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 > 第一百零四章 汉中

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 第一百零四章 汉中

作者:幽之浮帆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25:37 来源:笔趣阁

汉中,一批批的民夫,在不断的押送粮草,延绵不断,络绎不绝。

约有万余人,在为蜀汉运送粮草,不过蜀道艰险,蜀中平原,不缺粮食,只不过缺少的是运送粮食的能力。

秦岭之险要,虽然使得曹魏不敢轻易来犯,不过若要主动出击,自然也有很大难度。

山路崎岖,路途遥远,自然也少不了运粮官的了。

一路上,自然是尽可能的节约粮食,加快速度,可惜,蜀道艰难,十份粮草,到达汉中可能就剩下一半了,在翻越秦岭可能只剩下一两份了。

诸葛亮自然清楚粮草的重要性,主力还没到汉中,就开始往汉中屯粮。

“兄弟,你说咱们丞相,为啥要打北边呐?老老实实待着,有秦岭大山阻隔,北边的人也不敢轻易过来。”李艾就是一个普通的蜀汉士卒。

“老哥,我那知道,反正这道也太难走了,真不想去汉中!”周二一边盯着运粮的民夫,一边跟李艾抱怨道。

“唉,我猜要打仗了,汉中之地,又要起战事喽!”李艾和周二二人一边盯着民夫,一边简单聊着。

“嘿,你们两个干什么?不好好监督运粮,要是出了事,我那你们试问!”此人是二人的上司刘发,一个运粮官。

二人不敢再聊天了,只能看着民夫押运粮草补给。

逃跑的、翻车的、掉下悬崖的,绝对不会少,周二就是管这个的,只要把粮食运到汉中,哪怕是出了什么事,也就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了。

南郑,自从汉中之战曹操将大半百姓迁走之后,就不复繁华之地。

反而是长安,凭借汉中地区的汉民,开始渐渐恢复元气了。

汉中太守魏延,不是一个特别有名之人,甚至因为三国演义,成为了害死诸葛武侯的凶手,脑后有反骨之人。

成为了小人,奸臣的代表。

不过实际上,魏延并非反骨小人,反而颇受刘备、诸葛亮的重用。

汉中之战后,刘备要认命汉中太守,诸将都以为是张飞,就连张飞也自己心中许之。

结果竟然是魏延,而且刘备破天荒的封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都督、领汉中太守,要知道此时的赵云不过是一个翊军将军。

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道:“委任你这个重任,你打算说点什么吗?”魏延回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掉了他。”刘备听后感到十分满意,群臣也为魏延这番话而称赞其雄豪。

刘备建立蜀汉后,封魏延为镇北将军。

之后更是被认命为凉州刺史,前将军,征西大将军,南郑侯。

可以说,五虎去后,当为蜀汉第一大将,骁勇善战,又颇有谋略,而且其“子午谷奇谋”更是让人感叹奇思妙想。

当然,子午谷实现不了,关中地区重要的是长安吗?当然,不过还有更重要的地方,那就是关中四关。

“萧关、武关、大散关、潼关”有这四关在,魏延就是把长安打下来又能如何?

区区五千兵马,能守的住?

而且,进退两难,到时候非常容易全军覆没。

所以说,魏延只是大将,做不了三军统帅。

魏延善待士卒,却又骄傲自大,常常不服他人,尤其是世家大族。

人送外号“小关羽”,刘备死后有诸葛亮,能护住魏延,可惜诸葛亮一死,魏延也活不了。

魏延死后,蒋宛、董允、费祎都不是进取之材。

王平是一降将,姜维不受重用,直到费祎遇刺,姜维才掌权,只可惜洮西大捷,功亏一篑。

三国后期,可以说,魏蜀吴的国力差距更大了。

几乎成为了魏国的独角戏,蜀汉一次战役出五万人已经是极限了。

东吴出动二十万人顶天了,还不知道有多少民夫。

曹魏,可以轻松出动三十万的军队,同时吊打蜀汉和东吴。

新城之战,诸葛恪兵败如山倒,东吴几乎断脊,难以出动十万大军伐魏。

可是曹魏在石亭之战的时候,就已经是曹休率领十万大军,司马懿数万军队,贾逵数万大军,还有绵绵不断地军队在支援曹休。

此时光是东线,曹魏就能出动二十万的军队,而此时的东吴只能出动九万人。

别忘了,此时曹真还有近十万大军驻守长安呐!在加上驻守北疆的军队,驻守洛阳的中央禁军。

真是让吴蜀感到窒息啊!

兴势之战,曹爽十万大军,纵然惨败,却也不会让魏国伤筋动骨,可是如果是蜀汉的话,怕不是要灭国?

东吴的话,也会损失惨重,只能凭江固守。

越到后面,三国国力差距会越大,而且是吴蜀两国加在一起也比不上的差距。

可以说,后三国时期的战役,要强于三国鼎立之前。

淮南三叛的时候,司马昭已经可以运用几十万的兵力,直接碾压诸葛诞了。

……

汉中。

“将军,丞相送来的粮草军械已经到了,让咱们妥善保管。”王文小心谨慎的像魏延报告。

“知道了,看来不日将有大战,汉中也不平静了!”魏延感慨万千。

自从十年前跟随刘备以来,魏延可以说战功立得不是最多的,但是地位却不低。

不过很遗憾,那就是魏延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

偌大的汉中,魏延手上竟然只有五千兵力,汉中都督,说得好听,实际上呐?远远不如张飞的阆中督,更不能和永安督比了。

魏延一没有世家,二没有背景,拿什么升官?

刘备死后,诸葛亮更是把所有军权都收回手里。

魏延只能每日里训练汉中士兵,可惜魏延确实不擅长治理地方,所以汉中倒是没有起色,几千人马固守还可以,发动北伐,自然是不够的。

此时成都突然对汉中有了动作,魏延自然是感到高兴,如此自然是可以建功立业了。

“丞相若要北伐,将军镇守汉中多年,熟悉雍凉地区的情况,一定会被丞相重用!”王文自然吹捧魏延。

“不错,大丈夫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我受先帝恩惠,自然要助丞相北伐曹魏!”魏延一捋虎须。

可惜,魏延的想法注定不会成功,因为他不是世族,背后也没有势力。

所以魏延的失败是必然的,与杨仪的结果也证明了,哪怕是对蜀汉有功之人,想夷你三族就夷你三族,因为你不是世家啊!

魏延之后还有一个名将也是如此,那就是灭蜀第一人,邓艾。

背后没有世族,说夷你三族,就夷你三族。

至于钟会,你看看死的是不是只有钟会,钟家有事吗?

司马家就是如此的狠,邓艾一家终究不是世家,直接被夷三族,甚至一直到晋初,对邓艾的定义都是谋反之人。

可怜邓艾一家,为司马家出生入死,结果却。

司马家,绝对是最烂的王朝,以诡诈立国,司马懿洛水指天盟誓,不杀曹爽,结果曹爽投降之后,反手诛杀曹爽全族以及相关人员,一天之内,杀了八千人,王凌投降,司马懿直接反手诛王家全族。

逼死郭淮,尽灭夏侯玄全族,哪怕是司马师的妻兄,因为司马师连妻子都杀。

魏武,让东汉晚了20余年灭亡,而且大魏的江山,是曹操一块一块打下来的。

司马懿呐?以诡诈篡权,比曹操还可恨。

邓艾没有价值之后,反手诛三族。

文鸯惨死,被灭三族。

司马懿灭公孙渊,将数万户辽东百姓,迁回内地,导致辽东之地,成为鲜卑的乐园,不为汉土!

军事上,司马懿打边天下无敌手,一生中,只有一次平手,一次败局,因为对手是诸葛武侯。

剩下的所有人,包括孟达、朱桓、朱然、公孙渊、孙权、诸葛恪都被司马懿击败过。

洛水之盟前,所有人都以为司马懿是诸葛亮,可是最后证明,司马懿就是司马懿,或许还得加上司马师。

曹睿继位,九品中正制就开始慢慢变味了。

……

洛阳,蒋济此时正在回答曹睿的问题。

“爱卿,你看看,这首诗。”曹睿递给蒋济一篇诗词。

蒋济随即低头看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蒋济仔细的品味了一番。

“陛下,此诗虽然简单易懂,但是意义不俗,言简意赅,直抒胸臆。”

“爱卿所言不错,这是今日武昌城里流传出来的,由孙登所作,据说孙权非常高兴,大加赏赐,还说粮食来之不易,从今以后,要减少奢靡之风!”

“这……”蒋济直皱眉,这跟大魏有什么关系,人家东吴吃的是大米,北方的主食又不是大米,难道皇帝想吃大米了?

“陛下,臣实在不知,此事与我大魏有何关系?那孙登父子,就是天天节省,又能如何?无非是遮人耳目,佯装作秀罢了!就如同去年孙权下令,每年都要耕一片地,就真的亲自下地耕种一样。”

“无非是,收民心罢了,况且百姓本来就粮食短缺,怎会浪费,无法是给江东世家子弟说得,不过这些世家,又怎么执行?”蒋济一番言论,其实说的还可以。

曹睿神情没有什么动作,反而微微一笑“爱卿,可知此诗不是重点,而是这是一系列的诗词,朕猜测这是东吴又一个手段罢了,三人成虎,虎自伤人。”

“孙登此人聪慧异常,又多有奇智,先帝在时,常常夸赞之。朕如何能放下心来,如果不出意外,马上还会有第三首诗出来!”

正说着,就有侍卫悄悄走了进来,“陛下,这是伪吴太子孙登所做的第三首诗!”

曹睿一副果然没错的表情。

“退下领赏!”

“诺!”

曹睿随手就把纸张打开,嘴角微微一动,眼睛一眯。

“爱卿,你也看看!”曹睿将纸扔到地上。

“遵旨!”蒋济连忙捡起,小心打开。

“俊才不识字,孝廉父别居。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大魏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这”蒋济突然汗如雨下,不知所言。

“陛下...臣,臣知错。”蒋济突然跪地磕头。

蒋济为护军时,难以止住人们争先恐后地行赂,于是利用此职权之便大肆谋取私利,故当时民间有歌谣说:“欲求牙门,当得千匹;五百人督,得五百匹。”

意为军官想要担任牙门将这样的军职,必须送护军蒋济一千匹帛;就算是百人督的这种低级军官,也需要五百匹帛。

可是这种事情,在魏国是很常见的,值得曹睿亲自来责罚吗?

“爱卿,何错之有?朕,想要知道,现在大魏百姓,真的活不下去吗?你要如实回答!”

“启奏陛下,如今大魏歌舞升平,百姓无不赞颂皇帝的功德,这不过是,东吴蛊惑人心,故意抹黑之举!”蒋济很坚定的说道。

对于蒋济老说,黔首?泥腿子?屯田户?呵呵,这算什么?

百姓是谁,是这些世家子弟,天下大族,区区几个饿死的民夫,还比不上稀有的牲畜重要。

曹睿很满意蒋济的回答,大魏目前的根基,就是世家和屯田。

只不过,曹睿不知道,此时魏国的屯田税赋已经变成八成了。

这就导致,很多的人口,归于世家大族,魏国宗室,掌控的资源越来越少,焉能不亡?

从魏武皇帝时期的,五成六成,在到现在的七成八成。

曹魏的世家,已经开始吸魏国的血了,这也是后期,世家掌权的必然。

在加上九品中正制的普及,后期,夏侯玄和曹爽想要改革九品中正制,然后,没有然后了。

正始改制,成为一个笑话。

当时,司马懿在雍凉,在河北在魏国,背后有多少人,多少世家?

这个时候的司马懿可不是司马家。

兴势之战后,曹爽彻底废了,就如同迫不及待发动东兴之战的司马师一样,不过费祎、王平不是诸葛恪,所以曹爽和司马师的结局也不一样。

现在曹睿或者说曹魏,只能依靠世家了!曹魏终究不是汉、唐、明、清。

建国的时候,就已经病入膏肓了。

这天下,究竟是谁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