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31章 天子朝会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131章 天子朝会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皇宫正殿之上,当今天子刘宏正坐在一个华丽的圈椅上,不断打着哈欠,显然是还没有睡好。

这时的朝会一般开始于夜漏未尽七刻,也就是日出前的一个时辰,此时乃是四月,大抵是卯时中日出,寅时中朝会。

这也是刘宏不愿意参加朝会的原因,寅时中朝会,丑时末就要起床,正是睡意正浓时。

还好朝会的召开,并不像影视剧中,每天召开一次。不然的话,就是大人们也吃不消啊,何况他一个十四岁的孩童。

东汉官制的最大特点就是:“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权利的削弱,代之而来的是“尚书台”和六曹机构权利的大大加强,这就是后来“三省六部制”的雏形。

而东汉一朝,由于讲求经术,太子宫臣中以太傅为首。太傅借此向太子灌输自己的政治理念。太子即位后,往往以太傅录尚书事,处理朝中日常事务,不需要天子过问。直到太傅死,即除此官,以示崇重。

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太傅胡广。本来刘宏登基时,任命陈蕃为太傅,却没想到陈蕃因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失败而被杀害,而天子尚且年幼,不能没有太傅教导,这才有了胡广接任太傅一职。

此时胡广和三公九卿都是在皇宫正殿中席地而坐,商讨着朝会的内容。

因为今日有天子听政,来参加朝会的都是两千石以上级别的官员。

这时候,官员们在上朝的时候都是坐着的,如果有的大臣年纪比较老了,甚至是可以躺着上朝的。

而不是像后世清朝时期,官员们跪着上朝,听着发话,才爬起身来,变得卑躬屈膝。当官的都如此,可想民众的精神受到多大摧残。

今日朝会,太尉闻人袭、司空刘嚣和司徒许训三人争吵得最为厉害,其他人也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与他人争论。

这俨然就像一个菜市场一样嘈杂,哪有一点大汉权力中心的威严模样。

也不知过了多久,众人停止争吵,都看向上首熟睡中的刘宏。

太傅胡广赶紧坐直身体,重重咳嗽一声道:“咳!陛下,诸公已商讨完毕,还请陛下定夺。”

说完之后,等了一会也不见刘宏醒来,于是便对侍候在一旁的黄门令董萌使眼色。

董萌走上近前,在刘宏耳边轻声喊道:“陛下,陛下,……”

不知喊了多少声,刘宏才睡眼蒙眬地睁开眼,见底下的大臣们已经停止了争吵,不由出声问道:“都谈妥了?那就退朝吧,正好朕回去接着睡一会。”

司徒许训立刻出声道:“陛下,别的事都议妥了,稍后经尚书台审校后,会交给陛下过目,但还有两件事需要陛下定夺。”

“哦,什么事啊,你们不能处理吗?”刘宏坐在圈椅上又打了哈欠。

司徒许训摇摇头,回道:“这两件事牵扯到天下百姓,朝上诸公都不好轻易下定论。”

刘宏来了兴趣,“是哪两件事,诸公不能决定,而要朕来定夺?”

“一件是关于吴咏的举孝廉的事情,另一件是关于南阳太守陈球的去留问题。”司徒许训也没废话,当即就说了出来。

刘宏一愣,不禁疑惑地问道:“南阳太守陈球,朕是知道的,中常侍程璜的女婿嘛!他不是在南阳做出不少功绩吗?听说还救济了数十万的流民!他这是犯了何事?非要撤下他南阳太守的职位。”

顿了一下,接着又开口问道:“还有这吴咏又是何人?举个孝廉,还惊动了诸公来议论,最后非要朕这个天子定夺才行,他何德何能?”

听到刘宏这样的问话,司徒许训不得不将两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重新诉说一遍。

“这吴咏乃是云台二十八将广平侯的后人,两岁时父死母改嫁,他也因风寒变得痴傻起来,家中只有祖母一人与他相依为命十年。令人没想到的是,前不久他又因一场寒病,突然好转起来,还到处对人言,他痴傻十年,是神游太虚造成的。”

接下来司徒许训又将吴咏教导百姓做的那些太虚吃食,还有发明的那些新式的日常用品,都一一说了出来。

刘宏听完,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原来那些太虚吃食都是他传出来的啊,现在宫中的饮食可都是这些。不过怎么就没人跟我提到过他呢。”

接着他又炫耀似的,指着身下的圈椅,笑道:“你们看朕这把颐养椅,本来朕听说是一位孝子为他祖母发明的,现在大司徒这样一说,朕就明白了,这颐养椅也应该是这吴咏发明的了。”

随即有些疑惑地问道:“他既然如此有孝心,而且还不计得失,将太虚吃食传给百姓,如此品行高尚的人物,举个孝廉而已,诸卿为何还迟疑不决?”

司徒许训苦笑道:“陛下可知他今年多大年纪?”

刘宏一愣,有些拿捏不定道:“莫不是还没到冠礼的年纪?”

司徒许训摇摇头,随即惊叹道:“年仅十二岁呢!这也是在场诸公一直迟迟不能下定论的原因。实在是这吴咏的年龄太小了,有汉以来,还没有孩童举孝廉的事迹。”

“其实早前南阳太守陈球就举荐过一次,当时诸公都因其年龄小,而否决了。后来又有陈王刘承的推荐,当时诸公商讨许久,最终还是否决了,担心他年少成名,对其不利。近来又有几位乡三老联名举荐,诸公这才不得不重视起来,也担心再这样下去,百姓还以为朝廷故意不给吴咏名分,无故闹出事端来。”

司徒许训说完,又叹息道:“眼看这吴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等三公才不得已请陛下做定夺。”

接着他又想到什么,继续说道:“或许陛下还不知晓,这吴咏还发明了一种农家肥,可以使田地增产一倍以上,户曹的官员已经证实了这农家肥的可行性。若是推广开来,假以时日,我大汉的粮食产量肯定是大增的,对百姓而言,可以丰衣足食了,对朝廷而言,有更多的税收可以使国库充裕。”

刘宏听完,皱眉思索一阵,“这吴咏确实不能简单地举孝廉,他既然有如此才能见识,诸公以为朕将他召来做天子陪读如何?”

其实这也是刘宏的私心作祟,他自从进入皇宫以来,一直都是孤单一人,没有玩伴,每日不是读经义,就是学帝王之道,过得很是不开心,如今出了吴咏这样的人物,他想试试,这吴咏能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

下首的三公九卿们,彼此对视一眼,才异口同声地回道:“陛下圣明,我等自愧不如!”

刘宏笑笑,没把他们的夸赞当回事,他虽然年幼,却也知道,君臣有别,臣子对君王的话,不要轻易相信。于是他笑道:“既然吴咏的事情解决了,那陈球的事情,又有哪位爱卿来说说经过?”

其实刘宏还是不愿意陈球出事,毕竟之前他吃过的很多太虚吃食都是由陈球经手,然后经过程璜进贡上来。再说这南阳郡是当今天下最富裕的郡,总要找一个信得过的人当太守才行。

这时太尉闻人袭出声道:“陛下,还是由老臣来说吧,毕竟官员的迁调都是由我太尉府负责。”

接着,他便说了一些陈球在南阳的事迹。

“陛下有所不知,南阳太守陈球,虽有救助流民之功,但其行为已经越矩。据南阳郡丞郭驰禀报,陈球在救助流民期间,竟然私自动用了南阳的储备粮食,导致洛阳这边没有及时得到粮食补充,许多洛阳百姓和来求助的流民,忍饥挨饿多日,差点就引发了暴动。”

随后,也不知道太尉闻人袭是不是有意混淆视听,在这皇宫正殿中,大声说道:“想必陛下也知道上月‘丙寅晦,日有食之’事件,之后就有百姓不断传言官府扣押了粮食,不救济流民,前太尉郭禧也因此事被罢免。”

其实闻人袭虽说的都是事实,但他也有私心在里面。不说这南阳郡是当今天下最富裕的郡,只是说最近因为出现太虚吃食的缘故,导致天南海北的行商都聚集到了南阳宛城。如此的多的商人,随便收上来一点税,就顶上他们三公几年的俸禄了,这谁人不动心。

可是这南阳郡有陈球在,外人就不好下手了,若是将他调走,换一个自己可以掌控的人来当太守,到时还不是钱财滚滚而来。

当然这样想的,并不是他一个人。所以殿上顿时陷入了沉默之中,似乎众臣们都认可了闻人袭的观点。当然一郡太守的调动,还需要天子点头才行。

刘宏微微皱眉,似乎没有想到当前的局面,手指不经意间就在圈椅上敲了几下,忍不住询问道:“既如此,就先将陈球罢免吧,诸卿可有合适的人推荐来做这南阳太守?”

天子都开口罢免陈球了,这还得了,众人自然是你一言我一语,推荐心腹之人。

眼看众人炒得如此不可开交,便在此时,天子刘宏突然开口道:“既然诸卿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不如朕推荐盖升来当南阳太守吧。”

群臣断然料不到,天子会这样提议。他们虽有心争辩,但也知道,在如此利益面前,谁也说服不了谁。既然还不如便宜当今天子,落个好印象。

于是众人便异口同声道:“陛下圣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