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 > 第一百零八章 祁山

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 第一百零八章 祁山

作者:幽之浮帆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25:37 来源:笔趣阁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绵延约50华里。

连山秀举,罗峰兢峙,被誉为“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地扼蜀陇咽喉;势控攻守要冲,所以成为三国时魏蜀必争之地。

关于祁山名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曰“飘舒若旗”。康熙《祁门县志》中说祁山“石壁崚嶒,飘舒如旗状”,站在阊江路上远眺祁山,只见南面的主峰高耸,犹如旗首,山势逶迤北去,起伏的山峰,就像一面在微风中飘动的旌旗。一曰“祁者,大也”,清代祁门人倪望重在《祁门县志补》中写道:“祁,大也,盛貌”。祁山体势雄伟挺拔,在县城周围的群山之中,更显其高大之势,此说也有一番道理。

祁山自古就是祁城人郊游揽胜的绝好去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山之南麓有栖真岩。康熙《祁门县志》载:“栖真岩在祁山,宋野仙孙元明栖此修炼”。传说宋时野仙孙元明绍兴中(1140年左右)来洞元观,居栖真岩,孙野仙盛夏不挥扇,严寒浴于溪,为人书偈,祸福无不验。绍熙2年(1191)4月,无疾而化,留偈曰:“佯狂八十六年,识得玄中又玄,今朝摆手归去,笑彻蓬壶洞天”。栖真岩风景很美,古人有诗赞曰:“千层水墨林峦晓,一片丹青草树秋”。

为篆书阳刻,字体刚劲有力,线条明快,直径达1.5米左右。其左边有一方为“山中灵囗”,最后一字和款识由于岩体剥落,已辨认不清。右边与之对应的是一方打磨好的题额,不知何故没有刻字。在“佛”字右上方约百米处还有一方“最上一乘”的石刻,题款为“夕沙”。石刻前原有平台,据传,为“青萝寺”的高僧修炼参禅处,至今仍能见到当年遗留下来的痕迹。

祁门旧志上记载着祁山的另一佳境,名珠溪曲坞。据考,此景在祁山东麓,出青萝岩,沿公路东行约百米处进朱家坞,即珠溪。珠溪寺建于唐光化年间(898--900),宋明两代又数次修葺,清代毁于兵火。

古时,文人墨客常到这里踏青寻幽访古。清顺治年间祁门训导何雍有梅城十二景诗,“珠溪曲坞”诗云:“阒然十里隔尘嚣,指点招提问野樵;石裂屏开栖二凤,溪回珠合过三桥;争夸峻壁巫山近,漫道香林上笠遥;花落水流别有异,那闻山外马蹄骄”。

同治《祁门县志》载,宋绍定6年(1233),知县徐拱辰曾在珠溪寺宴请邑中诸文人学士,方岳曾作诗一首《次韵徐宰集珠溪》:“瀑煮春风生意长,梅花吹雪入诗香;夜寒记得僧房梦,修竹半窗云一床。”以其一贯清新自然的风格,写出了珠溪清丽幽雅的景色。珠溪寺后因历经兵乱而倾废,珠溪曲坞之景也无昔日之盛。

祁山西麓阊江中,有一巨石,形如靴,号靴石。《太平寰宇记》载:“山西半壁有大石,方圆丈余,坠于溪中。”此石自祁山坠落水中,成一深潭,潭水翠绿,深不见底,称靴石潭,靴石潭之下不过数丈,又有一潭,名相公潭,亦有石头出露水面,人们俗称为“大石头”和“小石头”。

县人吴云岫咏相公潭诗:“十里青萝山下路,野花红过相公潭”。时至今日,这两潭仍水深而清,每逢夏季,人们喜欢来此凭石跃水,恰似天然浴场。

诸葛亮为什么要出祁山?尤其是最关键的一伐。

第一,从地图上看,祁山地处蜀陇咽喉,控制攻守要冲,是蜀汉军队北伐必须经过的地方。一旦拿下祁山,进而拿下天水,汉军就能卡断魏国陇西地区(今天甘肃西部地区)和中原地区之间的联系。

观察三国地图就会发现,今天的曹魏和蜀汉的边界地区——汉中、陇南等地的形势用犬牙交错来形容都不为过。在当时,蜀汉控制了汉中,祁山这个地方成为蜀汉和曹魏争夺的要点。刚开始,曹魏军队驻守祁山防御蜀汉,但汉军的第一次北伐就一举拿下了祁山。此后,祁山几度易手。

汉军占领祁山的意义在哪里呢?蜀汉军队沿着祁山向北进攻,就能抵达今天的甘肃天水,而甘肃往西的陇西地区就有著名的山丹军马场。出祁山往北拿下了天水,卡断今天甘肃地区和曹魏统治的中原地区之间的联系,再向西进攻拿下山丹军马场,蜀汉军队就能获得战马,组建骑兵,而曹魏军队因为失去山丹军马场而失去维持骑兵战斗力的“基本盘”。

蜀汉军队一旦得到战马,就很有可能沿着甘肃河西走廊-天水-宝鸡-长安这条道路,直捣长安,复兴汉室。对于曹魏而言,一旦祁山失守,曹魏中原地区和陇西地区的联系就会被卡断,蜀军占据祁山和天水,犹如一把匕首直接插入关中。所以,曹魏必须死守祁山,即便祁山失守也要夺回祁山,这使得祁山成为了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地名”。

所以,祁山这个地方掌握在蜀汉的手中,就成为蜀汉军队打击曹魏西部天水-陇西-山丹军马场地区的重要通道,诸葛亮多次北伐,祁山及其山下的祁山道就成为蜀汉军队北伐的重要通道。当然,祁山也成为汉军和魏军交战的重要地区。

第二,祁山对于蜀军北伐的后勤保障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

古代的后勤运输,最方便的办法就是漕运。一条船运输的粮草,其效率相当于古代的几十辆军车,高效便捷。诸葛孔明用兵的特点就喜欢走水路。有了水路,汉军长距离作战的后勤就能跟得上来。

今天的天水东南部地区有一座齐寿山,西汉水发源于此。西汉水最终和同嘉陵江合流。而嘉陵江的发源地刚好处在凤县代王山地区,最终和西汉水合为一条河流。

西汉水和嘉陵江在略阳县合流,如果出于作战方便的考虑,蜀汉军队的物资通过船只,沿着嘉陵江水路直接抵达略阳县,就不用再经过汉中了。而祁山这边,恰好有嘉陵江等河流可以用,为蜀汉军队的作战提供有力的后勤支援。

所以,从后勤角度考虑,汉军北伐出祁山能提高其作战效率。当然,对于曹魏而言,拿下祁山就意味着卡断西汉水,卡断汉军北伐的后勤通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祁山的得失在后勤角度讲关乎汉军后勤的失败。

第三,祁山的祁山堡对诸葛亮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北伐前线作战基地。

在西汉水到祁山乡的平原地带上,耸立着一座土山,外形很像一座城堡。这个土山为祁山堡。

从军事地形学的角度看,汉军历经翻越秦岭的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从祁山堡这个堡垒隘口,进入平原地区,汉军作战的便利性将大大增加。如果汉军拿下了祁山堡,这个极其重要的军事堡垒,汉军就能在祁山堡修建作战工事,让祁山堡成为汉军进攻作战的重要前沿基地。

这个进攻基地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

首先,汉军能从祁山堡这个非常重要的作战基地出发,向北进攻天水。沿途地形很适合进攻,但不利于魏军防守。

其次,祁山堡距离西汉水就数百米距离。

如果汉军不用陆军,而用船只运载物资作战,汉军的船队可以通过祁山堡向西汉水上游进攻。三国后期的战斗中,曹魏政权普遍认为蜀汉国国力大衰,不可能派出大部队北伐。但负责陇西地区作战任务的邓艾就认为,蜀军名将姜维很可能会用船只运载将士,沿着祁山堡附近的西汉水进攻曹魏。祁山堡的水路优势对曹魏的震撼由此可见一斑。

最后,祁山堡靠近礼县,汉军向礼县进攻能直接威胁曹魏的南安郡。

拿下了祁山堡,汉军就等于打开了通向天水和陇西地区的钥匙。这个祁山堡,就成为整个祁山地区,进攻和防御作战重点中的重点。

总而言之,大到整个祁山,西汉水,小到祁山堡,祁山这个地区成为了汉军和魏军争夺的要点地区。汉军拿下了祁山,汉军向北就能进攻天水,进而拿下河西地区和军马场,进攻关中。魏军守住了祁山,魏军就能抵挡汉军北伐的道路。而祁山附近西汉水,汉军北伐作战的后勤交通线。祁山的重要性就这样体现了出来。

此时诸葛亮的心中,对于北伐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就差临门一脚了,祁山就是最佳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