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22章 清明前后农事忙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122章 清明前后农事忙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众人从未种过棉花和甜菜,听吴咏说得如此天花乱坠,他们还是不为所动。

就是其他的种子,诸如丝瓜、西瓜、黄瓜,即使他们听闻过,他们也是保持观望的态度,不敢冒险尝试。

“既如此,任叔父就将这些种子交给侄儿吧,侄儿看看是否能种植出结果来。”

既然他们都不要这些种子,吴咏可就全都笑纳了。他估计就算等他种植出来这些东西来,众人也不一定敢跟风种植,除非有巨大的利益在里面。

人们对未知事物总是有一种畏惧的心理,让他们放弃种植冬瓜、甜瓜和瓠瓜,去种植新的作物,怕是没几个人愿意。

他们可不想竹篮打水一场空,本来他们能留出土地种植瓜果蔬菜已经算是有极大的魄力了,若是种植这些未知的作物,导致没有收成,这可比因为天灾造成粮食的减产还让他们难受。

任老三此时就是就是这种心理,他听到吴咏要种植这些种子,便开口劝道:“吴贤侄,不是我舍不得这些种子,若是因为这些未知的种子,导致你家土地今年减产,这可就是我的不是了。”

“叔父尽管放心,侄儿心里有数,就算种不成功,也绝不埋怨叔父一句。”吴咏生怕他不同意,便提前把话说开了。

任老三还想再劝,朱里典却是蹲下来身来,仔细观摩了一会棉花和甜菜的种子,问吴咏道:“这两种作物真的有你说的那样神奇?可以制衣和制糖?”

“千真万确,侄儿敢对天发誓。”吴咏伸出两根指头。

“你真的有把握种植出来?”朱里典问。

“侄儿愿意一试。”吴咏回答。

朱里典仔细盯着吴咏看了一会,便呵呵笑道:“好,那你就放心种吧,我会将我们家留出来的地也交给你种植这些种子。”

接着又看见任老三欲言又止,便解释道:“我这么做也是为了乡亲们着想,老三,不要在意眼前的一时得失,你想想看,若是这些种子真的如吴咏所说的,其他的不提,就是那棉花,就可以让咱们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这时卓文宣也插话道:“如果这些种子都成功的话,以后咱们复望里繁荣昌盛,指日可待。”

“那行吧,这些种子就都给吴贤侄。若是试种成功,千万别忘了给我留一些。”任老三最终还是同意留下所有种子。

朱里典和卓文宣听后都是哈哈一笑,“没想到你任老三看起来老实,其实心眼还挺多的。”

任老三摸了摸后脑勺,也跟着两人嘿嘿笑起来。

这时郭氏从厨房探出身来,向这边喊道:“咏儿,你去收拾一下桌子,让三位叔父到屋里做下,饭菜马上就好了。”

吴咏还没回应,任老三便大声喊道:“嫂嫂,你别忙乎了,我家今日还要修剪果园的树枝,可是不能在你这里吃饭!”

说完,也不等郭氏挽留,就急匆匆地离开吴家。

郭氏一愣,还没来得及喊出声,任老三便没了踪影,于是又转头看向其他两人,“朱里典和小叔可要留下来用餐?”

“改天吧,今日我家要种地黄,可是耽搁不得。”朱里典也开口婉拒道。

跟着卓文宣也笑道:“最近玄鸟啄泥筑巢,我们家也要修缮一下外墙了,今日就不在你这吃了。都是自家人,不差这一顿吃食。”

郭氏还想挽留一下,两人已经先后走出吴家大门。

吴咏有些诧异地说道:“三位叔父怎么这就离开了,我还有许多事情要问呢。”

“就你事多!”郭氏瞪了吴咏一眼,然后吩咐道:“去把何叶何草喊起来,吃早饭了。”

“好的!”吴咏答应一声,随后将任老三留下的种子放好,这才去东屋喊两位幼妹起床,顺便喊了祖母吃饭。

不大一会,饭菜上桌。一份烙饼,两盘炒菜,外加每人一碗咸稀饭。

老夫人坐在上首,看着丰盛的早餐,呵呵笑道:“怜娘的厨艺越来越精湛了,这早饭,让人看着就很有食欲啊。”

“姑母这是故意当着咏儿面损我呢,比起咏儿的厨艺,我还是要差上许多呢。”郭氏咯咯笑道。

老夫人一愣,随即也跟着哈哈笑道:“确实,论起厨艺,这天下没有人敢在咏儿说精湛二字。”

“可不止厨艺呢,刚才卓家小叔过来问咱家今年打算种植多少亩黄豆时,咏儿说今年肯定会有很多百姓种植黄豆,到时豆价必定很低,让咱们两家都不要种黄豆,而改种其他,收成之后,找其他百姓换黄豆,要比自家种植合算呢。”

“还有这事!看来咏儿真是长大了,知道关心粮价,这番考量确实发人深思啊!”老夫人感慨一句。

接着郭氏又笑道:“还有呢,之后朱里典带着任家老三过来找咏儿给他们鉴定种子呢,这些种子可是朱里典都没见过,却被咏儿都一一认了出来。”

“快说与我听听!”老夫人来了兴致,立刻将手中的烙饼放在桌上的小碟中,聚精会神地听郭氏说起刚才院中发生的事。

吴咏可不管这些,他大口咬着烙饼,小口喝着汤,一边筷子飞快夹菜,吃得是那个不亦乐乎。

吃着吃着,吴咏发现桌上那盘青菜,他好像从来没有见到过,不禁有些好奇地问坐在身边的成昭道:“小昭姐姐,那盘子装的是什么青菜?”

成昭正一边小口吃着烙饼,一边竖着耳朵听郭氏讲吴咏的事迹。虽然刚才院中发生的事情,她都清楚,可是听到郭氏再讲一遍,她还是兴致勃勃地听起来。

此时听到吴咏的问话,先是抬头看一眼盘子,然后笑道:“那是瞿麦苗,阿母特意早起采摘的,据说经常食用,能明目去翳。”

吴咏一愣,瞿麦,他倒是在后世听说过,好像是一味药材。可是吃瞿麦苗还是第一次见到,还别说,吃起来爽脆可口,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他这边想着心事,那边郭氏已经将他早上的事迹重述一遍,听得老夫人也是惊叹连连。

“没想到这世上还有这么多神奇的作物,真想看看这棉花做出的衣服到底是什么样的,比起这麻布来,是否更容易裁剪!”

吴咏听罢,开口笑道:“棉花不仅可以用到做衣服呢,还可以用到做被子,冬日盖在身上很暖和。等今年孙儿将棉花种出来,给祖母和母亲都做一床棉花被。”

“好好好,还是我家孙儿最有孝心。”老夫笑得嘴都合不上了。

这时何叶何草也大声嚷嚷道:“兄长,我们也要!”

“都有,都有!到时不仅有棉花被,还有!哈哈哈。”吴咏说完,自己先乐了起来。

众人说闹一会,吴咏又想起什么,出声问道:“祖母,这地黄,咱家也能种吗?”

地黄做成干地黄,那可是好东西啊。后世的六味地黄丸,那可是滋补肾阴的神药,备受人们追捧!

而且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经常服用干地黄,可以做到轻身不老。后世还有“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的说法。

因此,他刚才听说朱里典要种植地黄,可是好生羡慕了一回。想着自家的田地里是不是也能种植一些,于是便问了祖母的意见。

不成想老夫人听后,却是皱着眉头,道:“种那个做什么?地黄虽然种之甚易,根入土即生。但是地黄在种植一年之后,土地都会变得贫瘠,再种植其他作物,都是大面积减产,若是还想在这块地种植地黄,则是要等到八年之后,才能再次种植。”

“啊!”吴咏惊呼一声,他没想到种植地黄还有这个危害。

这时他突然想到,地黄种植好像也是用块根繁殖,就跟后世的土豆红薯一样。

由于长期用块根作无性繁殖材料,组织容易衰老,生活力减弱。因此第二年会出现退化,越种块根越小,产量年年下降。

再则就是块根繁殖很容易累积病原菌,病虫害发生频繁,逐渐加重。尤其是土传病害不断发生,像那些根腐病、菌梗病等,都是成片成片发生。

还有就是块根植物都会大量吸收土壤肥力,导致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养分分解作用下降,从而影响其他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郭氏看到吴咏有些垂头丧气,不禁安慰道:“种地黄,还不如种生姜呢。过几日就是清明了,可以移种母姜,今年咱家可要多种些生姜,你传下来的那些吃食做法,很多都要用到生姜,我听说最近生姜都涨价了。”

“额!”吴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没想到百姓竟然把生姜吃涨价了。看来不论什么时代,吃永远都是人们的极致追求。

这时老夫人也是笑着说道:“现在正是采集艾草的好时节,怜娘,你若是有空暇就带小昭去多采集一些回来,咱们家已经缺了。”

说着,老夫人叹口气道:“这艾草放在以前,都是没人在意的东西,自从咏儿发明用这艾草熏跳蚤的方法,咱们乡里的各家各户都开始使用这法子熏卧室。前几日咱家干艾草没有了,我想去找邻里去借一些,问了一圈,没想到他们家都没了。”

说到这里,老夫人又看了一眼在地上蜷缩一团的白犬旺财,继续道:“看来今年咱家要储备一些艾草才行,只是给旺财熏跳蚤,一年就要用到不少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