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28章 四月维夏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128章 四月维夏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四月维夏,浚室闲居。

户庭绿重,可以诗书。

四月维夏,百卉俱开。

清风直入,语鸟不猜。

这是后世明初文太青妻所作诗篇,生动形象描述主人翁在立夏时节,门窗大开,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吴咏之所以会联想到这几句诗,实在是他现在的状态跟诗中的主人很相似,都是闲居家中,勤读诗书。

自从造屋上梁之后,没过几天,吴咏一家就搬进了旁边新建成的住所。

这时的建筑材料都是纯天然的,完全没有甲醛一说,也没有像后世那样装修完还需要等上半年才能入住。

时下都是新宅建成,选个良辰吉日,全家搬进去入住即可。

至于家具一类的,吴家在半月之前就开始准备了,所有的房间家具都是请木工采用了榆木制作。

榆木质地硬朗、纹理直而粗犷而豪爽和质朴天然色泽、无不与古人所推崇的做人理念相契合,所以,从古到今榆木备受欢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制作家具的首选。

由于祖母的年纪大了,坐板凳时,总是要找一个靠着墙的地方,于是吴咏便让木工做了一些圈椅。

圈椅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坐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颇受后世人们喜爱。

吴咏也没想到这圈椅一做出来,立刻就受到复望里的乡亲们追捧,家家户户都开始效仿做这圈椅,甚至卓文宣还特意给它取了文雅的名字,叫做颐养椅,据说有颐养天年的意思。

吴咏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他每次弄出一个东西,乡亲们都会跟着效仿。不过这对他也不是没有好处,经过乡亲们的宣传,他为祖母造出颐养椅的事迹传遍乡里。

为此,乡三老有德公还亲自上门,当着众多乡亲的面,狠狠夸赞了他一回。

“你很好,不愧是我吴氏子孙,过几日我就会向朝廷建言,表彰你为‘孝’者。”

其实吴咏也没放在心上,同样的话,太守陈球已经说过一次,当时他还挺期待的,可是这么久过去了,一点动静没有,他也就顺其自然了。

时下朝廷选官实行的察举制度,官方也没有统一的叫法,有的叫举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还有叫贤良方正的,当然还有叫孝悌力田的。

‘孝’是孝顺父母,‘悌’是敬爱兄弟,‘力田’是勤恳种田。

汉朝重孝道,规定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基本上一万户里面才有一个‘孝’者。

若被举荐为‘孝’者,基本上就是半只脚踏进官场,不仅可以免除赋役,遇到重大节日,国家还会赏赐物品。

按理说,有南阳太守陈球的举荐,他这孝者的身份,朝廷应该早就批复下来了,可是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迟迟没有动静。

吴咏是无所谓,但他母亲郭氏和祖母任氏却是十分开心,逢人便说:“吴咏这孩子有孝心啊,见我年纪大了,便想到做颐养椅。”

搞得吴咏都不敢轻易见人,每日只能躲在书房读书习字,倒也落得个清静。

前几天他趁着快竣工的时间,还从野外移植来不少花草来点缀小院。此时清风徐来,阵阵花香入鼻,让坐在圈椅上的他,情不自禁伸了伸懒腰。

这时,又有蛐蛐和青蛙开始鸣叫,吴咏走出书房,还听到幼鸟叽叽喳喳的声音。

他抬头一看,却是梧桐树上有只小鸟在哺育着后代。

这棵梧桐树本来按建宅的计划也是要砍掉的,不过他祖母坚持要留下来,这才避免被砍伐的命运。

俗话说,家有梧桐树,自有凤来栖。看来这梧桐树是颇得鸟儿的喜爱,不大的一棵树,竟然有三个鸟巢,吴咏还经常看到这些鸟儿在打架。

尤其是有一对五彩斑斓的鸟儿,占着梧桐树最高处的鸟巢,体型比麻雀还小,却敢跟喜鹊在空中搏斗,不落下风。

吴咏对它们升起好奇,即使他后世看过不少动物世界,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品种的鸟类,之后又问了见多识广的卓文宣,还是不清楚这是什么鸟。

索性他也不再纠结,偶尔闲暇,撒些谷物在院中,躺在圈椅上,悠闲自得地看着鸟儿们啄食。

“吴咏在家吗?我给你送来几条鮦鱼。”

就在这时,大门外传来朱旺的喊话声,一下就将地上的鸟群惊吓飞走。

吴咏快步来到门前,果然看到朱旺手中拎着几条鱼,仔细一看,这些鱼鳞片金黄,鳍尾鲜红,状如鲤鱼,不禁撇撇嘴道:“这不就是鲤鱼吗?你还说是什么鮦鱼!分明就是在胡说八道。”

吴咏也是最近几日才听说鮦鱼的,据传,明帝时封其表弟阴庆为鲖阳候,阴庆将鲖阳城的特产鲖鱼煮鲖蒜进贡明帝,明帝食后,对其香辣共济、味鲜可口大加赞赏。至此鮦鱼的名声大噪,很多权贵士绅人家,争相抢购。

“我哪有乱说,这鮦鱼可是皇室的贡品,虽然外形跟鲤鱼有些相似,但肉质却比鲤鱼细嫩鲜美许多。”朱旺有些急眼了,他可不愿吴咏看轻自己。

“我跟你说笑呢,这你也当真!”吴咏哈哈一笑,然后指着朱旺道:“你这人真有意思,你家巧娘只不过是白天跟我阿母学习养蚕,你就每日拎着东西来我家,生怕你家巧娘跟人跑了似的。”

朱旺顿时满脸通红,立刻争辩道:“我哪有!今日我去给别家宴席,正好碰到他们那里在捕捞鮦鱼,就买了一些回来。这可是我阿母非要让我送来你家的,才不是我自己愿意来的呢。”

吴咏还想逗他几句,就听到身后传来柳巧娘的声音,“阿旺,你怎么来?你今日不是去给人家做宴席吗?”

朱旺看她一眼,然后迅速低下头,唯唯诺诺道:“那家的宴席比较简单,今日我和吴普他们一起去的,我见没什么事了,就早些回来了。”

“你也知道,今日临走前,阿父特意嘱咐我早些回来,还有好多田地未播种呢。”

“回来的路上,我看到有人在捕获鮦鱼,我知道你喜欢吃鱼,就出钱买了几条回来。阿母见了,就让我给吴咏家送两条来,说是要感谢他阿母教你养蚕。”

他一边说着,一边观察柳巧娘的神色。见她没有表现出不悦来,这才松口气。

其实朱旺自己也感觉自己有些魔怔了,自从柳巧娘来跟吴咏母亲学养蚕后,就有人经常跟他开玩笑说:“朱旺,你怎么敢让你家巧娘去吴咏家,就不怕她看上吴咏,跟你和离吗?”

这导致柳巧娘每次来吴咏家,朱旺都是提心吊胆等待着,根本没心思做事,生怕别人的预言成真,柳巧娘不跟他了。

若是让吴咏知道他心中所想,定会将他骂得狗血喷头。先不说吴咏的年龄,就说柳巧娘的姿色比起何莲来,差的也不是一点半点,何况何莲出身诗书之家,自幼跟随郭氏学女工,不说精通诗书,单是女工方面也比柳巧娘熟练。

就是吴咏再次痴傻,也不可能去选择柳巧娘啊!

这边郭氏是跟着柳巧娘一起出了蚕室,此时听到鮦鱼,不由眼睛一亮,笑着对朱旺说道:“真是难为你有心了,我还想着这几天托人买些带籽的鮦鱼回来做鲖子酱呢。不成想你就送来了,替我谢谢你阿母,改日酱做好,我让吴咏给你家送些尝尝。”

朱旺急忙拍着胸脯保证道:“叔母放心,我今日买的鮦鱼都是带籽的,买时都跟他们说好了的,这带籽鮦鱼,可比普通鮦鱼的价格要贵上一些。”

郭氏呵呵一笑,“今日蚕室的工作都结束了,我还想着让吴咏送巧娘回去呢。既然你来了,就将巧娘接回去吧。”

朱旺大喜,领着柳巧娘就往家赶去。

路上,柳巧娘越想朱旺这些天行为,越觉得不对劲,于是便停下脚步,板着脸问道:“阿旺,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阿巧,你还不了解我,我什么事情都不敢瞒着你啊!”朱旺急忙赔笑着。

“我的直觉告诉我,你就是有事瞒着我,你到底说不说?不说的话,今日我就不跟回家了,在吴咏家住下。”柳巧娘说着,还故意转过身,向吴咏家方向走了几步。

这可吓坏了朱旺,急忙大声喊道:“阿巧,你不要这样,我说,还不行吗!”

说着,他就哭丧着脸,将最近一直担心的事,说了出来。

柳巧娘听罢,真是被他的想法气笑了,同时心里也有些窃喜和感动,她没想到这朱旺如此在乎她。

于是便拉着朱旺的手,柔声道:“你以后不要这样想了,先不说吴咏看不看上我,就是他真瞎眼看上我,我也不可能舍你而去的。我自己几斤几两,还是心里有数的。”

接着她又叹气道:“我之所以去跟叔母学养蚕,其实是为了咱们以后打算。想必你也清楚,自从吴咏恢复正常以后,各种本领层出不穷显现,不说他以后封侯拜相,就说他现在,太守都要邀请他去府中做客,更别说五姓家主对他刮目相看。”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朱旺,继续道:“也就是现在,咱们还能跟他说上话,等再过两年,他发迹了,咱们就是求着人家,他也不一定有时间来搭理咱们。我就想着趁着现在,跟他母亲打好关系,以后说不定,他发达了,也能帮扶咱家一把。”

朱旺听得有些感动,紧紧反握着柳巧娘的双手,对天发誓道:“阿巧,我发誓,今后一定不负你,如违此誓,天地不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