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23章 三月杏华盛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123章 三月杏华盛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春暖花开,正是最美的时节,也让人容易忘记时间的流逝。

自从那日吴咏从任老三手中得到那些种子后,又是数日过去。

这些天他几乎全部的心思都花费在种植这些种子上面,每日流连于田间地头,人都晒黑了许多。

其实不光是他,很多乡亲也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整天都在田间劳作,饭都来不及吃上一口。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百姓人家一年的收成全指望这春种了,都是自家的田地,没有人敢偷懒耍滑。

复望里有百户人家,每户人家都有百亩田,就算是十口之家,仅靠人力,也是种不过来这百亩田的。

时下还没有精耕细作一说,种田都比较粗放,种植效益自然也不太好。

俗语有云:三月杏华盛,农人候时种。

因此家家户户根据自身需要将自家田地规划成几个区域,根据时间的不同,而种植不同的作物,以求达到最大的收益。

比如一月雨水后,粮食作物就可种春麦、豌豆,一直可以种植到二月末。这期间还可种植瓠瓜、芥菜、春葵、葱、蒜等蔬菜作物。

尤其是到了三月谷雨之后,可种秔稻及稙禾、苴麻、胡豆、胡麻,大豆等作物,尤其是经济作物蓼蓝,也是时下百姓三月最喜欢种植的一种。

其实三月又称为蚕月,《诗·豳风·七月》有记载:“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在周朝,三月采桑养蚕发展成为了一种礼制,这就是亲蚕礼,是由皇后率领众嫔妃祭拜蚕神嫘祖,皇后亲自采桑喂蚕,以鼓励妇人们勤于纺织。

后世的三八节,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鼓励妇人劳动。

今日晴空万里,吴咏骑着马悠哉悠哉地奔走在小道上,今日他起得有些晚了,等吃过早饭,才出家门。

农田一望无际,抬眼看去,田里尽是弯腰种田的乡亲们。虽然隔得有些远,看不清他们的面容,但从他们不时抬袖擦汗的动作来看,想来是十分辛苦劳累吧。

吴咏骑在马背上想着心事,浑然不知胯下的枣红马却不知不觉来到一株槐树下。

这时吴咏耳边突然传来一阵叫骂:“你都是成家的人了,这点农活都还干不来,真是白吃这么多年的干饭,养个骡子都比你有用!”

吴咏回过神来,往前一看,竟然是朱旺父子。

此时朱旺被朱父训斥,明显有些不服气,大声嚷嚷道:“我本来是想出钱请人来耕种咱家的地,但是你非要自己种田,还拉着我一起来。这种田一年,累死累活,又能有多少收入!我这些天给人家做宴席,每日都不少于一百钱的收入,可比种田轻松多了。”

“你,你……”朱父指着朱旺哆嗦半出一句完整的话来,“你是要气死我啊!”

朱旺见自己把父亲气得够呛,也不敢顶嘴了,耸搭着脑袋,向两边瞥去,正巧看到吴咏骑马过来,立刻就来了精神,朝吴咏那边大声喊道:“吴咏,你来找我可是有事?我这就跟你一起回去。”

“我只是路过这里,一会还要种我家的地呢,可不是来找你的。”吴咏嘿嘿笑道。

朱旺顿时如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有气无力地开口道:“种地有什么好的,不仅累,还挣得少,哪有咱们去给人家做宴席逍遥快活。不仅有钱拿,还可以敞开了吃,想吃多少吃多少,也没人管。”

他这话一说完,就再次把朱父的火气点起来了。

只见朱父朝着朱旺的后脑勺就是一巴掌,然后又踹了他一脚,这才怒吼道:“我怎么生了一个你这么个玩意,一天天地就知道好吃懒做,不想着守好自家的祖业,就知道异想天开。你也不想想,你给人家做宴席,还能做一辈子不成!”

“那也比种地强!至少我能养活一家人,吃穿不愁!不像以前,还要借粮维持度日。”

朱旺也被打出了火气,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任由朱父打骂,但嘴上还是有些不服气。

“你还敢嘴硬,看我今天不打死你!”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毕竟是自己亲儿子,朱父虽然被他气得不轻,也没敢下重手。

吴咏这时也不好骑在马上看戏了,只能下马,拦住朱父,劝道:“叔父何必跟他一般见识,年轻人嘛,坚持自己的想法,也是无可厚非的。”

他自己如今才十二岁,却老气横秋地说比他大几岁的朱旺是年轻人,颇有一副违和感的画面。

不过朱父却十分给他面子,当即就停下手,叹息道:“若是他能有贤侄的万一,我就算死也能瞑目了。可气的就是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就嚷嚷着挣钱雇人种地,岂不可悲!”

见朱旺还想反驳,朱父瞪了他一眼,继续开口道:“你是没吃过亏,不明白人心险恶,真以为挣了几个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你可知若不是五姓家主在里面斡旋,你们别说给人做宴席,早就被官府抓起来关牢里了。”

吴咏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事,急忙追问原因。

朱父为了让朱旺长些记性,也没隐瞒,三言两语说了事情的经过。

吴咏这时才知道,时下的规矩是非常多的。不是你说可以做宴席就能做宴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到官府去报备。

而且这时的商业活动都是要收税的,你挣了钱,都是教交给官府一部分的。

还要他们身为农人子弟,却不做农事,这在官府看来就是不务正业,轻则由三老过来警戒几句,重则就是被官府抓去戍边。

吴咏是真没想到古代官府也是如此管得宽,这真是应了那句话,无论何时,你我皆逃脱不了为牛马的命运。

这时朱旺也沉默了,他没有吴咏后世那么多的经历,自然很难理解做宴席为什么还要官府的准许,他以前的梦想仅仅是吃饱饭,现在梦想实现了。

就在他还想大干一场的时候,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很多事情并不是他想怎样就怎样的。

乡间的田野多空旷,很远都看不到一个来人,此时三人都站在大槐树下想着自己的心事,也没人打扰他们思索,只有一旁的枣红马吃草的声音。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年轻女子的喊话声,“姑父,夫君,我给你们送饭来了,你们在哪里?”

“阿巧,我们在这里!”朱旺第一个反应过来,赶紧应答一声,然后对吴咏炫耀道:“阿巧做的包子可好吃了,你要不要尝尝?”

阿巧就是朱旺新娶的媳妇,原来没有自己的名字,到了朱家后,为了方便称呼,便起了名字,外人都称呼柳巧娘。

“不了,我刚吃过饭,撑着呢!”吴咏急忙拒绝,这是柳巧娘为朱旺父子准备的早餐,他可不敢吃,因为这时的人们为了杜绝浪费,基本都是根据个人的食量去做饭。

本来是正好够他们吃的,若是吴咏吃了,他们就有可能饿着肚子干农活了。

其实吴咏开始也搞不明白为什么汉代女子会叫公婆为姑父姑母,他问了母亲郭氏才知道,这是为了保护女子别在夫家受到冷落,毕竟按照叫法,可是当做亲人一样对待了。

说话工夫,柳巧娘已经到了近前。

朱旺赶紧迎上去,接过竹篮,可怜兮兮地说道:“阿巧,你可算来了,我都快要饿死了。”

柳巧娘先是跟吴咏见了礼,这才娇嗔道:“昨饿死了,今日可比昨日还早些呢,你还这样说。再这样,我可就不管你了。”

嘴里虽然这样说着,手上却是从竹篮里掏出一个包子递给朱旺道:“喏,吃吧。”

朱旺嘿嘿一笑,接过包子,便大口吃起来。

或许是因为太饿,也或许是吃得太急,更可能是吴咏在一旁,他想表现一下,突然朱旺被噎住了,咳了几下,没咳出来,又咽不下去,当下直翻白眼,眼看就要喘不过气来。

这可把柳巧娘吓坏了,急忙拍着他后背,帮他顺气,“你怎么样了?”

“你说你都这么大了,还跟个孩子一样!又没人与你争食,吃这么急干什么。”朱父赶紧递过来水囊给他灌了一口,这才让他把包子都咽了下去。

朱旺有些尴尬地挠挠头,“还不是因为阿巧做得太好吃了,我一时没忍住就多咬了一口!”

吴咏见他们一家其乐融融,便开口提出告辞。

这时柳巧娘却是叫住了他,就在他一脸疑惑之际,却听到她这样的请求。

“吴咏弟弟,我听说叔母的养蚕技术非常了得,你能不能跟叔母说一声,我想跟她学习养蚕?”

“小事一桩!我回去跟母亲说一下。”吴咏也没犹豫,对他来说,这并不是难事。

在柳巧娘的千恩万谢中,吴咏骑着马走了,远远看去,悠闲自在。朱旺眼中流露出羡慕,手中的包子顿时就不香了。

“看他做甚!”朱父又是朝他后脑勺扇了一巴掌,然后没好气地说道,“赶快吃,吃完继续干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