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43章 朝堂争论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143章 朝堂争论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德阳殿是北宫的正殿,殿高三丈,陛高一丈,殿中可以容纳上万人朝贺议政,非重大事件,朝廷不得启用此殿。

今日不知为何,有谒者突然来到南宫通知正在议政的三公和各级官吏,说天子有要事召集诸公去德阳殿议事。

众人一头雾水来到德阳殿内,便寻找相熟之人,开始四处打听消息。

“今日天子突然相召,到底所谓何事?”

被问询之人都是摇头,表示自己没有听到任何风声。

时下的朝堂还没像后世那样等级森严,大家在面对自己的上官时,也没有太多的拘谨。

因此有跟随在三公身边的人,便开口问道:“不知三位大人可否透露消息一二?也好让我等下臣在面对天子问询时,不至于仓促应答。”

太尉闻人袭、司空刘嚣和司徒许训三人对视一眼,都是苦笑道:“我等也未得到任何消息!”

说着,三人看向最前面的胡广问道:“太傅可知今日天子为何召开大朝?”

胡广见众人都看过来,也是摇头叹道:“让诸公失望了,老夫也没得到任何消息。”

众人更加惊奇了,以往大朝仪都是太傅和三公提前得到消息,然后召集众人来议事,今日天子反常的举动,让大家纷纷猜测起来。

“难道是边疆又出现了胡人叛乱?”

就在众人都在德阳殿焦急等待的时候,吴咏跟随着杨赐,经过殿门口的侍卫搜查后,走进殿内。

众人的目光自然集中在从外面进来的两人身上,尤其是吴咏,他一进来,众人就对他指指点点,让他倍受压力。

“那小子是谁?这么小的年纪竟然敢来德阳殿议事?”旁人打听,吴咏的到来,让他们好奇心暴增。

“没见过啊!该不会是新来的小宦官吧。”众人都是摇头表示不知道,他们也是第一次见到吴咏。

有人立刻反驳道:“应该不是,光禄勋杨赐可是不怎么待见宦官!何况他这么年幼,若是宦官,怎么可能被带到德阳殿来。”

这时忽然有人低声惊呼道:“我想起来了,听说天子今日要召见侍读,想来就是这小子了。”

一时间,殿内诸公都知道吴咏是天子侍读了,他们对吴咏都流露出极大的兴趣。

吴咏对这种情况,真的有些不知所措。

刚才在华光殿内,天子刘宏采纳帝师杨赐的建议,要召集群臣共举盛事,吴咏本以为没他什么事,却没想到被等不及的杨赐拉着先行一步。

毕竟天子出行,需要各种准备,而且天子临朝,也需要沐浴打扮。这期间可是要花费不少时间的,正好方便杨赐跟朝廷诸公说明情况,省得一会天子临朝时,让大家措手不及。

因此,杨赐对于众人的目光视若无睹,他快走几步,来到另外两位帝师面前,指着身后的吴咏介绍说:“这是吴咏,以后跟随天子一起在华光殿读书。”

接着又对吴咏道:“这两位是尚书令刘宽和太仆张济,与老夫一样,同为帝师,轮流为天子讲经书。”

万众瞩目的滋味,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还好他有过应对流民群体的经验,吴咏从容行礼,恭敬说道:“小子拜见两位老师。”

“你就是吴咏?”尚书令刘宽首先开口道,他此时嘴角含笑,令吴咏如沐春风,同时温和的眼睛里,却隐约蕴藏着无比的好奇与探究。

“正是小子。”吴咏恭敬回道。

一旁的太仆张济这时也笑道:“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小小年纪就有此等气度,果然不凡。”

“大人谬赞了,小子本是乡野之人,得天子垂怜,今后能听到大人教诲,才是三生有幸。”吴咏奉承道。

张济听完,哈哈一笑道:“那老夫今后可得拿出看家本事才行,不然就对不住你小子今日的一句恭维。”

接着又和颜悦色问道:“今年多大了,蒙学如何?”

怎么谁来都问这个,吴咏暗暗吐槽,恭敬回道:“刚满十二,蒙学已过,正治学五经。”

张济一愣,然后面有不悦道:“小小年纪,不可妄言。”

呃,吴咏迟疑起来,正要解释几句,却见杨赐微笑解围道:“张太仆可不要小觑天下人,你先看看这卷竹简的内容再说。”

说着,他便将手中的三卷竹简,分别给了两位帝师一卷,三公一卷,太傅一卷。

“诸公也都看看这三卷竹简,乃是由吴侍读口述,老夫笔着。”

众人微微有点惊讶,他们没想到杨赐竟然如此维护吴咏,同时心里又有些好奇竹简到底写了什么,尤其是太傅和三公,他们不久前刚考核过吴咏,没想到这才过一个多时辰,杨赐就带人又找过来了。

“看来这次天子召开大朝仪可能与这吴咏有关了。”

四人这样想着,同时不忘两两聚在一起观看竹简。只一眼,拿到竹简的六人,便忘情地投入进去。

三卷竹简,每卷不过百字,按理说,也就几分钟就看完。可是拿到竹简的六人,却是足足看了十多分钟,还是无一人发言。

杨赐看他们这样,不由提醒道:“诸公以为这三卷竹简的内容如何?”

张济第一个醒悟过来,只见他面色严肃地问吴咏道:“这篇《保训》,你从何处得来?”

吴咏只好又将在华光殿找的借口再说一遍,听得六人都是怔立当场,尤其殿内的其他官员,更是听得目瞪口呆,同时心里更加好奇这三卷竹简的内容。

这时太傅胡广与三公各对视一眼,才对众人拱手道:“诸位肃静一下,由老夫给大家读一下三卷竹简的内容吧。”

说着,胡广从《厚父》开始,之后将《保训》和《封许之命》,都诵读一遍。

殿内诸公听后,久久无声。他们能进入殿内,至少都是熟读五经的,但这三篇文章,他们却从来没有听闻过,因此不少人心里参考一下所读过的五经,一下就涌出一个可怕念头。

“这二篇半文章是《尚书》佚文!”

这个念头一起来,立刻就止不住,在脑海翻来覆去涌现,可是殿内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因为这对他们的冲击太大了,甚至会影响到现在经学世家的格局,一个不好,可是会闹出大乱子的。

这时他们也知道今日为何天子要召开大朝仪了,这可是关乎江山社稷安稳的大事件啊!

偌大的殿内鸦雀无声,众人都各自想着心事,谁也不敢第一个开口,就是太傅胡广、太尉闻人袭、司空刘嚣和司徒许训,这四位在朝堂上最具影响力的人,也都是缄默其口。

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人忍不住开口道:“这二篇半文章,会不会跟之前的《太誓》篇一样,也是伪作。”

众人像看白痴一样看着他,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最后还是有要好的官员提醒道:“这二篇半文章是吴侍读从太虚仙境听来,总不能是他这个十二岁的稚童伪作的吧!你想想就是孔夫子在世,在其十二岁可能做出这样篇章来?”

那人无言以对,只能羞愧地缩了缩脑袋,他确实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

接下来,殿内又陷入沉默之中。朝中诸公都没有像今天这样为难过,这二篇半文章实在太精妙绝伦了,要昧着良心说是伪作,他们估计会内疚一辈子。可是若说是《尚书》佚篇,这可能会得罪很多经学世家。这种没有师说的篇章,他们是不会承认的。

“难道这样的绝世好文章,就这样湮没在世间吗?”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偏殿内传出动静来。有谒者喊:“吉时到,天子临朝,诸公拜见。”

殿内众人急忙整理一下衣冠,在各自的位置上跪坐好。吴咏扫视一圈,也没找到他的位置,只好退到一角站着。

少顷,天子刘宏坐在上首,殿内诸公拱手拜道:“参见陛下!”

“诸卿平身。”刘宏说完,接着又问杨赐道:“光禄勋卿可将从太虚仙境得来的二篇半文章讲与诸卿听了?”

杨赐恭敬道:“回陛下,老臣已经尽说与诸公了。”

“善!”刘宏回应一句,接着道:“今日召集诸卿来此的目的,想必你们也都清楚了吧?可有建言?”

殿内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贸然建言。最后还是太傅胡广最先开口道:“汝南许氏多年寻祖未得,《封许之命》此篇可为其正本清源,陛下可派人去问询他们的意见。”

“善!还有哪位卿家建言?”刘宏扫视一圈,这才发现躲在角落的吴咏,不禁笑道:“吴侍读,你本就幼小,为何站在那里?若不是朕的眼力尚可,还发现不了你呢,你且站到前面来,让朝廷诸卿见见,今后你为朕的侍读,朝仪时就站在朕的身边。”

吴咏一愣,随后在一众羡慕的目光中,站到刘宏的一侧,躬身拜谢道:“多谢陛下厚爱,小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宏被他这话整得一愣一愣的,随即摆摆手道:“你今日献文章有功,可有所求?”

“小臣能从乡野到洛阳来,全靠陛下垂青,如今能侍读于陛下,不敢再起他心。”吴咏再次拜道。

“不愧是朕挑的侍读,小小年纪,就有颗感恩的心。”

“陛下谬赞了,小臣今日见了天子,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殿内众人看着两小竟然不顾及场合,在那互相吹捧,不禁有些哭笑不得起来。

“咳!”这时太尉闻人袭轻咳一声道:“陛下既然有心传下这二篇半文章,可令五经博士核定后,通告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