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刀斧 > 第两百零五章 包拯

刀斧 第两百零五章 包拯

作者:华太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29:39 来源:笔趣阁

“你有功,朕知道!”

“区区微功,不值一提,都是陛下英明神武指导有方!”

“…你说的倒也有些道理,你没看见女真人的弓箭,不比神臂弩差啊,当时离朕…”赵祯说到这里,伸出手比划了一下,接着道:“就这么一点点距离!”

“陛下受惊了,都是臣的错,臣救驾来迟,请陛下责罚!”

“本来想封你侯爵加银钱五十万贯…”

“噗通”李现双膝跪地,大呼道:“陛下圣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可…唉…殿帅牺牲了,韩相也受了伤,还有无数军民伤亡,朕的心很痛…”

“啊…陛下果真父母仁心,有您这样的君王是我身为大宋子民的荣幸!”

“是啊,你一向识大体,忧朕之所忧,有时候朕觉得你就是上苍派下来拯救大宋的肱股之臣…”

“陛下,这说的臣有些不好意思了,为君分忧是臣子的本分,当不得陛下如此厚赞!”

“所以那五十万贯你想必也是会用在朕想用的地方,所以朕就给你做个主,定西侯李现,捐赠银钱五十万贯,用于对此次征战中伤亡将士们的抚恤…”

“啥?!陛下…”李现心中如同刀割一般,五十万贯啊,你说送就送了…

“为此,朕还钦命工部,用…”赵祯伸出右手,五指张开前后翻了一翻道:“十辆黄金!打了一张首善功德牌赠与你,你放心,那字可是朕亲自题写的!”

李现内心的震惊已经无以言表了,半张着嘴傻愣愣地跪在殿下,十两黄金,官家,你…你…你,你是认真的吗…?!

“定西侯,陛下亲封的侯爵,还不谢恩?!”韩琦一看御史中丞想要出版弹劾,连忙插嘴低喝道。

“…臣李现,谢主隆恩…”金口圣言一开,这事儿就没得挽回了,还好封了侯爵,每年的食禄多了不少,李现无法,只得拜伏谢恩。

赵祯觉得有趣,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喜欢看到李现吃瘪的模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快感。

“对了,辽国派遣了使团,你既然还是枢密院副使,这谈判的事儿就交给你吧…”

“微臣领命!”

……

李现垂头丧气地跟着朝臣们向殿外走去,身边不是传来恭贺声,他只是机械地回礼,还在心疼那五十万贯巨款。

不远处的韩琦身边围着不少新晋的年轻官员,老家伙竟然撩起袖子,露出绑着绷带的伤臂,眉飞色舞地比划着,人群中不断传来阵阵惊叹声。

看到李现走了过来,韩琦不耐烦地打发走了一帮小年轻,拍拍李现的肩膀:“怎样,是不是莫名的喜悦充斥着全身?如今你可是侯爵了,义父还是个伯爵,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义父莫要再消遣孩儿了,我心里如今只想着五十万贯银钱得装几辆大车…”

“年轻人不要这么贪婪,你又有俸禄、又有爵位食禄、又有清瘟散生意分红,你说你还在乎那五十万贯?”

“义父说的好有道理,孩儿竟然无言以对!”

“你看看你义父我,除了俸禄和爵禄,其他还有啥?”

“义父两袖清风,勤政爱民,当为朝臣的典范!”

“这话说得…虽说是拍老夫马匹,可从你嘴里听过来,倒是十分受用,你自己可有感觉到,官家也爱听你拍他马屁!”

“嘶…有吗?”

“怎么没有,你瞧天日,官家见你吃瘪,那控制不住得得意,老夫看了心头直乐…”

“不是…为啥啊?”

“谁让你以官家做饵的?”韩琦看了看李现,觉得这家伙脑子里都塞的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都看不出来…

我去,官家这么小心眼儿,李现在心中暗暗咂舌,以后还是要注意些,免得官家的怨恨累积起来罚自己的银钱。

“义父教训的是,孩儿以后再也不敢了。”

“没大事,官家真要恨你,还会给你加封爵位?”

“算计到官家头上,毕竟不是为臣之道,真的不敢了…”

“哈哈哈,怎么样,封了侯爵是不是要大宴宾客?”

“一定,晚上请几位相公樊楼喝酒!”

“好好好,我帮你约!不过…辽使的事儿你准备怎么办?”

“义父,孩儿恳请富相出马,还请义父帮忙斡旋!”

“怎么,你自己没信心?”

“富相他擅长谈判,你没见到去年在麟府路,好家伙,听同行的官员们说,辽人被骂了个狗血喷头,最后不得不让步,这本事让孩儿好生佩服!”

“好,老夫去和富相说,辽使目前住在驿馆,你自己看着办吧!”韩琦说完就向宫外走去,李现连忙跟上,两人有说有笑地出了宣德门。

“听说义父受了伤?”

“那是,你瞧瞧,那伤口,深可见骨!”

“可曾用清瘟散?”

“当然用了,要不以我这胳膊的伤,此时应当躺在府里…”

“多喝牛骨汤,孩儿回去亲自炖,让下人给义父送去。”

“哟?君子远庖厨!你的心意义父领了…”

“哈哈哈,子女为父辈做什么都是值当的…”

“你你你,是什么让你的嘴巴这么甜?”

“当然是义父的关心和爱护啦…”

“噗,哈哈哈…”

……

“参见知院大人!”

“我的天,侯爷不要折煞下官了,以后你我二人在衙门中平礼即可!可有什么事?”

“那就得罪啦,官家不是让我负责与辽使谈判嘛,这不想问知院要几个枢密院的官员,充作使团!”

“这种小事情,你看上谁,回头报备一声即可!”

“那…官员名册…”

“你去文书值房,任意调用!”

“多谢知院大人!”

“侯爷太见外了…”

文书值房中,李现静静地看着枢密院官员名册,突然间,一个熟悉的名字跃入眼帘,包拯!

就是他,没错!

咸平二年生,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因父母年迈,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

直到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今属安徽)知县。

庆历元年(1041年),包拯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他在任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而调任京官的原因就在于当地百姓上了一封万民疏,赞赏包拯在任期间廉洁爱民,经御史台核查确认无误,依考成法,在任期间有杰出贡献者,优先调任京官,与庆历三年春节后,赴京担任殿中丞,作为候补官员。

本来此人是御史台想要的,不过根据包拯自己的意愿,最后硬是等了四五个月,方才补录了枢密院的实缺。

太好了,大宋两大喷子齐了,李现心下暗暗喜道,随即将包拯的履历抽了出来,目前这家伙现在是枢密院在京房主事,李现信步寻了过去。

“包拯何在?”

值房中一众官吏探头向外望去,连忙放下手中公事,起身施礼道:“下官参见副使臣!”

“让你们主事出来一下,各忙各的吧!”李现挥挥手,站在门口也不愿进去,里面桌椅拥挤,堆满了文卷。

“下官包拯,参加使臣!”粗粗一看,一个脸庞微黑的中年男子从最里面走了出来,冷面峻眉,一股刚直之气扑面而来。

“包主事,明日随本官一起与辽使谈判。”李现说完便走了,包拯听得有些纳闷,以战胜国之姿与帝国谈判,这可是职场镀金啊,自己与李现从无交集,怎么会莫名其妙被选上?

转身回到值房,在京房的官员们都是低声恭贺,有了这层履历,包拯将来平步青云不在话下,此时结个善缘,以后谁说用不上呢。

辽国?谈判?包拯却对恭维之声仿佛闻所未闻,心中早已在琢磨辽事,走到一半后突然定身道:“我去一趟北面房。”

枢密院北面房,掌河北、河东路吏卒及北界边防、国信事,关于此次对辽作战的全部情报在这里都能找到,前提是得有人给你授权。

一整天,包拯都泡在了北面房中,李现听到后惊得直咂舌,才华真不是与生俱来的,优秀的人才果然随时做好了准备,心里狠狠夸了包拯一通后,端起酒杯和身边的富弼喝了一口,两人继续埋头料理着火堆上的烤羊腿,那滋滋冒着的羊油,让人看了之后就忍不住满口生津。

“明日富相您主骂,我负责施加军事压力,包拯负责记录!”李现削下一片羊肉放进嘴里大嚼特嚼道。

“这事儿咱们俩就得了,还找个包拯干什么?!”富弼吃的细嚼慢咽,切下一小块细细品尝道。

“您的这种超乎寻常的谈判能力,怎么也得寻个传承吧…您看那包拯,干活多用心!”

“我去,那本相还不得收钱?!”

“为了大宋,这点儿觉悟咱们还是要有的,您以后难道不想退休了?”

“…那为啥看上他?包拯我听说过,脑子不会拐弯儿!”

“这也是一种美德,说明他原则性强,谈判这玩意儿,失了原则,损失的可是国朝的利益!”

“嗯嗯,这羊腿不错…上云说得有理,听说辽使这次是来认输求和的?”

“既然认输就得拿出点诚意了,我的原则就两个,割地!赔款!其他条件都好说。”

“嗯,长城以南的地方都拿回来!”

“那是最好的,不过咱们也得小心,辽人面临的内患,也是我大宋将来的麻烦,不要逼得太狠,战乱纷争的辽国,好过统一强大的单民族国家!”。

单民族国家?富弼第一次听说这说法,侧着头想了一会,提问道:“上云的意思是…?”

李现把小刀狠狠插进羊腿,拿起身边湿布擦了擦手,打了个酒嗝,语气森森道:“一句话!绝不能让大辽沦落为回鹘那样的小国,要让契丹人、鞑靼人,还有女真人,至少在五年内,争斗不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