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251章 士族徒附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251章 士族徒附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黝黑男子依旧不可罢休,他突然抱住陈管事的大腿,再次哀求道:“大人,求求您了,给我家一条活路吧,若是不能被选为来年的任田者,我家可能都熬不过来年开春。”陈管事大怒,一脚将他踢开,怒斥道:“去年你家少缴纳了不少粮食,我已经额外开恩了,让你接着种一年,今年你又如此,让我如何跟主家交代?”黝黑男子向周围哭诉道:“我家也是迫不得已,不仅有两位老人要赡养,还有三个孩子要抚育,我家除了维持日常的吃穿外,几乎没有任何支出,所种的粮食也都是按照主家的交代,如数缴纳,不敢有丝毫隐藏。”众人听到男子的话语,也是露出不忍的神情。

这黝黑男子他们都认识,很老实本分的一个人。只是家里的人口实在太多了,她的妻子又接连两年生了孩子,导致桑蚕无人照料,也就没了额外的经济来源。

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只能靠男子一人辛苦维持家计。以前靠着给主家种地还能勉强养活家人,如今眼看他就要断了生活来源,便有人出声道:“陈管事,你就行行好,再给他一次机会吧。”只见那陈管事冷笑一声,嗤笑道:“你们别再这里假好心,拿着主家的善意做好人,你们若是谁愿意补足他欠的粮食,我可以替他向主家求情,让他来年继续当任田者。”此言一出,顿时周围没有声响。

牵扯到自己的利益,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出面。就在黝黑男子绝望之际,马车中的刘蓝开口了。

“他还欠主家多少粮食,我们替他交了。”众人循声看来,见到是二位小娘,都不禁惊讶她们不俗的容貌。

那陈管事见刘蕴和刘蓝姊妹俩穿着不说,眼中顿时闪过一丝贪婪,于是装作不悦道:“你们是谁,为何管我们的家事?”这时吴咏也下了马车,站到刘蕴两人身前,拱手道:“我乃南阳吴咏,今日游学至此,还请这位兄台给个方便,让此人继续担任任田者。至于他今年和去年欠下的粮食,某愿意为他全部补齐。”陈管事想了一下,开口说:“吴咏是谁?我不认识!”接着,他又轻咳一声,一本正经地说道:“既然你们愿意为他补齐欠粮,某也不为难他,这些年加起来,合计五千钱。”

“啊!怎么会如此之多。”黝黑男子惊叫一声。陈管事瞪他一眼,

“大惊小怪,这些年,你哪年是足额缴纳粮食,我还是看在有贵人帮助,才额外给你省下一些,你别不知好歹。若是不想继续种田,可以现在就离开这里。”

“我……”黝黑男子看在吴咏等人,有些局促不安。吴咏见状,转身到马车中取出两吊钱,递到陈管事手中,然后不忘提醒道:“他以前所欠的粮食都已经补齐,还望兄台遵守承诺。”陈管事掂量一下手中铜钱,感觉只多不少,便满脸笑意说:“放心,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有这么多人见证,某岂会食言。”

“既如此,我等就告辞了。”吴咏拱拱手,转身便要带刘蕴姊妹离开。就在这时,却被人喊住:“吴侍读,且慢走!”吴咏转头,发现是一大一小两位少年,于是疑惑问道:“两位认识我?”两人迅速来到吴咏跟前,年长的率先开口介绍说:“我乃是长社钟繇,身边这位是颍阴荀攸。”说着,他便躬身拜道:“天子侍读吴咏的大名,我俩敬佩已久,今日得见,三生有幸矣。”吴咏愣了一下,看着面前两位稚嫩的少年,实在不能将他们与后世鼎鼎大名的钟繇和荀攸相提并论。

钟繇被后世尊为

“楷书鼻祖”,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

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

“钟王”。熟读《三国志》的人都知道,荀攸被称为曹操的

“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吴咏不确定后世知名的二人,是否就是面前二人。

但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对方既然有意结交,吴咏也没有驱赶的意思,于是谦虚说:“些许名声,不足挂齿。”钟繇笑道:“以前听闻,我等也会认为吴侍读的名声有夸大的嫌疑!今日得见吴侍读竟然为了一个不相识的贫寒百姓而伸出援手,这才相信传言都是真的。”吴咏叹息说:“唉,碰巧而已,像这样的贫苦百姓,天下何其多也。我等士族皆是衣食无忧,而民贫寒者鬻妻卖子,我身为天子侍读,得天子看重,不能为民解贫寒,空负国恩、负此俸食,实在是惭愧之极,如坐针毡。”钟繇对他这话不以为然,心道:“这吴侍读未免太过宽仁了,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吾等士人,岂能与黔首相比?”一旁的荀攸虽然年纪小,却是十分赞同吴咏的话。

“吴侍读心怀天下百姓,实乃我等士族楷模。”钟繇跟荀攸好友,知道荀攸从小失去父母,有这种同情百姓的心理,当下虽对他说的话不以为然,却不出口反驳。

而是对吴咏笑道:“孔子云:‘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如吴侍读者,可谓欲仁而仁至了。”这话让吴咏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于是一笑置之。

三人在这边说笑,那边的陈管事却是如坐针毡。他虽然不知道吴咏,但是却对荀攸和钟繇十分熟悉,这两人就是自家主君都不敢轻易招惹。

那看起来客客气气的吴咏,甚至连荀攸和钟繇都十分仰慕。岂是他一个家仆可以随意拿捏的。

想到这,他不禁冷汗直冒,还好刚才没有做过分事情,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于是他满脸笑意走过来,又将刚才吴咏给他的两吊钱重新交还给吴咏。

“这位贵人,刚才是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你别跟小人一般见识,这些钱,您还是收回去吧。”吴咏一愣,随即笑道:“送出去的东西,岂有收回之礼。”说着,他看了那黝黑男子一眼,又开口说:“你若是觉得心有不安,以后就多照顾一下那些交不上租税的人家。”陈管事见状,连连保证道:“贵人尽管放心,小人今后一定照办。”等他回到人群,也不知他和那些百姓说了什么,个个都是面带喜色,激动不已,连那黝黑男子也是不停拱手拜谢。

吴咏对此总算松了口气,不是他不想处理这陈管事,而是不能。东汉是士族的天下,除了皇族,士族和外戚勋贵高据东汉社会的最顶层。

但士族自己内部依然有鄙视链,高门、寒门之别就不说了,地域鄙视链也及其严重。

以函谷关为界,关东士族是一直在排斥打压关西士族的。在关东士族内部,以黄河为界,河南士族一直在打压河北士族。

而颍川士族是河南士族的领袖,高居在士族鄙视链的最高端,睥睨天下。

东汉的颍川太守、南阳太守两个职位,一直是特殊存在,很少有人长期任职的。

在这个职位上的,都是马上要重用升迁的官员,过来镀金历练的。而且这两个地方的太守,大部分不是出自顶级的权贵家族,就是出自顶级的士族。

差一点的,能在颍川出任个县令长,与颍川拉上点关系,都能对子孙后代留下余荫。

这么牛逼的颍川郡,其实地方并不大,只有四十三万户籍人口,却分成了十七县。

在大汉最核心的区域,紧邻洛阳,连接东汉人口第一大郡南阳和第二大郡南阳。

如此重要的地方,平均每个县的人口只有两万多人,这个数据在汉末可以说是非常刺眼的。

无外乎是两种解释:一种,这些颍川士族家中拥有大量的徒附,但没有记录在户籍上,都是隐匿人口,不交税;另一种,这些士族垄断了大部分土地,让其他阶层无法在这里生存居住。

很多人读三国,往往沉溺于、演绎中的武将单挑,诡计兵法,武功排名!

可事实上,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三国中最绕不开的恰恰是士族!什么是士族?

就是诸侯纷争,诸侯血拼,拼的头破血流。可你血赚,他们永远也不会亏的家伙!

如果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建安四年,徐州的吕布为什么会死?那还不是因为徐州士族陈家想让他死。

同年,幽州军阀公孙瓒为什么会死?那是因为幽州士族鲜于家,想让他死!

还是同年,淮泗军阀袁术为什么会死?因为淮泗各士族都想让他死!次年,扬州军阀孙策为什么会死?

因为以扬州士族陆家为首的许多家族,想让他死!再说徐州陶谦,为什么会死?

因为徐州氏族糜家早就与刘备暗通款曲,想让他死!还有凉州军阀李傕,为什么会死?

因为凉州士族段家,想让他死!从这些鲜活的事例中,不难看出,三国的战场与其说是英雄的纷争,是血与泪的挥洒,是兵戈、是刀枪剑戟,是暗箭伤人,倒不如说,是被这些士族暗中操控、执掌!

由此可见,颍川郡的士族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并不是处置一二个管事,而有所改变的。

何况这个陈管事,虽有些刻薄,但比起一些掌权者还是要好许多,他总归还是有些同情心的,从他容忍黝黑男子数次就可窥一斑。

想到这里,吴咏将脑海中诸多纷杂的想法抛出脑海。这时荀攸笑着邀请道:“明日是我荀采姑姑再嫁之日,我等都是去祝贺的。吴侍读若是有时间,可一同前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