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话红楼 > 第七十四章 查抄寝宫——销封收册

新话红楼 第七十四章 查抄寝宫——销封收册

作者:张凯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05:24:32 来源:笔趣阁

作者:张凯庆

湘云之曲[乐中悲]

湘云之曲是对探春曲子的补充,进一步描述那拉皇后的遭遇。

[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甲戌侧批:意真辞切,过来人见之不免失声。][甲戌眉批:悲壮之极,北曲中不能多得。]

那拉皇后过早的失去双亲,虽然她嫁入皇家,从娴妃晋为贵妃、皇贵妃直至皇后,登凤銮驾、居繁华殿、入逍遥堂;锦衣美食,荣华富贵,何等荣光。可是,有谁把她真心疼爱?有谁将她放在心上?幸亏她生来就心量宽、豪情壮,全不把那儿女私情放在心上。否则,又能怎样?天天哀怨悲伤,只能早早命丧。嫁了个亲王,后来又当了皇上,按说是郎才女貌,真应该地久天长,那就弥补了年幼时的“坎坷形状”。只可惜,这一切不过是“几缕飞云,一湾逝水”,早晨还唇红酒绿、笑语翻飞,展眼间日落斜晖,水逝云飞;就如那“香梦沉酣”,一枕黄粱;终究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到头来,游丝一断,如云散高唐;孤船远去,似水涸湘江;这一切皆是前生冤孽数应当,悲伤也徒枉。

乾隆南巡结束后,于乾隆三十年四月二十日回到京城。乾隆意欲将那拉皇后贬废,消息传出,宫内侍臣议论纷纷。刑部侍郎阿永阿,本想就皇后之事进谏,又恐事关重大,弄不好会牵连家中老母,为此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其母深明大义,劝其以国家社稷为重。阿永阿在母亲的鼓励下,与家人洒泪而别,朝至金銮,慷慨上疏。乾隆见奏大怒:“阿永阿觉罗近臣,乃敢蹈汉人恶习,博一己之名!”立召九卿议罪。刑部尚书钱汝诚仗义执言:“阿永阿有母在堂,尽忠不能尽孝。”乾隆冷笑道:“钱陈群老病居家,汝为独子,何不归家尽孝?”结果,那拉氏皇后名位名存实亡,阿永阿却远戍黑龙江,钱汝诚则归养家中,“尽孝”去了。

五月初九,皇太后懿旨,令贵妃魏佳氏晋皇贵妃,代行皇后职权。五月十四日,乾隆下令收回乌喇那拉氏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等于将那拉皇后进宫三十年来所有的册封全行销毁,并裁减了她手下的部份佣人。这一史实,隐写于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中。

抄检大观园事件,是《红楼梦》前八十回后半部中最重要、最突出也最复杂的情节。抄捡大观园是由傻大姐误拾“绣春囊”直接触发的,邢夫人派心腹王善保家的将“绣春囊”交给了王夫人。王夫人把这看作是出了一桩非常事件,吓得“泪如雨下”,马上去找熙凤商量。经过一番策划,由王熙凤领头,周瑞家的、王善保家的作为助手,对大观园连夜进行查抄。查抄结果,一批年轻的丫鬟们遭到了残酷的迫害,她们中有些被撵走,有的被迫害致死,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抄检大观园事件的性质历来被认为主要是邢夫人和王夫人之间的争斗,但是张凯庆认为,“抄检大观园”隐写的是那拉皇后的宫中之家被抄。小说中的“绣春囊”,暗示“祸起”的原因是乾隆的“淫行”所致;抄检其他人都是陪衬,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是抄探春之家。

探春命丫头们把所有箱柜一齐打开,请凤姐等人抄阅。这一段描写的是大臣或太监奉乾隆圣旨,前往那拉皇后之宫,查抄那拉皇后的四份册宝和贵重物品。随后,那拉氏搬出皇后寝宫,皇后的日常用度大为裁减。

“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是那拉皇后在嘲骂传旨抄家之人和其他妃嫔。“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江南甄家被抄,暗示的是那拉皇后的家族、子侄也被抄家,乾隆赐给那拉皇后侄子讷苏肯的官房被收缴,亲属们一并遭难,皆被降职。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探春所言,正是那拉皇后的肺腑之言,道出了皇宫中尔虞我诈、争权夺势、互相倾轧的残酷的政治斗争。探春“说着,不觉流下泪来”,描写的正是那拉皇后的悲痛之情。

那王善保家的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

那拉皇后主持后宫时持强凌弱,专横跋扈,远不似富察皇后那样深得人心。如今,那拉皇后终于失势了,“落架的凤凰不如鸡”,那些个势利小人如何不拍手称快。“王善保家的”代表的就是那些幸灾乐祸的势利小人,探春那一记响亮的耳光,就是那拉皇后对借机侮辱她的小人的有力回击。

在查抄大观园时,王熙凤在凌然盛气的探春面前,完全没有了昔日的伶牙俐齿和八面威风。此前,有脂批:[庚辰双行夹批:写阿凤心灰意懒,且避祸,后时迥又是一个人矣。],脂批的意思很清楚,这时王熙凤的身份已经换成奉命传旨之人,而此时的探春才是那拉皇后的化身。

查抄大观园的结果,司棋、入画、芳官、四儿等丫鬟被撵走,晴雯被迫害致死,这一段暗写的是那拉皇后身边的亲信、侍女被大幅裁减,有的被撵出宫去;为她鸣冤的阿永阿被发配黑龙江,主持正义的钱汝诚被撤职,归养家中。那拉皇后被打入冷宫,到了七月份,她身边的侍女只剩下两名,按清宫制度,只有常在才有两名宫女。

“南直召祸”之后,不仅那拉皇后自己倒了霉,她的亲属们一并遭难。笔者在前文中已提到,那拉皇后的家族于乾隆十三年由满洲镶蓝旗抬入满洲正黄旗,那拉皇后“召祸”后,她的家族于乾隆三十一年又被打回原旗,其亲属们均被降职,世袭的爵位也全部取消。其实,那拉皇后最担心的是她的儿子永璂,在她为皇后时,永璂还能得到些父爱,偶尔被乾隆夸奖几句或赏赐些东西。那拉皇后召了祸,永璂也成为牺牲品。那拉皇后去世时永璂才14岁,不仅失去母爱而且成为母亲“召祸”的替罪羊,在如履薄冰的状况下又生活了10年,于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去世,时年24岁。永璂在生前并未得到任何爵位,在他死后也未得到追封。直至嘉庆继位后才被追封为贝勒,可见嘉庆对永璂之死是心怀愧疚的。

那拉皇后的家族,本来是倚仗她这棵大树来乘凉的,如今大树轰然倒下,岂不是树倒猢狲散了。真正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第一回提到姑苏城中乡宦甄士隐,姓甄、名费、字士隐,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将真事隐去的意思);甄费,谐音:真废,暗示的正是那拉皇后的遭遇,她真的被乾隆废了。小说将那拉皇后被废的真事隐去,在用假语敷衍世人的同时,又在小说里埋下那拉皇后悲惨遭遇的重要线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