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84章 移户1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84章 移户1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听到成昭这样说,卓文宣只是无奈地摇摇头,也没再说什么。当年买下成昭还是他操作的一切,一来是感念她父亲成瑨的清心忌恶,二来是吴咏一直是痴傻状态,以后即便长大成人,也不会有正常女子嫁过来,还不如早做打算。

现在看来,两人守望相助这些年,成昭对吴咏的感情已经根深植入了,就不知道以后两人能不能在一起。

接着他又看了何莲一眼,这女子无论才学相貌都比成昭高出几个档次,不过才到吴家几天,就对吴咏已经倾心了。

想到这,他又想到自己的大女儿卓婧,本来以前对吴咏的事情漠不关心,这几日却如同换了一个人一般,时不时问起吴咏的事,烦得他头疼不已。

照这样下去,这吴咏的身边还不知会聚集多少女子呢,岂能是良配,还是趁早断了女儿的这些小心思。

吴咏看着卓文宣在几人身上来回审视,又是摇头,又是叹气,弄得他一头雾水,不禁开口问道:“叔父可是有什么事情交代侄儿?”

“无事!”卓文宣说完,忽然又想到什么,开口问道:“你母亲和两位幼妹的户籍迁过来没有?”

吴咏摇摇头,苦笑道:“侄儿这些时日一直忙于其他事情,还没来得及操办。再说侄儿对这些事的流程也不是很清楚,不知从何处着手。”

卓文宣一想也对,这吴咏才苏醒几日,肯定对移户一无所知,好在他以前与褒德乡啬夫卓客打过几次交道,也算是熟人,不如趁今日将移户一事办下来,也省得乡亲们嚼舌根,于是便对吴咏说道:“你先回家通知你母亲,让她准备一下。我这边先安排一下,稍后带你们一起去办理移户的事情。”

吴咏应答一声,喊来何叶何草,又带着何莲成昭一起回到吴家。

母亲郭氏听闻此事,简单洗漱打扮一番,又从屋内翻出两卷竹简交给吴咏保管,这才带着吴咏及何莲三女前往卓家,成昭则是被留在家中照看祖母。

吴咏看着手中的两卷竹简,有些好奇地问郭氏道:“阿母,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名数,记录咱们两家的户口资产信息。”

带着好奇,吴咏打开一卷一看,上面赫然写着:

“户主:吴咏,男,年十二,无爵仕伍,田百亩,直钱六万;宅一区,直钱五千;家畜家禽若干,直钱一千。宛城褒德乡复望里人士。”

“婢女:成氏,年十二,直钱七千。”

“祖母:任氏,年五十四。”

吴咏这才明悟,所谓的“名数”就是后世的户口本啊!

这会功夫,一行五人来到卓家,卓文宣早已在门口等候,见众人到来,先向郭氏拱手施礼道:“嫂嫂及三位侄女请到马车内就坐。”

“有劳小叔了。”郭氏还礼道。

何莲三女特跟着见礼,随后四人一起坐到马车里。随后卓文宣准备亲自驾驶马车。

吴咏坐在卓文宣旁边,笑着说道:“没想到叔父还有驾车的本事,真是令侄儿大开眼界。”

卓文宣一边驾车,一边自夸道:“驾车算什么,想当年我与你父从复望里骑马到洛阳学宫,四百多里路程,仅用了两天。”

吴咏感慨道:“一日两百里,叔父真乃壮士也!”

两人就这样,一个驾车,一个坐在一旁,相互闲聊着,不一会就来到褒德乡的乡廷治事所。期间,吴咏又看了手中的另一卷关于何家的‘名数’。

“户主:何文,男,年三十七,‘悌者’,田二百亩,直钱二十万;宅一区,直钱两万;马车一乘,直钱五千,牛两头,直七千。宛城广明乡善居里人士。”

“续妻:郭氏,年三十一。”

“大女:何氏,年十四。”

“次女:何氏,年十岁。”

“小女:何氏,年八岁。”

吴咏看完不禁感慨,若不是何文出了意外,如此家产,算得上中等家庭了,足够何莲她们一生衣食无忧了。可惜随着何文的身死,妻女又遭到族人的驱逐,家产算是为他人做嫁衣了。

等马车停下,吴咏收起竹简,又先行下了车,随后一一将母亲及三位姊妹扶下车。

卓文宣下车后,将马车交给一位小吏,又排出五个铜钱给他,笑着说道:“麻烦这位差大哥帮忙照看一下马车,某有要事需要找乡啬夫卓大人处理。”

小吏接过铜钱,笑吟吟道:“郎君尽可放心去,某自会给马喂些草料。”

卓文宣再次谢过小吏,随后又掏出十个铜钱递给守门的小吏,道“麻烦这位差大哥禀告乡啬夫卓大人,就说复望里的卓文宣有事求见。”

“贵客稍等!”小吏接过钱,笑呵呵跑进屋内禀告去了。

不大一会,一位面容儒雅的中年走出来,离着很远,就哈哈大笑道:“今日是什么风将文宣贤弟吹来,你现在可是大忙人,平日里难得一见。”

卓文宣急忙见礼道:“居游兄别来无恙,弟这厢有礼了。”

乡啬夫卓客,字居游,属于卓氏家族直系一脉。卓氏通儒,对卓文宣这样的文人雅士自是高看一眼,何况还是本族之人,因此卓文宣在卓家直系一脉中也有些名望。

两人恭维一番,乡啬夫卓客便将卓文宣和吴咏一行人请到屋里。

途中卓文宣说了移户一事,等到了一处内室,卓客喊来一个瘦高的中年男子,对吴咏等人介绍道:“这位是假佐朱玄,某的助手,你们移户的事暂且由他来处理。”

说完,也不能等吴咏回话,便领着卓文宣走进更里间一处静室交谈起来。

假佐朱玄等卓客离开后,便对郭氏问道:“名数带来了吗?”

“带着呢!”郭氏笑着回道,并示意吴咏将两卷竹简递过去。

朱玄简单看了一遍竹简,又开口问道:“想要怎样移户?”

郭氏低头答道:“民妇郭氏,是改嫁之人,继夫新亡,携三女投靠前夫之子这边,今后户籍皆落在吴咏名下。”

朱玄听罢,这才抬起头看了何莲三女一眼,叹了一口气,问道:“某观你继夫的家资颇为可观,你母女四人可是被夫家的叔伯兄弟排挤?”

郭氏垂泪不语。

良久,朱玄才叹道:“你可要想清楚了,移户之后,这些资产就不归你们所有了。你们现在有名数在手,去宛城官府打官司,或许还有要回来的可能性。”

“多谢大人好意,奈何我命孤苦,只有三个女儿,而对方又势大,若是民妇选择打官司,肯定会波及到我现在的孩儿无语,所以那些家资就不要了。”郭氏摇摇头,梨花带雨地说道。

“哎,你能明白此中道理最好,某做了十多年的假佐,像你这样的处境,遇到不少,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不了了之。”

说完,朱玄又问吴咏道:“你可知移户的后果有哪些?”

吴咏懵了,移个户还有啥后果,后世户口不都是转来转去吗?

朱玄见他一脸茫然,不禁有些无语,你啥都不知道,就敢来移户,真是无知者无畏,又见他年纪幼小,于是便开口解释道:“本朝是根据名数来收税的,分为田租,口赋,算赋,更赋。

田租额度为三十税一,对你来说,没有任何变化。口赋是童子税,从三岁起征,直至十四岁,每人每年交纳二十钱。你家多出三位,意味着每年要多出六十钱。”

吴咏一听才六十钱,感觉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就笑道:“每年出六十钱,能换来三位姐妹,这不是很划算吗?”

朱玄面无表情看他一眼,“要是有这么简单,大家何必这么麻烦去移户。上面只是说了田租和口赋。

还有算赋,不分男女,从十五岁至五十六岁期间,每人每年必须向朝廷纳一算钱,称算赋。时下一算是一百二十钱。商人和奴婢要加倍交纳,每人年征两算。另有规定女子十五至三十岁未嫁者缴五算。

你这位姐姐,马上就要十五了,她还要守孝三年,等她十五岁,就要每年缴纳六百钱算赋。”

见吴咏还是一脸无所谓,朱玄没好气地说道:“你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我给你算一笔账,天下田又分为九等,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

此时亩产上限是三斛,下限是三斗。

我观你家百亩田就直五万钱,可知你家基本都是中下田,亩产不过一石。

而谷物价格上不过一石五十,你家一年不吃不喝收入不过五千钱,而等你姐姐过了十五岁,你一家的税赋钱就要一千二百钱。

而等你到二十岁,你就要交更赋,你家就你一个独子,不可能让你去服兵役,只能按每月出钱三百钱雇人代替。你算算这又是多少钱。是你一个普通家庭负担的起的吗?

再则朝廷还有有按财产多少而划分户等并籍以征收訾算的制度,你算算这又是多少钱。

到时你家突然多了这么多人,粮食够不够吃,都是另一说,你还在这笑呢,到时哭都来不及了。

说你无知吧,这都是对你的夸奖了。”

吴咏见自己还没说什么,却把朱玄气的够呛,啰里啰嗦一大堆废话,不就是说移户后,家里多了这些人,自己养活不起吗,这也太小看了他,好歹他也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

何况还有系统在手,如果连这点小事都解决不了,岂不让后世的人笑掉大牙。

不过这个假佐朱玄也是好心,只是他用错了人。

想到这,吴咏面色严肃地对他说道:“大人只要知道我叫吴咏就行,这些事对我来说简直不值一提,您就帮忙办理移户吧。”

朱玄顿时被他这话噎住,指着他良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