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47章 鬲候府的家宴2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147章 鬲候府的家宴2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吴咏随婢女抵达后院宴客的大厅处时,屋檐台阶上早候着的另一个体面婢女。她见吴咏到来,离着还有段距离,便笑着迎了上去。

“小郎君可算来了,太夫人她们都等急了呢,快快随婢子进去。”

说着,又对领吴咏过来的婢女挥挥手,示意她去忙其他的事。

吴咏见那婢女对体面婢女十分顺从,便知道眼前的这位的体面婢女可能有些来头,不过他已在鬲候府中多日,并未见过这位婢女。

因此快走几步,与体面婢女并排同行,同时笑着问道:“阿姐贵姓?小子来府中也有段时间了,怎么从未见过阿姐?”

体面婢女对于吴咏的称呼显然十分开心,只见她娇笑着说道:“可当不得小郎君阿姐,婢子是鬲候府的家生子,本姓姜,太夫人赐名春香。前几日阿母偶染风寒,这才得了太夫人准许,回家伺候阿母几日,倒是与小郎君错过第一次见面。”

“阿姐可真有孝心!”吴咏夸赞一句,随后嬉笑着问道:“前几日在府中遇到一个叫夏香的姐姐,不知与阿姐是何关系?”

春香听后,也是吃吃一笑道:“她和我一样,也是家生子,太夫人身边一共有四位婢女,都是家生子,我跟夏香,还有两位叫秋香和冬香,今日我们四人都在太夫人身边伺候着,小郎君一会就能见到她们。”

两人说着话,脚步却是不停,几句话的工夫便已经来到大厅中。

毕竟是鬲候府的后院,此处大厅要比前院大厅装饰得更富丽堂皇。此时厅中坐满了五姓家族的女眷,吴咏用余光扫了一眼,发现女眷的数量竟然比前院的男性要多出二三倍来。

再加上她们身边的婢女,此时偌大的客厅竟显得有些拥挤起来。

众人见春香领着一个少年进来,目光自然都落在吴咏身上。

吴咏目不斜视,上前两步,见礼道:“太夫人…”

他话还没说完,卓太君就面色一板道:“你这孩子,跟你说了多少次,都是一家人,无须见外,你喊我一声祖母即可。”

这时大伯母邓氏也笑着道:“今日是五姓家族的家宴,厅中坐的可都是你的姑婶姊妹,你喊得这么疏离,其他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咱们鬲候府亏待你了呢。”

吴咏只好从善如流,恭恭敬敬喊了一声祖母。

卓太君这才笑呵呵地将他招呼到身边,对着下首的众人说道:“这位便是咱们五姓家族的麒麟儿吴咏,当今的天子侍读,你们今日可要看仔细了,以后莫要认错了人。”

“刷!”厅中众人听罢,都是目光一致地盯着吴咏看了又看。

饶是吴咏是后世的灵魂,被这么多妇人和少女盯着,脸皮也微微有些发红,额头也微微见汗。

还是一旁的朱氏姑母心眼灵活,她见吴咏这样,便笑吟吟地开口道:“秋香,你去拿条手巾来,看这天热的!吴家侄儿定是急着来见母亲,这才弄得满头汗。”

卓太君闻言一愣,又对左右婢女吩咐道:“你们去搬一套席案来,就让吴咏坐在我身边。”

身边的婢女们闻言立即行动起来,有送来席垫的,也有递毛巾的,还有打扇子的……

感受着身边传来的轻风,吴咏心里暗叹古人会享受,躬身行礼道:“多谢祖母。”

接下来,卓太君开始为吴咏介绍厅中各家的女眷。

鬲候府内的几位女眷,他都已经见过,此时也只是简单见礼。

固始候府李家,来了三位主母,六位小娘。

平春候府吴家,来了四位主母,三位小娘。

北乡侯府任家,来了二位主母,五位小娘

泛乡侯府虽然归朱羡管理,但是卓太君为了照顾卓家人的心理,不仅让次子朱羡娶了卓氏女,还将泛乡侯府一半的收入用来补偿卓氏族人。

因此今日泛乡侯府不仅来了朱羡的妻子,也就是二伯母,还来了一位卓氏的主母,二位卓氏的小娘。

今日能出席鬲候府家宴的妇人,都是各侯府的正妻。倒是未出嫁的少女,成童以上,勿论嫡庶,都被带来参加宴席。

当世妻妾身份之别非常严苛,地位也是有着千差万别。虽然妻与妾的职责都是侍奉丈夫、治内管家以及生儿育女,但是,妾对于家主来说近似奴隶,只是对于婢女和仆人来说,妾应该算主子。

同时,妾在家庭中的权利也是很受限制,十分卑微的。首先,妾不能参加家族的祭祀,妾被排除在家庭之外。妾的亲属根本不能列入丈夫家的姻亲之内,就连妾所生的子女,也必须认正式妻子为\"嫡母\",而生身母亲只能为\"庶母\"。

这一圈亲戚认下来,吴咏感觉自己有些头昏脑胀。

等回到座位上,卓太君拉着吴咏的手,又问询了一下前厅的状况。

吴咏不想破坏气氛,就捡一些好的情况说了,让一旁的朱孜听的直撇嘴,但他也不敢当着卓太君的面拆穿吴咏。

卓太君对吴咏是越看越满意,忍不住又笑着对厅中的众人说道:“你们当中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吴咏当着朝廷太傅和三公的面,五步内做出一首诗,直接通过考核,成为天子侍读。”

“还有这事啊!家里可没人和我说过。”厅中众人都配合着惊叹起来。

听到众人这样说,卓太君心里更开心了,便对另一边坐着的朱孜说道:“孜儿,将你堂兄吴咏的在朝堂上吟诵的诗给你的姑婶姊妹们念一遍。”

朱孜一愣,想了好一会,也只想到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见众人都盯着他看,更让他无地自容,最后硬着头皮说道:“回祖母,孙儿不记得了。”

这话一出,卓太君的脸色顿时垮下来。她本来是想让朱孜趁着吴咏出名这个机会,也让自家的孙儿在亲戚面前露露脸,却没想到他这么不争气。同时心里暗叹起来:看来今后不能再宠溺他了,如此下去,只会令更多人耻笑。

此时偌大的客厅中,寂静得可怕。朱孜羞愧得简直要找个地缝钻进去,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女声。

“祖母,让我来给诸位姑婶姊妹吟诵吧,阿弟他近日一直忙着蒙学,可能精力不够用。”

吴咏循声望去,竟然是朱孜的大姐朱宝风。

卓太君意兴阑珊地点点头,“好,你来吧!”

随后朱宝风便在大厅中,吟诵起吴咏作的那首《使至塞上》。

厅中众人大都是读过蒙学的,自然能分辨出诗的好坏。大家听完,妇人们都是目光炽烈地看着吴咏,少女们的目光中透露出崇拜。五姓家族本是一体,哪个府中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就会传到其他府中。吴咏第一次来作的那首劝学诗,早已传遍五个侯府。

如今再次听到吴咏作的边塞诗,不禁佩服起他的才学来。要知道吴咏现在可才十二岁,便能诗服太傅和三公,将来的成就必然不会低了。

因此有些心思灵巧的妇人,看着容貌俊秀的吴咏,不禁动起了心思:他既然前途无量,不如将自家的女儿嫁与他。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此事大有可为。

当然吴氏的女儿就不用这样想了,毕竟吴咏也姓吴,时下是禁止同姓婚配的。

厅中众人各自想着心事,最后还是朱氏姑母嬉笑着说道:“没想到吴家侄儿竟有如此才学,当真是少年神童啊!”

接着她话风一转,询问道:“不知你家中可还有其他兄弟姐妹?”

“只有两位幼妹。”吴咏如实答道。

接下来,两人一问一答,朱氏很快就摸清楚了吴咏的底细,又见吴咏言谈沉稳,这让她的喜爱更上一层,因此她指着任蕙,笑着对吴咏道:“你表妹任蕙自幼就对有才学的人比较崇拜,吴家侄儿以后可要多跟她亲近亲近。”

吴咏看了任蕙一眼,见她跟自家大妹何叶的年纪差不多大,便笑道:“姑母尽管放心,表妹有蒙学上的问题,只管来找我。”

吴咏现在根本没往男女方面考虑,一是两人的年纪都小,二是他对成昭跟何莲有一种非常奇特的感情。

听到吴咏这样的回答,朱氏脸上不禁漏出意味深长的笑意,同时对吴咏也更加亲切起来。

这时,固始候李黄的妻子也坐不住了,只听她娇笑着对吴咏说道:“吴家侄儿可不要厚此薄彼哦,我李家的几位小娘也对诗赋有极大的兴趣,以后也少不得去给你添麻烦。”

“姊妹能来,是吴咏的福气,何谈麻烦一说。”吴咏不敢托大,躬身拜道。

他这样一说,可跟桶了马蜂窝一样,其他两家妇人也急忙表态。

“我卓氏的小娘最善诗赋,可与吴家侄儿互相进步。”

“我任氏的小娘也可以的……”

这时吴咏也品味出一些非同寻常的意味来,但他也没有深思,反正是来者不拒。

卓太君对此并没有出言阻止,她也乐见吴咏能娶五姓家族的女子为妻,这样才能让五家的关系更为紧密,当然,她希望吴咏最好是娶朱家四风之一。

朱孜羡慕地看着吴咏的待遇,他第一次认识到才学的重要性。以前他仗着全家的宠爱,对学习不甚用心。如今看到吴咏如此受到姑嫂姊妹的喜爱,心里也暗暗发誓要努力治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