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意气小书生 > 第一百三十三章:千古第一中秋词

意气小书生 第一百三十三章:千古第一中秋词

作者:水蜈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27:03 来源:笔趣阁

陈宁手中的笔抬了又抬,就是落不下去。

“陈宁不会是写不出来了吧?”

“怎么可能,写是肯定能写出来,只不过怕是无法超越孟适之,所以迟迟不能下笔。”

陈宁自己也知道,这么拖下去不是办法。

可是写什么呢?

不是他矫情,实在是他内心真的有些为难。

孟适之那首词他自己看了,确实是好词,随便找一首中秋词,还真不一定有他的水平高。

即使是比他那首词水平高,可是仅仅高出去一丝也不行。

俗话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说的就是文采这东西,没什么具体的评判标准,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喜好和鉴赏眼光。

如果只是高出一点,那完全没有理由胜出。

所以他的词不能和孟适之相差无几,必须要从艺术水平上完全碾压过孟适之的词才行。

这样的词有,但是起码要找一个符合当前情景的。

陈宁一边在脑海中回忆,一边喃喃自语道,“写什么呢?”

他的自言自语被孟适之和唐川听了去。

孟适之看向陈宁,假意说道,“陈兄慢慢想,时间还早,想必以你的文采,词是不难写出的。”

眼看胜券在握,他话中也开始有了嘲讽的味道,词不难写出,但是写出来能不能比我强就不一定了。

唐川在一旁阴阳怪气的说道,“呵呵,听说你还曾经给穆云玉写了一首词一首诗,要不是知道你有了夫人,我还以为你夫人是穆云玉呢。”

“诶呀。”唐川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看向沈青竹道,“你看,我这人就是心直口快,你可别见怪啊。“

嘴上这么说,唐川面上却满是笑意,说完还哈哈的笑个不停,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穆云玉脸上有些尴尬,生怕沈青竹多想,转身和沈青竹解释道,“青竹,那是陈公子……”

沈青竹微微一笑,道,“穆姐姐不用多说,我懂得。”

她虽然表面这么说,但是心里其实还是有些失落的。

毕竟,陈宁还从来没有为她写过一首词。

心中想到这,她便见亭中的陈宁正转身微笑的看向她,而后开口对唐川说道,“多谢唐兄,多谢唐兄啊!”

唐川脸上的笑容戛然而止,看着陈宁的样子不明所以。

此时的陈宁看着他的眼神,那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仿佛他刚刚帮陈宁解决了天大的麻烦一样。

只见陈宁上前一步,一下子将唐川的手握在手中,“唐兄!大气啊!先前我们闹出过不愉快,你竟然还如此启示我,真是让我惭愧。”

这是,什么和什么啊?

唐川的胳膊被陈宁晃的生疼,陈宁已经来到了沈青竹的面前,深情款款的说道,“青竹,今天对我们两个来说不仅是中秋,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这人心粗,想的事情少,也没准备什么,便送你一首词吧。”

沈青竹刚刚心中的失落一扫而空,看着陈宁点了点头。

陈宁转身走回凉亭的案几前,路过唐川的时候目光满含感激的看着他,“唉,太是感谢唐兄,在我文思枯竭时给了我灵感,差一点啊,差一点我就,唉……”

他的语气中满是后怕和劫后余生的庆幸,仿佛如果不是唐川给了他灵感,他真的就写不出来了一样。

唐川被陈宁弄的心里七上八下的,看向身边的孟适之。

孟适之看向陈宁,不知道他在搞什么鬼,不过他可不相信唐川嘲讽了几句话就让他有了灵感。

安慰唐川道,“他定是在故弄玄虚,唐兄不用介意。”

唐川点了点头,但是心里总是有些发虚。

而此时,陈宁已经开始落笔。

他习惯了楷书,便一直没有变过,落笔间行云流水,不多时一首词已呈现在纸上,赫然便是那千古中秋第一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陈宁一开始是不想拿出来的,因为这一首中秋词可以说是他后世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在中秋词中最绚烂的一颗明珠。

拿来和孟适之相比较,他总有一种让明珠蒙尘的愧疚感。

但是刚刚将这首词写下的时候,他的心中完全没有了和孟适之之间的胜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一出,便无需考虑胜负。

落笔时,他心中想的是沈青竹。

这首词在他的心中已经不是用来和孟适之比试的,而是他送给沈青竹的礼物。

将笔放好,陈宁没有拿起案几上的宣纸,等待上面的墨迹干涸。

这么快就写好了?

孟适之看陈宁停笔,缓步走到了案几旁,向宣纸上看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孟适之口中的声音越来越小,到最后更是呆在了案几前,像是受了什么打击一样,双目失神,“这,怎么可能。”

唐川哪里见过意气风发的孟适之这幅样子过,走到案几旁看去,而后竟然也和孟适之一个样子。

口中满是怀疑的不停自语,“这是我给的灵感?真的是我启示了他?这特么不是真的吧?”

他有些怀疑人生。

孟适之和唐川的反应被围观众人看在眼中。

他们这幅样子,顿时让人们猜想,陈宁应该是写了一首绝世好词。

有真心爱好诗词者迫不及待上前,来到陈宁身边拱手行礼道,“陈公子,您的词能否让我诵读一番?”

陈宁点点头,“当然可以。”

这虽是送给沈青竹的礼物,但终归还要和孟适之分个胜负的,不然怎么教训唐川,给蔓儿出气。

这人来到案几旁,扫了一眼陈宁的词,面色顿时郑重起来,双手慢慢的抓住宣纸两侧,如同手捧重宝一般,缓缓将宣纸拿起放在自己的眼前。

声音抑扬顿挫的诵读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人话音落后,围观众人或回味,或深思,或惊叹。

更有人者,冲着陈宁所站的方向拱手行礼。

这首词如同一柄利剑穿透了他们的灵魂深处,带给他们的何止是震撼。

已经没有人提起输赢的事情,此词一出,输赢已是小事。

重要的是,这是一首注定千百年后还要被后人传唱背诵的千古佳作,而他们这些今日在场之人,便是这首词出现的见证者。

这么想来,唐川其实是应该骄傲的。

毕竟是他“启发”了陈宁,可能后世之人提起这首词创作背景的时候,还会有唐川浓墨重彩的一笔。

只不过他应该是以反面人物形象出现,不知道他能不能接受。

孟适之抬头看向陈宁,眼神复杂,却没有一丝不服气。

当差距无法逾越的时候,嫉妒便会消失。

沧州城第一才子?

他看向陈宁,回想陈宁的寥寥几首诗词。

《长相思》;

《秋夕》;

《沧山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仅仅四首,仅仅四首啊。

孟适之内心呼喊,自己二十来载,写下诗词过百,却怕是永远达不到他的水平了。

凡是中秋,以后必是少不了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看向陈宁开口,心服口服,“我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