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44章 万家灯火议吴咏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144章 万家灯火议吴咏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傍晚,洛阳安武里,平春侯府中,吴胜在一处灯火通透的客厅中召集了府中所有的成年男子过来议事。

此时,吴胜跪坐在矮塌上,看着到齐的吴家子弟,表情说不出的惆怅。

他今年还不到四十岁,凭借祖上的关系,在宫中担任南宫校尉一职,这是偏文型的清贵武职,平常很是清闲。

今日他正好当值,正与几位同僚聊一些家常,突然就被一群三公府的署官围住,向他道喜。

这让他有些不知所措,等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更是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浑浑噩噩回到家中吃完饭,才想到将府中众人召集来,告诉他们实情,省得他们还不知缘由。

吴胜想着心事,长子吴正一头雾水地询问道:“不知父亲今日将我等召来,所谓何事?”

吴胜看他一眼,叹息着说道:“今日吴咏通过了太傅胡广和三公的考核,朝廷正式封为天子侍读。”

“孩儿还当是什么呢,他当天子侍读,这不是好事吗!父亲为何会做出这般愁眉不展的样子。”吴正呵呵一笑道。

吴胜瞪他一眼,面无表情地说道:“你可知道,他献给天子二篇半《尚书》佚文,为此,陛下还特意在德阳殿召开了大朝会,让朝中诸公一起共举盛事。”

吴正一愣,随即面色大变道:“这不是胡闹吗!难道诸公当中就没人当场提出反对吗?”

《尚书》的官学地位,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早已深入人心,这突然多出来的二篇半佚文就是在挑战经学世家的地位,一个不好,就是身败名裂的下场。

“这我就不清楚了,为父也是从旁人口中得知……”

吴胜的话还没说完,厅中的其他人便开始嚷嚷起来。

“这吴咏的胆子也太大了吧,这话是能随便说的吗?说不得咱们也得跟着遭殃!”

“是吧,我就知道他小小年纪进入宫中,早晚会惹出事端来,没想到这才刚进宫就弄出这么大的风波来。”

“将他赶回宛城,不能再让他呆在洛阳了。”

“肃静!”吴胜狠拍一下矮案,将众人压制住,这才继续说道:

“事情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据传这二篇半《尚书》佚文是吴咏从太虚仙境听来的,他自己都不知道这是《尚书》佚文,只是因为二篇半文章都是当世难得的奇文,朝中诸公才一致认为是《尚书》佚文。”

“额,还能这样!”众人听后,都是一脸惊愕之色,随即感到一阵羞愧,尤其是那几个叫嚣得最厉害的,此时脸色更是通红一片。

既然是朝廷诸公的看法,那就没吴咏什么事了,他们刚才真是枉做小人了。

吴胜见他们这样,立刻开口训斥道:“你们真是富贵久了,凡事一点脑子都不动!现在除了会诋毁别人,还会做什么?你们看看吴咏,刚刚十二岁,就能当天子侍读,如今献出这二篇半《尚书》佚文,更是被太傅和三公称赞。”

随后又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继续说道:“我不管你们以前怎么玩世不恭,今后见到吴咏一定要给我放尊重点。”

“凭什么啊?他比我们的年纪都小,我们难道不要面子嘛?”有人不服气,出言反驳道。

吴胜真是被这人气笑了,平复了怒气许久,才面无表情地开口道:“随便你们吧,可别怪我没提醒你们,咱们五姓家族现在大不如以前,你们以后若是想为官,说不得还要从吴咏身上多下功夫。”

说完,他心中不禁生出一种懊悔来,早知道这样,当初说什么也要就将吴咏一行人安排在平春侯府中住下,如今吴咏在鬲候府住着,说不得以后有什么好处都被卓家人得了。

“不行,得想个办法才行,估计今日之后,吴咏的名声要响彻整个洛阳城了!如果那二篇半文章真的被五经博士认定为是《尚书》佚文,吴咏的地位怕是跟那些经学世家的家主平起平坐了。”

想到这些,吴胜不禁开口问道:“你们觉得咱们将吴咏接回平春侯府中居住如何?”

吴正一脸愕然看着父亲,皱眉想了一会,才开口说道:“父亲,孩儿认为不可。五姓家族同气连枝,当初吴咏还没来洛阳前,咱们就已经商讨好了他的住处,如今咱们若是趁着他名声鹊起时将他接回府中,其他四姓家族会如何看待我们!”

接着他见吴胜还有些不死心,又劝慰道:“其实父亲大可不必如此,再怎么说吴咏也是姓吴,就算是他以后封侯拜相,也是咱们吴家的荣耀!何况鬲候府现在阴盛阳衰,吴咏今后想寻帮手,还是得靠咱们平春侯府才行。”

“哈哈,”吴胜听完,赞赏地看吴正一眼,忍不住笑着说道:“此言大善,甚得我心!”

随即,对众人吩咐道:“那就按吴正说的做吧,咱们不接吴咏回来。但是你们今后要多去鬲候府,跟吴咏打好关系。”

“喏!”厅中众人一致回应道。

但这时偏偏就有不合群的声音,“我才不要去跟一个从乡下来的小子打好关系呢,身上一股臭味,闻着就恶心。”

说话的吴胜最小的儿子吴敖,今年刚十五岁,在府中大家都很宠爱他,自小锦衣玉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因此也养成了他看不起人的毛病。

吴胜听他这样说,极其愤怒,将手重重拍在矮案上,呵斥道:“混账东西!枉我这些年这么宠溺你,你现在竟然连为父的话都敢不听了。”

说着,他就对外面喊道:“来人,将吴敖给我关进柴房去,没我的命令,谁也不能将他放出来。”

“喏,”外面立刻进来两个身材魁梧的奴仆,拖着吴敖就往门外走去。

“放开我,你们这两个贱仆,我一定要告诉母亲,将你们卖掉。”

吴敖大喊大叫,同时还不停挣扎。

吴正嘴角泛起一丝冷笑,等吴胜的气稍微消了些,才劝说道:“父亲,阿弟他年纪还小,就绕过他这次吧!”

其实他心里巴不得吴敖被多关几天才好,他乃庶出长子,受到很多不公平的待遇,看到作为嫡子的吴敖自幼就遭到府中众人的宠爱,心里早就不平衡了,可他平日里还不敢说什么,一直表现出大度模样,对吴敖关爱有加。

过了一会,厅中的其他人都离开了,吴胜也在吴正的安慰下,心里舒服一些,这才叹气道:“这逆子真是想气死我,还好府里有你在,让我省心不少。”

说着,他面色严肃地告诫吴正道:“我知道你这些年虽尽心尽力办事,还是受了不少委屈。别怪为父没提醒你,咱们府里这点家底,以后都是要留给吴敖的,你这次一定要抓住机会,跟吴咏搞好关系,你以后能不能有大出息,全指望他了。”

“孩儿晓得!”吴正低着头,眼中闪过一丝不可捉摸的寒光。

今晚对很多人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经历。就在吴胜召集众人议事的同时,洛阳城内很多人家的客厅中,也都是灯火明亮,争论声不断。

就比如景宁里的袁府,此袁家就是号称\"四世三公\"汝南袁氏。

此时厅中袁逢跪坐在主位,袁隗和袁基在左侧坐着,袁绍和袁术在右侧坐着。

袁逢将今日德阳殿内发生的事讲述一遍后,询问左右两边的亲人道:“你们对今日大朝会上的事有何看法?”

袁隗今日也参与了大朝会,这次的聚会,主要是兄长袁逢考验后辈的,因此,他也没急着开口,反而饶有兴致地看着自家的三个侄儿。

袁基作为嫡长子,家族倾注心血培养,举手投足之间,自然有一股大家风范,只见他拱手拜道:“父亲,在孩儿看来,这二篇半《尚书》佚文的出世,对咱们袁家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

“哦,此话怎讲?”袁逢撵须问道。

“现如今朝廷的官学主要掌控在那些经学世家手里,他们的门生遍布天下,就拿洛阳城外的太学来说,生员有三万人之多,他们大多只敬仰老师,而无视朝廷,因此遭来天子的猜忌,我想这二篇半《尚书》佚文也是天子拿来撬开经学世家禁锢的开始,后续必将还有其他手段,来遏制这些经学世家。”

“我袁氏虽然有祖上的荣耀,可是与那些经学世家相比,还是缺少底蕴,对太学生的影响很弱,今日天子此举,倒是给了我袁氏一个机会,可以在洛阳太学中插入自家人,增加我袁氏的影响力。”

袁基越说越激动,整个客厅都是他的声音。

“善!”袁逢听后夸赞一句,随后问袁绍道:“绍儿可有其他补充见解?”

袁绍恭敬拜道:“侄儿还未想到,袁基兄长的见解很是令人启发,看来我以后还要多学习才是。”

袁逢点点头,“你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是十分难得。”

接着他又对袁术道:“听说你与鬲候府的朱垣走得很近,可是真的?”

袁术一愣,他平时都是来充人数的,没想到今日父亲会突然问他,立刻躬身拜道:“回父亲,确有此事!”

“听说这吴咏就住在鬲候府中,此子如今为天子侍读,又献出二篇半《尚书》佚文,日后的成就必定不凡,你以后多与他亲近亲近。”袁逢吩咐道。

“喏!”袁术立刻就回应道。

这时袁隗突然插言道:“这吴咏年仅十二岁,尚我袁氏女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袁逢眼睛一亮,哈哈笑道:“也是一个好谋划,那就劳烦三弟挑选一位袁氏女去亲近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