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话红楼 > 第七十二章 蕉石鸣琴——香梦沉酣

新话红楼 第七十二章 蕉石鸣琴——香梦沉酣

作者:张凯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05:24:32 来源:笔趣阁

作者:张凯庆

史书记载:乾隆三十年闰二月十八日,在杭州的“蕉石鸣琴”进早膳时,乾隆还赏赐给那拉皇后许多膳品,但到了当天晚上进晚膳时,那拉皇后就不见了。后来才知道,在闰二月十八日那天,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把那拉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师。

那拉皇后的“断发”行为,不仅彻底激怒了乾隆,也着着实实的惹恼了太后,这分明是诅咒皇上和太后。乾隆怒不可遏,斥责那拉氏精神不正常。皇上和太后商量后,决定立即将那拉皇后遣送回京,并已准备废掉那拉皇后。废后事关重大,搞不好将弄得满朝风雨,帝后反目可不是什么好事,传扬出去,乾隆的一世英名岂不毁于一旦。为了不引起随行大臣和其他妃嫔的猜忌,于是,乾隆故作姿态,在十八日早膳赐予那拉皇后许多膳品,这一举动等于向所有的人表明,皇帝和皇后之间一切如常,什么事也没发生。

当时,那拉皇后会怎么想?她肯定没想到乾隆会有这一招,自她和乾隆大吵、并断发之后,她一定有了思想准备,乾隆肯定会惩罚她。可是,惩罚没有来到,却等来了乾隆对她的温情。早膳赐精美食品,多么温馨的关爱,那拉皇后飘飘然了。她一定以为,乾隆对她还是很有感情的,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那一国之君的肚里则能跑火车了。夫君没有怪罪我,反是我以妇人之心去度国君之腹也。

小说中“憨湘云醉卧芍药裀”隐喻的就是这一史实。

湘云醉卧芍药裀,实指“海棠春睡”。第六十三回,湘云抽到的是海棠签,题着“香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这句诗出自宋代苏轼《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意思是春光短促、好景难留,所以诗人连夜里都要点蜡烛赏花。湘云签暗示的也是那拉皇后春光短促、好景难留。这说明作者是把湘云指喻为海棠的,而宝玉的住处怡红院中种的恰恰是红海棠和绿芭蕉,这就是作者的精心设计,暗示湘云就是红海棠,她始终都在宝玉身边。

书中描写湘云“醉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暗喻的正是那拉皇后的痴心妄想。湘云醉卧石凳,那石凳是指杭州的“蕉石鸣琴”。蕉石鸣琴是清西湖十八景之一,在丁家山。《湖山便览》卷九:“蹬道之南壁高丈许,前一巨石,卓立如屏,遂称蕉屏。屏以内庋石床、石几,冷然虚应,雅宜鼓琴,目曰‘蕉石鸣琴’。”今属西湖国宾馆(刘庄)范围内,“蕉石鸣琴”四字可寻。

第六十三回,怡红院夜饮时,湘云抽花签时骰子的点数是“十八”点,这个十八,是指闰二月十八日。这一日,正是那拉皇后被遣送回京的日子。

那拉皇后全然不知乾隆和太后的阴谋,还在那里“香梦沉酣”。这次早膳以后,她的“香梦”不再“沉酣”,终该醒了。之后,她就如那芍药花一样,纷纷落下,红香散乱。

元春在大观园里点的第三出戏是《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仙缘》是明代汤显祖传奇剧《邯郸记》的第三十出。《邯郸梦》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故事的构架缘自唐朝沈既济的《枕中记》,说八仙之一吕洞宾来到邯郸县赵州桥西一小店,听久困田间的卢生述志。卢生对贫愁潦倒的生活满腹牢骚,声言“大丈夫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宗族茂盛而家用肥饶,然后可以言得意也”。吕洞宾见这个穷书生有些仙气儿,便想渡卢生成仙。无奈这个卢生热衷仕途,功名心太炙,吕洞宾便赠一玉枕,通过这个有魔法的枕头引卢生入梦。梦中卢生,先是有个艳遇,娶得富家千金崔氏。崔氏又以重金助其贿试,使卢生夺得状元功名,除授翰林编修兼知制诰,但因此也得罪了权臣宇文融。宇文融侦得卢生任上谋私之破绽,将卢生贬至陕州为知府,负责凿石开河。工程浩大,难度前所未有,谁知卢生竟能轻易化解,取得成功。皇上东巡亲见河道盛况,对卢生恩宠有加,宇文融又悔又妬。适逢吐蕃犯边,满朝文武,束手无策。宇文融趁机力荐卢生率兵靖边,欲置之于死地。卢生无奈挂印西征,用反间计轻取强敌,于天山勒石纪功,凯旋回朝。正当封妻荫子、春风得意之际,宇文融又罗织其“通敌”之罪,钦命立斩于云阳市。愁云惨雾,生死须臾之间,忽因崔氏死命鸣冤,权监通力说情,皇上恩赦,而免于一死,抛妻别子,远窜岭南鬼门关。不久,沉冤昭雪,卢生回朝,被尊为上相兼掌兵权,可谓位极人臣,恩宠无以复加。皇上为之建翠华楼,赐廿四女乐。暮年之卢生,沉溺于“彩战”宴乐,身体严重透支,终至一病不起。大限到来,尚汲汲于身后国史之位置,子孙之封荫,叹一声“人生到此足矣”而溘然去逝……

一场历经数十年的荣华梦醒来之时,店小二为他煮的黄梁饭尚未熟透。卢生大梦惊醒,又经吕洞宾点化,终于领悟了人生真谛,随仙翁到蓬莱山门顶替何仙姑扫落花去了。

很多人根据“《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的批语,认为八十回后将有一回是“王熙凤扫雪拾玉”,熙凤拾到的玉正是贾家败落之后贾宝玉遗失的“通灵宝玉”,甄宝玉早就听说过贾宝玉项上的美玉,见到这块玉后认定就是贾宝玉的美玉,于是将玉送还给贾宝玉,这就是所谓“甄宝玉送玉”。

张凯庆认为,“甄宝玉送玉”是和《邯郸梦》卢生的故事相关的,要想正确理解“甄宝玉送玉”的寓意,首先必须明白甄宝玉和贾宝玉是谁?贾宝玉的“通灵宝玉”的寓意是什么?

前面讲过:甄宝玉就是贾宝玉,真假宝玉隐写的是乾隆皇帝的身世,实际上,甄宝玉和贾宝玉都是乾隆皇帝。乾隆在北京的皇宫里或圆明园时,他的身份是贾宝玉;乾隆南巡到了杭州时,他的身份就变成了甄宝玉。而“通灵宝玉”是指那拉皇后,她就是化成“红玉”的青埂峰下的顽石,始终紧紧贴在贾宝玉——即乾隆身边。“甄宝玉送玉”的寓意是,由于那拉皇后与乾隆反目成仇,乾隆皇帝派人将那拉氏从水路送回了京城。此一送,那拉皇后《仙缘》已尽,锦绣前程就成了“一枕黄粱”。这和湘云的“香梦沉酣”的意思是一样的,所有的荣华富贵、显赫地位,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春梦”。香梦醒来之时,就是大难临头之日。

第二十三回:(宝玉)刚至穿堂门前,[庚辰双行夹批:妙!这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一丝不乱。]只见袭人倚门立在那里……,王熙凤扫雪拾玉,暗示的是那拉皇后像卢生一样大梦惊醒,宝玉遗弃了美玉,正是乾隆抛弃了那拉皇后。王熙凤雪中拾玉,突出的是个“冷”字,寓意是:那拉皇后被乾隆遣送回京,她知道已经大祸临头,心已冰冷到极点。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拾起那块象征自己的美玉,随仙翁到蓬莱山门顶替何仙姑扫落花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