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124章权欲的膨胀

历代王朝更迭 第124章权欲的膨胀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3:11 来源:笔趣阁

平心而论,王莽是一位实力非常雄厚的人。王莽生于贫寒之家,学了《仪礼》之后,无时无刻不扮演着儒生的角色,赢得众人赞赏。刘欣在位之时,他被贬回封地,整整三年与权势绝缘。可刘欣一过世,在无能的董贤的帮助下,他以胜利者的姿态重归长安。因为刘欣如刘骜一样未能留下后代,权力真空。在权力过渡之时,王莽的出现弥补了皇位的空缺,也使得他的理想终于有条件实现。

擅长作伪的王莽在他被贬的这三年里,声誉不降反升。为了声誉,王莽逼他的中子王获自杀,因为王获杀了一个家奴。历史再次重演,不同的是对于王立而言,舍不得孩子保不住自己。而王莽则是舍不得孩子,赢不来名声。这世上的东西当真是要一物换一物的。

刘欣当政期间,发生了一次日食,由此召回了前丞相孔光,同时也将王莽召回长安。由于王莽权势太大,刘欣不敢顺意委任他一官半职。自董贤死后,王政君让朝臣推荐大司马的适合人选。然而,朝廷此时最缺的不是大司马的位置,而是皇帝还无人当。由于刘欣没留下儿子,王位继承人是个最大的问题。可王政君偏偏让人先选大司马,很明显就是想让大司马擅权。

大多数朝臣认为王莽最适合做大司马,六月二十八,王莽被封为大司马,名正言顺地掌握大权。王莽掌握大权,不是因为他政治手腕高明,而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如果大汉此时出现一位能人,王莽就不能掌权。

王莽此次归来,是以重新复活的身份出现,即今天的王莽不是昨天的王莽。第一次当大司马,王莽很听王政君的话;第二次当大司马,王政君在王莽心中的地位就有一点悬。想当初,王政君叫王莽走,王莽不会留;王政君让王莽留下,王莽不会走。然而,今天的王莽长大了,王政君让他走,他不会走;王政君叫他别杀人,他不会同意。

此刻掌权,王莽要将三年的怨气给出完。当年,王政君想杀赵飞燕,耿育编造出一大堆歪理邪说,刘欣成了赵飞燕的保护伞,致使王政君一年多的努力功亏一篑。王莽负责调查刘骜的死因,最后赵飞燕没死,他恨她入骨。王莽说,赵飞燕妖媚得紧,迷惑刘骜,该死;赵飞燕杀害刘骜的儿子,下药毒害后宫美人,该死;赵飞燕支持尊称傅昭仪为皇太后,破坏宗法制度,该死!

三个该死加起来,赵飞燕还是该死。死罪宣布后,赵飞燕被赶到傅昭仪住的北宫。一个月后,赵飞燕被贬为平民,发配为刘骜守墓。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最可怕的日子莫过于无人理会。美人赵飞燕受不了坟墓外的孤寂生活,最终只能是自杀身亡。

至于想斗垮王氏集团的傅昭仪,王莽自然也不会放过。首先,傅昭仪通过硬抢活赖所得到的一切全被王莽剥夺了。王莽将定陶的标签贴回,改称傅昭仪为定陶共王母,改称丁皇后为丁姬。大人物做事,一定除根,王莽也不例外,他将傅、丁外戚成员全部免职流放。

傅氏集团中有一个另类,这人就是傅喜。傅喜不喜欢玩政治,政治也不喜欢玩他。王政君下诏,命傅喜为特进。大靠山刘欣在世时,傅喜不喜欢官;靠山死了,傅喜更不喜欢。傅喜不喜欢政治,但能看懂政治阴谋,知道特进不吉利。傅喜不接受,王政君便遣他回封地养老,此人是个妙人,及早地从政治当中抽身出来,也能得享了天年。

后宫稳住了,傅、丁外戚也稳住了,第三个目标就是董氏家族。刘欣为了表达爱意,将所有东西都送给董贤。董贤死了,王莽一要除根,二要抄家。除根就是将董氏家族全体免职流放,抄家就是收回刘欣所给予的赏赐。

据说,王莽从董贤家中抄走的钱可以盖一座长安城。

明处的敌人都死了,暗处的敌人和潜在敌人自然也不能放过。曾经阻挠王莽的何武和公孙禄,也被王莽罢免。

大凡厉害的人,都希望自己身边是有用之人、能用之才,王莽也不例外。外敌被诛灭后,王莽着手清理集团内部的毒素。王氏集团具有很强的**倾向,特别爱钱。像王立一样为了钱什么都肯做的大有人在。王莽爱名,不爱钱。为了名,王莽需要清除爱钱的人。王莽不方便弹劾王立,他叫孔光出马。王莽和孔光都是重新复活的人,王莽有权,孔光乖巧,两人心意相通,真是最佳拍档。如此默契的感觉,只有孔光和王莽能够说得清,道得明。他俩诚心合作,准备做一出戏给王政君看。

孔光对王政君说,王立没有大脑,收受奸人淳于长的贿赂,有辱王氏家族名声,应该将他踢出长安。这本来是一出精彩的好戏,只是台词不行,王政君不喜欢。见王政君不同意踢王立,王莽就说,如果王立不离开长安,他就要朝臣罢工。朝臣罢工,王政君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吓得话都说不出来。

达成目的的王莽又连忙安慰王政君,说只是让王立回封地休息,等长安平静了,他会接王立回来。王莽长大了,王政君老了,王立只能乖乖地听从王莽的指示离开长安。

王莽大权在握后,欲壑难填。他吃定朝臣,何武和公孙禄不听话,被罢免了;吃定傅、丁外戚,全都被免职流放,清心寡欲的傅喜除外;吃定董氏家族,全都被免职流放,查抄董贤家产;吃定后宫,逼死赵飞燕。他以司马之位,左右着大汉江山。

长安落入了王莽手中,王莽便着手迎立新皇帝。大汉朝廷无能人,刘氏皇子更衰微。刘骜只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刘康,另一个是刘兴。刘骜爱刘康,刘康短命。刘骜生不出儿子,选立太子,在刘兴和刘欣二人中选择。傅昭仪教导有方,刘欣被选为太子。

相似的历史事件很多,相似的刘氏家庭更多。刘兴无能,也早死,留下一个儿子,叫刘箕子。刘欣没有儿子,他死后,朝臣都觉得应该迎立刘箕子。刘康和刘兴都没福当皇帝,但他们的儿子替他们达成了心愿。刘箕子只有九岁,仅凭这一点王莽就喜欢他。那是因为刘箕子小,需要太后辅政。王政君辅政,就等于王莽辅政。

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九月一日,刘箕子登基,王政君临朝听政,王莽处理政府事务。这里需要特别说明,孔光仍是丞相。按照惯例,丞相负责政府工作,而不是大司马。事实上,政府工作交给了王莽,这也表明孔光是可有可无的。

掌权后的王莽,开始发挥他的创造力,实现改革家的梦想。为了迎接新时代,王莽改丞相为大司徒,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大司马保留。名字改变,工作性质不变,大司徒仍是管理政府事务,大司空负责监察,大司马掌握军权。从这一举措来看,王莽的改革与何武的改革没多大区别,都是改名字不改实际内容。王莽的改革创造性不大,属于假改革。

大腹便便的王莽,其专权的蛮横样谁看了都恶心。大司空是彭宣,负责监察。然而彭宣知道王莽有问题也不能说,他辞职。不能处理政府事务,看见别人辞职,孔光也觉得再干下去没意思,跟着递交辞职信。

王莽刚刚掌握长安,老前辈纷纷辞职回家,这就是打王莽耳光,对王莽的名誉有损。王莽爱名誉就如王立爱金钱,他们两叔侄的**都很深。然而,王莽很聪明,知道获取的方法;王立很笨,总将事情搞砸。

孔光的资格很老,王莽不放走,命孔光当皇帝的老师。让孔光当老师,王莽真会想,既不损他的名誉,也不伤孔光的心。回想大汉历史,好多厉害人物都当过皇帝或太子的老师。让高手当老师,走到这一步后,进可攻,退可守。

现在的王莽,就像电影《东邪西毒》中的独孤大侠,因找不到真正的对手而被孤独感包围。自从王莽复出,他没遇上一个能够跟他对着干的高手,好不寂寞。王莽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垮傅氏集团,剩下的董氏集团更是不堪一击。而且三公之中孔光非常乖,何武和公孙禄有与王莽决斗的雄心,但没有实力。放眼长安,王莽独步天下,无人敢叫阵。

没有对手的日子是苦闷且寂寞的。为了打发时间,王莽决定挑战自己。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王莽到益州郡(今云南晋宁县东晋城镇)抓来三只野鸡,一只全白,两只全黑。王莽告诉王政君,说这三只野鸡是稀有动物,十分吉祥。王政君读书不多,不能理解王莽的深意,让王莽用白野鸡祭祀太庙。

熟读古文的人都知道,白野鸡与周公有关系。王莽抓来白野鸡,绝不是为了祭祀太庙,而是想自比周公。大汉有一堆书呆子,他们借用典故,马上迎合王莽,说王莽是第二个周公。

曹操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王莽也想说这句话。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王莽收买人心只为一个目的——得到天下。走到今天,王莽这条不知足的大蟒蛇终于准备吞掉大汉江山,登基称帝。

白野鸡一事上,朝臣一致称王莽是安抚大汉的不二功臣,功勋盖世,应该被封为公爵。在中国古代,公、侯、伯、子、男,是最基本的级别。王莽由侯爵晋升为公爵,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作为一个聪明人,王政君很快看出了端倪。无奈之下,她只好答应封王莽为公爵。诏书颁布,王莽不接受,说应该先封孔光等老臣。王莽这么做,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想要某些东西,胡乱拉个陪衬,刘欣已经将这招用老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王莽不愧是作伪高手,王政君连封四次,王莽拒绝四次。按照常理推论,事不过三,三次后,王莽就要接受。然而,王莽总是喜欢打破常规,喜欢破纪录。王政君知道,她辅助刘箕子,已经是骑虎难下。

王政君老了,只能委曲求全,迁就王莽。王政君第五次封赏,王莽突然称病在家。为了踢王立回家,王莽拿罢工威胁王政君。现在王莽真的罢工,王政君真的傻眼了。王政君也是精通政治争斗之道的人,她稍一寻思,就明白王莽的意思。王政君封太傅孔光为太师,增加采邑一万户,还加封别的三个人。封完陪衬品后,王政君封王莽为安汉公,增加采邑二万八千户。王莽找不到对手,能遇上王政君这半个知己,已经很幸运了。

要理解今天,应该多读历史;要理解王莽,更应该多读历史,尤其是周公时代的事。周朝有一位大功臣,人称周公。周公是大贤人,不仅儒家推崇他,而且历代君王也格外推崇,甚至就连造反的人对他也颇为敬佩。王莽最是推崇。在周朝,有三公,分别是太傅、太师、太保。孔光被封为太师,王莽被封为太保,可见安汉公志向不小。王莽相信只要有足够的**,他就能够权倾朝野。王莽的**远非一个安汉公就能满足的。

王政君封赏孔光等人为王莽衬托后,王莽接受封赏开始上朝。王莽不爱钱,不要二万八千户邑的经济赏赐,说等大汉百姓生活好了才领受。王莽几次推辞,最后只要名,不要利,真是作伪高人。

政治悟性很高的王政君能会王莽的意,但她的反应太慢,居然让王莽接连推辞了五次。对王莽这种干大事的人而言,时间比生命宝贵。为了更快地达到自己的目的,王莽决定向王政君发动第一轮权力争夺战。王莽授意朝臣,让朝臣奏请临朝听政的王政君将任免、提拔地方官员的权力交给王莽。

这一年,王政君七十二岁了,她已经没有精力同王莽抗争。于是,她批准朝臣奏请,将政府事务交给王莽,把任免、提拔官员的权力也交给王莽。从此,王政君就是一个手握玉玺,徒有其名的闲人。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王莽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那么一天。他恨不得手中所握的权力再大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