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话红楼 > 第一百零四章 红楼成书年代疑点重重 作者在隐藏哪些真相?

作者:张凯庆

《红楼梦》描写的到底是哪个朝代的故事?对此,有不同的解释。

近年来,很多研究者主张《红楼梦》成书于明末清初,还有人提出《红楼梦》就是一部明亡史。

《新话红楼》认为:《红楼梦》描写的是乾隆年间皇宫里的事,成书年代是乾隆四十三年至四十五年期间,最后定稿是乾隆四十九年至五十年期间。

现将前面讲过的有关证据综合论述一下:

证据一.

《列藏本》、《甲辰本》、《戚本》第六十七回凤姐提到贾琏是五品顶戴,“顶戴”二字是清朝特有的。

证据二.

《红楼梦》的戏曲“文化基因”就来自于清代,书中上演的戏《长生殿》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才问世;贾母提到的戏《续琵琶》是曹寅写的;戏子的名字后面都带官字,这是清朝优伶艺人们起名时的习惯,清朝特有的。

证据三.

第五十三回提到璎珞时是这样表述的:“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他亦是书香宦门之家,他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原文明确指出“璎珞”是清朝人仿效明朝人绣制的。

证据四.

据鄂州大学童立群教授考证:庚辰本第三十七回写道:“珍重芳姿昼掩门,[蒙双行夹批:最恨近日小说中一百美人诗词语气只得一个艳稿。]自携手瓮濯苔盆。”

2002年8月31日,《三湘都市报》报道:清乾隆年间出版的一册《南窗百美人词》最近在益阳桃江县城郊区的一户农家现身。《百美人词·跋》的写作时间是“乾隆三十四年己丑孟秋上浣”,庚辰本第三十七回双行夹批所写“一百美人诗词”就是《百美人词》,这个铁证证明在乾隆三十四年《红楼梦》仍在创作之中。

证据五.

童立群教授论证:宝玉房里的“金西洋自行船”的原型,其试制年份,是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此模型制作的时间,应在半年左右。携带此模型者从欧洲或美洲渡海到中国,其时间,亦在半年左右,合计一年,已到了1770年,即乾隆三十五年。“金西洋自行船”的模型,证明《红楼梦》的这段故事的发生时间,是在乾隆三十五年之后,从而证明《红楼梦》的成书时间比书上注明的时间要晚得多。

证据六.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后,熙凤协理宁国府,提出宁府的五个弊病,[甲戌眉批: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见书于三十年后,令余悲痛血泪盈面。][庚辰眉批: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隐写的是乌喇那拉氏于乾隆十三年七月晋为皇贵妃,代行皇后职权的史实,脂批云:“三十年前事见书于三十年后,令余悲痛血泪盈面。”小说的第八回、第十三回和第十八回的批语中,都提到了“三十年前”,暗示的都是乾隆十三年至十五年的事。那么,三十年后,就是乾隆四十三年或四十五年。

证据七.

中国文化元素的玻璃灯具直到乾隆四十年之后宫廷玻璃厂才研制出来,小说中提到的玻璃芙蓉灯、玻璃绣球灯,清楚地表明是中国文化元素,而且是大批量的出现在贾府,玻璃灯具是证明《红楼梦》成书时间的重要物证。

证据八.

第十六回提到的“太祖皇帝仿舜巡”是指乾隆南巡,“文忠公”是指傅恒,傅恒死于乾隆三十五年,死后谥号“文忠”。“文忠公之嬷”——傅恒的奶妈看到的皇帝南巡、甄家四次接驾只能是乾隆南巡。甄家四次接驾指浙江海宁陈家四次接驾,乾隆六次南巡,第三次至第六次,每次到浙江时都住于海宁陈家私人花园“隅园”。第六次南巡结束时间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二十三日。

据此,敦诚对《红楼梦》最后一次的局部修改肯定是乾隆四十九年五月之后,在此之前,小说已经在皇族里极小的范围里流传了。

还有,第十六回说到元春省亲时提到“太上皇”,而乾隆当“太上皇”是《红楼梦》问世后的事情,但是,碰巧的是,乾隆恰好做了太上皇,又恰好仿效圣祖皇帝进行了六次南巡。这真是天意啊!

《甲戌本》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第一回正文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15字,后人认为此句指明所据底本年代,故名甲戌本。

但是,这里有一个疑问,《甲戍本》第一回“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这一页至下一页有一大段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甲戌年,是乾隆十九年,而甲午年是乾隆三十九年,那么,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时的批语是什么?为什么过了二十年才有了这段批语?而且,《甲戌本》第一至第五回都是侧批和眉批,可以理解为批语是后加上去的。但是,从第六回开始,出现了双行夹批,即:在正文中间夹有双行批语,可见,抄阅正文和批语是同时进行的。据此,抄阅的时间就不可能是甲戌年。

笔者认为:《甲戌本》的抄录再评是畸笏叟即敦敏所为。敦敏卒于嘉庆元年之后,那时,乾隆已经是太上皇了。为避免给家人带来灾难,敦敏刻意注上“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句,以表示此书与乾隆和那拉皇后无关。

《甲戌本》删除了大量的注明日期的批语和署名,仅保留一部分有代表性的署名,抄写工整、字迹清楚,每页版心下部都有脂砚斋的署名,底本无拼凑现象,正文很少修改,有部分批语系从另本移录。敦敏是为了给后代留下一部真实的《红楼梦》版本,可惜,经多年战乱,《甲戌本》变成了一个残本。

证据九.

《红楼梦》第46回写到:贾赦看上鸳鸯,鸳鸯嫂子以为天大的好事,不知趣地前来劝说,被鸳鸯骂道:“好多着呢!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

清·游戏主人所编《笑林广记》卷十一讥刺部有一则《古今三绝》笑话:“一家门首,来往人屙溺,秽气难闻。因拒之不得,乃画一龟于墙上,题云:“在此溺尿者,即是此物。”一恶少见之,问曰:“此是谁的手笔?”画者任之,恶少曰:“宋徽宗、赵子昂与吾兄三人,共垂不朽矣。”画者询其故,答曰:“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兄这样乌龟,可称古今三绝。”

据红学研究者皇极梅先生考证:《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至少有乾隆四十六年年底前还在写的两个铁证:其一柳絮飘舞时,东南沿海发生了海啸,应是乾隆四十六年四月二十九日发生的“台湾海啸”。其二“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则来源于乾隆四十六年才出版的《笑林广记》。

证据十.

皇极梅先生考证:庚辰本第四十三回夹批:“近闻刚丙庙又有三教庵,以如来为尊,太上为次,先师为末,真杀有余辜,所谓此书救世之溺不假。”据红友YUKUAI2020研究,此条脂批应作于乾隆乙巳(1785年)或丙午(1786年)年。

按:高相《高给谏日记》卷一记载:“九愚言:西直门外二十里八宝山,回顾万寿山。明永乐太监刚丙在上庄御鞑子。鞑子于阵上斩其首。刚丙不自知,驰归,倒于八宝山,因葬焉。刚相祖坟葬此。”昭梿《啸亭杂录》卷八“西山活佛”条下记载:“乾隆乙巳、丙午间,有顺义民妇张李氏,善医术,兼之符箓祈祷之事,病者服其药,辄瘥。又有宦家妇女为之延誉,争建西山三教庵,西峰寺与之居,虔为供奉,号为西山老佛。后烧香者既众,男女杂沓,颇有桑间濮上之疑,为有司所惩治,将张李氏伏法,其风始熄云。”北京八宝山就在西山前,这个三教庵就是庚辰脂批中所说的刚丙庙之三教庵,庚辰本的这条夹批出自乾隆乙巳(乾隆五十年,1785年)、丙午(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逃不了了。

昭梿:即爱新觉罗·昭梿(1776-1833年),字汲修,号檀樽主人。清朝宗室大臣,史学家。礼亲王代善的第六世孙,礼亲王永恩之子。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出生。嘉庆十年,袭封礼亲王。嘉庆二十年,因虐下获罪,革除王爵,圈禁三年。半年后释放,但未复其爵。道光十三年(1833年)时,病故。昭梿爱好文史,精通满洲民俗和清朝典章制度,著有《啸亭杂录》十五卷、《礼府志》、《啸亭续录》,诗集《蕙荪堂烬存草》等。

从庚辰本第四十三回脂批“近闻刚丙庙又有三教庵”来看,三教庵争建于乾隆乙巳年(乾隆五十年,1785年)、丙午年(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庚辰本明显是被“做旧”了的乙巳本或丙午本。为何这样做呢?主要是为了防文字狱。由于甲戌本公认文字质量高,不少学者认为是修改己卯本、庚辰本的结果。其实“做旧”,作者还是解决不了遭遇文字狱的可能。只有作者“死了”,才死无对症,才有“避祸”的可能,因此记录有作者、评者死亡的甲戌本应该晚于甲辰本,也晚于庚辰本。

皇极梅先生的结论与张凯庆的观点不谋而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