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意气小书生 > 第一百三十四章:罗伊是勤王的人

意气小书生 第一百三十四章:罗伊是勤王的人

作者:水蜈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27:03 来源:笔趣阁

孟适之主动开口认输,在场这些人没有人感到意外。

这首《水调歌头》一出,怕是日后但凡有人提笔想写中秋词的时候,都要想上一想。

陈宁对孟适之点了点头,而后从那人手中接过微微干了墨迹的宣纸,将其交到沈青竹的手中。

“青竹,送给你,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

沈青竹满是喜悦的看向陈宁,小心的接过宣纸,连连说道,“喜欢,喜欢,谢谢相公。”

她本身便懂诗词,如果不是沈家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沧州城才女的名字中必然会多上一个沈青竹。

她初和陈宁之间也是从诗词上开始交流,那时候他们还曾在夜晚的屋顶上对着月亮研究诗词的用字。

今天,又是在月光下,她得到了陈宁这首《水调歌头》。

她内心感觉非常的幸福。

其实苏轼这首《水调歌头》,并不是说的男女情爱。

这首词的小序是这么写的,“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醉酒后写下这首词,其实是怀念远方自家的兄弟苏辙,苏子由。

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说他虽然和苏辙相隔千里,但是抬头是同一片天空,还能够共同欣赏这皎月的明月。

只是后人很多误解,认为这首词说的是男女情爱。

但陈宁用在此处,送与沈青竹也正合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放在此时此刻,可以说是表达了陈宁对沈青竹的爱,以及对他们未来一种美好的期盼。

但愿彼此相爱,长长久久,即使是有天相隔千里,也心系彼此。

总结全词,完全可以看做是一首表达爱慕之情的词。

即使天上的宫阙再华丽,也不愿意乘风归去,因为那宫阙中没有你,我一人孤单寒冷。

人世间世事无常,如同月亮一样难免有阴晴圆缺,但我只希望能与你长长久久,共同欣赏这皎月的明月。

沈青竹将宣纸小心翼翼的收在怀中,感觉心都快融化了。

在场书生学子们,无一不在回味陈宁这首词。

而女子们就简单多了,她们看向陈宁的眼中不是月亮,而是星星。

一个个面带羞涩的瞥向陈宁交头接耳,听得沈青梅不停皱眉。

陈宁本身相貌便生的俊美,在文风盛行的吴国又做的一手好诗词,怎么可能不被这些才女们喜欢。

……

孟适之和唐川两个人就可怜多了,在凉亭中好像被所有人遗忘了,甚是尴尬。

还好,有人还记得他们。

沈青梅上前一步,看着唐川说道,“脱。”

唐川咽了口唾沫,孟适之输已成定局,按照赌约他应该将衣衫和靴子脱给陈宁。

因为陈宁当时说的是带走,而不是过后让他送去。

可是这大庭广众之下,让自己将衣衫和靴子褪去,他怎么也下不去手。

他看向孟适之想要求救,却发现孟适之满脸落寞,直接从亭子上走出,分开众人走下了顶层观景台。

唐川咬咬牙想到,索性我就耍一回无赖又能如何。

想到这,他狠了狠心,看向陈宁几人。

蹭的一声,沈青梅手中长剑出鞘对着唐川甩了过来。

蹭!

剑锋从唐川身侧而过,扎在了凉亭的柱子上,入木三分,剑身兀自在颤动不已。

唐川顿时被吓得脸色苍白,一颗汗珠从鬓角处缓缓流下,手忙脚乱的开始褪自己身上的衣衫。

“脱,我脱,脱脱脱。”

沈青竹,穆云玉,还有在场等众多女宾立刻惊叫着转过头去。

也有的用手捂着眼睛,却偷偷的露出指尖的缝隙,悄悄的打量着。

待看清后后又厌恶的扭过头再也不看。

排骨一样。

唐川留下了靴子和长衫,环抱着双臂逃也似的跑下了望月楼,不见了踪影。

他咬牙切齿,即使是在扔块砖都有可能砸到个当朝大员的永京城,他也没受过这种侮辱。

哆哆嗦嗦跑出望月楼,在仆役满面惊骇的眼光中坐上车上后,他想着这一路上别人的指指点点,还有看他的眼神,内心怒火中烧。

陈宁,若是有朝一日你去了永京城,别让我遇到你!

……

望月楼四楼一房间内,罗伊和孟适之坐在桌旁。

罗伊看着落寞的孟适之,淡淡的说道,“他这首词,你输得不冤。”

孟适之良久不语,而后仰头叹息道,“就怕是输得不冤。”

罗伊一愣,随后反应过来孟适之的意思,笑道,“这点事情就把你打击成这样,我真要怀疑你有没有能力留在勤王殿下身边了。”

孟适之摇了摇头道,“文人的事情你不懂。”

他也不给罗伊解释,问道,“勤王殿下让你亲自来沧州打听陈宁的消息,到底是为了什么?他除了写过几首词,还有什么特别的,就因为了康王关系好?”

罗伊喝了后茶,道,“写了几首词?”她瞥了孟适之一眼,“诗才高绝,自身还是二流高手,在铜门关击退了陈国一品堂的高手救下安平公主。”

说到这,她顿了一下,“最重要的,是他写了一本书,皇上看到这本书后龙颜大悦,彻夜研读,赞言道‘此书是能利天下的好书’,你说他有什么特别的?”

孟适之听罗伊说完后,完全呆在了当场,他没有想到陈宁竟然有如此本事。

罗伊接着道,“就是这样一个人,突然间出现在沧州城,并且和康王的关系密切,而且又去往颍州救出了和康王关系最亲密的安平公主,勤王殿下自然会重视。”

孟适之想了想道,“可是,康王的身份不可能参与夺嫡啊。”

罗伊道,“如果是皇上封太子,当然不会考虑康王。”

说到这,她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孟适之,“可是如果皇上不在了呢,他身份再低又如何?还不是谁手里有人谁说的算。”

孟适之听到罗伊的话一惊,但还是感觉有些小题大做,“康王这些年在朝中无一党羽,一个陈宁便如此重视?”

罗伊道,“值得重视的不是陈宁,而是康王的态度。

你要明白,没有到有虽然只差了一个人,但是却决定了康王的态度。

勤王殿下真正想知道的是康王到底有没有夺嫡的心思,陈宁那本书到皇上手中究竟是有意安排还是机缘巧合。

夺嫡之事无小事,在这条路上必须尽可能的做到事无巨细,步步都需小心谨慎。

勤王殿下这么多年就是靠着每一步都踩的踏实,踩的稳,才在皇上、朝堂、百姓心中留下了‘勤王’的名声。

你我二人在勤王身边做事,也需处处考虑周全。”

孟适之看着严肃起来的罗伊,对她拱手行了一礼道,“罗姑娘说的是,孟某受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