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66章 遭人嫌弃的菽豆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66章 遭人嫌弃的菽豆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0:00:25 来源:笔趣阁

这次宛城太守与大户们的见面,可谓是宾主尽欢。陈球得到了救济流民所需的粮食,大户们寻得太虚吃食。要说谁亏了,这就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等一众大户都离开后,陈球带着张阳一起来到刘府找刘宗正,准备抄录一份太虚食单。

而大户们则来到一座酒楼,商议今日之事。

众人刚坐下,就有人大声指责道:“好你个王稞,刚才你竟然为了讨好太守大人,浑然不顾及咱们说好的共同进退,真是岂有此理,某要与你割袍断义!”

其他人也一致声讨,“王稞,你这次做的太过分了。”

没办法,以后还要在宛城这个圈子混,王稞只能不断拱手道歉,“诸位,某知错了,原谅我吧。”

这时一名身宽体胖的中年男子阻止众人道:“算了吧,今日之事也不全怪他,咱们确实是有眼不识金镶玉,差点错失这美味的太虚吃食。”

这人名叫周铭,字醒,冠军县人士,在宛城颇有些手段,盐铁粮均有渠道买卖。因此大家对他的话还是十分给面子,暂时放过了王稞。

王稞也是有眼力见的,跑到周铭面前拱手道:“多谢周醒兄解围,某感激不尽!”

周铭对他点点头,又开口道:“其他事暂且放在一边,咱们先来研究一下这粮食怎么给合适?”

顿时人群中就有人大声喊道:“还能怎么给,当然是都给菽豆了,难不成你们想捐黍米不成?”

其他大户听到这话,顿时皱眉思索起来。

在这个时代,粟米为上等食物,菽豆属于贱食,甚至是麦饭也少有人食用。

因为这时的人们还没有发现正确食用麦子和大豆的方法,一般都是直接加水煮熟食用。这没有磨破的麦子和大豆,不但不容易煮熟,浪费木材,而且吃起来也不好下咽,还很很难消化。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蠢笨,毕竟从上古时期开始,先民就以五谷为主要的食物。

说起这五谷,就不得不提到稻和麻两种作物,由于先民的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指的是麻、黍、稷、麦、菽。

后来随着先民活动范围的扩大,稻慢慢成为南方地区的人们主要食物,替代了麻的作用,成为五谷之一,这时的五谷指的是稻、黍、稷、麦、菽。

麻虽然失去五谷的地位,但在农作生产中还是有无法替代的作用。麻子用来榨油,主要用作灯油。

麻的茎皮,经沤制可以做麻绳、麻衣、麻袋等,很是耐用。而去皮后的茎,可以当柴烧,也可以盖房子。

因此这时的人们的主要食物就是稻、黍、稷、麦、菽五个大类,麻作为辅助的农作物,缺粮食的时候,也可食用。

这五谷中的稻指的是粳稻和糥稻,人们日常说的稻其实是粳稻,俗称大米。

而黍指的是黍类黄米和粟类小米,也是这时代人们的主要食物。

稷是指高粱,也就是秫秫,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麦有很多种,比如小麦、大麦、燕麦、荞麦等,但日常人们常说的麦指的是小麦,不过这时面食没有普及开来,小麦也不受百姓的待见。

菽也有很多种,像黄豆、红豆、黑豆、豌豆、蚕豆、眉豆等,豆类虽多,但却是最不受百姓待见的。尤其是黄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豆,因为大豆难消化,吃多了还容易胀气。

所以在日常的交易中,黍米最贵,菽豆最贱,通常有一斗黍五斗菽说法。

此人想要将捐献的粮食都换成菽豆,这些大户都是举双手赞成的,不过他们刚和太守陈球有过冲突,若是都给菽豆,估计刚缓和的关系,又要紧张起来。

因此思索许久,周铭才开口说道:“这事极为不妥,咱们还是按照稻二、黍一、稷三、麦四、菽五的比例交粮吧。”

其他大户想了一下,觉得还是这样做最为妥善,凉他陈球也挑不出毛病来。

王稞也是敬佩的说道:“还是周醒兄思虑周全,我等愿以周醒兄马首是瞻。”

其他大户也是附和道:“愿以周铭为首!”

周铭含笑推辞,最终还是耐不住众人的热情,勉强答应下来。

因为心里还惦记着太虚吃食的美味,于是众人又商议一会,便各自回家准备。

而陈球这边,事情办理的却是极为不顺利,因为刘宗正死活不愿意让他抄录这份太虚吃食之面食。

“我的宗正大人哎,如今宛城的粮食就只有这么多了,郡丞郭驰又跟本府不对付,不让动府库里的粮食。本府收集的粮食,虽然看起来不少,可要发给流民,却远远不够啊,顶多撑个三五天!”陈球继续苦口婆心劝说道,“宗正若是肯将太虚食单传录开来,这流民之事,轻而易举就解决了!”

刘宗正看向陈球道:“如今国难当头,大家应该同舟共济。某可是答应给吴家小子粮食让他救济流民,城里其他权贵家里应该还有不少粮食吧,你这太守怎么就盯着我一人呢!”

“若是权贵们都像宗正大人一样无偿救济流民,本府又何必苦苦祈求,自求烦恼呢!去年是大旱之年,各家能拿出的粮食本就不多,何况他们本就不愿救济流民。”陈球说道。

“真是岂有此理!”刘宗正突然拍案,眼里闪过浓重的怒气,道:“平日里享受着朝廷给的高官厚禄,等百姓遭了难,却不知为国解难,这样的人留之何用,统统贬为庶民算了!”

陈球急忙劝道:“宗正勿急,现在还没到紧要时候,权贵们一直观望也是人之常情。”

看他情绪稳定些,接着继续说:“如今之计,只需将宗正手里的太虚食单传录给宛城的大户们,他们自会献出粮食,则流民之事稳矣!”

刘宗正瞪了陈球一眼:“合着这流民的问题,就本宗正一人受到影响,你这太守也是一毛不拔!”

陈球正色道:“宗正大义,岂是我等俗世之人可比。”

这话说的,刘宗正也无法反驳,只见他极为不舍地掏出那些记录着太虚食单的竹简,咬牙切齿道:“也就是你陈球一心为民,换一个人这样逼迫本宗正,非要打得他下不了床不可!”

见陈球满脸喜色地接过竹简,刘宗正又嘱托说:“快去快回,这份太虚食单,本宗正也只是匆忙之间浏览一遍,还没来得及仔细研究,若是出了差错,你这太守也当到头了!”

陈球拿着竹简,却是笑道:“但请宗正大人放心,抄录完毕,立刻完璧归还,再说了,就是丢了,还可以找吴家小子重新刻录一份呢!”

陈球在刘宗正吹胡子瞪眼中离开刘府,协同张阳一起回到太守府。

这时宛城的大户们开始陆续送来承诺好的百石粮食,陈球吩咐张阳去接收统计,他则招来数个文书来抄录食单。

过了会,张阳过来禀告,“主君,大户们送来的粮食,其中以菽豆最多,麦食其次,黍米最少。”

陈球闭目思索一会,才叹道:“他们能做到如此,本府还能如何,若是逼急了他们,闹腾起来,大家脸上都无光。”

接着陈球冷笑道:“不过这次他们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些面食都是用麦做出来的,今年百姓种子的麦子本来就少,他们又捐出这么多,估计他们家中很难有剩余,想必一会看过食单之后,就要着急换回来吧。”

张阳这时也是嘿嘿笑道:“主君,这次咱们可要好好敲诈一下他们,可不能如上次城墙那般,轻易放过他们。”

陈球摇摇头,“不可,他们虽冲撞了本府,但能捐出百石粮食救济流民,也算是有忠义之心,咱们不可做的太过分!”

张阳点点头,随即按照陈球的吩咐去请那些大户们进来商议太虚吃食的做法换粮食一事。

这时代,面食和炒菜都还没出现,人们的物质享受极其有限,就算是皇帝,一日三餐,除了吃的种类丰富些,做法上也就蒸、煮、煎、烩、炙几种,和普通百姓无异。

因此大户们看到陈球手中抄录的太虚食单之面食时,都不敢相信,这世间还有这么多他们没吃过的食物,简直白活了半生。

这解忧馍、花卷、水饺、小笼包、穉子面、鸡蛋饼、水煎包、葱花饼等等,只看名字,就让他们直咽口水,恨不得立刻能吃到口中。

此时他们一致认为二石粮食换这一种太虚吃食的做法,太划算了。

争先恐后地表示要换取食单上全部的吃食做法,生怕错失这次机会。

不过当他们拿到太虚吃食的做法后,这些大户们又犯难了,因为他们认为麦食低贱,才舍得捐出的麦食,虽只占捐出粮食的四成,但诚如陈球所想,麦食低贱,因此种植的少。

如今他们要想得到麦子,就又要从陈球手中换取不可。

众人犹犹豫豫良久,才有人对陈球拱手施礼道:“小民愿以二石黍米换麦一石,不知大人可否应允?”

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麦食不受人待见,因此种麦的人少。他们也是日常交易中,不知积攒多久才得到这些麦子的,如今家中的麦都捐出了,又要双倍换回来,心在滴血啊。

不过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王稞,这次真是庆幸,他留了心眼,捐出百石的粮食以黍米最多,麦食和菽豆加起来捐的一成不到。

陈球这次也没有拿捏他们,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能从这些大户手里扣出这么多黍米,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相较其他吃食,流民群最需要还是黍米,易煮耐饿。

真可谓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好似这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一样,只是可惜了,还有这么多菽豆。

陈球心里暗想:“若是这些菽豆也能换成黍米就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