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45章 络绎不绝的登门者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145章 络绎不绝的登门者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转眼又是几日过去,二篇半《尚书》佚文之事已经在洛阳传得沸沸扬扬,很多消息灵通之人得知吴咏在鬲候府住着,便开始登门造访,想见一见这位引发震荡的主角。

抛开吴咏从太虚仙境听来二篇半《尚书》佚文不讲,就是他天子侍读的身份,也足够分量,让众人拜见一番了。

可惜不巧的是,吴咏这几日都是天蒙蒙亮便去了皇宫,大家每次都是慕名而来,失望而归。

于是有人便学聪明了,到皇宫打听天子何时休沐,于是便有了今日吴咏在家,鬲候府中登门者络绎不绝的盛况。

由于来登门拜访的人实在太多,导致马车都堵了好几条街道。

爱看热闹是古今中外人们的天性,时下的洛阳百姓,平日里也没多少娱乐活动,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新奇事,自然勾起了强烈的好奇心,纷纷跑到鬲候府门前看热闹来了。

“今天发生什么事了?这么多人聚集在鬲候府!”有不明真相的百姓开始询问左右道。

“呵,老乡是刚到洛阳来的吧,这几日洛阳发生两件大事,都是与这鬲候府的吴咏有关。”

“兄台真是慧眼,某乃扶风庄坡,今日刚进的城!敢问兄台高姓大名,还请不吝赐教。”庄坡赶紧鞠躬道,他现在好奇心爆满,迫切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好说,某乃河南钱璋!这第一件呢,就是宛城人吴咏当上了天子侍读。”

“吴咏是谁?没听说过啊!”庄坡疑惑地问道。

钱璋被噎了一下,然后苦笑道:“兄台,你这也太孤陋寡闻了吧,太虚吃食知道吗?”

“这谁不知道啊,如今天下百姓都对传下太虚吃食的人感激涕零。”接着,庄坡想到什么,惊呼一声,道:“我知道了,据传这太虚吃食就是从宛城传出来的,这吴咏是宛城人,难道是他传出的太虚吃食?”

“孺子可教也,你猜的没错,确实就是这位吴咏。现在你知道他为什么能当天子侍读了吧。据说当朝太傅和三公同时出题,都没阻挡住吴咏当天子侍读,反而让他五步成一诗镇住!”

“兄台仔细说说着诗,稍后某请你去吃酒!”庄坡一听有镇住当朝太傅的诗,心里顿时痒痒的。

“哈哈,你也不必破费,某见你也是好学之人,想必是准备就读洛阳太学的吧!如今你刚到洛阳,还是多留些余钱为今后打算吧,毕竟居洛阳大不易啊。”

“钱兄高义!今日相识也是缘分,庄某愿认你为义兄,以后但有差遣,绝不推辞。”庄坡再次鞠躬道。

钱璋摆手道:“萍水相逢,不必如此。咱们还是来说诗吧,我也是好不容易才从别人手中借来一览。”

说着,他便将《使至塞上》吟诵一遍。

“好诗!”顿时周围传来一阵喝彩声,原来是他俩的谈话,被周围不少人听到,众人都被这首诗倾倒,情不自禁发出惊叹。

“不愧是天子选中的侍读,才学果然非一般人所能比也!此诗当边塞写景第一,也难怪能一诗镇住太傅和三公。”庄坡感慨道,随即又询问钱璋第二件大事件是什么。

钱璋便说了二篇半《尚书》佚文的事情,这事闹得洛阳人尽皆知,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庄坡听完,呆立当场,良久之后才叹息道:“果然来洛阳太学就读,是我做出的最明智的选择,若是待在扶风,此等大事件还不知何时传过去呢。”

接着他再次向钱璋道了谢,随后看着鬲候府今日大门广开,迎接一批又一批的客人进入,不禁有些疑惑地问钱璋道:“某记得这鬲候姓卓,为何吴咏会在这里?”

钱璋笑道:“庄兄有所不知,这鬲候朱氏、固始候李氏、平春候吴氏、北乡侯任氏和前泛乡侯卓氏的祖籍都是南阳宛城,他们五姓自光武帝开始就同气连枝,互为姻亲之家,因此几代下来,他们五姓家族早就不分彼此了。”

说着,他又叹息道:“近些年,天子多宠信宦官,他们这些依靠祖上关系而延续爵位的权贵世家,日子也不太好过。这吴咏之所以在鬲候府,全是因为府中的卓太君,她本是泛乡侯家的独女,因为没有兄弟,导致泛乡侯死后被去爵,而卓太君现在打理两个候府。”

说到宦官,两人都是一阵沉默,连继续相谈的心思都没有了,只是静静地看着鬲候府进进出出的人群。

“父亲,可要我去提点几句那钱璋,让他以后少搬弄我们五姓家族的是非。”不远处,吴正看着钱璋,问向一旁的吴胜。

钱璋和庄坡两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所议论的话,被平春候吴胜父子听得一清二楚。

其实这也不怪他俩,谁会想到堂堂的平春候会混在百姓之中,步行来到鬲候府。

吴胜父子表示自己也很冤枉啊,他们也不想步行,可是鬲候府门前的马车都快堵到洛阳城外了,他们也是迫不得已才走过来,一路上他们还看到其他相熟的朝廷官吏向鬲候府走来。

对于此时鬲候府登门者络绎不绝的场景,吴胜也是表现出极大的羡慕来,本来这些荣誉都是他平春候府的,没想到当初为了怕麻烦,换来深深的后悔。

因为想着心事,他住足许久,父子俩这才听到钱璋和庄坡两人的对话。

吴正的话让吴胜回过神来,只见他看了一眼钱璋,对吴正摆摆手道:“走吧,进鬲候府见见吴咏去。对方说的也没错,咱们没必要节外生枝。”

“喏!”吴正自然不敢违背父亲吴胜的话,随他进了鬲候府中。

鬲候府别院之中,吴咏刚送走朱垣和一群不认识的少年。

今日天子休沐,他本想好好休息一下,没想到从天蒙蒙亮开始,他的这个别院中,就一直有不认识叔伯带着少年过来认亲。

忙得他到现在中午十点多,连早饭都没吃上一口。若不是成昭时不时给他端上来点心吃食,估计他早就饿趴下了。

就在吴咏以为终于可以松口气时,院门外又传来了沉闷的敲门声,吴咏只好拖着疲惫的身躯再次打开院门,一看之下,有些呆住。

原来是鬲候朱泚,还有去而复返的朱垣,同时随行的还有三人,一位身材修长的中年男子,一位是锦衣玉袍的少年,还有一位是跟成昭年纪差不多的秀美少女。

朱垣见到吴咏打开院门,立刻走上前介绍道:“吴咏,这是大鸿胪卿袁隗大人。”

接着指着少年说道:“这位是太仆卿袁逢大人次子袁术,吾之好友。”

最后又指着少女说道:“这位是袁隗大人的嫡女袁眉。”

“大人光临,小子有失远迎,还望恕罪!”吴咏急忙见礼。

“哈哈,老夫冒昧来访,你何罪之有。”袁隗笑着说道,接着又对鬲候朱泚说:“传言果然不虚啊!吴贤侄小小年纪,待人接物就能做到如此周到,将来必非池中之物也!”

朱泚赔笑道:“大人过誉了,他如今年纪尚小,岂能得大人如此夸赞,将来的路还长着呢,也不知他是否能紧守本心,不负天子提携之恩。”

“鬲候此言差矣,俗话说三岁看老!吴贤侄如今少年老成,又得天子看重,朝堂上诸公对其都是另眼相看,听说连太傅胡广和三公都为他的才学拜倒,帝师杨赐更是夸赞其智慧无双,这岂非一般小儿能为!”

袁隗不紧不慢地说着,同时还仔细观察吴咏的神色变化。

查看许久,见吴咏对自己的夸赞一直保持波澜不惊的神色,袁隗不禁有些心惊吴咏的城府。放在一般的稚童,早就被夸得不知所以然了。

吴咏倒是没想那么多,他听到袁术这个名字,就已经被震惊得无以复加了,这可是后世在《三国演义》中,比较出名的人物,后世对其褒贬不一。

如今袁术真真切切地站在身边,让吴咏有些不知所措起来,以前他一直认为乱世还离得很远,直到这时袁术的出现,他才发现,乱世真的不久了。

可以说以后的汉末乱世,就有汝南袁氏做推手。后世有人分析说,如果汝南袁氏能和弘农杨氏一样,对汉室忠心耿耿,或许就不会有以后几百年的乱世了。

吴咏想着心事,浑然没发现自己堵在门口,众人都看着他呢,还是朱垣提醒道:“吴咏,你不请我们进去坐坐吗?”

吴咏这才醒悟过来,急忙拜道:“小子第一次见到大人,不禁被大人的风采所震撼,这才失了心智。”

袁隗仔细看他一眼,赞叹道:“小小年纪,接人待物,镇定自若,颇有吾当年风采。”

随后他又转头问朱泚道:“不知吴贤侄是否有婚配人家,吾想与你们五姓家族结成姻亲之家。”

“这……”朱泚可不敢答应,随即看向吴咏道:“你是如何打算的?”

吴咏不卑不亢道:“小子曾立志,所见之处并无饿殍,如今志向未实现,怎敢轻易言结婚。”

袁隗听后不仅不生气,反而赞道:“好志气,吾就喜欢你这样心怀天下的俊才,你且放下,吾并不会强迫你。”

“这也可以吗!”

朱垣傻眼了,还有这样的事情!洛阳多少俊杰想成为汝南袁氏的快婿而不得,而吴咏就这么推辞了。

“哎,人比人气死人啊!”

朱垣幽幽地叹了口气,他对吴咏有一股深深的怨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