让郭治远送到十家镇上的周家小院。

周世平一家早就搬到了十家镇的小院。自从朝廷以拳制洋的策略失败后,带着皇帝陛下仓皇离京“西狩”的老佛爷,便毫不手软的下令清军,调转枪头对义和拳大开杀戒。

彻底对朝廷寒了心的周世平,面对里莱德提出的伏阳府二次赔偿,也气的摔了茶碗。当老百姓围衙抗捐的时候,周世平希望老百姓们能像种庄稼一样,耐心的等待开花结果。他内心希望镇台衙门是最后一个撤围的衙门,这样商瑞就没办法让他带兵弹压围衙的百姓,他也不用纠结应该从令还是抗令。当抗捐胜利的消息传来,长松一口气的周世平,突然觉得自己以前真的小看了这些老百姓。

对带头围衙的郭修安,周世平打心眼里敬重三分。三十多年来,他认识的郭家人,郭敬祖、郭修平和郭修安,虽然三人性格迥异,但他们身上都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东西,深深的吸引着他。这种东西到底是什么,周世平一直也没有琢磨明白。

琢磨不明白暂时就不想了!周世平悄悄的出了府衙,决定到十家镇小住几天。这个在位于十家镇北天平街的小院,是郭修安当年亲自选定买下的。小院很平常,距离郭家的车马店其实就隔了两条街,倒是异常的僻静。周世平在这个小院里住上了瘾,便索性就把顾微尘母女也安置过来。他自己平素在镇台衙门处理军务,自然也少了许多后顾之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