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刀斧 > 第两百零四章 辽使来了

刀斧 第两百零四章 辽使来了

作者:华太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29:39 来源:笔趣阁

“伯爷早…”

“哟,老大人早!”

“伯爷来上朝啦,可吃过早膳啦?”

“呵呵呵,没呢没呢,这不赶着去御街弄碗汤饼呢…”

李现接完话就加快脚程往御街赶去,我现在很出名儿啊,这一路上全是给我打招呼的同僚,可惜我都不认识,这以后怎么办?

“启明,交给你个艰巨的任务!”李现想了想,回头对任怀亮道。

“伯爷但请吩咐。”

“你以后帮我记住京城里的官员,特别是主动和本伯招呼但我又不认识的…”

“呃…末将如何知道伯爷您认识还是不认识?”

“你注意了,本伯直呼其名的,肯定认识,要是向刚才那样客客气气说不出名字的,就是不认识…”

“…末将对这个不在行啊…”

“认认人而已,小时候你爹没教你认过人?”

“……”任怀亮张了张嘴,硬是被雷的说不出话来,李现转瞬也觉得不妥,连忙补充道:

“我们俩这是兄弟之间互相帮忙而已,你想多了…”

“是是是,末将哪里敢往那方面想…”

“闭嘴!”一肚子的起床气还憋在心里,此时李现分外怀念家中的软榻,还有昨晚溜进来的小青……

这次官家太过分了,以往回京后都或多或少给几日沐休的,昨日刚一到家,内侍就来传令,嘱咐今日一定要来上朝,害得自己现在还在犯迷糊…

算了算了,谁让自己是做臣子的呢,李现心中微微哀叹,在汤饼铺寻了个位子坐下,冲着伙计叫道:“两个羊肉馒头,一碗汤饼!”

“好来~~~伯爷稍待!”

李现看了看任怀亮,讥笑道:“你看看人家一个卖汤饼的小贩,认识的京官比咱俩加起来都要多,作为本伯的亲将,你要学习的还很多啊!”

任怀亮决定不理这个废话连篇的李现,全当没听到,默默吃起了汤饼。

“唉…”李现真是恨其不争,一样呼啦呼啦吃喝起来。

“哟,这不是定西伯嘛?”熟悉的声音从对面传来,李现抬起头一看,又是礼部右侍郎刘拱,一碗汤饼一个羊肉馒头。

“刘老大人早,本伯发现您特别喜欢和我一起吃早饭。”

“为何如此说啊?”

“您自己看看呗…”李现努努嘴,四周最起码空着两张桌子。

“嘿嘿嘿…想不到伯爷年纪轻轻,说话到还挺风趣…若是不嫌弃,老夫就想和伯爷一起吃早饭…”

“那是本伯的荣幸,官家教导,百善孝为先,大孝延伸为尊老,您愿意和晚辈一起吃早饭,当真求之不得!”

“尊敬年长者,国朝无人可出定西伯之右啊,吃吧吃吧…”

李现心里鄙夷了一声,弄得你在请我吃早饭一样,这是老子自己买的好吧…

“慢些吃…”

“哎。”

“慢些喝…”

“…”

“还有任福家的小儿子也是,细嚼慢咽…”

“…”

“嗯,就是这样,要有风度,要有傲骨…”

“…”

李现再也受不了了,剩下半碗汤饼,几口吃完羊肉包子,起身拱手道:“老大人慢用,本伯先去宣德门等候!”

“哦,忘了有件事,辽人派使团来了汴京,和大军前后脚到的…”

李现刚想走,一听这消息立马来了精神,折回来坐下悄声问道:“果真?”

刘拱细细咬了一口羊肉馒头,慢慢道:“礼部负责接待外使,岂能有假?”

“不会是来求和的吧?”

“定西伯未卜先知啊,还真是!”刘拱眼皮子一翻,继续对付手中的食物。

“哎…刘大人,您干吗要告诉我啊?”

“还不是看在你们俩纯良忠厚,愿意陪我这个行将朽木的老头子吃早膳,再说了伯爷您高居枢密副使,这事儿八成还得落到枢密院头上,这不是提前和你通个气儿嘛!”

“老大人高义,早饭钱我请了,启明,结账时候带上刘大人的!”

“末将知道了。”

怪不得今天要喊我上早朝,原来有这事儿,讹死契丹人!

……

早朝一如既往延续着赵祯不理李现的节奏,先是计相晏殊托着账本,一笔一笔算着开战以来的费用,修葺城墙的费用,处理俘虏的费用,反正一句话,再打下去就又得征饷了!

接下来就是出征将士们的封赏,反正都是政事堂和枢密院说话,晏殊时不时跳出来嫌弃赏赐太多,然后又被韩琦等人骂退,同样的情形重复着上演,李现在一边看着心中疑惑,这几个家伙难道是事先排练好了?

眼看着轮到自己还早,就靠着一旁大殿内的柱子,一点点挪到了柱子后,顶着打起了瞌睡,只有身边几个伯侯直到李现在睡觉,其他人看过去还以为正在低头静听呢。

“定西伯!定西伯!”正瞌睡的香甜,突然觉得有人在自己腰上顶来顶去,吸了一口哈喇子没好气低喝道:

“谁他娘的在捅老子?!”

“官家叫你…”

“啊?!”李现连忙整整衣冠,伸头朝四周一看,我次奥,怎么全都在看我…

“陛下,臣在!”硬着头皮从班中走了出来,拱手施礼道。

赵祯觉得太阳穴在一下一下的跳动,这家伙胸前湿了一片,打瞌睡还流哈喇子,特么的还躲在柱子后面!

“朕以为定西伯不要封赏了…”

“哪有?!臣刚才在忧虑国事,一时没有听到,请陛下治罪!”脸不红心不跳,赵祯觉得李现的脸皮是他见过最厚的了。

“你都忧虑什么呢?”

“臣在想,广南西路的官道为何修得这么慢…”

“哦,工部呢?广南西路的官道进程到哪里了?最近也没什么消息…”赵祯一听心中就吊起了念想,连忙问道。

“陛下,西夏战俘累死过半,人手不够!”工部侍郎出班道。

“这不是又得了二十多万辽军战俘嘛…枢密院点点,给工部拨五万苦力。”

“下官遵命!”杜衍接话道。

赵祯心思玲珑,哪里不知道李现何意,转念想了想道:“工部核查核查,境内哪些地方需要休整官道,这些免费劳力能用就用上,废了我大宋的钱粮,也要有点用处!”

又转头对李现道:“还在忧虑些什么?”

“陛下,汴京虽然是乾坤宇内第一大城,不过却有一物极为配不上这美号。”

“哦?是什么?”赵祯又被吊起了好奇心,对于他来说,这世上还有汴京城做不到的?

“陛下,汴京全城的道路全是泥质,不仅下水不畅,一遇雨天还会泥泞不堪,臣建议全城铺上条石,挖设完善的排水沟,禁止扔垃圾,禁止牛马随地便溺,违者课以重罚!”

“耗费太大了!”晏殊又跳出来,痛心疾首的劝谏道。

“有战俘做劳力啊…石头又不贵…”李现双手一摊,对着晏殊耸肩道。

“这…”

赵祯摇摇头,这李现怎么古灵精怪,什么动作?!

“群臣都说说,雨天朕一般不出宫,可是如同定西伯所言?”

韩琦出班道:“陛下,定西伯所言无差,若是下雨,老夫出门一趟回来后全身都会沾上泥水。”

“那就交工部着手处理,至于银钱赊到秋粮收上来后吧。”

“陛下,若是赊账,那些商人们怕是不愿出力…”晏殊想了想道。

“可以加上一些利息啊!”李现插了句嘴。

“你说什么?”赵祯问道。

“陛下,既然是赊账,可以加些利息啊,距离秋粮征收还有小半年,可以立下字据,延期兑付的话多付几厘的利息,肯定会有商人愿意!”

这都是后世通用的兑付手段,就跟发行国债一样,这些人难道不懂?

不仅赵祯,连晏殊都侧着头静静思索起来,转眼间就想透了其中道理:“陛下,定西伯此策大善!”

李现心头一震,原来你们都不知道,那就让小爷再来点化点化吧。

“陛下,以往朝中遇到急事,都是加征税银,比如说去岁征伐朔州,其实这样会很严重地削弱朝廷的信誉,夏税秋粮说多少那就应该是多少,大多数百姓都是掐着银钱过日子,突然而来的加征会极大地影响百姓的生活。

臣建议,以后采用类似的方式发行国债,国债一式两份,朝中一份,购买者一份,规定好时限,延期兑付给予利息,既能应付重大紧急的国事,还能保护民间的财富,一次又一次的兑付,最终积累的都是朝廷的信誉!”

赵祯听得频频点头,说实话,他是最反对临时加征税银的,可有时候没办法,外敌打上门来了,若是因为没有银钱支撑战事,岂不是被人笑掉大牙。

若是采用李现的方法,就完美地规避了民间对于朝廷出尔反尔的怨恨,反正现在大宋不缺钱,三司做过测算,大宋每年的财政收入将会在今后数十年中呈现井喷增长的态势,只不过面对今日这样的情形,总不能等上几个月再修路吧。

“定西伯献策大善,计相回去立刻整理出章程来,这个月!政事堂必须就这件事情做出批示!”赵祯拍着御座扶手,大声道。

“臣等领命!”政事堂和三司使官员齐齐领命。

“想不到定西伯不仅武功了得,这政事也精通得很啊…”赵祯又转向李现笑吟吟道,刚才恼怒他当殿瞌睡的心思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

不是…刚刚说的赏赐呢?李现心中焦急,可又不好意思提醒,想了想还是硬着头皮回道:。

“臣平日里谨遵吾皇教导,以大宋兴盛为己任,无论是否会有赏赐,都当尽心竭力,不敢懈怠!”

好嘛!这才是李现,三句话不离银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