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话红楼 > 第六十三章 贾探春“瑶池仙品” 是正宗的皇贵妃

作者:张凯庆

一.“末世”之喻

探春判词中有“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之句,而王熙凤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末世”一词,将两个人紧紧连在一起。请注意:小说中所有的“钗”们,只有探春和熙凤的写照中使用了“末世”一词,“末世”之说正是指时运不佳的那拉皇后。

二.探春的性格

探春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才情高,有抱负,是个具有政治家风范的小姐。探春有一句名言:“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儿家,一句多话都没有我乱说的。……”这和“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女曹操”、“脂粉里的英雄”的王熙凤是一致的。作者塑造探春这个人物,是为了进一步明确王熙凤的身份。

探春的文才虽不及宝钗和黛玉,但也能应付过去,她的辩论的口才,果断的性格和善于察言观色、极力讨好王夫人和贾母的心机,是她最突出的表现。

探春明白自己是赵姨娘生的,是个很大的弱势,在贾府这样一个大家族里庶出即意味着低人一等。她也看清了贾府的整个形势,知道贾府有一个中心:贾母、王夫人,只要讨好这二个人便能依附权势。第四十六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这一回里,贾赦要娶鸳鸯,鸳鸯誓死不从,贾母得知消息后,将一腔怒火撒向王夫人,众人吓得都躲出去了。只有“探春是有心的人”,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何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犹未说完,贾母笑道:“可是我老糊涂了!姨太太别笑话我。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我,不象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可是委屈了他。”

探春的一句话为王夫人解了围,申了冤,博得王夫人大大的欢欣。第五十五回,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亡故,质问探春:“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探春没听完,早已经气得脸白气噎,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哪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这里探春口里的舅舅,其实是王夫人的兄弟,与贾探春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因为是贾府的体面亲戚,所以讲究“体面”的贾探春自然只认这个是舅舅,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虽是探春的亲舅舅,但他不过是个奴才,在贾探春心里深以为耻。

探春在贾母面前也表现得极为孝顺。第七十六回,小说描写的第三个中秋节,“凸碧堂品笛感凄清”,贾府已显出一派悲凉的气氛。尤氏为逗贾母开心,给贾母讲笑话,贾母却浑然睡去。“尤氏方住了,忙和王夫人轻轻的请醒。王夫人等笑道:‘夜已四更了,风露也大,请老太太安歇罢。明日再赏十六,也不辜负这月色。’贾母道:‘那里就四更了?’王夫人笑道:‘实已四更,他们姊妹们熬不过,都去睡了。’贾母听说,细看了一看,果然都散了,只有探春在此。

由此可见,探春在贾母面前是如何的恭敬、孝顺。

黛玉说探春是个“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乖人”,的确不假。

三.探春的才情

探春有极强的理财、治家能力。第五十五回,凤姐因病“不能理事”,实际上是作者有意让她退场。“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隐写的是那拉氏治理后宫之史实,如果治理大观园还写凤姐,知情者岂不是一目了然了。所以,作者才塑造了探春这个角色。于是,受王夫人之托,探春偕李纨、宝钗共同理家,用下人们的话来说,则是“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

探春理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那些管家媳妇们对她的轻视甚至是故意的刁难,如吴新登的老婆就是一个代表。聪明的探春,当然意识到问题的敏感,立刻制止了李纨的赏银四十两的表态,责令吴家的说出以往的成例,而吴家的却回答说忘了,要现去查旧账。探春笑道:“你办事办老了的,还记不得,倒来难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一通不软不硬、绵里藏针的妙语,把个吴家的说得“满面通红,忙转身出来”。几件事过手,人们才觉的探春的精细处不让王熙风,再没有人敢小瞧探春了。

作者写探春实际上是进一步展示王熙凤的治事才干,探春和薛宝钗、李纨的铁三角组合被下人喻为三个“镇山太岁”,也是在贾府中具备慧眼及勇气的女性,前面说过,宝钗是写那拉皇后的一个分身,此处的探春和宝钗实际上都是那拉皇后,而李纨是太后钮钴禄氏即乾隆生母的化身,“三个镇山太岁”暗喻的是那拉皇后在太后的支持下治理后宫之事。

四.“秋爽居士”显真情

第三十七回起结诗社时,探春先说自己叫“秋爽居士”,这“秋爽居士”大有来头。乾隆为亲王时曾号称“长春居士”,此别号的由来是:雍正十一年四月初一日,雍正皇帝在宫中大办法会,招集全国道行高深僧侣参加,亲自开坛讲说佛法,并收亲王、大臣、僧侣等14人为徒,合称十四大门徒。其中包括宝亲王弘历,雍正赐号“长春居士”。一个“长春居士”,一个“秋爽居士”真是绝配。那拉氏是在秋天被册封为皇后的,可谓“秋爽”。也许,探春“秋爽居士”的别号过于露骨了,于是,探春说:“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这蕉下客也大有深意。

宝玉在大观园的住处怡红院种植了两种植物,一是海棠花,是红色的,二是芭蕉,绿色的。红海棠是指林红玉,芭蕉是指“蕉下客”探春,与“怡红快绿”的“绿”字相呼应。芭蕉之下有个“客”,此客探春也。红海棠、绿芭蕉都是乌喇那拉氏,她始终都在宝玉身边。作者用意之深,令人惊叹不已!

“秋爽居士”和“蕉下客”,将探春和宝玉紧紧连在一起。

五.“瑶池仙品”明身份

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怡红院开夜宴,众人占花名。探春占到的是“瑶池仙品”,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签上还注云:“得次签者,必得贵婿。”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

红学界的解释是:探春的花签暗示她将远嫁到海外,作了海外的王妃。

张凯庆的看法是:“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是指元春,元春隐写两位皇后,此处暗指富察皇后,她曾经是宝亲王弘历的嫡福晋,是正宗的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则是指探春——即乌喇那拉氏也将成为乾隆的皇贵妃,并最终成为皇后。

探春为“侧出”,暗喻的是乌喇那拉氏为继皇后,当然不能和先皇后富察氏相提并论。

探春的判词和曲子有极深的含意,隐写的是乾隆三十年那拉皇后与乾隆反目成仇,被乾隆遣送回京的史实,后文中详细揭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