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254章 列女荀采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254章 列女荀采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吴咏眼神一凝,他没想到荀爽等人会这样问。关于许昭的叛乱,吴咏心中早已有了猜测。

如果不出所料,他应该是得到了当地士族的支持,否则不可能坚持这么久。

自秦将王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后,这个地区的百姓一直都不是很安分。

西汉时,闽越王和东越王先后反叛,造成极大的社会动荡。东汉永建四年,朝廷为了方便管理,析会稽北部十三县置吴郡。

会稽郡治吴县属吴郡,故移治于山阴县。由于在这个时期,朝廷优待士族,吴越地区的贵族也都很老实本分。

但近些年接连发生两次党锢之祸,朝廷开始打压士族的发展,这就让他们有些坐不住了。

于是这些吴越的贵族就开始怂恿

“怀有梦想”的许昭发动叛乱,然后暗地里给予支持。这样拖的时间越久,就对他们越有利,也能跟朝廷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在后世看来,许昭以区区万人的队伍,在会稽地区的叛乱,坚持了一年多,实在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不过吴咏来到这个时代快三年了,经常与一些士族打交道,很清楚他们的想法,只要损害了他们的利益,管你朝廷不朝廷,在我的地盘就得听我的。

就像汉末,孙策虽然割据江东,最后还不是被士族暗杀了。所以不要将士族想的有多么好心,历史上很多叛乱的发生都是由士族在暗中在支持。

想到这些,吴咏装模作样地叹息道:“吴越地区自古就是民风彪悍,许昭这次聚众数万人,朝廷在会稽郡本来就没有多少兵力,恐怕平乱不是一时半载的事情。”其实吴咏还是有点佩服许昭的,此人为了建立理想的

“阳明社会”,就敢于聚众反叛朝廷,可谓是勇气可嘉。若是他等到黄巾起义再反叛,未尝不能成为一方诸侯。

众人听罢,都是垂头思索,久久未语。吴咏说的也是事实,以他们的智慧,岂会想不到这其中的猫腻。

可他们还是想试探一下吴咏的态度,看看他是否值得拉拢一番。沉默片刻,荀爽望着吴咏,淡淡的问道:“吴侍读,你觉得这次叛乱,朝廷何时才能平息?”吴咏着实没想到荀爽会有此一问,他想也未想,耸耸肩,神秘一笑道:“那就要看江东士族如何看待这场叛乱了!若是他们觉得许昭危害了他们的利益,决心一致帮助朝廷平乱,我想要不了多久,这次叛乱就会平息下来。”说到这里,吴咏扫了众人一眼,继续道:“反之,若是江东士族对这次叛乱不闻不问,那就不好说了,少则一两年,多则十几年,都是有可能的。”众人闻言,都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这不可能吧,朝廷每年养着那么多军队,区区万人的叛乱,还不是举手可灭之。”

“那咱们就拭目以待吧。”吴咏也不想与他们争辩。接着,他又叹息道:“诸公与其担心许昭的叛乱,还不如多想想如何帮助朝廷抵扣鲜卑族的侵扰。前不久鲜卑寇并州,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深受其害,如此下去,鲜卑族人还以为我汉人都是软弱可欺,说不得有觊觎中原之心呢。”吴咏说的都是心里话,纵观历史,鲜卑族确实在汉末三国乱世中崛起。

西晋八王之乱开始后,王朝内部混乱不堪,国力衰弱,天下大乱,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逐鹿中原。

“哈哈,吴侍读过于杞人忧天了吧,就那些连字都不认识的蛮夷也敢有此妄想,简直就是不知死活。”众人都觉得吴咏是危言耸听,他们如何也想不到汉人差点灭种。

他们在前院谈论国事,而后院却是另一番场景。荀爽子嗣单薄,仅有一女荀采,他从来都偏爱这个女儿,男孩有的她都有,荀采也是个优秀的女郎,她貌美、懂礼、才华不输男子。

荀采十七岁时嫁给了阴瑜,阴瑜出身南阳大族阴氏,为人和善正直,是荀爽选了好久的良人。

可是荀采才嫁过去三年不到,刚刚生下一女,阴瑜就死了。女儿才二十岁就成了个寡妇,这让荀爽颇为无奈,于是便开始为其再张罗一门亲事。

也就是在这时,阳翟郭氏的郭奕丧妻,也是孤身一人,就来到荀家求娶荀采。

荀爽派人调查一郭奕的品行,觉得还算优秀,便答应把荀采嫁给他。但是荀爽几次写信召荀采回颍川,都被荀采皆寻理由拒绝了,她不知是从哪儿得来的消息,竟是知道父亲有意将她再嫁给郭奕这件事。

后来更是自我防御过甚,摆出了一副要为阴瑜守寡一生的模样。荀爽没办法,就假装说自己病重,召荀采回家。

荀采迫不得已携女回到家,却在身上藏了把刀,还对家人发下誓言:“今生不嫁,定要跟阴瑜生同衾,死同穴。”荀爽太懂他的女儿了,他从小看着她长大,她的一举一动他都能够明白,所以,他现在也看出了荀采不愿再嫁的决意。

可是他可以在所有事情上顺着她,唯独这件事不可以。他年纪渐长,待他死后,谁能来庇护荀采?

兄弟们总要成家,纵使关心也无法处处照顾到,于阴家而言她更是只是外人,日后要是欺负她孤女寡母又该如何?

于是荀爽让侍女将荀采的贴身匕首抢走,并呵斥道:“我已与郭家定下迎娶的日子,到时你不嫁也得嫁,这事由不得你。除非我死了!”面对父亲的强势,荀采又如何能拒绝呢,她不想落个不孝女的名声,于是荀采暂时小住了下来,也没有再触怒父亲荀爽,好似已经认命一般。

但纵使身处自己从小长大的家乡,荀采看上去仍然过得很累,在家人的围绕中,她常常会神情恍惚的盯着一个点看,直到有人叫她,她才回过神来神色如常的和他人说笑。

甚至有几次,家人撞见了荀采一个人在暗处,像是哭了一般,当问起她时,她只是说有异物进了眼睛。

她心里是极其抗拒提起改嫁之事的,但却迫不得已答应下来。她像一根紧绷着的弦,绷得太久了,只需一些外力可能就会崩溃。

今日本来是荀采出嫁的大喜日子,荀母却从她脸上看到极其不开心的表情。

知女莫若母,荀母当然知道她这是为了什么。荀母叹了口气,开口劝道:“阿采一个女郎,身边又无子傍身,只有一女,阴家又怎会待你如初?更何况荀氏在党锢之后大不如从前,怕是震不住阴家……”荀母见荀采不说话,便自顾自拉起她手。

这时她突然有些理解荀爽的心情了,自家女儿以前是聪颖而活泼的,一如世间所有幸福的少女,她出身大族,家族和谐,美貌,才学她都有。

可如今的荀采虽然容貌变化不大,但她的眉宇间添了一分萦绕不去的忧愁,她变得内敛而沉郁,苍白且憔悴。

荀母相信阴瑜曾经带给她一段美好的时光,一段美好的爱情,但没有阴瑜的阴家已经不再能庇护她,可是她的家人们却希望她能够继续幸福下去。

他们不希望她在陌生的异乡守着冰冷的灵位,每日面对着不爱她的婆家人,孤独的过完一辈子。

于是荀母继续开口道:“阳翟郭奕丧妻,膝下无子,我闻其素有德行,且同郡更好照应,不失为良配。”荀采还是那个样子,穿着大红喜服,两眼空洞,不言不语。

“女郎!”荀母有些不耐烦,压低声音轻喝道,神情中带着祈求,

“那阴家人非善类,如今便已窥伺郎君所留家财,往后必将欺辱您,更何况……”她踟蹰一会,还是说出:

“更何况,如今女子再嫁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女郎何必拘于此。”这时荀采眼中却燃烧着不灭的神采,

“我与良人曾立下海誓山盟,如今他不幸去世,我怎能背他而去?”荀母定定地看着她,犹豫了片刻,才幽幽叹道:

“那阴瑜……究竟有什么好的?叫女郎你念念不忘。”

“我亦不知,”荀采露出回忆的神色,

“只是觉得在他身边,我很开心。自从他过世以后,我觉得活在世上也没什么意思。要不是还有女儿要抚养,我早就随他而去了。”

“你怎么就这么认死理!”荀母听罢,气得有些肝疼。就在这时,突然传来阵阵婢女们的喧嚣声,荀母立即呵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吵吵闹闹的,成何体统,你们眼里还有没有规矩!”门外立即有婢女回道:“启禀主母,是天子侍读吴咏来到咱们府上,大家都争着去看呢。”

“啊,还有这事!走,你们带我也去看一眼,传闻这吴咏乃是天上的仙君下凡,我倒要看看是何模样。”要不说女人的好奇心都很重,荀母听到吴咏来了,连自家的女儿都顾不上,赶去看热闹去了。

不过临走前,她还不忘留下两个婢女,

“你们守护好采儿,莫要让她乱了规矩。”

“是,主母。”两位婢女虽然有些不甘心,但也不敢违抗命令。等荀母走后,荀采看了两位婢女一眼,出言说:“你们先出去,我要整理一下妆容。”见两位婢女没有动作,荀采立即训斥道:“怎么?连我的话都不听了,信不信我告诉母亲,将你们赶出府。”

“我们不敢!”两位婢女急忙退了出去。荀采关上房门,然后用粉在门上写下:

“尸还阴。

“阴

“字没来得及写好,她害怕有人来,就将衣带系在高处,选择了自缢。守在外面的两位婢女,见屋内长时间没有动静,就尝试推门而入。等她们到看荀采吊挂在梁上时,顿时吓得哇哇大叫起来。

“来人啊!不好了,女郎选择自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