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19章 二月采术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119章 二月采术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自从昨日与朱里典的一番谈话之后,吴咏大受震动,尤其的是那卷关于榆树记载的书籍,读过之后,让他犹如醍醐灌顶般,顿时明白了古时圣贤天人合一的智慧。

后世有句话说得非常好,人越学习,越是发现自己的无知。这句话,用来形容吴咏现在的状态,再合适不过了。

他穿越到这汉末,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一直有种高高在上的心态,感觉这时人们的生活实在太落后。

不仅蒸馍炒菜都不会做,就连农家肥也不知道用,甚至连书写的纸张都没有,平日里都是依靠竹简读和写,这让他觉得很是不方便。

就是几次三番被人提醒蒙学时,他也是一副看不起的样子,之后为了不去蒙学,更是抄诗来彰显文采。

因此他才敢行事无所顾忌,小小年纪就敢当着众人的面立言,完全就是头脑一热去做事,毫无深思熟虑可言。后来在流民一事上屡屡遇到挫折,若不是老天帮忙,他现在都不知道如何收场呢。

也是他运气好,不仅有五姓家主的庇护,还有遇到陈球这样的正直太守。否则的话,就凭他在流民中的威望,有心之人,抓住把柄,就有他这个平民百姓受得了。

其实他的那些知识都是后世之人对前人几千年的生活经验总结,也没有值得炫耀之处,只有自己开悟了,才算是有真正的大智慧。

这乱世马上就要开启了,即使他能预知到一些人和事,若是没有足够的智慧,他也不清楚前路如何走下去。

这也是他最近一段时间愈发低调的原因,他要提升自身的实力,来应对将来复杂多变的局势。

因此,今天他刚读完两卷从朱里典那里借来的杂书,就想着还回去,重新借几卷过来研读。

不想他刚走出堂屋的大门,就在院中看到成昭在给郭氏脸上涂抹着什么东西,于是便走上前,疑惑地问道:“阿母,小昭,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抹桃花汁啊,”成昭笑嘻嘻回道。

然后用手指蘸了一些汁液,在自己脸上涂抹几下,之后将涂抹的部位凑到吴咏眼前,娇笑着问道:“阿弟,你看我的脸是不是好看了许多?”

“确实好看多了,”吴咏看着她那能掐出水的脸蛋,笑着回了一句,然后又开口问道:“你们这是跟谁学的?难道不怕过敏吗?”

成昭楞了一下,有些疑惑地反问道:“什么是过敏?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啊!”

这次轮到吴咏不知说什么好了,接着他又想到现在没有后世那些所谓的化学用品,吃穿用的都是纯天然的东西,或许根本就没有过敏一说。不过他还是忍不住提醒一句道:“我在太虚幻境中游历时,也看到有人用桃花汁抹脸,但抹完之后,脸上会起红疙瘩,瘙痒难耐。”

这时郭氏瞪他一眼,伸手驱赶吴咏道:“去读你的书去,莫要在这里胡说!这桃花具有‘令人好颜色’之功效,可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咱们这些平民百姓谁人不用,也没听到过哪个像你那样说得过敏。就是那些贵妇人平日用的护肤品,也都是这些桃花汁,就你会危言耸听。”

成昭也在一旁嘻嘻笑道:“去年在卓叔父家,你可是把叔母擦脸用的桃花膏吃了不少呢。”

吴咏有些羞惭,所谓的桃花膏其实就是阴干后的桃花粉末用蜂蜜调匀,那天他闻到香味,忍不住就尝了几口,被人笑话好久。

其实他后世学的就是农林专业,自然对这桃花有一定的了解。

桃花的美容作用,主要是源于花中含有香豆精、三叶豆甙和维生素A、b、c等营养物质。

这些物质不仅容易被皮肤吸收,起到润泽肌肤的作用,还对皮肤大有裨益,能促进人体衰老的脂褐质色素加快排泄,防止黑色素在皮肤内慢性沉积,从而能有效地预防黄褐斑、雀斑、黑斑,减缓皮肤衰老。

当然这些知识,吴咏都没对两人讲,他在成昭的嬉笑声中,狼狈而逃,来到朱里典家。

刚进门,就看见朱里典正在摆弄一根植物的根茎,不禁有些好奇地凑上前问道:“叔父这是在做什么?”

“你来了,可是有事?我今日要忙着晒这些药材,可没时间为你解惑!若是你等不及,就找你卓叔父去。”朱里典抬头看了他一眼,便继续忙着摆弄那些东西。

“这些都是药材?”吴咏楞了一下。

“我还能骗你不成!”朱里典瞪他一眼,显然对他的喋喋不休有所不满。

说着,他就拿起一根细长的草根,给吴咏解释道:“这是茜草根,生长在乔山川谷中,二月、三月采根,曝干。《神农本草经》上记载:茜根主寒湿,风痹,补中。味苦寒。”

接着,又拿起一根不规则圆柱形的粗壮根茎,开口道:“这是栝楼根,生长在川谷及山阴的地方,二月八月采根,曝三十日成。《本经》云:括楼根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一名地楼。味苦寒。”

最后,他指着一旁的那堆形如老鼠的纺锤形块根,说道:“那些是土瓜根,生长在平泽田野,以及人家垣墙间,二月、三月采根,阴干。《本经》云:王瓜。味苦寒。主消渴内痹瘀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俞聋。一名土瓜。”

吴咏听得有些头大,等朱里典说完,他缓了好一会,才开口问道:“叔父从哪里弄来的这些药材?看样子,好像是刚从土里挖出来一样。”

“算你还有点见识!”说完,朱里典继续道:“这些都是这两天里中的乡亲们送来的,有些是他们自己挖到的,有些则是他们从别人手中购买的。每年二月,百姓们都会到山中去采集各种各样的药材,以备不时之需。”

接着,又叹口气道:“也是咱们复望里今年兴盛了,往年的这个时候,咱们里挖到的药材都是卖掉,用来换取粮食。这些可都是能救命的东西啊,平日里可遇而不可求。”

“难道只有二月才能采集吗?”吴咏挠挠头问道。

在他的记忆中,后世的人从来没有二月采集药材一说。药材不都是随用随采吗?哪还在特定的时间去采。若都是这样,很多病人估计都等不及。

朱里典看他一眼,也不摆弄那些药材了,正色道:“凡药皆须采之有时日,阴干曝干,则有气力。若不依时采之,则与弃功用,终无益也。学人当要及时采掇,以供所用耳。”

接着也不管吴咏听没听懂,便开口吩咐道:“你跟伏牛山那边的流民关系比较近,你今日若是没有什么紧要的事情,就去那边问问他们有没有多余的药材可以出售给我们一些。”

“那我现在就去吧,反正一去一来也要不了多少时间!”

吴咏也没多想,骑着马就冲出里门口,向伏牛山那边赶去。

不过等他路过一片桃林时,一群少女清脆的歌声吸引了他。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桃夭》是《诗经·国风·周南》里的一篇,是贺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此时有一群少女在桃林中吟唱,当真是别有一番韵味。

就在他听得入迷之时,一位邻家少女笑嘻嘻对他喊道:“吴咏弟弟,你也是来采桃花吗?是不是又心上人了,要不要阿姐送你一些?”

其他少女也跟着起哄道:“快过来啊,姐姐这里有很多桃花呢!你想要多少,姐姐都给你呢。”

“哈哈,小子可不敢要诸位姐姐的桃花,若是被你们心上人知道,可就要闹到我母亲那里了。”

众多少女听罢,当即便你一言我一语对吴咏声讨起来。

吴咏哪见过这场面,顿时吓得落荒而逃。

一直到伏牛山的流民山寨这里,还有些心有余悸,他没想到这汉代的少女都是这么彪悍。

杨冀看到吴咏到来,十分欣喜地将他接到寨中,等问明来意之后,这才领着吴咏来到一处空地处。

吴咏定睛一看,此时地上正摆放着许多处理干净的药材。

“现在能采的药材并不多,我们这边就三种,我给仙君介绍一下。”

说完,杨冀先是抓起一个不规则长圆锥形的块茎,给吴咏解释道:“这是乌头,生长在山谷中,正月和二月采,春采为乌头,冬采为附子,八月上旬采根,阴干。《神农本草经》上记载:乌头,味辛温。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

接着,又拿起一个天锥形根茎,开口道:“这是天雄,生长在川谷中,二月采根,阴干。《本经》云:天雄,味辛温。主大风,寒湿痹,沥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创,强筋骨,轻身健行。一名白幕。”

最后,又抓起一把手指粗细的小萝卜状的块茎,说道:“这是天门冬根,生长在山谷间,二月、七月、八月采根,蒸剥去皮,曝干。《本经》云:天门冬,味苦,平。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一名颠勒。”

介绍完,杨冀笑着对吴咏说道:“仙君来的有些早了,咱们近来太忙,采的有些少了,等过段时间空闲下来,便可多采集一些。”

吴咏一愣,跟他说了朱里典的那句“凡药皆须采之有时日”。

不承想杨冀哈哈笑道:“他这句话,说对也对,谁不对也不对。其实古法采集药材时间多数在二月、八月,只是因为二月草已发芽,八月茎叶还没有枯死,采集之人容易辨认药材罢了,但对药材来说,这并不是最好的时间。”

顿了一下,杨冀接着道:“其实根茎类药材,如果有隔年老根,必须选择没有茎叶时采摘,这时液汁都集中在根内,是药效最好的时候。就比如萝卜和地黄这类,没有茎叶时候采摘的,就充实而沉重;有茎叶时候采摘的,就空虚而轻浮。”

“那些没有隔年老根的根茎类药材,就要等到茎叶长成而还未开花的时候采摘,这时根生长已充足而又未衰老。就像紫草,没有花的时候采摘,根的颜色就明亮滋润;花开过后采摘,根的颜色就暗黑难看。”

“道理都是相同的,就要看采摘的人对于药材的习性掌握程度。”

吴咏这才恍然,原来经验才是最重要的啊!不能一味相信文字记录的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