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话红楼 > 第七十八章 王熙凤的判词,就是那拉皇后的悲惨命运

作者:张凯庆

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每人有一幅画,一首判词和一首曲子,预示着十二钗的命运结局。我们重点说说王熙凤。

王熙凤的画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

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一.画的寓意

先分析图画:“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雌凤就是凰,凰就是皇后。凤如果是凤栖梧桐或是凤鸣歧山,则是祥瑞,然而这里的凤却立于冰山之上,冰山乃易化之物,非其栖息之地,不会久长。画里的“冰山”,暗喻熙凤以贾府作为靠山,不过形同一座冰山,太阳一出就要消融。雌凤(王熙凤)立在冰山上,十分危险。

三国时,魏的文学家嵇康同吕安是好朋友。一次吕安来访,嵇康不在家,他的哥哥嵇喜出来迎接。吕安不进去,只在门上写了一个“鳳”字就走了,嵇喜很高兴,以为吕安是夸奖他。其实,“鳳”字拆开就是“凡鸟”二字,吕安意思是说嵇喜是个平庸的人。“凡鸟”熙凤的身份是皇后,即指乌喇那拉氏皇后,她以皇上为靠山,恰如站在一座冰山上的雌凤,十分危险。此外,站在“冰山”上感觉如何?“冷”啊!所以,“冰山”突出的是一个“冷”字。

二.判词诠释

如果我们把乌喇那拉氏皇后与王熙凤联系起来,就会发现,王熙凤的判词,其实就是那拉皇后的悲惨命运。

“凡鸟”合起来是“鳳”字,点其名和身份,又比其才能杰出。“偏从末世来”,形容那拉皇后时运不济,偏偏遇上一位“风流天子”。作者把乾隆时代称为“末世”,是对乾隆执政能力的贬低。在作者眼里,乾隆不过是个花花公子,他做了皇帝,大清也就走到了“末日”。

“一从二令三人木”是字谜,甲戌本此处有一条侧批曰:“拆字法,”对此,众说纷纭,解法不一。笔者认为:“一从”暗指熙凤——那拉皇后对乾隆的服从,嫁给乾隆后先“从”后“妒”再“管”;“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乾隆对那拉氏的冷漠,并最后将她打入冷宫;“三人木”以“拆字法”解释,谜底是“休”字,是指熙凤最后被丈夫所休弃,暗示那拉皇后被乾隆废了。

“哭向金陵事更哀”,是说熙凤被休弃后哭着回了娘家,暗示那拉皇后满含悲愤的泪水,“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入黄泉后,将魂归故里“金陵”,去向亲人诉说自己一生的哀怨。

“一从、二冷、三休”,正是乌喇那拉氏皇后的悲惨遭遇,那拉皇后的才智和熙凤一样杰出,她对乾隆的情感、醋意、规劝及由爱生恨,与王熙凤如出一辙。正像熙凤说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也只有乌喇那拉氏这样极为要强的女人,才会冒着触怒圣颜的风险去规劝乾隆,以至于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三.〔聪明累〕是那拉皇后的悲情写照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我们再看王熙凤的〔聪明累〕,难道不是乌喇那拉氏皇后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吗?

乌喇那拉氏为登上皇后之位,可谓机关算尽、费尽心机;如愿以偿后,又不知收敛,就像尤氏劝熙凤那样:“我劝你收着些儿好。太满了就泼出来了。”可是那拉皇后却未悟到这一点,结果“反算了卿卿性命。”那拉皇后管理后宫,不能不说操碎了心,但她以强势凌人,全然不似富察皇后那般温和、周全,必招致众妃嫔的怨恨。于是,各种谗言定会时时吹到乾隆的耳朵里,为此,乾隆才对她日渐冷落、甚至是厌恶,真是“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在那寒窗雪夜之时,那拉氏回想自己的一生,真“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虽然曾有过“家富人宁”,最终却落得个“家亡人散各奔腾。”看眼前这光景,就像那“忽喇喇似大厦倾,”又如那“昏惨惨似灯将尽。”那拉皇后“生前心已碎,”但那狠心的夫君,死后也不给她一块安身之地,真的是“死后性空灵”啊!唉,“叹人世,终难定!”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乌喇那拉氏,这位堂堂大清国国母,这位在绝望中敢于抗争的女人,这位死后原本可以享受最高丧葬待遇的皇后,她的不幸遭遇再次验证了“伴君如伴虎”的千古名言。

正是“虎兕相逢大梦归”啊!

四.身后风波

那拉皇后生前被剥夺一切功名,死后也不得安生。尽管她身处冷宫时无人敢替她鸣冤叫屈,但她含冤而死之后,却引起无数人的同情。朝野上下,民间故里,人们到处谈论着乾隆和那拉皇后之间的种种故事。而这一切,正是乾隆所不愿看到的。

那拉皇后去世十年之后,山西省高平县的一个候选吏目严谱给乾隆上了一个奏折,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指斥时弊,要求朝廷整刷吏治。二是为乾隆家事出主意。奏折曰:有鉴庶民之口议及宫闱,而其中多有对皇帝、皇后不利之言。于是,严谱为皇上编造了一个十分“悲壮”的爱情故事。他说:“那皇后(那拉氏)贤美节烈,多蒙宠爱,见皇上年过五旬,国事纷繁,仍如前宠幸,恐非善养圣体,是以故加挺触轻生。”

严谱的本意是想说乾隆与那拉皇后相亲相爱,那拉氏并没有什么“疯迷”之事、“尤乖正理”之举,触柱身亡乃是爱护皇上,恐有损圣上龙体。没承想,这样一来,倒把乾隆说成一个贪淫好色、纵欲无度之徒。

乾隆一看此奏,怒不可遏。本来,他就对百姓议论国事极为反感,现在严谱竟敢为那拉皇后翻案,信口胡编,辱没圣上,岂能轻饶。乾隆怒斥严谱“敢于污蔑朕躬”,所言“实堪发指”,并责问:“严谱不过是一个草野贱民,怎么会知道宫闱之事,怎么会知道那拉氏之姓,令彻底清查。”于是,乾隆下令即刻锁拿严谱,严加刑讯。可怜严谱一片忠君亲上之心,竟成大逆不道之罪,在狱中饱受刑讯,备尝皮肉之苦,虽苦苦陈冤,然何人敢理会?最后,乾隆下令将其处死,因其父母、妻子早已亡故,所以,未加株连。

两年之后,又发生一件让乾隆颇为不快的事情。

乾隆四十三年(1778)七月,乾隆东巡盛京(沈阳)途中,有一个名叫金从善的书生,在御道旁跪进上书,要求乾隆建储立后,纳谏施德,谈及那拉皇后,金从善竟要求乾隆下“罪己诏”,公开承认帝后不睦,责在自己。乾隆一看此奏,雷霆震怒:“那拉氏本是朕即位前的侧福晋。朕即位后,因孝贤皇后病逝,她才循序由皇贵妃又立为皇后。后来她自犯过失,朕对她一直优容。国俗最忌剪发,她却悍然不顾,朕仍然忍隐,不行废斥。她病死后,也只是减其仪等,并未削去皇后名号。朕处理此事已经仁至义尽,况且从此未再立皇后。金从善竟想让朕下诏罪已,朕有何罪应当自责?他又提出让朕立皇后。朕已六十八岁了,岂有再册立中宫皇后的道理!况现在妃嫔中,并无可以为后之人。如果另外选立,在朝满洲大臣及蒙古王公,皆是朕儿孙辈,其女更为年幼,岂能与朕匹配而获号?真是可笑之极!”竟因此将金从善处斩,从此之后,再没有人敢提及那拉皇后的事了。

乾隆皇帝以极其严厉的手段,企图遏制朝野上下对宫闱之事的传播和责难,特别是对那拉皇后,更不许有任何同情和非议。

但是,乾隆失算了:“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红楼梦》作者用史笔,托言喻事,将那拉皇后的一生遭遇,隐写于小说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