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 > 第九十五章 曹丕三伐东吴

不过东吴的世家,比起北方世家来说可是大大的不如,如果是面对北方诸多世家联合起来,孙登肯定是得罪不起的。

不过还好嘛,毕竟江东世家在天下的存在感很低,只比蜀中世家存在感稍强,司马晋衣冠南渡之后,甚至反手就把江东世家变成二流世家了!

至于第一档的自然就是“王与马,共天下!”王家。

所以,还真比不上中原和北方的几个大世家,这才是真正的千年世家。

面对几大世家的联合,孙登的办法也很简单,拉拢,分化,前汉不是有一个石渠阁会议嘛!五经十三家的诞生,造就了恐怖的袁家、杨家等。

孙登也搞一个“紫金山会议”,拉拢谁,自然是陆、顾、朱、张四大家族,联手打压虞、魏、孔、谢几大家族了。

通过标点的强制规定,直接定死了各种经文。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的发生呐?

首先,儒家经典大多出现于先秦时期,需要尽可能的“言简意赅”“微言大义”所以往往晦涩难懂。

在加上当时传抄记录文章,只能手写,就会有错写、漏写的情况发生。

那怎么办呢?简单,你研究你抄的,我注解我抄的。

“公羊、谷梁、左转。”都是注解“春秋”,你说谁对谁错?

自然分出好几派了,有的可能相差不多,有的自然大相径庭!

在加上注释的人越来越多,分类也越来越多,没办法了,石渠阁会议出现了,规定了五经十三家的合法性,也就是说,研究也只能在十三家的基础上研究治学。

这些家,掌控了官员上升的渠道,这才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啊!

好一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统治阶级为了,天人感应的学说,只能咬牙任用儒家了。对了,荀子除外,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排斥荀子的学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紫金山会议,规定了几大家族的合法性,以及对于经典的注释权。

顺便又把会稽四家打压了一番,终于勉强压下,规定标点所带来的阻力。

真正的书籍所带来的影响还远远没有产生,这些江东的世家,看不到更长远的危害。

当紫金山大会之后,直接规定了这些家族对于,著作的解释权,自然就心满意足了。

孙登也装作不得不被逼迫的样子,接受世族的胁迫。

不过这些世族们想不到,这件事情中,最重要的,不是世族们所认为的,对相关儒家经典的注解权,而是标点符号本身。

这就是明面上看来,对世家很好,尤其是规定之后更好的标点符号,才是千年世家的掘墓者!

最高明的方法,就是水到渠成,温水煮青蛙,到时,这些世家会发现,自己竟然会变得虚弱不堪。

一个更庞大的阶级出现了,此时才是科举的打开方式。

此后孙权下令采武昌山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万关为方形,皆是南钢越炭所作,上有“大吴”篆字,以之为用。

孙登也开始忙碌起来,侍奉在孙权的左右,跟着孙权学习治国的道理。

不过孙登觉得,跟孙权学治国的道理,可能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要是学权谋、制衡孙权肯定能排在历史的前列。

治国就算了,还不如看看“管子”。

……

洛阳。

曹丕此次是真的要全力出动了。

看着满朝文武,曹丕直接下令出兵伐吴。

“朕,要御驾亲征,不破建业,势不还都!”

曹丕下令,曹真出兵数万攻打樊城,曹休出兵数万佯攻濡须。

至于最主要的一路,便是广陵。

曹魏大军出征之前,御史中丞鲍勋劝谏说:“王师屡次征伐没有取胜的原因,是因为吴蜀唇齿相依,凭借山水险阻,有着很难取胜的地理形势。往年征吴时,龙舟飘荡,很是危险,如今又要劳师远征,耗费钱财,臣以为不可。”因此,曹丕闻言后大怒,把鲍勋降了职。

黄初六年(225年)五月,曹丕到达谯县,八月入淮河,曹丕亲率战舰东征至徐州,九月下令筑造东巡台,十月亲自到达广陵。

本来今年六月份,魏利成郡(今江苏赣榆西)兵蔡方等起事,杀太守徐质,推郡人唐咨为主。曹丕诏屯骑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等出兵镇压。唐咨兵败,从海道投奔东吴,孙权厚待之。

孙权就明白曹丕想要伐吴了,所以在沿路的要害地方,做好了准备。

广陵,十余万将士阵列校场上,曹丕亲自临江检阅,旌旗蔽空数百里,曹丕甚至还作了一篇诗赋,颇有几分曹操横槊赋诗的味道。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古公宅岐邑。实始剪殷商。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此时,身为扬州人得蒋济上表劝谏曹丕,称水道难行,不利行军,更是写了一篇三州论,不过这都没有阻挡曹丕的步伐。

此时的曹丕,手上有战船数千,雄兵十余万,其威势不弱于曹操赤壁之锋芒。

可惜,就在曹丕志得意满之时,就被手下告诉,长江河道冰冻,舟船不能渡江。

曹丕在众人的搀扶下,看向江面,只见一夜之间,百里冰封,长江之横无际涯,才开始显现出来。

曹丕只能发出:“嗟乎!此固天所以隔南北也!”只能无奈退军。

东吴杨威将军孙韶见曹丕撤军,果断派部将高寿带领五百敢死队埋伏在必经之路,趁着夜色掩护袭击了魏军,使曹丕大惊失色,甚至抢到一顶曹丕车队的羽盖为战利品,并全身而退。

曹丕大惊之下,只能退回。

有人建议曹丕将军队留在当地屯田驻守,蒋济又以当地东近大湖、北近淮河,当雨季水涨时容易被东吴军队掠夺屯田物资而反对。

曹丕听从了蒋济的建议,因而撤离。这时,湖水有点枯竭,曹丕把所有的船都托付给了蒋济。战船本来排列在数百里中,蒋济让人凿了四五条河道,把船聚在了一起,预先做好土墩截断湖水,让船前后相接,湖水冲刷,将船只导入淮河中。

屋漏偏逢连夜雨,曹丕刚撤退不久,就传来七月份刚刚封为东武阳王的曹鉴也因病于十一月去世。

曹丕更是怒火攻心,一口鲜血喷了出来,就此病倒,要知道此时曹丕可还在回洛阳的路上。

正月曹丕打算驾临许昌,结果许昌南门,无故崩塌,曹丕病重之下,心中很不高兴,于是没有进许昌,直接回到洛阳了。

曹丕还把在外几大宗室将领,全部召回,并且立齐王曹睿为皇太子,侍立东宫,处理政务。

此时,曹丕已经自感时日无多了,开始为自己准备后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