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68章 洛阳王孙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168章 洛阳王孙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转眼又是几日过去,到了七月初五宴客这天。

当初众人商定是于今日请皇亲国戚及关内候爵位以上者,但五姓家族经过这些年衰落,慢慢远离了大汉朝的权力中心,因此他们对于初五日到来的人数也没抱太大的期望。

只不过是出于礼节,鬲候朱泚还是派人挨家挨户上门通知一声。

但真到了这日,他们才发现跟自己想的有些不一样。

一大早,先是南宫的窦太后派谒者送来贺寿礼,接着“永乐太后”和当今天子刘宏都分别派谒者送来寿礼。

这么大的动静,一下子便惊动了洛阳城中所有权贵的眼线。

接着,凡是收到鬲候府通传的府邸,纷纷派自家子弟来给卓太君贺寿。就是那些因为有事不能来的人家,也都派家仆送来贵重贺礼一份。

这让两府众人惊喜的同时,也都有些不知所措起来。最后还是卓太君见多识广,亲自坐镇指挥,众人这才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

其实吴咏对于这些洛阳王孙的到来还是挺期待的,因为他也想见识一下这些贵族子弟到底有哪些后世传颂的名人,说不得要结交一番,以后在这汉末乱世中生存,也多个依仗。

最近他出入皇宫,看过不少资料,对这洛阳王孙也有一些基本了解。

自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开始,洛阳就是整个皇族生活的中心,皇族是洛阳城中最显赫的群体。光武帝在位期间,以他为中心的家族都是生活在洛阳的。地位最高的就是他的叔叔刘良。

由于刘秀之父刘钦早卒,刘秀兄弟由其叔父抚养成人。刘秀称帝后,封刘良为赵王。不过刘良并没有到封地去,一直生活在洛阳。刘良临终弥留之际,刘秀专门前去探望,并问叔父还有什么遗愿。

刘秀的两个侄子也被封为诸侯王,刘秀对他们关怀备至。刘秀称帝后,手足中仅有姐姐湖阳公主尚在,湖阳公主也生活在洛阳。刘秀对姐姐非常关照,曾经委婉地替姐姐向大司空宋弘提亲。

光武帝的儿子们先后被封为诸侯王,不过这些诸侯王也都没有到封地,而是留在洛阳,一直等到刘秀去世后,他们才陆续离开洛阳。

汉明帝的弟弟东平宪王刘苍与汉明帝关系最为密切,汉明帝即位后,刘苍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在朝辅政。后来刘苍多次辞职,获准后离开洛阳到封地去,但他经常来洛阳朝见汉明帝。

一次刘苍来洛阳朝见汉明帝,刘苍已经明显发福,腰围见长,日子显然过得不错。闲聊的时候,汉明帝问刘苍居家过日子什么最快乐,刘苍答道:“为善最乐。”

汉明帝听后非常高兴,说道:“这句话真是配得上你这腰围!”

汉明帝的儿子也都封为王,等到汉明帝去世后,汉章帝特别仁厚,并没有打发兄弟们离开洛阳。汉明帝之子淮阳顷王父子两代都没有到封地里去。

当然按照规定诸侯王是必须到封地里去的,除非有天子特赦,否则他们想生活在洛阳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而公主则不然,她们可以名正言顺地住在洛阳。

汉和帝时,功臣梁统家族被打发回原籍,但是作为梁家儿媳的舞阴公主却得以留在洛阳。后来窦氏外戚专权,梁家进一步落难,舞阴公主也仅仅是被安置在离洛阳不到百里的新城县。

自汉和帝以后,东汉帝王往往子嗣不继,朝廷为了防备万一,往往会征召宗室子弟留居洛阳。

汉和帝去世后,邓太后临朝,汉殇帝即位时才是刚刚百天的婴儿,邓太后下令将清河王刘庆的长子刘祜留在洛阳。果然,不到一年汉殇帝夭折,邓太后下令刘祜即位,他就是汉安帝。

后来邓太后为了加强对皇族近支的教育,曾下令将汉和帝的弟弟济北王、河间王子女年满五岁以上的都征召到洛阳,为他们开设了专门的学校。

不仅皇族近支,其他皇族成员也可以留在洛阳,这些人大多是宗室近亲或者公主的子女,他们大多借口为已故天子守墓,向朝廷要官,而留于洛阳。例如汉章帝去世后,齐殇王的儿子都乡侯刘畅借口吊唁而来到洛阳,他甚至得到窦太后的垂青而被留在洛阳。

如今的皇室宗亲以河间王宗室刘合为首,其兄刘倏协助大将军窦武扶立天子刘宏为帝有功,又因侯览王甫等大宦官深恐这样一个宗室大臣受到小皇帝依仗,对宦官集团不利。侯览等人便设计将刘倏调任为泰山郡太守,并唆使司隶属下在其上任的路上将其迫杀。

不过朝廷追悯刘倏的功劳,就重用刘合以示回报。刘合虽与侯览王甫等人仇深似海,但他为了忍辱负重,还是纳了中常侍程璜的女儿为妾。

这些洛阳王孙中除了皇室宗亲子弟外,便是与皇族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外戚家族。这些外戚一朝得势,便能世代生活在京师洛阳。

光武帝的母亲樊氏家族是东汉地位最高的外戚家族,不过由于光武帝母亲早卒,樊氏家族也比较收敛,在京城之中他们并不十分显赫。光武帝起兵之后在南阳迎娶了阴丽华,后来在河北娶了郭圣通,阴、郭两家都是京城望族。虽然郭圣通最终没有能守住皇后之位,但是郭家的富贵并未受到任何影响。光武帝经常到郭圣通的弟弟郭况家中,“会公卿诸侯亲家饮燕,赏赐金钱缣帛,丰盛莫比,京师号况家为‘金穴’”。

伏波将军马援马革裹尸而还后,虽然遭受谗言家道中落,但在汉明帝时随着马援女儿成为皇后,马氏家族也东山再起,成为京城豪门。汉明帝执政风格以严明着称,为了防止外戚违法乱纪而加强对外戚的教育,在京城专门为樊、阴、郭、马四家外戚设立学校,教育四姓外戚子弟。

汉章帝时,窦氏外戚开始走出低谷。汉章帝去世后,窦氏外戚如日中天。此后,外戚与宦官轮流专权,窦氏、邓氏、阎氏、梁氏等家族先后显赫一时。

不过政治斗争风云诡谲,一旦失势,下场往往很凄惨。汉和帝时窦氏外戚失势,被赶回原籍。汉安帝时,邓太后去世后邓骘父子绝食而死。安帝去世后,阎氏卷入政变,阎显兄弟及其党羽都被诛杀。汉桓帝时,梁氏外戚失势后,家属都被迁到日南郡比景县。汉灵帝时窦武失败后,家族也被迁到日南郡。

如今洛阳的外戚势力还是樊、阴、郭、马四家。

除了皇室宗亲和外戚家族,洛阳王孙中还有一个群体,那便是功臣之后。

汉光武帝对功臣严加防范,不过只是“飞鸟尽,良弓藏”,并没有“狡兔死,走狗烹”。光武帝对功臣仅仅剥夺其实权,但厚加赏赐,封为侯爵,还允许他们生活在洛阳,朝廷重大仪式上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而功臣们都在洛阳建起豪华的府邸,长期定居。

比如五姓家族这样的存在,只要不是参与朝廷的政治斗争失败,后代都能很好地生活在洛阳。

当然除了他们这些旧的功勋集团外,还有后来新兴的功勋集团,例如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他们都是因为经学起家的勋贵。

除了这些,还有依靠天子宠信而封侯的宦官,比如桓帝时,单超、具瑗、左悺、唐衡、徐璜五人因共诛专擅朝政之外戚梁冀有功而被封侯,并称为\"五侯\"。

站在鬲候府大门口迎宾的吴咏,不知不觉想得有些多了,直到一家接一家的宾客纷至沓来时,他才惊醒过来,陪着朱垣一起接待宾客。

“皇室宗亲,少府卿刘合携家人到!”

“费亭侯,大司农卿曹嵩携家人到!”

“安国亭侯府,大鸿胪卿袁隗携家人到!”

“程乡侯马遵携家人到!”

……

随着鬲候府的管事报喊声,吴咏开始忙得脚不沾地起来,他没想到今日曹嵩一家和袁隗一家都来了。

曹嵩承袭了曹腾的费亭侯封爵,今日确实有资格来,何况他位列九卿,能亲自来,已经给鬲候府极大的面子了。朱泚亲自出面接待,同他一起进院,曹嵩的长子曹操、次子曹彬、三子曹玉、幼子曹德紧随其后。

至于他的夫人丁氏则是带着侄女丁茸,由婢女领着去了泛乡侯府那边的女眷中。

而承袭了袁汤安国亭侯封爵的袁逢,因袁隗与鬲候府熟络,今日便由他到鬲候府贺寿。

朱羡负责接待袁隗,两人说笑着进院,后面跟着还跟着他的长子袁文、次子袁定、幼子袁昌。

至于他的夫人马伦也是带着袁眉,由婢女领着去了泛乡侯府那边女眷。

值得一提的是,袁术和袁绍也跟着他们一起到来,见吴咏等人有些忙不过来,便主动提议帮忙接引宾客,曹操见他们如此,也主动加人进来。

就在众人忙的不可开交之时,原本拥堵的鬲候府门前突然让出一条道路来。吴咏还在疑惑是怎么回事,管事便大声喊道:

“舞阳长公主刘生携家人到!”

“冠军长公主刘成男携家人到!”

“汝阳长公主刘广携家人到!”

“阳安长公主刘华携颍阴长公主刘坚和阳翟长公主刘修到!”

这次可把众人吓一跳,朱泚赶紧让人去请卓太君来,这些皇家公主可不是他能轻易接待的。

刘生却不在意,由婢女扶下马车,问向刘华三人道:“你们不在宫中,怎么到这里凑热闹来了?”

刘修年纪最小,她先是瞪了吴咏一眼,然后才转向刘生,嘟着嘴不满道:“是母后让我们过来的!”

刘生看了一眼吴咏,若有所思起来。

这会功夫,卓太君已经带领两府女眷过来接驾。众人一阵寒暄后,女眷们便随着卓太君去了泛乡侯府。

她们刚走,又有三位宦者送来贺礼。鬲候府管事请示一下朱泚,便大声喊道:

“育阳侯,长乐卫尉曹节曹常侍派人送来金玉如意一柄。”

“高乡侯,长乐太仆侯览侯常侍派人送来金玉环四个。”

“关内侯赵忠赵常侍派人送来金寿星一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