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 > 第八十章 张温使蜀

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 第八十章 张温使蜀

作者:幽之浮帆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25:37 来源:笔趣阁

曹丕很快,就派使臣前来与孙权结盟,不过孙权将使臣晾在一边,没有同意。

随后,曹魏使臣又请求,用金银等交换,曹魏征南大将军夏侯尚。

孙权没有同意,张昭劝阻道:“不如借此机会,与曹魏交好,同时可以获得金千斤,两全其美。”

孙权则说“如今,已经决定与蜀盟好,又怎么能再此同魏结盟呐?况且,魏吴之间,必定还有一战,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三分之局,魏是大敌。”

张昭无语,只能微微而退。

孙权在邓芝回蜀后,派张温去出使蜀汉。

孙权对张温说:“您本不宜远出,只是担心诸葛亮不了解我所以与曹操往来的用意,故委屈您出行。如果山越祸患全部消除,我们便会对曹丕大举进攻。作使者的道理,即接受命令但不接受言辞。”

张温回答说:“我在国内没有作过亲信大臣的谋划,出行外交没有独自应对的才能,恐怕没有张孟播扬国家声誉的能力,又无子产阐述事理的功效。

然而诸葛亮见识深彻,精于谋划,必定了解您的神明思虑和屈伸权宜之计,加上朝廷天降恩惠,推测诸葛亮之心,一定不会有什么猜疑。”张温很有自信。

张温字惠恕,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

黄武三年(224),张温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

……

蜀汉,成都。

张温带着礼物,以及相关的人员等,终于来到了蜀汉的京城。

还没有到门口,就看到有大批的人马,早就在城门之外,亲自迎接张温。

张温本来也觉得没什么,可是再看过去,发现高高举起的旗帜上,赫然写着“诸葛”二字。

张温明白,这是蜀汉的丞相,诸葛亮亲自来迎接他了。

张温不敢怠慢,直接走下马车,仔细一看,前方有许多人在等待自己。

为首者,正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先生可是张温张惠恕,亮在此恭候多时了,早就听闻先生在东吴,就有无人可及之名号,今日一见,果然不凡!”诸葛亮显然是早就知道张温什么时候回到成都,今日特意出门来迎接张温。

“丞相是大汉支柱,今日亲自来迎接温,温倍感荣幸之至!”张温不敢托大,急忙回应。

诸葛亮轻摇羽扇,“先生远道而来,一路风尘,必然疲惫不已,亮早已为先生及麾下准备好,佳肴美酒,就请先生赴宴了。”

“丞相如此款待,温也只能却之不恭了。”张温点了点头,就跟随诸葛亮以及蜀汉群臣去赴宴了。

诸葛亮并没有过多同张温交谈,反而是简单的聊了聊,就请张温休息去了。

张温本来一路就风尘仆仆的,吃饱了喝足了,自然是回到诸葛亮准备的馆驿内,好好休息。

在馆驿内,张温暗暗点头:诸葛亮不愧是蜀汉丞相,言语不多,却字字珠玑,不愧是大汉曹休。

虽然只和张温说了几句话,就给张温带来了如沐春风之觉,真是一代人杰啊!

又过几日,张温这才见到诸葛亮,并且将孙权的想法尽皆告诉诸葛亮。

“丞相,我主吴王,自然也想要与大汉结盟,不过怕邓芝不能说清心意,特地拍我而来,另有亲笔书信送与丞相。”张温随即将孙权亲笔书信送与诸葛亮。

诸葛亮看到书信,眉头一动又松开。

“这东吴的纸张发展的倒是迅速,用此确实可以加快效率,远比竹简强啊!”诸葛亮暗想。

其实东吴的纸张也有早就有一部分,卖到了蜀汉,诸葛亮自然也知道,虽然通过与东吴的贸易,普通的纸张也可以轻松获得,但是顶级的纸张,却也千斤难求。

随着纸张的传播,技术也会发生扩散,尤其是孙登出征的时期,总有一些商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诸葛亮也花了一点代价搞到了最基本的纸张生产技术,然后也慢慢的改进蜀汉的行政与军用,不过毕竟夷陵之战后才一年多,普及还需时间。

如今的蜀汉倒是比曹魏先一步的获得了新纸张的技术,曹丕却也只能望而兴叹了。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内容,对于内容来说,载体不重要。

诸葛亮一看,果然不出所料,信上确实写明了,吴蜀结盟,共同伐魏!

尤其是孙权信上特别欣赏邓芝,并且说出“丁厷言辞铺张浮艳,阴化不能完尽;能和合两国的人,只有邓芝。”

“吴王之意,亮已知之,先生可随我一起去见陛下!”诸葛亮看完信,随即对张温。

张温无不应允,自然是同意了。

张温随即前往宫廷上表章说:“古代商高宗守丧却使殷商国祚再次复兴昌盛,周成王年幼却使周朝德治天下太平,他们功勋普盖天下,声威振彻四海。

如今陛下以聪明的资质,与古代圣贤等同,贤良大臣辅佐执掌政务,满朝精英有如群星璀灿,远近人们仰望您的风采,无不欢欣前来依赖。

吴国勤勉军旅国力以安定江南之地,希望与有道之君一起统一天下,倾心协力同规共谋,有如河水绝无反顾。

只因战事频频猛烈,我们可供役使的军力太少,故此只好忍受卑鄙之徒强加的耻辱。

现特派下臣张温疏通情况表达友情。陛下推崇礼义,不应以此为耻而忽视我的请求。臣自遥远的边境,直到贵国首都之郊,频频蒙受贵国殊礼接待,恩诏不断传至,我受此荣耀感到惶惧,又感到意外的惊奇和不安。谨此奉献我主致陛下信函一封。”蜀汉颇为惊奇张温的才干。

当然,刘禅虽然看了信,但是决定显然不是能做决定之人,还是给诸葛亮。

“爱卿,请起,如此大事,朕不能决也,请相父处置。”刘禅就当个吉祥物吧。

“陛下,这是下臣进贡给陛下的东吴特产,请陛下笑纳!”张温又带来一些东吴的特产。

刘禅对笔纸不敢兴趣,反倒是对一些美食颇感兴趣,显得很高兴。

刘禅于是大宴群臣,款待张温,张温与蜀汉大臣交好不已。

吴蜀结盟,自此成为定局。

等到张温即将从蜀汉返回时,益州的文武百官都前往为他饯行。众人到齐后,惟独秦宓未到,诸葛亮几次派人催他,张温问:“他是什么人?”诸葛亮说:“益州的文人学者。”此人就是在夷陵之战前,劝说刘备不要伐吴之人,结果刘备大怒,将其关到刑牢中,如果不是诸葛亮,就死了。

张温就心中不懑,准备给这个晚来之人一个难堪。

秦宓到后,张温问他:“您学习吗?”秦宓说:“五尺高的孩子都学习,您又何必小看人!”

张温又问:“天有头吗?”秦宓说:“有头。”张温问:“头在何方?”秦宓说:“在西方,《诗经》说‘于是眷恋西望’。由此推论,头在西方。”

张温问:“天有耳朵吗?”秦宓说:“天高高在上却能听到地下声音,《诗经》有言,‘鹤鸣叫于水泽,声闻于天’。如果上天无耳,用什么来听?”

张温问:“天有脚吗?”秦宓说:“有,《诗经》说‘上天的步履那么艰难,那人已不可靠’。假如上天没有脚,凭什么行走?”

张温问:“天有姓吗?”秦宓说:“有姓。”张温问:“姓什么?”秦宓说:“姓刘。”张温问:“您怎么知道?”秦宓回答说:“当今天子姓刘,因此而知道天姓刘。”

张温问:“太阳诞生在东方吧?”秦宓说:“虽然它诞生在东方,而最终归宿在西方。”一问一答如山中回音,应声随出,张温对秦宓十分敬服。

“您才是蜀中大才,温佩服无比!”张温自感不如。

诸葛亮解围道:“先生是治国安邦之才,不在于唇齿游戏!”

张温这才松一口气,不由得同众臣谈笑,然后再拜而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