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27章 造屋上梁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127章 造屋上梁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时间悄然从指缝间溜走,转眼间吴咏家的新宅就到了上大梁的日子。

时下的屋梁都是用圆木制成,是建筑中架在立柱上面的横跨构件,承受着上部构件与屋面的所有重量,是上架木构件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大梁是屋顶最高最大的一根中间梁,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上大梁是否顺利,关系到房屋的结构是否牢固。可以这么说,大梁一上,新宅基本就算建成了。

后世上梁为了图喜庆,还演化出了庆梁的仪式文化来。

就像吴咏前世小的时候,在老家里上梁的时候放上一挂的鞭炮,而工匠们则抬着梁木在鞭炮声登梯,这被称为“升梁”。梁上要插一面杏黄旗并且大梁上还要贴着红纸的条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或“上梁大吉”,“吉星高照”等,另外还要在梁上挂红布表示喜庆。

而上梁仪式最热闹的程序是\"抛梁\",匠人们会站到屋顶上,将红枣、花生、糖果、钱币等物品,从梁上抛向四周,让前来看热闹的男女老幼争抢,人越多主人家越高兴,意为\"财源滚滚来\"。

只是后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造房人家越来越少,一般的住房也改用水泥、钢筋浇铸而成,上梁仪式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这时虽然还没有后世那种“庆梁”一说,但上梁礼节也是十分隆重的,不仅要祭祀祖先神明,还要宴请亲朋好友来助兴。

时下的人普遍认为,人生祸福吉凶,阴宅居一半,阳宅居一半,若是祖坟阴宅不沾凶气的话,一遇吉宅,则荣华富贵可期,若是所住阳宅衰退的话,就算有很好的阴宅福荫,还是很难发福。

所以世人对造屋上梁都十分慎重,造屋时要祭祀,上梁时也要祭祀,以求祖先和神明的保佑。

本来吴咏对此还有些不理解,直到他在朱里典的书房中发现一本《黄帝宅经》,读完之后,大受启发。

《黄帝宅经》相传是黄帝所作,讲述了人与住宅的和谐,人与天地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宇宙的和谐。它的学说是以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六神、七政、八卦理论为主,强调\"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

俗话说得好,有些事情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畏。因此吴咏也是入乡随俗,既然身处这个时代,就要慢慢学会融入这个社会。

自从知道这些礼节后,他就开始了跟自家人一起准备了许多上大梁时要用到的东西。

当然他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他特意换来不少铜钱,还用烤了一些小馒头,等那天\"抛梁\"用。

这不,天刚蒙蒙亮,吴家便开始热闹起来。

很多乡亲听说吴咏家今日要上大梁,一大早便放下今日的活计过来帮忙。

男人们齐心协力在吊横梁,先放屋顶两侧小的,最中间的则是留着,等祭祀礼过后再上。

妇人们则是到厨房帮忙,有清洗蔬菜的,有清洗碗筷的,还有切菜端菜的,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

小孩子们则是在一旁跑来跑去,看看能不能顺点吃的东西。

吴咏则是跟在卓文宣身边迎接客人的到来,他本以为会没多少人来,不成想辰时刚过,他家准备的二十套桌凳便已经坐满客人。

今日不仅五姓家主都来了,郭肥也不知道从哪听到的消息,也赶了过来,甚至还埋怨了吴咏几句。

“我说贤侄,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家造房时,我可是过来棒场了,怎么上大梁了,却不通知我一声。要不是我消息灵通,可就错过了一场盛宴。”

吴咏赶紧道歉说:“是小侄的疏忽,本想着现在是春忙播种的时节,叔父定然抽不开身来,就没敢叨扰您。”

郭肥听罢哈哈笑道:“换成其他人,我可能真抽不开身,但是你吴贤侄设下的宴席,就是前面有刀山火海,我郭某人也要趟过来啊!”

吴咏又赔笑几句,远远就听到何大妹喊声:“吴咏兄长,你看我今日把谁带来了?”

吴咏闻声看去,一眼就发现了跟在何大妹身边的何莲,急忙快走几步,来到她身边,面带惊喜地开口道:“阿姐,你也来了!”

多日未见,何莲心里还是比较想念吴咏的,此时见到他,一颗躁动不安的心,顿时安定下来。

虽然戴着帷帽,有轻纱阻挡视线,看不清吴咏的真实表情,但何莲还是清晰感受到了他言语之中的激动。

眼下人多眼杂,她也不敢过多表露情感,只能压着激动的心情,柔声道:“多日未见,阿弟又长高了,祖母她们在何处,我去见见她们。”

吴咏笑着回道:“祖母还是在东屋,此时正跟一群老人叙话呢,阿母在厨房忙,小昭她们现在不知道跑哪里疯玩去了。”

“我去找她们玩!”何大妹一听,便嚷嚷着跑开。

何莲担心她闯下祸端,便紧紧跟着她后面。

她二人一走,吴咏才发现何进,不由讪笑道:“大兄也过来了啊,快里面就坐。”

“到底是有亲疏远近之别,我这么大一个人,却总是被人无视。”何进摇头笑笑。

“哪能呢,大兄之名,现在可是在宛城如雷贯耳。前几日有少年游侠想借我的马骑,小弟一提何进之名,顿时他就老实了。”吴咏知道何进比较好面子,就随口说了前两日的事迹。

其实他也没想到何进的名声这么响亮,也不知他最近做了何事,导致几乎所有宛城地界的游侠,都对他十分佩服。

两人又说了会话,突然何进招呼也不打一声,急忙转身离开了,吴咏正有些摸不着头脑时,张阳出现在了他面前。

“哈哈,贤侄现在真是逍遥自在啊,不声不响,新宅都建好了!还好我今日不请自来,如若不然,就赶不上贤侄的宴席了,我可是听说,贤侄做的宴席,令所有吃过人都回味无穷啊!”

吴咏有些惊讶地问道:“大人今日怎么会到此?”

张阳佯装不悦道:“怎么,难道我就这么讨人嫌?你家上大梁的宴席都不能来了?”

“大人误会了,小子是真没想到大人的到访!”吴咏急忙解释道,“大人能来,小子欢迎还不及呢!”

“几日未见,你倒是越来越会说话了!”张阳夸赞一句,随后正色道:“我是奉府君大人的命令,邀请你去太守府做客。”

“啊!”吴咏惊呼出声,随即叹气道:“大人可不要拿小子开玩笑了,如今太守大人可是非常不待见小子。”

“你听谁说府君大人不待见你的?”张阳顿时拉下脸来。

又见吴咏唯唯诺诺不敢言,这才开口解释道:“有太守府的夫人和小娘在,即使府君大人对你再有不满,也不会有过多的表态。那日之所以出言训斥你,实在是不想看到你误入歧途啊。”

接着又叹息道:“你真是误会府君大人了,他听到你的那些诗句,多次在我等面前夸赞你,还有你前几日一箭震退饥寇,府君大人听后,也是极为欣慰。”

听到张阳的解释,吴咏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好在这时,卓文宣找来,让他准备一下,要开始上大梁了。

上大梁前祭祀祖先神明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只见前来帮忙的乡亲将各种鱼、鸡、猪、鸭、香炉等祭品一一摆上供案。

吴咏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祭祀,内心对此也毫无波澜。

随后将叔父卓文宣递过来的三支燃着的香插在一个小香炉中,吴咏退后几步,按照指示站在一个最中间的位置。

他的前面是祖母和母亲,两侧是何莲和成昭,后面则是两位幼妹何叶何草。

这时除了吴家人,其他不相干的人自动远离供桌。

一切准备就绪,朱里典拿着铜锣敲一下。

“拜苍天,祈佑家宅平安。”

吴咏一家开始对着供桌跪拜,等起身后,铜锣声再次响起。

“拜厚土,祈愿健康长寿。”

一家人再次跪拜,很快又响起第三声铜锣声。

“拜祖宗,祈求人丁兴旺。”

吴咏等人又跪拜一次,接着朱里典朝着屋顶上的人大喊道:“礼毕,开始上大梁。”

接着,大家一齐用力,将每间房屋的大梁都按在合适的位置上。

吴咏见屋顶上的要下来,急忙制止道:“几位伯父先等下,这些铜钱,你们从屋顶上洒下来,让诸位乡亲捡分了。”

“这是何意?”有人问了出来。

吴咏笑着解释道:“我从太虚仙境看到的,说是:天上掉铜钱,财运自然来,本来我还准备了点心,但是地上太脏,捡到也不能吃了,还是大家分吃了吧。”

说着,吴咏就拿出准备好的烤小馒头,分给众人食用。

郭肥对吃的东西最是好奇,他抓起几个,尝了一下,这些外面裹着蜂蜜和芝麻的小馒头,竟然很是可口。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开始上前来分食,孩童们更是不客气地大把大把抓着,一边抓,一边还往嘴里塞。

这时又有铜钱从屋顶洒下,众人又急忙弯腰去捡。虽然众人捡到的铜钱都不多,但却十分兴奋。尤其是那些孩童们,捡得可开心了。

这种新式的上梁方式,令众人都感觉十分有意思,纷纷扬言,下次他们建房也要这么做。

说说闹闹好一会,等这些仪式都进行完了以后,大家又寻找相熟的人围坐在一起,大口吃着美味的宴席,当真是满堂宾客尽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