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95章 高田种小麦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95章 高田种小麦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吴咏跟朱里典一起坐着牛车来到山脚下的流民营地,隔着很远,就可以听到人们敲击石头的砰砰声。放眼看去,整个山头都是男人们劳作的身影。

至于妇人们则是在山脚处忙碌着,有编织草席的,有缝补衣服的,还有烧火做饭的,俨然一副人间烟火的景象。

吴咏没想到,只不过才两天不见,这里已经有山寨的雏形了。各式各样的房子挤满了半山腰,有的是几块布拉起的帐篷,有的是秫秸秆搭建的茅草屋,还有用树枝撑起的木房子,更多的是下面用石头,上面木头搭起的石头房。

尽管这里的条件并不好,但人人脸上都充满对生活的憧憬,孩子们也在追逐嬉闹,再也看不到刚见到他们时,身上带着的那股绝望。

他们两人还没来到近处,就听到有人大声喊道:“大家都加把劲,争取今日将仙君家的石基都赶制出来。”

这时有眼尖的人也发现了他们的到来,也不知谁喊了一句“仙君来了”,大家都扔下手中的活计,蜂拥而来。

朱里典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不禁有些担忧问道:“贤侄,他们这么多人冲过来,会不会惊吓到牛?”

吴咏一想也对,便让朱里典将牛车停下,他则是一个人走下来,独自迎了上去。

众人很快就将吴咏围了起来,由于这条路并不宽敞,又处于河道边,很多人就站在干枯的河谷中,仰头看着吴咏。

“仙君,您怎么来了,可是有事吩咐,您放心,不论是刀山火海,只要您一句话,我们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围观众人急忙附和道:“对,只要仙君吩咐,万死不辞!”

吴咏一愣,拱手道:“诸位言重了,小子这次来,一是感谢大伙为我家建房出力,特意送来一些肉食。二是来看看大家还有没有需要的东西,我明日可能要去宛城一趟,跟太守大人求取一些粮食,顺便弄些生活物资回来。”

众人一听是这两件事,顿时垂头丧气起来,他们现在是真心想为吴咏做些什么。

这时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站出来,说道:“大家都散了吧,该干嘛干嘛去。别都围在这里,弄得仙君也不自在。”

话音一落,很多人就陆续走开了,最后只剩下十二人,正是众人那晚选的十二位代表,刚才说话的长者,就是其中一位。

吴咏见围着他的众人离开了,这才松口气,转身给十二人介绍了一下不远处的朱昮,“这位是我复望里的里典,今日随我一起来送肉食。”

两边之人相互拱手见礼,接着吴咏又指着牛车上的煮好的猪头和猪蹄,开口道:“近日宛城兴起吃猪肉,这些两样东西,百姓们也不待见,我想着也不能浪费了,就按照太虚秘法煮制,你们来尝尝味道如何。”

本来十二人还对吴咏送来的猪头和猪蹄有些不待见,但一听是太虚秘法煮制,顿时心动不已。

只见其中一位壮汉,从腰间掏出一把匕首,从一个猪头上割下十二块肉条来,分与在场的十一人每人一块,他自己也拿起一块,放在嘴里仔细品味。

“不愧是太虚秘法啊,猪头肉也能做得如此美味,今日真是涨见识了。”

“就是天上的龙肉,也不过此味吧!太虚仙境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我等能得仙君庇佑,真是不枉此生啊!”

十二人吃了朱里典送来的猪头肉,顿时彼此的关系就融洽起来,便开始一一介绍自己的身份来。吴咏也是第一次听到他们的名字和过往,不禁好奇起来。

首先是那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姓杨名冀,曾为玫花乡三老,因为整个平阴县都遭了灾,只能带着一家老小逃难到宛城,一路上有不平的事,他都挺身而出,因此大家对他都很敬重,尊称他为杨公。被选为代表后,主要是监察流民中的风气和德行。

第二位老者代表,姓管名炉,曾为孟津里田典,现在带领一些流民为吴咏家打理田地。

第三位老者代表,姓栾名颢,曾为会水乡假佐,现在主要是带领老弱病残捡石头,编织草绳,供大伙建房用。

第四位老者代表,复姓夏侯名瑜,曾为白沟乡啬夫,现在主要是看管大家的粮食,顺便带领一些流民磨面,以方便妇人做面食。

第五位老者代表,姓官名屹,曾为兴隆乡有秩,现在主要是带领一些流民整治河道。

第六位老者代表,姓桂名琳,曾为孟津里田典,现在主要是带领一些流民开辟荒田。

接下来是六位壮年代表,第一位就是那个拿着匕首的,名叫申屠弼,曾为游徼,白天带着一群壮汉去伏牛山打猎,夜晚安排人轮流守夜。

第二位壮年代表,名叫臧勋,曾为亭长,现在带着一群人开凿石头,一部分用来给自己这群人建房,另一部分留给吴咏建房用。

第三位壮年代表,名叫阎晃,曾为里典,现在带着一群人到另一个山头砍树,以及搬运木材。

第四位壮年代表,名叫甘丘,曾为亭父,现在带领一群人为大家建房子。

第五位壮年代表,名叫鲜于策,曾为求盗,现在带领一群人为大家做床及家具。

第六位壮年代表,名叫郑表,曾为蒙学老师,现在也是教导孩子们蒙学。

他们十二人,几乎每人都是代表一乡之人。这些人以前或许在家乡有些地位,但现在沦落成流民,也都收起了傲气,也没谁自觉身份高贵,都是跟普通流民一般,积极投身到这山寨的建设中来。

他们现在都感觉自己十分幸运,在成为流民后,竟然能遇到仙人转世的吴咏,不仅有了吃的,还能经常吃到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太虚吃食。

十二人介绍完自己的身份,又问了吴咏今后的打算。

吴咏其实也有些抓瞎,他当时头脑一热立下誓言,等将这些流民安置在这里后,又觉得自己有些欠考虑,总不能真让这些流民帮他管理田地吧,自己家一共也才一顷田,若是能养活这一千多流民,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他虽然也能从宛城太守府要来一些粮食,但再多的粮食也不够这样消耗的啊。

他也想将这些流民安排的跟宛城外的流民一样,教会他们做太虚吃食,然后将他们送走,可吴咏总感觉他们不会这样的安排!

他上次问了一下,众人都是情绪激动地回应,要跟着他,这让他很是头疼。

这群人若是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丧失对生活的向往。到时说不得又变成不安定的因素,看来自己要帮他们找到一个有稳定渠道的收入才行。

他在这里胡思乱想,朱里典却是与这十二位流民代表,谈论的热火朝天。

他们本来都属于这汉朝的官吏阶层,自然有很多共同的话题。虽然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但是他们如今碰到吴咏,感觉这一起都好似是上天安排好的。

众人说着说着,不知又怎么说到吴咏身上来了。

只听朱里典惊叹道:“我这侄儿说是仙君转世一点不为过,昨日他去蒙学时,三步一诗,连作两首,当场就惊艳了很多人!”

“不知朱里典可否为老朽等人诵读一遍,也好让我等开开眼界!”杨冀最是急切,别看他年纪最大,对吴咏的崇拜最是坚定,不然也不会一大把年纪了,还来当流民代表,现在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杨公既然吩咐,某自当遵从,这两首诗,一首名为《咏鹅》,一首名为《悯农》,都是了不得的写实诗。”

当即朱里典就将吴咏抄的这两首诗声情并茂地大声诵读出来,他声音浑厚,读的又抑扬顿挫,很是能带动人的情绪。

十二人听完,久久无语,完全陷入两首诗的意境中去了。

直到过了许久,朱里典轻咳一声,十二人这才恍然回过神来。他们的脸上,既有兴奋,又有惊讶,还有激动,最后又逐渐恢复了平静。

只听杨冀叹道:“如此朴实无华的诗句,也只能是仙君这样的人才能领悟出来吧!”

接着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对着吴咏跪拜道:“不知仙君可否也为我等流民作诗一首,好叫我等也知晓仙君的悲天悯人的胸襟。”

其他十一人也跟着跪拜道:“恳请仙君赐下诗句,让我等沾沾仙气。”

吴咏急忙避开,几位老者比他祖母年纪都大,他可受不得这礼,想要扶起十二人,他们又坚持不起,没奈何,吴咏只能思考抄那首诗。

这真让他有些头大,实在是能抄的诗太多,诗句讲究应景,若是随便抄一首,跟现在流民的情况完全不搭边,反倒落了下乘。

吴咏想了想,正不知抄哪首诗才好时,忽然看得不远处的田垄上刚种上不久的小麦,又想到他们现在背井离乡,心里顿时有了计较,便开口吟诵道: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

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这是一篇是旅客怀乡的诗,用小麦不宜种在高田,比人不宜住在他乡,是他能想到的当前最符合流民的现状的诗句了。

果然他刚吟诵完,杨冀就站起来,开口叹道:“他乡最易憔悴,说得极直捷,而其故却未说破,又极含蓄。这何尝不是我等流民真实的写照呢,今日得仙君赐诗一首,我等当时刻不忘仙君给予的恩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