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96章 会造纸的张角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96章 会造纸的张角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次日,天刚蒙蒙亮,吴咏便穿戴整齐来到里门口,此时任家两位屠夫早已等候多时,见他过来,赶紧招呼他上马车,“走喽,今日早些跟他们会合,也好多杀几头猪。”

昨日等吴咏跟朱里典再次回到复望里时,任家兄弟俩正在吴家屋后处理猪头和猪蹄。

朱里典见他们又弄来这么多东西,不禁感叹道:“你们若是每日都弄来这么多猪头,咱们里的乡亲只怕都要吃腻味了。”

任老三朝他笑笑,一边处理清洗猪蹄,一边开口道:“今日算是最后一次了,既然他们对咱们仁义,咱们也不能做得太过。回来的时候,我跟老四就商议了,明日就将这处理猪头和猪蹄的手艺也交给他们,以后我们应该不会再拉这些东西回来了。”

朱里典一怔,随即反应过来,对两人的行为夸赞道:“不为财帛动心,君子所为也!”

就这样又忙乎两个时辰,最后由朱里典出面,给每家每户都分了半个猪头和两个猪蹄,剩余的都留给吴咏家。面对这样的分法,大家都没意见。

等他们走后,吴咏跟任老三说了明天去宛城的事,便商定好时间,于明日里门前会合。

这会,等吴咏上车,任老三马鞭一挥,“啪”的一声,马车便出了复望里,直奔宛城而去。

一路上,任老三给吴咏讲了很多昨日他们杀猪的趣事。

吴咏听的入迷,不知不觉,时间过的飞快,感觉也就一顿饭的功夫,三人就到了宛城。

吴咏本打算先去太守府,跟陈球报备一下,却在进城门时发现张机和华佗两人的身影,于是跟两位叔父约定好申时到这里集合之后,便匆匆下了车。

“张世兄,华世兄,你们这是去做什么?”吴咏很快追上几人,疑惑地问道。

他见两人面有急色,还以为流民那边出了什么事。

张机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吴咏,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兴奋地说道:“吴家贤弟,你来得正好,我与华世兄正要去城里张角道兄住处那里取些符纸,你也一起去吧。”

吴咏不明所以,随即又看到两人身边还跟着三位身穿道袍的中年道人,不由开口问道:“这三位道兄是?”

“这三位道兄都是最近几天来宛城游历到的,”张机笑着解释一句,随后指着其中一位相貌俊逸的道人,介绍说:“这位是来自终南山楼观道的骆曜道兄。”

接着又指着一位广额阔面的道人,介绍说:“这位是来自巴郡五斗米教的张脩道兄。”

最后指着那位容貌矜严的道人,介绍说:“这位是钜鹿太平道的张角。”

三人都对吴咏善意地点点头,吴咏却是大脑一片空白。

他实在没想到今日会遇到张角,这位可是历史上有名的狠角色啊,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彻底动摇了汉朝四百年的根基。可以说若是没有张角发动黄巾起义,这汉朝还能延续一段时间犹未可知。

而跟张角一起的张脩,史书上也挺有名的,他领导五斗米道在巴郡、汉中一带起义多次,朝廷都拿他没办法,最后还是靠着收编,才让他停止闹事。

三人之中的骆曜,吴咏没有任何印象,但他能和两位历史上有名的猛人在一起,想必也不容小觑。

吴咏发呆这会,张机又给三人引荐了一下吴咏,“这位就是最近传名天下的,曾神游太虚十年的吴咏。”

三人眼神一凝,齐刷刷地盯着吴咏,仔细打量起来。按理说,这三人都是见过世面,经历过大风大浪之人,不该对吴咏这个刚满十二岁的孩子感兴趣。但谁让吴咏神游过太虚呢,这不禁勾起他们的好奇心,想要看穿的虚实。

吴咏被三人看得有些毛骨悚然,不禁有些尴尬地挠挠头,小心问道:“三位道兄为何如此看小子?”

三人之中,骆曜最先开口说话,只见他走到吴咏面前,轻轻拍了拍他肩膀一下,“你很好!这太虚之境传说了也有上千年,古往今来,唯有你一人神游过。可见与我楼观道有缘,你可愿入我楼观道?”

吴咏赶紧摇头,“多些道兄好意,小子对着红尘多有眷恋,恐怕不能安心修道。”

骆曜摇头叹道:“可惜了,你有如此道缘,却不知珍惜。罢了,世间一切,强求不得,你以后好自为之吧,莫要做出伤天害理之事来。”

说完,也不顾吴咏诧异的目光,三两步便消失在吴咏的面前。

吴咏还以为自己眼花了使劲揉了揉,发现他确实是一下就不见了。

这时张脩笑道:“这位骆曜道兄,善使道术缅匿法。他邀请你加入楼观道,是对你的肯定,多少道人一生的梦想就是加入楼观道。别看玄妙观在南阳很有名气,可是比起楼观道来,底蕴还是要差上一些,道家典籍也数楼观最全。贫道若不是又五斗米教的羁绊,也会加入楼观道,寻求大道真理。”

张角现在好像是三人之中名气最低的,等其他两人说完,他才开口苦笑道:“贫道今日欲在流民群中传我太平道法,可是他们却都言小道兄乃是仙君转世,无偿救助了他们,余生只愿意信奉小道兄。”

吴咏吓一跳,想都没想,便开口道:“要不小子也加入太平教好了。”

其实加入太平道也没什么坏处,只要以后别参加黄巾起义给别人刷经验就行。

张角没想到吴咏会这么说,一时愣住了,不知该是拒绝还是同意。

不过他还没说话,张脩却是不乐意了,只见他脸色一沉,讥讽道:“小小的太平道才成立多久,有何名气,我五斗米教在巴郡可是家喻户晓的教派。连个道观驻地都没有,在贫道看来,这太平道要不了多久,也和那些不知名的道教流派一样,泯灭在民间。”

张角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道兄,这话有些过了。贫道传教,何须他人多言。”

“不自量力!”张脩甩下这句话,便高傲地走开了。

吴咏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三人就走了两个,不禁有些愕然地问道:“三位道兄是如何走在一起的?”

张角苦笑道:“贫道在钜鹿听闻有大量流民聚集在宛城,便想到这里传我太平道的教义,不想刚到宛城就碰到那两位道兄也在传道。之后贫道三人都遇到刚才的情况,这里的流民只愿信奉小道兄一人!”

吴咏这才发现张角竟一直喊自己道兄,这让他觉得有些荒谬,便提议道:“我与道兄一见如故,以后便道友相称如何?”

张角却是摇摇头,“道有先后,小道兄既然能神游太虚,便是先窥大道,贫道岂能与道兄平起平坐。”

吴咏还想再劝几句,这时张机笑着插话道:“道是无情,人却有情。既是一见如故,可按人伦之礼,兄弟相称,岂不美哉?”

吴咏眼睛一亮,当即对张角拱手道:“以后还请世兄多多关照。”

张角想了想,便应承下来,“那为兄就高攀一次吧。太平道如今还只是不入流的道教小派,贤弟身份特殊,唯恐遭人非议,不能收容贤弟入教,还请勿怪。”

吴咏哈哈一笑,“小事耳,何足挂齿。”

华旉这时也有机会开口了,只见他似笑非笑道:“恭喜贤弟又得一世兄啊!你这样认下去,天下道人岂不都成了你的世兄。”

吴咏不禁正色道:“想让我认世兄,那也得有一定的本事。我观三位世兄都是有大毅力之人,以后定会有大成就,这才厚着脸皮相认。”

华旉哈哈大笑,“承你吉言,我华旉今后若是青史留名,吴家贤弟之名定会出现在我名之前。”

四人说说笑笑来到张角临时落脚的客栈,一进屋便看到两个装满符纸的大箱子。

张角打开箱子笑着对三人说道:“贫道自幼便对这符纸感兴趣,还特意去拜访过数位造纸大匠,才习得这造纸术。这些符纸都是贫道精心研制所得,平常可是舍不得使用。今日若不是我那伯祖父讨要,贫道也不会如此大方。”

张机见吴咏不明所以,便笑着解释道:“张世兄的伯祖父就是前两日咱们见过的玄妙观的张道长,张道长给人开草药时,用的就是这些符纸。这两日因为给流民看病,张道长的符纸都消耗完了。今日恰好看到张世兄,便让我跟华世兄来取一些给他。”

吴咏明白事情的缘由,可是他看着两箱都是黄色的符纸,顿时大失所望,他本来还以为张角这有那种可以书写的白纸呢,于是忍不住开口问道:“世兄这里是否有那种白色的,可以写字的纸张?”

张角想了想,便开口道:“贤弟说的蔡侯纸吧!”。

见吴咏好像不知道蔡侯纸,张角便继续开口道:“其实纸张早在前秦时期就出现了,只不过那时都是蓖麻杆经过沤烂,制成的麻质硬纸,与其说是纸,不如说是硬布,不仅费时费力,使用起来也极其不方便。

等到本朝和帝时期,龙亭侯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让工匠们挑选出树皮、麻头及敝布、渔网等,然后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

这就是蔡侯纸,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而且来源广泛,价格也低廉。贤弟若是想要,宛城内就有多家出售的。”

吴咏没想到白纸还有这么一说,而且还这么普及了。他决定今天就买些纸张回去,若是有那种擦屁屁的草纸就更好了。

这时张机发现有很多符纸下面都压着各种草药,于是便问张角这是何用意。

“不瞒三位贤弟,贫道发现这些符纸若是与药材放在一起,时间久了便会沾染灵性,画出的符咒也特别灵验。”张角犹豫一下还是如实地回答。

吴咏当然知道这是草药成分渗透到纸张里了,于是便建议道:“既然世兄会造纸,何不用草药做符纸,效果岂不更好?”

张角顿时呆立当场,他怎么没想到还可以这么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