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123章皇位更替的必然表现

历代王朝更迭 第123章皇位更替的必然表现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3:11 来源:笔趣阁

机遇总是留给又有才又乖的人,汉成帝知道他才高,召他去宣室,咨询政事。王嘉命好,进入宣室,皇帝问政事;贾谊命苦,进入宣室,皇帝问鬼事。皇帝青睐有加,王嘉自此接连被提拔,先后做过郡守、大鸿胪、京兆尹、御史大夫。刘欣手上无人,王嘉才高如此,命好如斯,就让他当丞相。

敢于坚持自己意见的王嘉,因为他可以为了职位而不要命,这是敬业精神的最佳表现。然而,皇帝不需要敬业精神,皇帝喜爱马屁精神。刘欣将诏书给傅晏,傅晏看后心痛,但不敢说话。王嘉敢捅马蜂窝,傅晏传给王嘉。王嘉在官场混了好些年,一看就明白了。

王嘉联合御史大夫贾延上书,反对封董贤为侯。王嘉不会作伪,奏疏写得更直白:我们知道皇上想封董贤为侯,封赏其他人只是陪衬,不用装了。我们不会作伪,一句话,不同意封董贤为侯。如果说董贤揭发刘云有功,我们要看证据,需要原始材料。王嘉还威胁刘欣说,如果看了原始材料后,朝臣都不能反对封董贤为侯,朝臣只能认栽。一旦董贤被封为侯,假如他有什么三长两短,朝臣一定不会责怪刘欣。

其实,王嘉的所作所为是在提醒刘欣。王嘉旨在让刘欣想到当年受刘恒宠爱最后却贫死的邓通。可是,在刘欣看来,王嘉提醒是假,威胁皇帝、诅咒董贤才是真。为了封侯这样一件小事,王嘉摆明将自己的脑袋往刘欣的刀口上撞。王嘉决定硬碰硬,刘欣身为皇帝自然不会懦弱。

王嘉正直得近乎顽固,对于活在恋爱中的人只能哄骗,不能硬碰的道理,他并不懂得。硬碰硬的结果就是刘欣强制下诏,封董贤为高安侯,封孙宠为方阳侯,封息夫躬为宜陵侯。

天下是刘欣的囊中之物,封爵封侯完全看刘欣自己的意志。他在做决断的时候询问王嘉,不过是做做样子。

为了董贤,刘欣不惜激怒朝臣强行封董贤为侯。封人为侯是小事,重要的是刘欣打破了规矩。刘欣随意打破规矩,谁也不能保证刘欣不会将皇位让给董贤。

一时之间,董贤成为众矢之地。

众人矛头直指董贤,董贤只能抓一只替罪羊。

未来的路还很长,为了走好,董贤决定先抓对自己威胁最大的人当替罪羊。董贤觉得,对他威胁最大的人,是傅晏;傅晏也觉得,对他威胁最大的人,是董贤。恰似宿敌重逢,两人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回忆往事,刘欣称帝后在傅昭仪的管束下,使出吃奶的劲,渐渐将王氏集团逼出长安。王氏集团撤军后,朝廷高官进行人事重组,傅氏势力陡然膨胀,就像一只大气球,高高飞在长安上空。品行最好的傅喜不喜欢政治,被傅昭仪打入冷宫。傅喜走后,傅晏就是傅氏集团中最有发展潜力的成员。曾记否,自刘欣准备封董贤为侯起,傅晏就想与董贤大战三百回合,一决高下。

作为男宠势力的最大代表,董贤一心研究政治,知道淳于长因迟出一招,被王莽打入大牢。董贤吸取前辈淳于长的教训,先发制人,说天空出现日食,不能说他是祸根,因为祸根另有其人,就是傅晏和息夫躬。狭路相逢,勇者必胜,董贤先出一招,占了两成上风。

自被宠幸以来,这是董贤第一次出招,而且是为了自身安全才出招,似乎很合情理。董贤说话,也不是胡扯,因为日食发生当天,恰逢傅晏准备领军出塞。懂新闻的人都知道,董贤红得发紫,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众人将焦点集中在董贤身上,自然顾不到某些正在发生的大事,甚至是正在悄悄地改变历史的大事。如果不是董贤反戈一击,边塞可能又要再起烽烟了。

自美女王昭君出塞和亲后,大汉的北方边境安静了三十年。从公元前33年到公元前3年这三十年,大汉的军队没打过一次仗。公元前3年,嗅觉特别灵敏的息夫躬借匈奴单于称病不朝一事,想提升自己的政治身份。息夫躬想弄得热闹些,就找到无能但有身份搞热闹的傅晏帮忙,两人狼狈为奸,准备大干一场。

自王昭君和亲起,匈奴年年前来朝拜,第十八任单于突然称病不朝。息夫躬说匈奴在搞阴谋,怀疑乌孙国有叛将联合匈奴,准备造反。汉朝是乌孙国的保护国,乌孙国处在汉朝与匈奴之间。息夫躬引用“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之言,建议刘欣出兵,先下手为强。息夫躬是一位会打政治幌子的高手,他的用词都是“怀疑”、“推断”等模糊词汇。

汉朝有三十年没打仗,息夫躬突然建议出兵,他的政治身份一定陡然提升。息夫躬言传身教,好多政治家都借用这一招,猛然提升身份。朝堂没用能人,但并非人人都是傻瓜。左将军公孙禄以身家性命担保,保证匈奴决无二心。

陷入恋爱的人都想表现自己,大汉三十年没打仗,刘欣想破这个例。朝臣不同意出兵,刘欣单独召见息夫躬。息夫躬退而求其次,说即使不打仗,派一支军队到边塞,查查防御工事,检修军备,威震边疆也好。

夹在王氏集团和傅氏集团中间,刘欣觉得自己不是当皇帝,而是窝在风箱里当老鼠。树立皇威,刘欣做梦都在想。刘欣招丞相王嘉,问他是否同意举行军事演练,王嘉一口拒绝,说息夫躬只会拍马屁,混淆视听。王嘉连续抬杠,刘欣实在忍无可忍。只要刘欣有机会,王嘉必死。

刘欣封董贤为侯王嘉抬杠,刘欣欲发兵匈奴,王嘉一口否定。这样一下激起了皇帝的叛逆心理,非要硬来。但凡王嘉不想让刘欣做的事,刘欣非要做不可。如果王嘉知道政治是一门艺术,他早就该退出游戏了。皇帝都发怒了,丞相还拼死拼活,形如找死一般。

公元前2年,正月初一,刘欣封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兼任卫将军;封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兼任骠骑将军。刘欣没有政治能力,竟然封两位大司马,弄出了政治上的大笑话。就在这两个没有出息的家伙出军边塞当天,天上的太阳突然不见。太阳不见了,用专业术语说就是发生日食。

正当众人对日食之意的解说纷乱之际,为了自保,董贤抓住这个时机,说傅晏和息夫躬蓄谋挑起战争,惹怒上天,激起民怨,因而发生日食。

为了爱人董贤,刘欣罢免傅晏,将他踢出长安。董贤首次大战,在爱人刘欣的裁判下,勇夺冠军。

有的人被整死,有的人却被气死。傅昭仪大概就是被气死的。首先,她的对手是手握权力的王政君,无论如何,她都比不上;其次,她所领导的傅氏集团非常畸形,有能力的不喜欢政治,没能力的只有被人整的份。

正月十一,能见大场面的傅晏被踢回封地;正月十七,傅昭仪气绝身亡。王政君优雅地坐着,对手不战而死,这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境界。只有凤凰,才能进入此等境界。傅昭仪不过是落地的芦花鸡,跟凤凰斗了那么久,也算是能耐了。

孙子刘欣听话,傅昭仪更有福。傅昭仪死后,刘欣尊称傅昭仪为孝元傅皇后,还将她与刘奭葬在一起。王政君是汉元帝的正妻,因为其子一直没有孩子,王政君便主张过继刘欣为自己的孙子。刘欣当皇帝后,一心打击王氏集团,将王莽踢出长安,此时的王氏集团如一个气球突然瘪了。

刘欣说,生则同床,死则同穴,这多么恩爱;王政君说,生能同床,死不能同穴,这何等痛苦。

料理完傅昭仪的后事,刘欣借傅太后之名,封赏董贤两千户邑。到目前为止,刘欣对董贤爱意的表示,可是越来越过分了。刘欣爱董贤,又害怕别人看出来,可是作伪的手段十分低劣,将一切都弄得欲盖弥彰。每次封赏董贤,他都要附加几个人作为陪衬,这次就附加上傅晏的名字。傅晏被董贤挤出长安,如果他知道成为董贤的陪衬品,一定会气得撞墙而死。

人类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如果自己不能实现某些理想,就希望自己的后辈替自己完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帝,傅昭仪与王政君使出了浑身解数。不过,傅昭仪功夫不到家,被贬到定陶,从此贴上定陶的标签。儿子不争气,傅昭仪就将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她亲自教养孙子,细心调教。皇天不负苦心人,刘欣最终打败短命鬼刘兴,赢得太子之位。在子辈实现长辈理想的意义逻辑上,可以说刘欣实现了他父亲的梦想。

傻人有傻福,刘欣无能,但奇迹总发生在他身上。他实现生身父亲刘康没能实现的梦想,已经是一大奇迹了;现在,他又准备实现养父刘骜所没能实现的梦想,封男宠为大司马。上天将刘欣这个一心一意的男人送给董贤,不得不让人感叹董贤祖上积德。刘欣废掉傅晏,又杀了王嘉,根本不理朝政,这一切都是为了董贤。刘欣对董贤的宠幸已经打破汉朝皇帝的记录。

历代皇帝,都想长生不老,但他们的第一目的都是使自己能够不死,唯独刘欣例外。刘欣是皇帝中的另类,是一个深深陷入对董贤的爱中无法自拔的皇帝。刘欣想拥有长生不老的本领,不是为了他能长生不老,而是为了董贤。刘欣爱董贤爱得发疯,希望董贤能够长生不老。

可刘欣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似乎感觉到自己就要死了。他老爹刘骜想封男宠淳于长为大司马失败,刘欣就要完成他老爹的遗愿。此前,为了施行军事演习,刘欣封了两个大司马,分别是傅晏和丁明。董贤将祸根的帽子戴在傅晏头上,傅晏就被刘欣贬回封地。刘欣听说丁明对王嘉之死有意见,将丁明免职,贬回封地。

没有了傅昭仪,傅氏集团就算完了。王政君自恃身份,不跟刘欣争斗;王莽被定在封地,管不了长安的事。王氏集团没有强手与刘欣争锋,朝廷没有敢抬杠的家伙,刘欣开始做真正的皇帝了。刘欣终于能够堂堂正正地坐在帝王宝座上,他终于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可惜,应了那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自此之后,刘欣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十二月六日,刘欣下诏,任命董贤为大司马,兼任司录。司录是长安的卫戍司令,即刘欣将长安的安全交给董贤。这一天,董贤才二十二岁。对比看来,王莽被封为大司马时已经三十八岁了。与王莽这位作伪高手相比,董贤这位大司马真的很年轻。如果董贤有石显万分之一的本事,也许王莽会死在他手里。可是,被刘欣如此看中的董贤,一无是处,可谓是天意。

此时的长安势力被三方占据。王、傅集团日渐削弱,董氏集团拔地而起。在长安闹市,无人不知董贤。董贤很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刘欣也年轻,不过他的路却不长。

在让董贤担任大司马的这一年内,刘欣也享受了一年多清清静静的二人世界。他们俩生活的太平静和幸福,上天忍不住不去破坏这份安稳。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二十六,在位仅六年的汉哀帝刘欣弃董贤而去,年仅二十五岁,葬于义陵,谥号为孝哀皇帝。

刘欣之死,让董贤听到了死神的脚步声。失去依仗的董贤不由得发自内心的恐惧。

这时候,长安就是王政君的舞台,她立刻跳出来,将皇帝的玉玺收藏了。玉玺,是皇帝的代表,见玉玺如见皇帝。掌握玉玺后,王政君在东厢召见董贤。王政君很优雅,不去找董贤,而是召见董贤。如果傅昭仪遇上此等掌权大事,一定会跳进朝堂,对群臣指手画脚。王政君在东厢安安静静地告诉董贤该干什么,而不是跳进朝堂,这就叫高雅。

皇帝死了,该怎么办?王政君问董贤。董贤傻了,他不知道怎么办。面对若无其事的王政君,董贤跪倒在地,脱去官帽,一个劲儿地磕头,哭得满脸都是鼻涕眼泪。董贤哭泣,不是为恋人刘欣的死亡,而是因为畏惧。王政君越是淡定从容,董贤越是害怕。

政治阅历丰富的王政君已经成精了。她问董贤该怎么办,只是探探董贤有多大的能耐。董贤表现得一无是处,王政君就给他出个点子,说新都侯王莽担任大司马期间,刘骜死了,丧事都是王莽办理的。

机会在大家面前,谁最厉害谁就是王。当年王莽担任大司马,将刘骜的丧事办得很好;现在董贤担任大司马,竟不知道怎么处理刘欣的丧事了。皇帝死了,王莽却不直接站出来,而是要人三请四请,这就是作伪。傅氏集团倒了,刘欣死了,董贤是个草包,长安就是王莽的了。

王政君召见王莽后,下了一道诏书,将调集军队的印信符节交给王莽,命令王莽处理朝臣奏疏。调集军队的大权交给王莽,奏疏也交给王莽,这就是让王莽行驶一切权力。王莽终于等到了手握大权的这一天。

世人憎恶董贤的无能,王莽更恨董贤的无情。王莽说,刘欣生病期间,身为男宠的董贤居然没喂过刘欣一口药。这一条罪状很荒诞,然而,只要想想王莽如何照顾生病的王凤,就会知道王莽想说什么。王莽想说,董贤不配得到刘欣的宠爱。换而言之,和董贤相比,王莽才是真正的演戏高手,做到了善始善终。

罢免董贤的男宠身份后,王莽命人阻止董贤进入司马门。身为大司马,不能进入司马门,就像明明是人,却不能说自己是人。王莽的意思很简单,董贤该交出大司马一职。王莽想当圣人,即使整人,也不会直接下令。跟王莽玩政治,需要意会,不能言传。董贤不懂王莽的意思,他又玩对付王政君的那一招,脱去官帽,光着双脚,在未央宫门前大哭大喊。

董贤此举,严重毁坏了王莽的声誉,王莽只能来明的。随后王政君下诏,罢免董贤大司马一职。当晚,董贤夫妇自杀。

董贤家人不敢声张,连夜草草将董贤夫妇葬了。第二天,王莽挖坟,开馆验尸。王莽确认死者确是董贤。

做任何事都要确保防患于未然,王莽坚信这一人生准则,所以就算董贤死了,他也要开棺验尸。

先皇逝去之后,他的宠臣绝对会遭遇一轮的大清洗,这是皇位更替的必然表现。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属于王莽的权倾朝野阶段,就此开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