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 > 第一百零二章 江汉平原

成都,丞相府。

自从,诸葛亮心里有了北伐的想法后,就开始不断分析。

同历史上的情况不同,此时东吴占据襄阳,蜀汉也多了,上庸、西城二郡。

出兵关中,一定要更加小心才是。

诸葛亮作为三军统帅,蜀汉丞相,怎么能掉以轻心?

常常思之,慎之。

……

武昌。

孙登也在思索战局,若是不出所料的话,石亭之战,孙登一定要参与,而且绝对要打出打的战果。

东吴立国的关键战役,石亭之战!

如果取得的成果更大,会怎么样?

历史上,先是司马懿逼近江陵,还有贾奎率军救援,这才让曹休逃走,可是此时,襄阳已经尽在东吴之手了。

哪怕陆逊到时要亲自出击,诸葛谨还镇守襄阳呐!

司马懿再是奸诈,亦拿不下襄阳。

哪怕是蒙古铁骑,面对襄阳都要数年之功,何况此时的魏**队?

自从数年前江陵一战后,魏国对吴国就几乎没有大胜的战役,不是无功而返,就是损兵折将。

反而是东吴拓土千里,还出现了朱桓、朱然等一系列年轻的将领。

朱桓守濡须,朱然守夷陵,陆逊和诸葛瑾镇守襄阳。

吕范、徐盛等镇守建业以北。

步骘镇守交州。

此时的东吴,依靠的是襄阳-皖城防线,尤其是号称大魏小合肥的濡须城,曹魏终其一朝没有占领过濡须。

其中关键点就在于皖城。

如果看地图就知道,皖城卡住了曹魏绕过大别山的想法,使得北方势力,不得不强攻濡须,再加上二者互为犄角,所以东吴的长江防线,就根本没有被击破过!

当然,从淮河地区,根本就做不到。

淮河防线重要吗?或许吧!

江东势力存在了将近小一百年,最终还不是被顺流而下消灭了!

对了,皖城——濡须防线的建立者,就是吕蒙。

吕蒙现在倒是还活着,不过说话都费劲,索性孙权非常照顾吕蒙。

吕蒙看到陆逊、朱然、朱桓等人的表现,也知道哪怕是自己百年之后,江东亦后继有人。

孙登现在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懂得越多,疑惑就越多。

诸葛恪围抚山越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诸葛恪终究是年轻,逼得孙登不得不亲自跑一趟才解决。

如果孙登所料不差,此次石亭之战,诸葛恪会起到重要作用。

孙登虽然年轻,但是每天要写几十封甚至更多的信件,对于这些手下,你还不能简单应付。

“唉,真不敢想象将来,我要处理多少内容!要写多少字?”孙登一边给吕建回信,一遍随口一说。

“夫君,累了吧?还是休息一下吧!”周彻走进来递给孙登最喜爱的凉茶。

“是细君啊!无它,为国事操劳,此何累之有?”孙登一边说,一边拿起凉茶,轻轻抿了一口!

“烈日炎炎,灼人心神!”凉茶解暑,但是解不了黔首苦力的暑。

同样是盛夏,孙登可以享受侍女的手工扇风,在屋子里放上冰块,吃冷饮,却暑热。

但是百分之九十多得人,只能酷暑下生活了。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复陇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如有英明主,何须事农桑?屯田三千户,户户有人亡!”

孙登不由得有感而发,周彻也算是颇有才学了。

“夫君所言之诗,似乎颇为通俗易懂,与往常所写之诗,大相径庭!”

“唉,有感而发!有感而发!”孙登对着周彻说到。

孙登倒是没有别的意思,一时感慨而已,不过刚刚脱口而出,就发现不对,因为东吴主要的粮食,并不是小麦,所以最后改了一下。

处理完事物,孙登又陪同周彻好好品尝了一番美食。

早在数年前,孙登就弄出了炒的烹饪方法,再加上相关的生产。

可以说,一经推出,就很快风靡武昌,可以说改变了东吴的饮食习惯,炒菜异军突起,再加上孙登改良了菜籽油的生产工艺,所以现在整个东吴高层已经开始流行吃炒菜了。

当然,黔首还不需要,先满足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再说。

武昌,作为一个兴建短短几年的城市。

虽然目前是东吴的国都,可惜其规模、人口、文化、历史都远远不能比洛阳、成都、邺城等大城市。

自从黄武二年之后,孙权下令建造武昌开始,短短数年的发展。

武昌的经济确实发展了上去,虽然此时没有经济的概念。

虽然武昌人口才不到十万,但是相对而言,同大城市相比,也多了几分自在和新颖。

再加上孙登的计划,很多新奇的事物,第一时间会出现在武昌城里,然后扩散到建业。

吴蜀结盟,大开贸易之门,借助长江水道的便利,武昌作为航道的中心,更是蓬勃发展,飞速前进。

荆州之地,只要襄阳、江陵、武昌,三地存在,互成犄角之势,就可保荆州无忧。

同时,因为整个江夏郡都在东吴的掌控范围内,武昌外无险患,有天时(国都),有地利(长江航道),有人和(开发的政策)。

武昌安能不兴?还没有什么保守势力,相较于建业。

不过历史上种种原因,孙权放弃了武昌作为国都,而是迁回建业了。

到最后,哪怕是想要迁回武昌,东吴的“百姓”也不愿意,甚至说出“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不过武昌确实不适合作为当时东吴的国都。

毕竟江陵一破,武昌近在眼前,而且世家的根基在吴郡,又不在武昌。

陆逊死后,世家更是没有权柄控制武昌了。

此时的武昌,是天下风云之地,每时每刻不在兴工动土。

可以说,此时的东吴有两个贸易区域重心。

一块是建业和吴郡区域,也就是后世的苏锡常加南京,至于南哥不好意思和海哥一样,没出生呐!(还没有冲击出来)

最主要的是东吴同海外的贸易,早在数年前,孙权就发现海贸的收益越来越多,成为了东吴政权的一个支柱。

第二个区域就是江陵——武昌经济开发区了。

尤其是吴蜀结盟,双方大规模的贸易促进了武昌地区的经济发展,江汉平原又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如何不好?

当然,这可能和东吴有潜力的地盘就这两个。

到了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加上吴中平原,可以说天下最富庶的地方。

“湖广熟,天下足!”江汉平原。

“苏湖熟,天下足!”吴中平原。

懂了吗?不开发后世已经证明的好地方,去费劲开发两广地区?

你要知道,这是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长沙都是因为湘水才能划入荆州的。

豫章郡?就是江西,后世环江西经济圈的中心,千百年历朝历代的地图划分都没变过的地方,开发?开发个鬼!

老福?后世满清被迫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老福占了两,结果呐!(海、广、宁、厦、福)

三国时代开发老福?如果能做到的话,孙权去湾湾也不至于从东海出发啊!绕路一大圈才到湾湾。

所以,孙登才会坚持打下襄阳,可以最大程度的开发江汉平原。

没有襄阳,开发个鬼,人家动不动就打过来了。

襄阳,只有在南北对峙的时候,才能体会到重要性,不然武昌的地位是要高于襄阳的。

长江航道,就是一条天然的黄金水道。

想要以南御北,想要在三国时期,以南伐北,只能开发这两个地区。

至于一些小说中写到,三国时期开发广州,甚至开发交州河内三角洲的,笑死了。

真不如开发江汉平原和吴中平原。

事半功倍,不比事倍功半好吗?

再说了,你就是把广州把河内三角洲开发好了,想要战争的时候,粮食和士兵怎么过去。

没有高速公路,没有铁路,全是山,走水路?航线过程可能超过万里。

得不偿失,得不偿失!

眼把前摆着的大西瓜不要,非得去捡芝麻?

你用十年的功夫开发两广地区和交州的河内三角洲。

孙登用十年的时间开发江汉平原。

看看谁最后的效果好,这很明显比不了好吧!

对于华夏偏远地区,最好还是羁縻政策比较好,尤其是三国时期,没有铁路,没有机枪,你拿什么控制万里远的地区?

大唐盛极一时,号称西去长安万里,皆是唐土,灭东西突厥,何其强盛?

可是巅峰面积维持了有五十年吗?

你传一道命令,光是赶路的时间就要三个月,你还能干什么?那是你统治的地盘吗?

哪怕是后世的华夏,青藏疆,加起来能和南方的一个省比吗?甚至沦落到跟昆山和江阴比!

无论人口还是经济,恐怕都不行吧!

吃大哥,穿大哥,用大哥,最后还骂大哥,真绝!

华夏的核心,只占九百六十万的三分之一不到。

鸡头、鸡尾重要吗?鸡腹才是最重要的,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孙登也想要控制住这些疆土啊!可是那什么控制。

毛主义为了彻底平定西域还把数百万人,移民西域成为生产建设者了。

就这还不安分,何况是如今呐!

所以孙登只能发展武昌了,荆州之前的刘表和关羽,多以襄阳为首,并未注意江汉平原的开发,只想着打下襄阳,夺回南阳。

却空守宝地而不自知,孙登却相反,早早的就看出来,武昌的地位前景要高于襄阳。

现在就是一句话,东吴努力开发这两个地区都不一定能打过魏国,何况是不开发呐?

要想富,先修路,反正刘备、夏侯尚大军,被俘虏了不少人,先来劳动改造,修修路,搭搭桥,充当一下建筑队。

值得一提的是,孙登已经开始尝试水泥的研发和制造了,虽然效果比不上后世,但是总比原来的铺路之法,快捷不少。

整个东吴,一篇欣欣向荣之景。

这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孙权下令减免赋税,修养生息之策,虽然之前东吴几乎都是打胜仗,可是自身的损失并不小,如今百姓盼望修养生息,孙权自然要顺应民心了。

吴蜀结盟,魏帝新立,也不会想到主动进攻东吴,除非曹睿想要重复他老子曹丕的覆辙。

天下,竟然进入了诡异的平静之中,不过,面前的平静局面之下,可能有更大的惊涛骇浪在等待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