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26章 流民如潮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126章 流民如潮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这日朝食刚过,南阳太守陈球在贼曹张阳和功曹岑晟等一干属吏的护卫下,来到宛城外的营地视察流民的安置情况。

最近流民涌入的数量,大大地超乎了陈球的预计,以至于他换来的那百万石粮食都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一个愿意接纳流民并传下太虚吃食做法的南阳郡,在这些流离失所百姓的眼中,那就是仙境一般的存在,虽然故土难离,祖宗家园难弃,但在生存面前,全部都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因此,不论是河南尹和河内郡这两处遭了灾的流民,还是其他郡县那些生存不下去的百姓,几乎所有人都向南阳郡蜂拥而来。

这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其他各地方官府的推波助澜,二是太虚吃食名头。

在这个生产力不足的时代,流民永远是令各个地方官府最头疼的大事情,他们既没有能力赈济,更没有精力去安置,因此,为了自己地方的安定,只能将流民驱赶出自己的管辖之地,然后乐得一个眼前太平。

以前他们或许还顾及名声,不敢做得太过。现在有了南阳郡这个接纳流民存在的地方,他们倒落个心安理得,不停给属地内的流民灌输去南阳郡的好处。

有些郡县甚至还专门安排了官吏,将这些流民统一送到南阳去。

开始也有些流民不相信世间还有这等好事,不过等他们尝到那些太虚吃食后,又见到那些学会太虚吃食做法的流民教导当地百姓做吃食的场景,立刻就动心了。

这时也不用别人劝,他们自己都恨不得多长一条腿,以便早些到达南阳郡,生怕去晚了,抢不到这天上掉下来的好处。

因此宛城每日接纳的流民,要超出送走的十倍不止。这就导致了宛城外的流民营地越建越大,只是登记在册的流民数量就三万户之多,按照一户三人算,也有差不多十万人了。

这让陈球这个南阳太守越来越觉得吃力,甚至一度产生了停止救济的念头。不过最终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不过再这样下去,肯定不是办法,这才有了来巡视营地的想法,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陈球先是来到伙房营地,看到忙得热火朝天的流民们,顿时欣慰不少。

“民心不可弃啊!”陈球看着这幕忍不住感叹道,“百姓们纵然是身处逆境,但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向往,我们又怎么将他们推入深渊呢!”

“主君仁义!”听到这说法,岑晟急忙附和道,“这天下的官吏都如主君这般爱民如子,何愁边患不平,天下不定!”

“明方现在也学会溜须拍马之言了。”陈球笑笑,并未将岑晟的话放在心上。

岑晟见陈球不信,立刻正色道:“主君何出此言!属下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接着他不等陈球开口,继续说道“自安帝以后,水旱蝗灾连年不断,百姓们纷纷破产流亡。桓帝末年,司隶及豫州一带发生天灾,百姓之中,更是饥死者十四五,至有灭户者不计其数。可是尽管如此,官吏们却只知压榨搜刮,贪婪无厌,百姓为了活命,接连不断发生暴动,每年各地的所谓‘春饥草窃之寇’和‘穷厄寒冻之寇’,更是不可胜数。”

说完,岑晟叹息道:“若是朝廷诸君都像主君这样心系百姓,这天下怎会出现如此之多的流民。”

这时张阳突然开口道:“主君或许还不知晓,前些时日复望里遭到饥寇夜袭,吴咏只射一箭,便震退了他们。”

“哦,还有这事?你且将详细过程说来听听。”陈球来了兴趣,他没想到这些时日未见,吴咏竟然又做出这般惊人的大事来,顿时就多了几分好奇。

当下张阳便三言两语说了那夜吴咏的英勇事迹,尤其是在说道吴咏在三十米开外一箭射掉饥寇头盔一事时,更是佩服道:“没想到他小小年纪竟有如此的臂力和眼力,要知道那可是在夜间,虽有月光照耀,但三十米之外的地方,也是漆黑一片,换成一般人,能射到人就不错了,何况要射掉对方头盔,此子箭法神妙无双,唯有古人的百步穿杨箭法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陈球听罢,也是惊叹道:“这些时日宛城到处传扬他能五步成诗,甚至还传唱他不少诗篇,没想到此子的箭术也是如此了得,当真是文武全才,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

一旁的岑晟也是笑道:“箭术我不清楚,但诗才却是令人惊艳,尤其那两首《悯农》诗,当真是生动形象刻画了百姓劳作的形象,真不知道他小小年纪,脑袋是怎么想出来的!”

“哼!”陈球冷哼一声,然后开口道:“诗才是有了,就是心胸有些狭隘。本府前些时日只不过是说了他几句,他就记在心里,至今没有踏进宛城一步,让本府近来没少受到夫人和女儿的埋怨,真是枉费本府一番心意,替他压着伏牛山有黑丹出现一事。”

张阳和岑晟对视一眼,然后试探性说道:“等明日我去复望里轮换甲士时,顺便提点他几句,这边流民越来越多,他倒好,只是出了主意,就不见人影了,让我等天天忙得夜不能寐,他自己则是落个清闲。”

陈球不可置否,最后还出言提醒道:“别忘了提醒他带些最近新发明的太虚吃食过来,娴儿每日在本府耳边唠叨,都听出茧来了。”

众人差点笑出声来,但顾及着陈球的脸面,强忍下来,憋得十分辛苦。

陈球装作没看到一般,转身出了伙房,“走,咱们去其他地方转转!”

于是一行人又来到粥棚前,此时不少流民在排队领食物。

每人虽是一碗稀粥,一个解忧馍。但稀粥里掺杂着各种野菜,解忧馍也是掺杂着麦麸做成。

陈球见他们吃得香甜,也是不愿意打扰他们,待走远些,才轻声叹道:“眼见这流民越来越多,粮食越来越少,本府真是夜不能寐啊!哎!此时距离夏收尚有一月有余,正是冬谷或尽,椹麦未熟之际,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这时岑晟拱手道:“主君大可不必如此忧虑,属下已经将这些流民分成几股,让他们自食其力,一股专门负责收集野菜草根榆钱之类的食物,一股专门去修缮沟渠道路,开垦荒地,还有一股则是去乡里帮人种地,换取食物。”

接着,继续开口道:“同时属下令人扩大厨娘的人数,以便能更快更多地教会这些流民做太虚吃食,让他们早些离开宛城。”

“也是难为你能想到这么多了!”陈球叹气道。

随行的众人异口同声地喊道:“能为主君效力,是我等的荣幸。”

一行人又走出一段距离,便看到一群流民围坐在一个身穿道袍的青年男子身边。

“这是?”看着眼前一幕,陈球不由疑惑,对着岑晟问道。

岑晟看了一眼,立刻回答:“身穿道袍的男子是太平道的张角,自称大贤良师,提出‘致太平’的理想,要以善道教化百姓,他此时应该是在传道。”

“什么是‘致太平’的理想?”陈球皱眉问道。

“这个张角认为上古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百姓最美好的时代,在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

顿了一下,岑晟继续说道:“张角就是让流民加入太平道,然后引导教众行善,打造一个太平世界。”

“这张角也是玄妙观的道士吗?”听到这话陈球若有所思道。

“不是的,好像与玄妙观的张道长有些渊源!”岑晟摇头道,然后叹道:“其实他传道并不理想,这些流民都是奔着太虚秘法而来,岂会入他太平道。因此一月下来,也就发展了十几个教众,大多还是他救治之后的病人。”

“这太平道若是真能真教人行善,对朝廷来说,也算是大功一件!”听到岑晟这话,陈球摸了摸胡子很满意张角的做法。在他眼中看来,这张角算是一个有志青年。

突然那边一阵躁动,众人循声望去,却是一个少年背着一位女子来到张角面前,跪地磕头道:“求道长,救救我阿姐。”

“好!”张角应答一声,也不管这女子是何病,随即就从怀中掏出一张符纸,对着符纸念了一段咒语,然后引燃符纸,放入一碗清水中。

待符纸燃尽,张角用手指将符纸灰和碗中清水搅拌均匀,然后喂给女子服下。

女子本有些气若游丝,不过喝下符水后,没过多久,便自己站了起来,随后拉着少年一起跪下,脆声道:“多谢道长搭救,我与阿弟愿入太平道。”

张角俯视两人道:“入我教者,平日要多行善事,你们可能做到?”

“能!”两人大声喊道。

“善,从今日起你两人便是我太平道的教众了!”张角微笑道。

“这也太愚弄百姓了吧!难道流民中就没人质疑的!”看着眼前一幕,陈球目瞪口呆地向左右询问着。

岑晟想了一下,回道:“启禀主君,属下也让人调查那符纸,里面的成分大多是药草,对于一些病情还是有些疗效的,因为有很多流民因为喝过符水,治好了病,他们对此也深信不疑!”

陈球看着受流民狂热跪拜的张角,总感觉有哪些不对劲,可又说不上来。

这并不是他目光短浅,而是在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前,统治阶级都没有意识到宗教的危害,一直都是对其保持听之任之的状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