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大掌柜 > 第二章 再见老人家

北宋大掌柜 第二章 再见老人家

作者:省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0 14:38:31 来源:笔趣阁

“小兄弟醒醒,小兄弟醒醒”,耳边响起了一阵呼唤声,睁眼看来但只见一个古代家人打扮的老者坐在面前。蔡全无看了一眼旋即又闭上了眼睛,晃了晃还在发晕的脑袋,仔细回忆了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只记得自己在龙树庵喝醉了,哦,原来是有人救了我,那为什么这个人穿着古人的衣服,肯定是梦还没有醒,我听人说做梦咬手指头不疼,想到这里举起大拇指就咬了一口,不疼,嗯是做梦。此时就听旁边的老者哎吆了一声,便捂着手指头吹气,边说:“你这小哥怎的咬我,怕是昨夜着了大雨发起烧来烧坏了吧”。蔡全无心里咯噔一下,我说不疼呢,原来是咬错了,这不是梦,怎么会有古人呢,一定是今天来了拍电视剧的了,看我昏倒了,把我救了起来。想到这里,蔡全无使劲揉了揉眼睛看着四周,自己躺在一张床上,一个老家人坐在自己床边。

“老大爷,谢谢您救了我,你是哪个剧组的,我家离这里不远,改天请你吃饭。”

“你这人真是害病的不轻,这里荒山野岭的,方圆百里只有这一座寺庙,哪里来的人烟。昨晚上下雨,我和老爷借宿这龙树庵,在庙门前见你昏倒了,就把你救了进来。”

蔡全无心里揣测到,难道这是真的,我到了古代了,我穿越了,想到这里心中惴惴不安却还有一阵阵的兴奋。

“请问老人家,现在是什么朝代?”

“你这年轻人,怎么连什么朝代都不记得了,着实病的不轻,这是大宋绍圣元年,老爷说了,等你醒了要我去通报一声,你且稍坐,我去去就回。”

老家人说完便走了出去。蔡全无闭上了研究,大脑飞速的运转,我到了宋朝了,现在是圣绍元年,我没记错应该是公元1094年,现在是宋哲宗时期,离徽宗登基还有六年,天呐,我到了北宋末年了,难道我到了水浒的年代了,不急,一会见了那个老爷再说。

不多时脚步声响起,老家人跟着一位老者进来了。那老者六十岁左右,身高一米八左右,头上戴着一顶方帽,穿着一件员外大氅,额头隆起,鹰钩鼻子,络腮胡子黑白相间,皱纹堆垒,两只眼睛却是炯炯有神,满脸的沧桑中透出一股傲气。二人进得门来,老家人引荐道:“这位小兄弟,这是我家老爷。”蔡全无在电视剧和评书小说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也就有模有样的效仿了起来。见那老家人引荐,忙从床上坐了起来,双手抱拳说道:“多谢老人家救命之恩,昨夜我昏倒在庙门前,承蒙相救,大恩大德没齿难忘”。那老者一笑,说道:“小兄弟客气了,举手之劳何足道哉。”

“请问恩公高姓大名?”

“在下我姓苏,苏轼苏子瞻。”

蔡全无听完心里一惊,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苏东坡,我以前只在课本上见过他的画像,今天总算见到真人了,和课本上不一样啊,比课本上高大英俊帅多了,他可是大文豪,米黄苏蔡,书法一绝,他的字就是宝贝,前两天香港佳士得拍卖的一副仿本《功甫帖》就拍了5千万,他随便写个什么都是宝贝,他要是给我写个《前赤壁赋》什么的,我要是穿越回去,真迹起码几个亿,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一定要抓住机会。想到这里,忙身施一礼,说道:“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苏大学士,今日一见,三生有幸。”

“哪里哪里,小兄弟快快请起,敢问小兄弟姓字名谁,缘何落难到此啊?”苏轼问道。

蔡全无心里在琢磨,我是不小心穿越过来的,都是中国人但我生活的年代比他晚一千年,如果直说的话他肯定不信,且编一套说辞应付一下:“在下蔡全无。。。。。。”

“啥子吆,哈哈,全无,什么都没有,这名字有意思”,还没等蔡全无说完,苏轼的老家人就笑了出来,因为是从心里发笑,一时激动,竟然说起了家乡的四川话。

“苏福,不许无礼,你可知道,这位蔡兄弟的名字一听就大有来头,岂是一般人所能明白,所谓言者不知至者默,古语有云:知者减半,省者全无,这个名字一般人怎能明白。”苏轼说道。

蔡全无听完挑大指称赞,不愧为一代文豪,眼睛不眨就说出了我名字的出处,厉害。

“我祖籍是河北沧州人氏,但是我从小出生在交趾国(古越南),距大宋万里之遥,今欲前往东京汴梁谋的生计,怎奈在半路上遇上了强人,行李都被抢去,走到这里饥寒交迫昏倒了”,蔡全无说道,虽然说的是假话,但是要比真话更容易让人相信。

“原来蔡兄弟是在交趾国来的,我说穿戴打扮和我们大宋不一样呢”,苏轼说道。

蔡全无一看自己,可不是吗,自己穿着一件纯棉的半袖体恤,下身穿着一件踢足球的大裤衩,脚上还趿拉着两只拖鞋,这是昨晚从家里跑出来时的装备。好在自己说是外国来的,总算能马马虎虎的应付了过去。

“交趾国虽是偏帮塞外,但是先生大名我是早有耳闻,您的诗词文章在我国可谓尽人皆知,还被编辑成册,让所有学堂的学子阅读”,蔡全无说道,虽然挂的是交趾国的名头,可说的全是现代的事情,现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那个教材里没有苏轼的作品?

“我的作品真的在交趾国很流行?”苏轼感兴趣的问道。

“是啊,您的文章我都知道很多,文章我最喜欢《贾谊论》、《荀卿论》,诗词我最喜欢《赤壁赋》、《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我给您背两首: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又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蔡全无努力的回忆者中学所学的这些文章,好在是学霸,都还记得。

“难得啊,难得还有人记得我,想想这些诗词,想想过去,不堪回首啊,想我苏轼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一转眼便成了花甲老人,真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啊”,说到这里苏轼眼里湿润了起来。

“敢问先生,这是要去哪里啊?”蔡全无问道。

“一言难尽啊,想我苏轼自从出仕以来,宦海沉浮几十年,几起几落,漂泊一生,自乌台诗案以来,我在朝廷倍受排挤,先是陈说新党变法之弊端,后又见旧党所做太甚上书言明,因此被新旧两党所不容,今哲宗即位,圣上贬我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我这次要到惠阳去了。”苏轼颇有伤感的说道。

原来是这样,蔡全无听到这里算是明白了,原来这是东坡先生第三次被贬啊,在去惠州的路上遇到了我。等等,如果我没记错,这是他最后一次离开东京汴梁了,几年以后他还会被贬詹州,还会遭受丧妻之痛,在徽宗时病逝在常州,我要不要告诉他呢,不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自己的人生之路还要自己走,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先生此去惠州,万里之遥,还望珍重”,蔡全无说道。

“多年的宦海沉浮,我早已习惯,我已到花甲之年,看来也是时日无多,哈哈,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只盼圣上回心转意,我定当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苏轼目光坚毅的说道。

想来文人都是容易动感情的,蔡全无虽然玩世不恭,没服过谁,现在却被眼前这个几近耳顺之年的老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苏学士人格让人钦佩,但日子还要过,他举手之劳对于我来说可能就是后半辈子,现在碰到了又怎能错过。

“先生,此去万里,不知何时相见,在下最喜欢先生的《赤壁赋》想求先生一副墨宝,以作纪念,可否?”蔡全无说道。

“大家都是读书人,相见就是缘分,来啊,苏福,笔墨伺候”,苏轼说完从苏福手中接过毛笔,刷刷点点,挥毫泼墨起来,不多时一副《赤壁赋》便完成了。

蔡全无一看果然是龙飞凤舞,稀世珍宝啊,这可是后半辈子,一会晾干了一定要好好保存。

突然苏轼像是想起了什么,问道:“蔡兄弟,你说要到东京开封去谋个营生,可有个去处?”

这句话把蔡全无给问住了,自己昨天还在21世纪,现在到了大宋又怎会认识人啊,没有人脉不好混啊,于是急忙说道:“我是从外国来,不曾有个去处,还望先生引见。”

“如此说来,我给你引荐一人,前几年我当吏部侍郎时,有个书僮高俅,我见他是纨绔子弟,成不了大器,便把他引荐给了小王都太尉王诜做个虞候。现在我给你引荐的这个人姓周名侗,字光祖,此人文武双全,我为定州兵马都总管时,他为壶关总兵,我们一起抗辽多年,相交甚厚,现为京师御拳馆总教习,我给你写一封信你可投奔他去再做计较。”苏轼说着便写了一封信交予蔡全无。

“多谢先生知遇之恩”,说着蔡全无接过了信件。

苏轼与蔡全无又寒暄了几句,便分手告辞了。苏轼与老家人苏福坐着马车走了,蔡全无目送苏轼而去,薪酬澎湃。首先他被苏轼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在自身落魄之时还为他人着想,在自身危难之时还想着报效国家百姓,苏轼走了,他这一走宋朝又失去了一个忠良,百姓又失去了一个好官,蔡全无不能告诉他,这次离京就再也不会回来,也不能告诉他,他举荐的高俅将来是个贪官,古人送别都会踏歌,蔡全无也想作诗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情,怎奈还是才疏学浅,一时也做不出来,不由得想起了昨晚电视剧《水浒传》武松与宋江话别的那首《自从你走后》,管不了那么多了。山谷中回荡起婉转的歌声:

只怕自从你走后,铁狮子一哭会生锈。

夜风吹透小轩窗,星星月亮全变瘦。

只怕自从你走后,心里肚里太难受。

牵挂月月又年年,无眠半宿又一宿。

何日再相逢?哪天再聚首?

当面诉别情,花间一壶酒。

喜鹊连声叫,黄狗轻声吼。

古桥新流水,蓝天大日头。

苏轼在远去的马车上向蔡全无抱拳致谢,蔡全无边唱边流泪,这就是君子之交吧。蔡全无看着远去的苏轼心里默念:老人家一路保重,东京汴梁我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